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高是谁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赵高专政)

赵高是谁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赵高专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198 更新时间:2024/4/17 5:40:33

赵高最开始只是秦国的一个小小的宦官,他的任务是服侍始皇帝。关于他进入秦宫的说法历来纷杂。赵高是赵国的宗室远亲,也算半个贵族,但是在赵国灭亡之后,众多兄弟都被施以宫刑,其母受刑戮。这才进入的秦宫,也有一种说法是赵高不是宦官,传为宦官实属后世误传。

赵高,出生年月不详,嬴姓,赵氏。赵高是秦国的权臣,在秦始皇时期,他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而在秦二世时,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赵高是赵国人,从小天资聪慧喜欢读书,而且传闻赵高长得仪表人才。史料记载他体魄高大强壮,武艺非同寻常。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入宫之后成为宦官。关于他是不是宦官的事,在历史上通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赵国被秦国灭亡之后,他和众多兄弟都被施以宫刑,其母受刑戮,赵高发誓要为自己的兄弟和母亲报仇。

赵高是个相当聪明的人,据史料记载,赵高才华出众,而且书法一流,属于赵国宗室远亲,也算半个贵族,赵灭之后其诸兄弟都被宫刑,始皇听闻赵高力气大,通晓狱法,还长得仪表堂堂,便将他提拔出来,就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这便是赵高开始在秦国大展身手的时候。

”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是个懂得观察人脸色的人,他深谙始皇帝的性情,并且替他处理繁杂的事务,处理了二十余年。从提拔到后来成为秦宫的主管,赵高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走了二十年,二十年做到了仅仅与权力的咫尺之遥。

秦朝第一大权臣,提到他就会联想到一些列的历史故事。他的主要事迹包括:沙丘政变,篡改始皇帝的诏书,指鹿为马、滥杀群臣,害死了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还把自己亲手扶植的胡亥也杀死了。最让人痛心的是,秦始皇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帝国,而赵高却凭借着一纸诏书,更改了秦朝本该拥有的繁华和命运。

或许赵高一开始进入秦宫,只是为了保命。因为赵高在其后野心越来越大,欲望膨胀,对权力的渴求不言而喻。后来蒙恬的强大,让他感到危险,赵高的势力和权利也必然会受到打压。到后来胡亥登机继位他的欲望开始膨胀。他对权力的渴望。让他变得近乎疯狂。他甚至想自己当皇帝,但是得不到群臣的支持,无奈之下只有迎立子婴为王。杀胡亥后使得秦国中央集权发生混乱,最后咎由自取,自取灭亡,然而最后跟他一起陪葬的却是整个大秦帝国,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胡亥从小就在赵高身边学习典狱之法,赵高唯利是图,私欲极重,从小就在赵高手下成长的胡亥,耳濡目染,性格也是比较乖戾又稍显得懦弱,这样的胡亥是极其被赵高操纵的,而胡亥的也不过是赵高通往权力巅峰的垫脚石。

赵高把胡亥培养成自己的一颗棋子,胡亥从小就对赵高唯命是从,可怜的胡亥,以为赵高会辅佐自己继续成就帝业,没想到自己也不过是被人操纵的一颗棋子,任人宰割,而胡亥即位,不过是赵高阴谋达成后的结果。

标签: 赵高赵高专政

更多文章

  • 赵高:从底层爬上权利顶端导致秦国加速灭亡(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高,赵高专政

    赵高是赵国的宗室的远亲(也有说是秦国宗室的远亲),家族败落后流亡到秦国。赵高的母亲因为触犯刑法,导致身体部分残缺,后面被收入隐宫——秦朝专门收容刑满释放的囚犯的地方。赵高兄弟都是在这里出生的。《神话》赵高剧照秦始皇看赵高为人勤奋,就让他任中车府令,管皇帝的车马,并且还让赵高教胡亥断案。赵高本就是个察

  • 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 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什么(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高指鹿为马,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赵高专政

