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美国内战历史上一天中伤亡最大的战役——安提塔姆会战

美国内战历史上一天中伤亡最大的战役——安提塔姆会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67 更新时间:2024/1/19 0:42:05

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引起了南方诸州的强烈不满。于是,南方7个州退出联邦,于1861年2月宣布独立,定都里士满,美国内战爆发。

战争开始后不久弗吉尼亚州加入了南方同盟,波托马克河成了南北双方对峙的边界。由于联邦的首都华盛顿与邦联的首都里士满相距不远,因此,东部战场成为决胜战场,双方都试图拿下对方的首都。

1862年2月22日,林肯下令50万大军发起总攻击。北军在西线节节胜利,但在东线,北军连遭败绩。北军司令麦克莱伦在林肯催促下,仓促发动“半岛战役”,企图攻占里士满。罗伯特·急率军迎击。在6月25日至7月1日的“七日会战”中,李将军把北军逐出了里士满附近的半岛。8月底,双方进行第二次马那萨斯会战。此役,北军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出于对弗吉尼亚军团司令约翰·波普的怨恨,对孤军深入而遭到南军包围的弗吉尼亚军团见死不救,导致北军惨败。罗伯特·李获得巨大胜利,其声望达到顶峰,被誉为里士满的救星。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罗伯特·李决定乘胜追击,南军实施了美国内战期间的首次进入北方作战,目标直指华盛顿。并以此来促使英国和法国承认、甚至可能是支援南部同盟政府。

9月7日,他在斯图尔特骑兵部队的掩护下,将兵力集结在马里兰州的腓特烈。他决定北进入半岛,并处于凯托克廷山的屏护之下。9月9日,他下达命令,朗斯特里特向黑格斯顿挺进,同时,杰克逊退过波托马克河攻取哈珀斯费里,并确保穿过谢南多厄河谷的新的交通线。

1862年9月7日,在李将军侵入北方的同时,林肯解散了弗吉尼亚军团,其部队并入已退回华盛顿的波托马克兵团。波普被派去指挥西北战区的行政勤务部队。麦克莱伦带领97000从华盛顿出发,去追踪李将军的行迹。9月12日,

麦克莱伦的先头警戒部队到达腓特烈,获得了一份李将军9月6日命令的副本,该命令有详细的同盟军兵力部署和机动情况,被交到了麦克莱伦手上。麦克莱伦发现李将军的部队分布在40公里以上的范围之内,而且被一条不能涉水而过的河流分隔,决心对其实行打击,然而麦克莱伦集结部队从腓特烈出发到翻越南山的隘口,16公里的路却花了两天时间。9月14日,当获悉其命令已被联邦军得到,李将军急忙在夏普斯堡实施集结。在特纳、福克斯和克莱姆顿隘口实施了一系列小规模但激烈的交战,迟滞了麦克莱伦艰难的进军。

1862年9月14—15日,在实施了一场不太顽强的防御之后,联邦军要塞兵退入城防工事。同盟军控制了环绕该城的高地,使联邦军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要塞指挥官D.S.迈尔斯上校拒绝突围,虽然突围被证明是可能的,因为在9月14日夜间,B.F.维斯上校率领1500名骑兵突围成功。9月15日,迈尔斯开始就投降和同盟军谈判。他在前去谈判时严重负伤。杰克逊留下A.P.希尔一个师来看管15000名俘虏和缴获的物资,自己则率军急忙赶往夏普斯堡。麦克莱伦本来在15日即可指挥5万多人的大军向仅有2万人的李将军发起攻击,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一直到16日都没有发起进攻。使同盟军得以有喘息之机,将兵力增至45000多人,并且背倚波托马克河,沿着安提塔姆溪构筑了组织完善的防御阵地。

