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虎豹骑蜀国云兵孙吴的解烦兵 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特种部队”?

魏国虎豹骑蜀国云兵孙吴的解烦兵 究竟谁才是三国第一“特种部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13 更新时间:2023/12/29 18:30:10

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名将辈出的时代。关羽、赵云、许褚丁奉,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耳熟能详。英雄人物足以左右一次战斗的胜败,但是,左右整场战役的是谁呢?正确答案:普通士兵。陈寿评价诸葛亮时,说他“治戎为长”,四个字道出了“兵”的重要性。三国时代的“兵”一样了不起。

魏国兵——虎豹骑

曹仁

曹纯

虎豹骑是曹魏重要的骑兵武装。虎豹骑由曹魏宗室统领,足见曹魏中央对这支部队的重视。虎豹骑分为虎骑兵和豹骑兵两部,曹纯就曾经担任过豹骑督,成为虎豹骑中著名的将领。

虎豹骑第一次露脸是在建安9年,在河北战场上,虎豹骑重创袁绍骑兵,并阵毙袁绍之子袁谭。据说虎豹骑是"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普通士兵由百夫长补充,按照现在军事的概念,这是一支“军校生”部队或者说是“特种学院”的特种兵也不过分。

虎豹骑是骑兵擅长奔袭作战。有魏国粉丝认为,虎豹骑的虎骑主要用于正面作战,而豹骑则用于战术奔袭。曹纯所督豹骑,在斩杀袁谭之后,奔袭塞外,成功偷袭俘虏乌桓王踏顿,并俘虏了乌丸地区的各民族人口20多万。说俘虏有点过分了,手无寸铁的人民准确来说是“迁徙”。而这种策略的后遗症,就是未来的五胡乱华。

虎豹骑还是长坂坡之战的主角,听说虎豹骑要来,刘备和赵云诸葛亮等20多人撒丫子开跑。赵云带队将刘备送出战场以后,回头寻找阿斗,也不敢和虎豹骑恋战。

豹骑兵都督曹纯闪光耀眼,虎骑也不遑多让。曹军虎豹骑中的虎骑兵作战勇猛,曹操一战破马超,不仅有赖于他离间群雄的智慧,更多的是依赖于每一位虎豹骑的普通士兵。马超世居塞外,代表了三国中期最强战斗力,依然在虎豹骑面前没有得到过便宜。

蜀国兵——云兵

赵云

蜀国名将赵云也是练兵奇才。赵云自身武勇一直是各种文艺作品渲染的对象,他手下的士兵也个个勇猛。赵云在穰山之战后重新归顺刘备,而后刘备战败投奔袁绍。寄人篱下的刘备不敢肆意扩张军力,当然也没什么钱。于是赵云招募了老家的精英秘密组成骑兵部队,对外非常低调,说自己是“左将军部曲”。赵云担任这支骑兵部队的“主骑”。

少而精,是这支部队的主要特色。《云别传》里,这支部队被称为云兵。担任很多重要任务,比如长坂坡配合飞击退虎豹骑,云兵30骑击退虎豹骑5000人;汉水之战中,后将军黄忠借用云兵奇袭曹军被围,云兵力保老革命后将军忠无恙,并配合来解围的自家主将大破公军,公军堕水而死者不计其数。

北伐战争中,

云兵主要担任诱敌和疑兵的任务。成功引诱魏军主帅曹真举大军迎击,让诸葛亮尽显才华,闪击三郡。蜀军失利后,云兵有担任断后任务,保证了“军资无所失”。云兵的气质就是汉军的气质——虽然人数少,但个个是精英。

孙吴——解烦兵

韩当

解烦兵是三国东吴一支直接隶属中央的精锐部队。公元221年(蜀章武元年),蜀主刘备从白帝东征吴国,孙吴方面由于兵力短缺,组建了一支新的精锐部队,番号"解烦",寓意"战无不胜,能解困危",其最初意在解刘备东征之烦。

韩当是孙吴老将之一,但其名声一直不如程普黄盖。很大原因上与孙吴内部一件乌龙有关,韩当善于练兵,手下个个精锐勇猛。而且,东吴采用的是传说的种家兵制度。士兵心中只有主人,没有君王。

有一天,三名韩当士兵在丛林射鹿,忽然一人纵马飞射而过,一名韩当兵应声而死。战友本能反击,双方你来我望,最终一名韩当兵箭射偷袭者面颊,自己也被对方杀死。

这件乌龙事件的偷袭者,就是江东的吴侯孙策。孙策有小霸王之称,勇猛非常,两名韩当兵击杀了霸王之勇的武将,虽然是乌龙,但也能看出韩当练兵水平,确实不一般!但孙权回避了这件事情——孙策不死他还上不了台呢。

