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灭朝鲜后,为什么没有顺便攻打三韩?(汉灭朝鲜之战)

汉灭朝鲜后,为什么没有顺便攻打三韩?(汉灭朝鲜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71 更新时间:2024/2/13 13:16:49

汉武帝时,汉军既已征服朝鲜,设汉四郡。但汉军并没有乘势灭亡残的三韩各国,完全将朝鲜半岛纳入汉帝国的版图之中。背后的原因,值得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聊。

一、征服卫氏朝鲜伤亡过大,无力南下

罗马帝国不能在其顶峰的时候,吞并整个莱茵日耳曼地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黑森林之战中,三万罗马军团遇伏全灭。汉武帝征伐朝鲜也是惨胜若败,与罗马大帝屋大维有着相似的心酸。但究其原因却不该怪汉军的战力不足,更多归责于汉武帝的骄傲轻敌。远征朝鲜的汉军由左将军和楼船将军统率,水陆并进。楼船将军不是汉朝设军职,属于“编外”的杂号将军。左将军虽然是高阶将军,但不属于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一类的“大”将军,只能算一个方面的军事主官,通常无权指挥汉军主力。汉武帝企图以五万偏师就仓促出发,规模本已不大,还分两路进攻。使得朝鲜军得已集中优势兵力,先击溃楼船将军的山东兵,再回师成功阻挡住左将军的汉军主力河北兵,形成两军对峙的僵局。最后,是左将军夺了楼船将军的兵权,两路汉军合兵后,猛力强攻。在汉军的威压下,朝鲜内部分裂,国被杀。汉军才最终灭亡了朝鲜。整场战争,汉军伤亡惨重,愤怒的汉武帝不仅没有奖赏灭朝的汉将,反而问罪,楼船将军下狱,而主将左将军直接被斩首。为了维持在朝鲜的统治,汉武帝还不得不加封朝鲜降将为列侯。可见汉军军力损失颇大,无力势如破竹,继续南下灭韩。同时,根据《史记》记载,当年国内大旱。无论军力、财力都无力完成统一朝鲜半岛的历史任务了。

二、“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国策影响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虽是西汉名将陈汤汉元帝而不是汉武帝的上书,却是对西汉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对外用兵政策的绝妙总结。汉武帝对外用兵,虽然有一定的经济目的,但总体而言,其政治报复性更强,多是炫耀武力,展示天威,而非贪图领土的扩张战争。卫氏朝鲜与汉王朝积怨已久,招降纳叛,构成对汉朝东北国境的严重威胁。到了汉武帝时期,卫氏朝鲜国王“臣而不服”,甚至连表面上的恭顺都不愿意表示,深深刺伤了汉武帝天朝上国的自尊心,这才招致汉武帝彻底决心使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朝鲜南方的三韩,倒不是说一定对汉王朝恭顺,只是当时尚处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部落联盟状态,没有外交意识,既不臣服也不反对。加之属于农耕明,与汉朝相安无事。汉武帝眼中根本没有把这样一个寂寞无名的苦寒之地放在眼里。再加上,当时汉匈战争并未彻底结束。汉军主力仍需应付漠北的匈奴余部,对三韩这样的“不急之患”也就放在一边。

三、三韩民风剽悍,征服不易

未被汉军征服的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族,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这三韩都不同程度的开始国家化发展,称之为国,并不为过,事实上也确实存在某些国家。不过,不是一个韩国,而是三个韩国。当时,三韩民智未开,野性残留。在朝鲜南部一隅之地,竟然有三国鼎立,内部连统一都难以完成,不是民风枭悍是很难办到的。同蛮族作战,往往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征服着实不易。在汉武帝没有决心之前,地方将领也没有力量完成。这从三国时期割据辽东朝鲜的公孙氏也没能吞并三韩,可知艰难。

更多文章

  • 第一个把朝鲜打服的不是隋炀帝也不是唐太宗 而是此小人物(汉灭朝鲜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良,汉灭朝鲜之战

    cháoxiǎn半岛的事情有那么难讲清楚吗?那就先从从荆轲刺秦王说起吧。从荆轲到张良,居然隐藏着一段南北朝鲜的发展简史当年,荆轲刺秦王失败以后,秦国马上大举报复,大将王翦率大军攻打燕国。太子丹率燕军迎敌于易水河。结果燕军败了。之后燕国节节败退,太子丹保着燕王喜从蓟城(今北京)逃到了平壤,在平壤重建了