    秦二世胡亥时期,特别是李斯逝世后,赵高成了秦国的丞相之后,他野心勃勃,不甘于屈居人下,成天想着篡夺帝位,但是赵高平日里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朝臣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向着赵高的。于是赵高想了一个办法来判断哪些人是反对他的。一日朝堂之上,赵高牵来了一头鹿,说是得了一匹千里马,要进献给陛下。胡亥虽然年幼,但不

  • 西汉开国诸臣,绝大多数起自布衣(布衣将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汉,布衣将相

    西汉开国诸臣,绝大多数起自布衣。“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及没有官爵的地主。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总结汉初政治结构,称之为“布衣将相之局”。“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掾。

  • 汉朝的布衣将相,他们是什么身份?又是什么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布衣将相,刘邦,周勃,韩信,张良,樊哙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平民逆袭成为皇帝的人,更是中国历史上最豁达大度的皇帝之一。从这点来说,可谓前无古人!因此,刘邦也被称为平民天子,其手下大臣被后人称为布衣将相。刘邦自从斩白蛇起义,经历了三年亡秦、五年灭楚,终于取得了天下。八年成就帝业,其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其实,

  • 自古以来布衣将相们遗留的历史启示:做人要霸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历史,启示,布衣将相

    导读:“如果中国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那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统一全国。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全国立即完成政治的统一,这种政治上初期的早熟,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纪录,在此后千百年间树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传统。”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说。时隔2000多年后,秦帝国的崛起依

  •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什么会输 李自成输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朝,明朝,吴三桂,李自成,山海关,刘宗敏,田宏,山海关之战

    近日有网友提问:能够打败明朝军队,顺利攻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大顺军,为什么在山海关之战中,会面对吴三桂和清军大败,从此走向彻底败亡?如果李自成能够打败吴三桂和清军,是不是会重新改写历史?要回答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要从三个方面谈起:1、迅速腐化,吃喝玩乐,失去战斗力郭沫若曾把李自成败亡归结为:进京后队伍迅

  • 为什么山海关之战一场战役就将李自成打残 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吴三桂,李自成,明朝,陈圆圆,山海关之战

    一阳春4月,万物复苏。山海关内外却上演了一场关系到历史进程的激烈战斗。时间:1644年。地点:山海关内一片石。战斗的一方是李自成军队,另一方是吴三桂军队。当李自成快要将吴三桂击败之际,突然从关外杀进来一支如狼似虎的清朝八旗军。于是,在这场持续了4日之久的激战中,李自成最终败北,死者数万,几乎全军覆没

  • 清军入关:山海关之战是最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军入关,清朝,山海关之战

    明清战争,又称入关战争,交战双方,一为大明,一为女真满族的后金,后改国号为大清,人称满清。1589年,女真爱新觉罗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1616年建立后金,1644年清兵入关,清朝正式开始。但明朝名号的政权,结束于1683年台湾明郑王朝覆灭。第一次,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发生“己巳之变”

  • 宋朝时期的“庆元党禁”是怎么回事?怎么评价庆元党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庆元党禁

    庆元党禁,也称伪学逆党之禁,指中国宋代宋宁宗庆元年间韩侂胄打击政敌的政治事件。宁宗赵扩即位后,宗室赵汝愚以参与拥立赵扩有功升为右相,外戚韩侂胄迁枢密都承旨,两人嫌隙日深。公元1195年(庆元元年)二月,韩侂胄使谏官奏赵汝愚以宗室居相位不利于社稷,赵扩就贬赵汝愚至永州(今属湖南),后死于贬所。赵汝愚被

  • 陆九渊“心学”和朱熹“理学”的区别在哪里?朱陆的“鹅湖之会”(庆元党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南宋,陆九渊,朱熹,庆元党禁

    陆九渊的思想接近程颢,偏重在心性的修养,他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过于“支离破碎”。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其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见性”,“心即是理”,重视持敬的内省工夫。即是所谓的“尊德性”。朱熹言“理”,侧重于探讨宇宙自然的“所以然”,陆九渊言“理”,则更偏重于人生伦理,明代王阳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