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面对虎豹骑追杀 刘备为何还要携带十万民众南逃

面对虎豹骑追杀 刘备为何还要携带十万民众南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57 更新时间:2023/12/29 18:30:43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征刘表,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刘表病逝,而其子刘琮投降。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刘备手中兵马不过数千,不是曹操的对手,最后选择了南逃,然而在逃亡的过程之中,一些百姓也加入难逃的序列之中,等到了当阳,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万之多。面对曹操虎豹骑追杀,刘备携带十万民众南逃,速度非常慢,却始终没有放弃,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刘备是枭雄,虽然顶着一个“仁义之君”的名头,但是终究是一方诸侯,在南逃过程之中,曹操的大军来袭,刘琮意外的投降,那么兵贵神速非常重要,更何况当时刘备身边还有一个战略大神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带着十万民众南逃,速度能快的起来嘛,结果也就很显然,在当阳桥最终被曹操的虎豹骑追赶上,惨败,丢失了这些民众,军队也损失惨重,连谋臣徐庶都丢了。

网络配图

刘备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举动呢?

第一:刘备的野心驱使。

在这个军阀混战的时代,由于黄巾起义,军阀混战,导致大量的人口的消失。刘备的野心是希望有一天能够继承汉室正统,甚至割据为王,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就是必须的有军队和地盘。而拥有地盘,就需要人口,有人耕种,这样才可以扩大赋税,有了人才可以扩大军队。刘备带着这十几万人,实际上就是为了得到这些人。

所以,在《三国志》的描述之中,用了一个“将”字,“遂将其众去”,很显然,刘备是“将众”南下,就是为了自己“济大事”,并非真的“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至于民众为何原因跟随刘备走,一方面是刘备得人心,另一方面,因为胁迫。

网络配图

第二:十万民众的成分问题

十万民众真的荆州当地的百姓,愿意跟随刘备难逃的吗?其实,应该打一个疑问号。其实,这十万民众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刘备麾下将士的随军家属。刘备坐镇新野数年,又盘踞樊城,除了小部分是从北方带来的亲信,而大部分则是刘备根据诸葛亮“集兵策”,在当地招收的流民士兵,这些流民多是为逃避战乱,携家带口从北方逃亡到荆州的。

当刘备南逃的时候,士兵的家属不可能不带吧,刘备的重要谋士徐庶因为老母亲被曹军掠走而立即告别刘备奔北,就是最好的证明。最往后说,关羽在襄樊之战的时候,就是士兵家属都被吕蒙擒住了,才导致“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这样的结果。

刘备为稳居军心,自然不会抛下他们,抛弃他们就意味着其军队的立即溃散。

由此可见,哪怕面对曹操的虎豹骑追杀,刘备也不得不携带这些民众一起南逃。当事情不可违的时候,刘备只带着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逃跑了,要不是赵云,就彻底的抛弃妻子了。

标签: 刘备虎豹骑

更多文章

  • 关于桂陵之战的典故 桂陵之战交战双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简介桂陵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说的是齐国谋士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当时魏国攻打赵国都城的时候,孙膑献计攻打魏国,逼迫魏王回救,然后在半路打劫,达到救下赵国的目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3年赵国派使者祈求齐国的帮助,谋士段干朋就建议可以借攻打襄陵来消耗魏军的战斗力,齐王于是兵分两路,一路打

  • 桂陵之战简介 桂陵之战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庞涓,孙膑,桂陵之战

    战国初年,魏国经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并一度跻身于中原强国的行列。魏惠王子罃即位后,为了实现对外扩张,连年征战。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得魏国国力不济,为此惠王改变了方针,积极与齐、韩、秦三国交好,专心对付齐国。此时,齐国也通过改革迅速强大起来。为了能够逐鹿中原,齐威王也积极与韩、赵等国亲善对抗魏。公元前35

  •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简介 桂陵之战是南长垣西北的一次著名截击战。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

  • 揭秘:桂陵之战的“顶层设计师”孙膑的天才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桂陵之战,孙膑

    核心提示:桂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魏两大国之间的两场著名战争。当时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创造性地采取“围魏救赵”等高明战术,在桂陵和击败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盟国求救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等战国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苦战了

  • 庞涓是哪里人?桂陵之战真的是庞涓不及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庞涓,桂陵之战,孙膑

    庞涓是哪里人?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上将军,戎马一生,桂陵之战兵败自杀。在河南省通许县县城东边1.5公里处,有个村庄名叫三里岗,村头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圆丘形墓冢,为庞涓墓。据当地人说,在这个大墓的南边原来还有三个小墓,墓里埋葬的分别是庞涓的马、马童和兵器,但现已不复存在。说起庞涓,许多人马上就会想起“孙庞

  • 孔子周游列国错失的第一个机遇:晏婴看不上孔子(晏婴相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晏子,周游列国,,晏婴相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公很不光彩,所以认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这一笔是对传主的诬蔑。在此同时,却又承认齐景公问政于

  • 古人有时有点愣:晏婴用“二桃杀三士”稳定齐国(晏婴相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晏婴,齐景公,二桃杀三士,,晏婴相齐

    三国的时候,有一位能够辨别人才的著名人物,叫刘劭,他说:“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情忠……贤否之察,实在所依。是故,观其所依,而似类之质,可知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战略性的权变看起来似乎奸诈,但其实能够成就功业;胸怀大智慧的人,表面给人的感觉似乎愚钝,其实内心明亮

  • 晏婴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写了什么?将死仍心系天下(晏婴相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晏婴,晏子,遗书,春秋战国,晏婴相齐

    公元前500年,服侍了三位国君(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为国出力五十多年的的齐相晏婴终究还是决定要回家养老了。是啊,岁数不饶人,自己已经老了,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很多事情自己也感觉到力不从心,不服老不行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虽然之前晏婴也多次向国君(齐景公)提出辞呈,但每次都被这位爱玩的国君给

  •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美国,印第安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英文:Second Seminole War)也被称为佛罗里达战争,是美国同美洲原住民塞米诺尔人发生的三次塞米诺尔战争之一。战争于1835年到1842年发生在佛罗里达。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是美国所打的最昂贵的印第安战争。背景北美塞米诺尔人反对美国政府欺压政策的战争1845年,佛罗里

  •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的结果与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又被人们称为弗罗里达战争,是美国和住在美洲的塞米诺尔人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之中的一场,这场战争被人们称为美国与印第安发生的战争中最昂贵的一场,那么既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那么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起因又是什么呢?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图片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美国的独立战争时期,由于美国占领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