  • 汉灭朝鲜之战:古朝鲜的行为几乎就是以卵击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灭朝鲜之战

    西汉时期,国力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就在这段时期,就在这片广袤的亚欧大陆上,汉武帝发动了一场针对朝鲜的战争,史称汉灭朝鲜之战,下面就介绍一下汉灭朝鲜之战的时间。了解汉灭朝鲜之战的时间必须清楚汗灭朝鲜之战的背景。汉武帝发动战争的导火索是当时的卫满朝鲜国王在了解到南部小国要前往汉朝朝贡,对

  • 六镇起义 鲜卑贵族最后的狂欢(鲜卑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六镇起义,鲜卑,鲜卑族

    元法僧去建康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萧老大是信佛的,对这种老年人格外照顾,据说在建康,还是锦衣玉食,舒舒服服的过了好些个年头,徐州这摊浑水,留给了南朝,梁武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萧综,就是那个疑似萧宝卷儿子的二皇子。从建康到徐州,路还蛮远,担任护送任务的,是陈庆之。人到中年的老陈,刚开始,并没得到萧老大

  • 鲜卑族入主中原近百年 为何还得进行汉化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鲜卑族,五胡乱华

    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是:落后文明会自然地选择向先进文明学习。千年以前,周边的少数民族都在向汉文明学习。这其中,北魏王朝的变革很典型。五胡乱华,晋室南迁,北方先后出现二十多个政权,铁骑穿梭,离合相继,大者几乎饮马长江,小者不及一省,在百余年间内,没有一股势力成为稳定的中心,这段历史杂乱不堪,就此一笔

  • 鲜卑族是如何崛起的?拓跋氏,慕容氏的逐鹿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鲜卑,拓跋,慕容,,鲜卑族

    东胡鲜卑族显于史书者,共五部:乞伏氏、秃发氏、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它们先后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建立多个割据政权,其中以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版图最大,历时最久。当刘裕在长江流域代晋建宋时,就意味着黄河流域的五胡十六国行将谢幕,而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最后戛然收尾的胜利者,即为鲜卑族之拓跋

  • 阿卡德帝国有着怎样的科学文化?阿卡德帝国有自己的文字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阿卡德帝国,亚述帝国

    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图形符号组成。书吏用简单的图形把牛、羊、谷物、鱼等画下来,也就是说,用这一方式记录所要记录的事物。不久,图形符号固定下来,不再取决于每个书吏的艺术想象力,从而保证了书写和阅读的一致。但是,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尚未解决,图形符号不能用来表达抽象概念。苏美尔的书吏们应付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在图

  • 阿卡德帝国的起源是什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阿卡德帝国,亚述帝国

    古代欧亚大陆诸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如它们早先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就美索不达米亚来说,地理位置的影响表现得非常明显——这里是指该地区易遭侵略这一点而言,因为该地区自古迄今的发展与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分不开。实际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

  • 阿卡德帝国: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阿卡德帝国,亚述帝国

    “萨尔贡”一词在阿卡德语中意为“真正的王”。萨尔贡是个传奇人物,但他出生卑贱,其母是个低能人,史书记载说其“母卑,父不知所在”,然而萨尔贡却智慧超人,曾做过基什王乌尔扎巴巴的侍卫,大约于公元前2371年,乌玛人入侵基什王国,国王乌尔扎巴巴无法抵抗,萨尔贡利用一次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将王冠戴在了自己头

  • 八股文确实有很大的弊端 为什么清朝还是决定坚持采用八股文进行科举考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八股文,科举考试,李慈铭清朝

    我国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共延续了一千多年时间。其中,明清两朝在科举考试中,采用了一种叫“八股文”的文体。那么,究竟什么是八股文呢?所谓八股文简单的说就是要将文章分为八个部分,文章的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文章的格式、语气、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由于八股文要求考生必须模仿古人语气“

  • 八股文与科举制有什么关系 清代科举制度等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八股文与科举制

    说起科举制大家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科举制是我国在早些年间发明的一种选拔政府官员的考查方式,通过这一种方式当时的中国得到了非常多的优秀的人才,在科举考试中包括非常多的考试项目,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八股文。所以说,八股文与科举制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八股文图片在科举制度最开始发明的时候八股文是科举制度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