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夔东十三家——17世纪中国陆地上明的遗臣为光复明朝最后的一搏

夔东十三家——17世纪中国陆地上明的遗臣为光复明朝最后的一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42 更新时间:2023/12/26 4:07:08

在明末清初的诸多政权中,绝大多数的政权老百姓是不满意的。但是,却有一个政权由农民起义军发展起来,在清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抗清,并最终壮烈的走向了灭亡。

这个政权就是后明政权,又称作夔东十三家、川东十三家、夔东四家。后明夔东十三家政权在明末清初是一个少有的令百姓满意的政权。在四川的后明政权至少基本做到了官护民,民拥护官,不像满清搞剃发,明的腐败和大顺的劫掠,大西朝的屠城!!当然台湾的明郑集团做的也不错!但我个人觉得郑成功父子为代表的明郑集团还是不如夔东十三家更得人心,后明·夔东十三家的确是明末清初战乱时期少有的仁义之师。

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根据地在四川、湖北诸省,其前身是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张氏的大西王朝覆灭后其残部的一支归顺了南明桂王政权,当时正值清军南下,南明福王政权,唐王政权等诸多明朝宗室地方势力相继亡于满清之手,只剩下占据云南和贵州等省的明桂王小朝廷苦苦支撑着这最后的朱家皇室抗清势力,桂王先后向日本德川幕府、欧洲罗马教廷及缅甸、台湾郑家集团求援,前两者拒绝了明的求助,后两者虽然同意并帮助南明,但依然改变不了明朝覆灭的命运。南明在苦苦挣扎了20余年后,终于还是无法摆脱灭亡的命运。此后,中国大陆抗清势力只剩下后明夔东政权,海上抗清势力只剩以福建闽南地区及台湾南部沿海为基地郑成功。

满清很快制订了先灭陆地,再讨海洋的战略。满清派出10万大军剿灭在四川一带的后明夔东十三家。在强大的清军围剿之下,夔东十三家虽数次突围,但无法成功。最终夔东将领纷纷投降清朝。在夔东和清的最后决战——茅麗山大战中,夔东李王李来亨经过多次血战,最终寡不敌众,弹尽粮绝。李来亨于是遣散部将,全家自杀殉国。

茅麓山战役之后,大陆上最后一块抗清基地被摧毁,只剩下东南沿海的郑成功余部。至此,清初以来,坚持20年的农民军抗清斗争基本结束。

标签: 夔东十三家清朝

更多文章

  • 抗清夔东十三家是哪十三家?后来他们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夔东十三家,清朝

    我们一直说的抗清夔东十三家到底是哪十三家?后来怎么样了夔东十三家,或称川东十三家、西山十三家、夔东四家,是清初活跃于川、鄂、陕、豫诸省的反清势力。张献忠战死,郝摇旗、刘体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袁宗第、李来亨等联合王光兴、谭文、谭诣、谭宏(反清地主武装),以兴、房、竹、巫、奉一带为根据地

  • 统一度量衡发生在什么时候?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哪些?和现在比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统一度量衡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

  • 度量衡揭秘:用于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统称(统一度量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度量衡,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为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度量衡器具秤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起初国家统一的局势尚未形成,计量方式因地域和国情的差异大为不同。传说黄帝“设五良”、“少昊同度量,调律吕”。最初的度量衡单位都以

  • 书同文的历史进程介绍 秦始皇书同文字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书同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强行在列国推行“书同文”,并在期间发生焚书坑儒等惨烈的事件,并在其后千年中常常遭到痛斥,但是书同文的历史进程仍不可小觑。历史上对于“书同文”更多的评价是促进了秦令的推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书同文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影响,促进了我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书同文图片伴随着秦统

  • 关于阿杜瓦战役的评价如何?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阿杜瓦战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

    埃塞军队的胜利无疑是个奇迹,但奇迹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孟尼利克皇帝在强敌临境的态势下,一方面采用缓兵之计,稳住对手,一方面积极备战,进口武器装备,弥补自己军队的不足。 其次,孟尼利克皇帝非常重视后勤。反观意军,后勤不力导致军心不稳,才发起贸然进攻。意军由于不熟悉战场地形,各旅之间缺乏协同配合。

  • 阿杜瓦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阿杜瓦战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

    面对突变的局势,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亚总督巴拉蒂里将军并不在意,他轻松地打垮了曼加夏的部队。巴拉蒂里回到意大利时,受到了英雄般的热烈欢迎。当他走入国会时,全体议员起立向他致意。巴拉蒂里承诺,要将孟尼利克“装在笼子里运回罗马”。巴拉蒂里认为,埃塞军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的作战计划非常简单:将埃塞军队引

  • 阿杜瓦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阿杜瓦战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

    19世纪,在欧洲列强竞相争夺海外殖民地时,与英国修好、并得到英国庇护的意大利,把目光锁定了埃塞俄比亚。1885年,意大利出兵占领马萨瓦,准备在红海沿岸建立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皇帝约翰尼斯四世奋起反击。然而,由于双方军事科技的差异异常悬殊,意大利军队并没有受到多大伤害。作战中,意军仅靠升起侦察气球或是夜

  • 丰岛海战的过程是怎样的?丰岛海战的结果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丰岛海战,清朝,日本

    丰岛海战发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25日)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袭击中国海军舰船的一次海战 。这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并因此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战争经过「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在完成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遇上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

  • 丰岛海战什么时候发生的?丰岛海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丰岛海战,清朝,日本

    丰岛海战发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25日)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袭击中国海军舰船的一次海战 。这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并因此清朝与日本正式宣战。战争背景日本明治政府自19世纪70年代起,组建欧洲式军队,侵犯中国台湾,吞并琉球群岛,并伺机侵略朝鲜和进一步侵犯中国。二十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