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第50代天皇:桓武天皇开创了平安时代

日本第50代天皇:桓武天皇开创了平安时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8 更新时间:2023/12/15 9:12:52

桓武天皇

,生于737年(天平9年),卒于806年4月9日(延历25年3月17日),日本第50代天皇,在位年自781年4月30日(天应元年4月3日)至806年4月9日(延历25年3月17日)。

山部作为白壁(日后的光仁天皇)的长子,737年(天平9年)出生。生母是以百济武宁王为祖的王族后裔氏出身的高野新笠。因为生母出自身份低下的归化系氏族,山部最早是想作为官僚出人头地,担任大学头和侍从(光仁天皇即位以前被称为山部王)。

父王即位后,在亲王宣下的同时被授予四品官位,之后担任中务卿。因为生母的出身低下,山部亲王并没有想到日后会被立为太子。但是,在藤原氏等卷起的政治斗争之中,异母弟皇太子他户亲王之母皇后井上内亲王在772年4月9日(宝龟3年3月2日),他户亲王在同年7月2日(5月27日),相继被废。第二年的773年1月29日(宝龟4年1月2日),山部亲王被册立为皇太子,其背后是因为藤原式家的藤原百川的拥立。

即位与废立太子

781年4月30日(天应元年4月3日),山部亲王接受光仁天皇的让位,就天皇位。第二天的5月1日(4月4日),册立同母弟早良亲王为皇太子。5月12日(4月15日),宣读即位诏书。783年5月23日(延历2年4月18日),册立藤原乙牟漏(父亲是藤原式家的藤原良继)为皇后。桓武天皇与皇后之间,生有安殿亲王(日后的平城天皇)和神野亲王(日后的嵯峨天皇)。另外,还与夫人藤原旅子(藤原百川之女)之间生有大伴亲王(日后的淳和天皇),与夫人多治比真宗之间生有葛原亲王(786-853,武家之栋梁桓武平氏之祖)。

785年(延历4年)9月左右,皇太子早良亲王以暗杀藤原种继(藤原式家)为理由被废除太子之位,被处以流放之刑,早良亲王以绝食抗议,死于流配的途中。之后,同年12月31日(11月25日),桓武天皇册立安殿亲王为皇太子。

化方面,桓武天皇提议编纂《续日本纪

》。还有最澄(日本天台宗之祖,也是日本著名的渡来人一族,天台宗是创立于中国的佛教宗派)和空海(日本真言宗之祖)由大唐回到日本。当时,旧有奈良佛教(南都六宗)与政权紧密相关,权力过大。桓武天皇作为最澄和空海的庇护人,采取没收奈良佛教封户等政治压迫手段,推动天台宗、真言宗等新兴佛教宗教取代日本旧有的奈良佛教宗派。

迁都

桓武天皇厌恶平城京(今奈良)强大的佛教各寺的影响力,还有天武天皇流的皇统断绝,回到了天智天皇流的皇统等原因,784年(延历3年)因藤原种继建议,决定迁都于当时虽有经秦氏(自称是秦始皇后裔的日本著名渡来人一族)开拓,但仍然算是未开化的山城国。次年藤原种继被暗杀,废太子早良亲王,立安殿亲王为太子。最初在784年(延历3年),开始营建长冈京,却发生了天灾、近亲者发生不幸的恶灵作祟,在古代这些都是算作天皇无德的证据,桓武天皇怕被民众认为不具备天子的资格,仅仅在10年后的794年(延历13年),就由长冈京,再迁都到了符合五行、阴阳之说,与四神相应之地平安京(即京都,在明治维新迁都东京之前一直是日本的法定首都)。当时日本东北地区被虾夷族侵扰,桓武天皇任命坂上田村麻吕(自称是汉灵帝后裔的日本著名渡来人一族,号称是日本武神的传奇人物)为征夷大将军,以多贺城为据点,远征虾夷地,置镇守府于胆泽,在紫波筑城。今各国制造甲胄、武器,同时促进地方手工业发展。797年(延历16年)置勘解由使,整顿地方行政。801年(延历20年)派藤原葛野麻吕为遣唐使,804年(延历23年)出发,最澄、空海等同行。置敕旨田,开辟皇室财源。但是桓武天皇晩年,由于平安京的营造和东北地区的军事远征,使百姓劳苦,经藤原绪嗣(藤原百川的长子)建言,新都营造和军事远征都中断了(藤原绪嗣和菅野真道的德政相论)。