刘备东征,孙权命韩当招募精锐,组建解烦兵。但是,由于史料缺少,这支为了对付刘备而设计的兵种,到底是怎么运用的以及其战绩如何,其实找不到记载。但是,从孙权的本意来看,这支部队应该为夷陵之战做出了贡献。

吴国的名将陈武和韩当都曾经带领解烦军执行过战斗任务。“黄武二年,(韩当)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

标签: 三国魏国虎豹骑蜀国云兵孙吴解烦兵

更多文章

  • 面对虎豹骑追杀 刘备为何还要携带十万民众南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虎豹骑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南征刘表,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刘表病逝,而其子刘琮投降。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刘备手中兵马不过数千,不是曹操的对手,最后选择了南逃,然而在逃亡的过程之中,一些百姓也加入难逃的序列之中,等到了当阳,人数已经达到了十万之多。面对曹操虎豹骑追杀,刘备携带十万民众南逃,速度非常慢,却始终没有放

  • 关于桂陵之战的典故 桂陵之战交战双方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简介桂陵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说的是齐国谋士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当时魏国攻打赵国都城的时候,孙膑献计攻打魏国,逼迫魏王回救,然后在半路打劫,达到救下赵国的目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3年赵国派使者祈求齐国的帮助,谋士段干朋就建议可以借攻打襄陵来消耗魏军的战斗力,齐王于是兵分两路,一路打

  • 桂陵之战简介 桂陵之战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庞涓,孙膑,桂陵之战

    战国初年,魏国经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并一度跻身于中原强国的行列。魏惠王子罃即位后,为了实现对外扩张,连年征战。连年的对外战争使得魏国国力不济,为此惠王改变了方针,积极与齐、韩、秦三国交好,专心对付齐国。此时,齐国也通过改革迅速强大起来。为了能够逐鹿中原,齐威王也积极与韩、赵等国亲善对抗魏。公元前35

  •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简介 桂陵之战是南长垣西北的一次著名截击战。 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

  • 揭秘:桂陵之战的“顶层设计师”孙膑的天才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桂陵之战,孙膑

    核心提示:桂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魏两大国之间的两场著名战争。当时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创造性地采取“围魏救赵”等高明战术,在桂陵和击败实力强大的魏国军队。盟国求救战国中期,齐、魏、燕、赵、韩、楚、秦等战国七雄并立,征战频繁。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苦战了

  • 庞涓是哪里人?桂陵之战真的是庞涓不及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庞涓,桂陵之战,孙膑

    庞涓是哪里人?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上将军,戎马一生,桂陵之战兵败自杀。在河南省通许县县城东边1.5公里处,有个村庄名叫三里岗,村头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圆丘形墓冢,为庞涓墓。据当地人说,在这个大墓的南边原来还有三个小墓,墓里埋葬的分别是庞涓的马、马童和兵器,但现已不复存在。说起庞涓,许多人马上就会想起“孙庞

  • 孔子周游列国错失的第一个机遇:晏婴看不上孔子(晏婴相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晏子,周游列国,,晏婴相齐

    公元前515年,孔子因鲁国政变造成政局混乱,本着危邦不居的人生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嬖臣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高昭子见到齐景公,这是他第一次到国外求官。在儒家的门徒们看来,孔子通过高昭子这类小人见到齐景公很不光彩,所以认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这一笔是对传主的诬蔑。在此同时,却又承认齐景公问政于

  • 古人有时有点愣:晏婴用“二桃杀三士”稳定齐国(晏婴相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晏婴,齐景公,二桃杀三士,,晏婴相齐

    三国的时候,有一位能够辨别人才的著名人物,叫刘劭,他说:“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情忠……贤否之察,实在所依。是故,观其所依,而似类之质,可知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战略性的权变看起来似乎奸诈,但其实能够成就功业;胸怀大智慧的人,表面给人的感觉似乎愚钝,其实内心明亮

  • 晏婴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写了什么?将死仍心系天下(晏婴相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晏婴,晏子,遗书,春秋战国,晏婴相齐

    公元前500年,服侍了三位国君(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为国出力五十多年的的齐相晏婴终究还是决定要回家养老了。是啊,岁数不饶人,自己已经老了,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很多事情自己也感觉到力不从心,不服老不行啊,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虽然之前晏婴也多次向国君(齐景公)提出辞呈,但每次都被这位爱玩的国君给

  •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美国,印第安

    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英文:Second Seminole War)也被称为佛罗里达战争,是美国同美洲原住民塞米诺尔人发生的三次塞米诺尔战争之一。战争于1835年到1842年发生在佛罗里达。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是美国所打的最昂贵的印第安战争。背景北美塞米诺尔人反对美国政府欺压政策的战争1845年,佛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