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敦之乱究竟是什么样的暴动?为什么说它是历史上著名的反叛暴动

王敦之乱究竟是什么样的暴动?为什么说它是历史上著名的反叛暴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0 更新时间:2024/1/5 10:35:42

在东晋的大官贵族中,王氏家庭名望最高,权力也是最大。从西晋初年开始,王戎即很受司马炎的信任,王衍是王戎的堂弟,在西晋后期成为主管朝政的大匝,与东海工司马越平起平坐,王衍还将自己的弟兄王澄、王敦等分别任命力荆州刺臾和青州刺史;说这是“狡兔三窟”之计,可保证自己永远富贵,后来王衍被石勒杀死,王澄、王敦还在荆州、青州,没有遇害,成了东晋元帝司马容的重臣。

东晋时扶司马睿当皇帝最有功劳的是王导,王导与王敦等人也是叔伯弟兄,所以在东晋朝,王氏家族地位最高。王敦是个极其残忍凶狠的人,当年,大贵族王恺、石祟互相斗富,经常把朝中有权有势的大官请到家中赴宴。王惜设宴时,让家中的女艺人吹笛助兴)只要有一点走测,王恺便将吹笛人杀掉,客人们对王恺动不动就杀人很不安,而王敦却毫不在乎,石祟设宴时,让家中的美女劝酒,客人不喝,就杀掉倒酒的美女。

王导见此,虽然不会喝酒,也勉强喝下去,而王敦却不干,他不想喝就不喝,眼看着石崇连杀了三个美女,王导实在看不下去,责备王敦,说他太固执,而王敦却说:“他杀他家的人,跟我有什么关系?跟你又有什么关系王澄是王敦的哥哥,从小就经常教训王敦,王敦也非常怕他当司马睿正式称帝以后,王敦在江南的声望越来越大,他为平定流民起义立了大功,一直被提升到大将军的位置、当时,王导在东晋首都内部执政,王敦在长江中上游总管兵权,王氏弟兄权力大重、老百姓都唱出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民谣。于是,司马睿想控制一下王氏弟兄的权力,使任用刘院、刁协、戴渊、周颌等人为亲信,王敦不满,上表给司马睿,要求重用王导,司马力不但不予理睬、还在军事上逐渐分散王敦的权力,王敦更加不满了,终于在公元322年(晋元帝永昌元年)发动兵变。

王敦从武昌发兵,王敦的死党沈充从吴兴(今浙江吴兴一带)起兵响应,南北同时向建康进攻。王敦的发兵理由是清除皇帝司马查身边的奸臣,这奸臣就是刘隗,还给经元帝写了一封奏章,说刘院强占国家的财产,不会治理国家,弄得老百姓生活很穷苦等等。晋元帝司马在见王敦造反,非常气愤,立即让刘魄、戴渊守卫京城,任命王导、贼渊、周颚等人领兵御王敦,又命令右将军周札传门守卫石头城(石头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是当时的守将周札坚持不住,率兵投降,王事重镇)。王敦领兵来到石头城下,采纳部将杜弘的建议,猛攻石头城,敦的上兵基本上没有伤亡,便占领了石头城。

石头城一攻破,建康就很难保卫,周凯、刘院等人本来就不会打仗。士兵们与王敦的军队一接触就四散奔逃,汉不成军,王导这时候也不愿退去和王敦作战,据说自己士兵战败。晋元帝司马在急得坐卧不安,只得把刘院、刁协找来,流着泪对他们说:“你俩赶快进命吧,王敦是一定要杀了你们的!”刁协和刘隗这才领着家里的人出城逃命去了。王敦占据了石头城,晋元帝的士兵失去了战斗力,眼看着只能任王敦宰割了,可王敦还不想背一个造反的名声。他装成一副忠臣的面孔,派人对晋元帝说自己起兵是追不得已,只要杀掉皇帝身边的几个奸臣就行了。

晋元帝司马在无可奈何,只得发下诏书,说王敦不但无罪,而且有功,给他加封为丞相,封武昌郡公。诏书到达时,王敦坚决推辞,不受加封,但也不听元帝退兵的命令,在石头城驻下来,也不去朝见皇帝。这次兵变后,王敦实际上掌握了东晋的军事、政治的全部权力,把和他政见不合的人杀死的杀死、免官的官,还任用了一批个人的亲信、死党,然后,才再次领兵回到武昌镇守。从此后,晋元帝父子都对王敦恨之入骨。”