晚年

桓武天皇即位前的772年(宝龟3年)有井上内亲王和他户亲王、在位中的785年(延历4年)有早良亲王,都是死于非命,其间有重重阴谋。桓武天皇害怕井上内亲王和早良亲王的怨灵,于800年8月16日(延历19年7月23日),追尊早良亲王为"崇道天皇",并恢复井上内亲王的皇后之位。

桓武天皇在806年4月9日(延历25年3月17日),去世。

标签: 桓武天皇平安时代日本

更多文章

  • 王敦之乱究竟是什么样的暴动?为什么说它是历史上著名的反叛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敦之乱,晋朝

    在东晋的大官贵族中,王氏家庭名望最高,权力也是最大。从西晋初年开始,王戎即很受司马炎的信任,王衍是王戎的堂弟,在西晋后期成为主管朝政的大匝,与东海工司马越平起平坐,王衍还将自己的弟兄王澄、王敦等分别任命力荆州刺臾和青州刺史;说这是“狡兔三窟”之计,可保证自己永远富贵,后来王衍被石勒杀死,王澄、王敦还

  • 揭秘:王敦之乱是阴谋还是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敦之乱,晋朝

    从最初的君臣相协,到现在王导的隐忍退让,多次因为刁协的弹劾而自请辞职;而为王导辩解的中书郎孔愉,也被司马睿降职为司徒左长史。司马睿与王氏兄弟,乃至士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了。王敦为自己的弟弟深报不平,他上疏司马睿,望司马睿能够宽容王导犯下的过错,令其将功补过。王敦这份上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司马

  • 东晋初年当时为何权臣王敦要发动政变?(王敦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敦,王敦之乱

    王敦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暴动,当时王敦是从琅琊王氏走出来的权臣,他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开始向建康地区发动战争,并且很快就打败了朝廷派出的军队,在此之后成为了当时的丞相,诛杀了一些原来的重要大臣,还在武昌地区对朝政进行控制,但是在这次战争中明帝继承了王位之后王敦方面很快就面临着失败。也许很多人都听说

  • 临安之战简介 临安之战过程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忽必烈,伯颜,阇里帖木儿,董文炳,临安之战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占领建康。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派兵进攻建康周围的重要城镇,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南进基地。与此同时,忽必烈命阿术

  • 临安之战——元军如何从对峙到攻破临安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朝,临安,伯颜,张世杰,文天祥,张弘范,临安之战

    南宋立国是以长江为防线,两淮为藩篱,“重兵皆住扬州,临安倚之为重”。1275年元军占领建康,进围扬州,攻占两淮,南宋都城临安完全失去了屏障。元军在建康休整后,兵精粮足,战斗力更加强盛,随时准备攻取临安,处在进攻的有利地位。在元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战主和举棋不定。虽然朝廷屡次诏

  • 伯颜攻取临安之战 宋元鼎革之际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伯颜,宋朝,临安,元军,董文炳,临安之战

    伯颜攻取临安之战,是宋元鼎革之际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自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春元军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春进占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历时一年,中经溧阳之战、独松关之战、常州之战、五牧之战等激战,以南宋朝廷投降元朝而告结束。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

  • 临安之战:蒙古和宋朝最后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临安之战,宋朝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 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占领建康。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派兵进攻建 康周围的重要城镇,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南进基地。与此同时,忽必烈命

  • 嘉庆时的天理教暴动,是否宣告清廷灭亡?(天理教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天理教暴动,清朝,天理教之乱

    在嘉庆时期,曾经发生过一场罕见的,由民众组织的暴动,仅仅由数百人组成的队伍,居然还堂而皇之的一路攻进皇宫,在皇宫里大肆搜捕,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清嘉庆十八年,由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暴动。天理教武装暴动虽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动,但是其实这场暴动计划

  • 天理教暴动的经过怎样?天理教暴动过程详解(天理教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天理教暴动,清朝,天理教之乱

    嘉庆十七年(1812年)八月,林清、李文成、冯克善、徐安国等人在河南道口召开会议。会上确定:(1)在反清的旗帜下,将京畿及直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的坎卦教、震卦教和离卦教三大股势力联合起来,组成天理教。(2)明年(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直鲁豫三省64县同时发动武装起义。(3)起义成功后,李文成为天王,林

  • 天理教之变能攻破皇宫的只因太监勾结天理教吗?真相是什么?(天理教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天理教之变,清朝,天理教之乱

    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活跃于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组织,清代又发展成为反清的秘密组织。天理教是白莲教在北京地区的分支。嘉庆年间,浙江绍兴人林清成为天理教教主。林清善于笼络人心,把教众交纳奉献的钱财救济下层,只要来找他求助的,他都给以帮助,一时人多势大。而且林清积极结交各层人物,太监官吏也加入天理教并传教。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