标签: 王敦之乱晋朝

更多文章

  • 揭秘:王敦之乱是阴谋还是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敦之乱,晋朝

    从最初的君臣相协,到现在王导的隐忍退让,多次因为刁协的弹劾而自请辞职;而为王导辩解的中书郎孔愉,也被司马睿降职为司徒左长史。司马睿与王氏兄弟,乃至士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了。王敦为自己的弟弟深报不平,他上疏司马睿,望司马睿能够宽容王导犯下的过错,令其将功补过。王敦这份上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司马

  • 东晋初年当时为何权臣王敦要发动政变?(王敦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敦,王敦之乱

    王敦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暴动,当时王敦是从琅琊王氏走出来的权臣,他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开始向建康地区发动战争,并且很快就打败了朝廷派出的军队,在此之后成为了当时的丞相,诛杀了一些原来的重要大臣,还在武昌地区对朝政进行控制,但是在这次战争中明帝继承了王位之后王敦方面很快就面临着失败。也许很多人都听说

  • 临安之战简介 临安之战过程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忽必烈,伯颜,阇里帖木儿,董文炳,临安之战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占领建康。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派兵进攻建康周围的重要城镇,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南进基地。与此同时,忽必烈命阿术

  • 临安之战——元军如何从对峙到攻破临安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朝,临安,伯颜,张世杰,文天祥,张弘范,临安之战

    南宋立国是以长江为防线,两淮为藩篱,“重兵皆住扬州,临安倚之为重”。1275年元军占领建康,进围扬州,攻占两淮,南宋都城临安完全失去了屏障。元军在建康休整后,兵精粮足,战斗力更加强盛,随时准备攻取临安,处在进攻的有利地位。在元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战主和举棋不定。虽然朝廷屡次诏

  • 伯颜攻取临安之战 宋元鼎革之际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伯颜,宋朝,临安,元军,董文炳,临安之战

    伯颜攻取临安之战,是宋元鼎革之际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自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春元军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春进占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历时一年,中经溧阳之战、独松关之战、常州之战、五牧之战等激战,以南宋朝廷投降元朝而告结束。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

  • 临安之战:蒙古和宋朝最后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临安之战,宋朝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 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占领建康。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派兵进攻建 康周围的重要城镇,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南进基地。与此同时,忽必烈命

  • 嘉庆时的天理教暴动,是否宣告清廷灭亡?(天理教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天理教暴动,清朝,天理教之乱

    在嘉庆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罕见的,由民众组织的暴动,仅仅由数百人组成的队伍,居然还堂而皇之的一路攻进皇宫,在皇宫里大肆搜捕,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清嘉庆十八年,由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暴动。天理教武装暴动虽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动,但是其实这场暴动计划

  • 天理教暴动的经过怎样?天理教暴动过程详解(天理教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天理教暴动,清朝,天理教之乱

    嘉庆十七年(1812年)八月,林清、李文成、冯克善、徐安国等人在河南道口召开会议。会上确定:(1)在反清的旗帜下,将京畿及直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的坎卦教、震卦教和离卦教三大股势力联合起来,组成天理教。(2)明年(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直鲁豫三省64县同时发动武装起义。(3)起义成功后,李文成为天王,林

  • 天理教之变能攻破皇宫的只因太监勾结天理教吗?真相是什么?(天理教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天理教之变,清朝,天理教之乱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活跃于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组织,清代又发展成为反清的秘密组织。天理教是白莲教在北京地区的分支。嘉庆年间,浙江绍兴人林清成为天理教教主。林清善于笼络人心,把教众交纳奉献的钱财救济下层,只要来找他求助的,他都给以帮助,一时人多势大。而且林清积极结交各层人物,太监官吏也加入天理教并传教。当

  • 惊险一刻:嘉庆帝险些被人孤身刺死(天理教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庆,天理教之乱

    清嘉庆八年(1803年)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帝从圆明园启銮返回紫禁城皇宫。按照惯例,嘉庆帝带领朝中重臣、御前侍卫自圆明园上马车驾,入神武门后换乘御轿进宫。因近日清军镇压白莲教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平定教乱,嘉庆帝一连数日带领群臣在圆明园欢歌宴饮,吟诗作赋,几天前还亲往东陵谒拜乾隆父皇。此时嘉庆帝在返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