9月17日,

9万名联邦军队将4.5万名南军包围在波托马克河与安提塔姆河之间名为夏普斯堡的狭小阵地中。美国内战中作战规模与激烈程度仅次于葛底斯堡战役的安特提姆会战开始了。

麦克莱伦计划以3个军卷击同盟军的左翼,同时以另一部队跨过溪水牵制同盟军右翼,以2个多军的兵力留作预备队。 1862年9月17日清晨,

战争由北向南逐次展开。联邦军的首批进攻部队——第1军、第7军分别于6点和7.30分对南军的左翼发动进攻,紧接着第2军于9点突入南军中央阵地,绰号“战斗的乔”的约瑟夫·胡克以雷霆万钧之势首先发起进攻,首传捷报。不久以后,曼斯菲尔德军的北方生力军发起攻击,迫使已濒临崩溃的南军战线退入并穿过“森林”。但是,在南军以坚强防守闻名、被誉为“石墙将军”的杰克逊指挥其第二军部队顶住了北方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北方军队付出了巨大伤亡,曼斯菲尔德阵亡,胡克负伤。正午以前,打击杰克逊的联邦军3个军的“重锤”慢慢变成分离的、互不协调的攻击。战斗异惨烈,下凹的道路变成了一条“血路”。到了中午,同盟军所有的预备队都已投入使用,而此时联邦军也停止了攻击。1.3万名士兵非死即伤。在此之前,北军左翼的安布罗斯·埃弗雷特·伯恩赛德直到17日下午3点才完成渡河,开始进攻南军右翼詹姆斯·朗斯特的第一军,这支部队前后实施了三次攻击,夺取了一座可徒步涉过的溪水上的桥梁。他花费了两个小时重新组织其部队,并向夏普斯堡攻击前进,最终攻至同盟军防御的山脊,看来南军要一败涂地了。杰克逊军的最后一个师,

安布罗斯·鲍威尔·希尔师从哈普斯渡口出发, 强行军到达战场,攻人伯恩赛德的左翼,将联邦军赶过了溪水,阻遏了北军当天的最后推进。

当南军已是全力以赴不可能再有其他部队投入时,麦克莱伦手中却始终握着2万人的预备队不肯投入战场。夜晚来临时,两军战成了平局,罗伯特·李本想趁夜反攻,但其下属认为南军伤亡太大,极力劝说罗伯特·李撤军。李将军接受了部下的意见于第二天晚上撤过了波托马克河。麦克莱伦看到南军撤退后得意万分,其傲慢的性格再次显现出来。他没有执行林肯追歼罗伯特·李的命令,放过了南军,将本来是一盘占尽优势的赢棋下成了和局。如果麦克莱伦把波特的生力军和其他可利用的军队都投入对战斗,必然会把南军打得溃不成军。对此,南军的朗斯特将军在战后也表示,“我们被打得一败涂地。只要对方在天黑之前再投入生力军就能俘获我军和全部物资。但麦克莱伦不懂得这点

。”

这场战役中,2100名北军和2700名南军士兵阵亡,另外有1.85万人负伤,其中3000人受了致命伤。这是内战中伤亡最多的一天。安提塔姆战役一天中阵亡,受伤的人数,相当于1812年战争,美墨战争和美西战争伤亡总数的两倍以上。这样勇猛和牺牲,对邦联军来说,却是一次战略失利。李前往北部的希望破灭了,他的北弗吉尼亚军团几乎全部丧失了战斗力。

这是联邦军队则在“七天会战”败绩之后取得了第一次重大胜利。林肯趁Antietam战役的胜利一鼓作气正式宣布了他的《解放宣言》。而"内战虽还需再经历两年苦战,才能平息叛乱,但林肯发表的《解放宣言》扭转了潮流,使之朝着有利于联邦的方向发展"《解放宣言》使联邦一夜之间变成了正义之军,解放宣言的发表使得形势决定性地走向北方的胜利,并保全了合众国。

标签: 安提塔姆会战美国

更多文章

  • 安提塔姆会战什么时候爆发的?安提塔姆会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提塔姆会战,美国

    安提塔姆会战 (The Battle of Antietam)1862年9月17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北部安提塔姆发生的内战中以至于美国历史上日伤亡最大的战役。北军麦克米伦指挥的9万部队击退了南方罗伯特·李的4.5万名军队向华盛顿的突进。这场战役之后,诞生了林肯的废奴宣言,这时,南北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零

  • 美国南北战争简介: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安提塔姆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战争,美国,内战,,安提塔姆会战

    南北战争 (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最终以联邦胜利告终。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南北战争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此期间确立了战

  • 利萨海战意大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利萨海战,普鲁士

    利萨海战是普奥战争期间,普鲁士的盟友意大利与奥匈帝国在亚得里亚海利萨岛附近海域进行的海战。这场首次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舰之间的战斗引人注目。世界各国的海军都深入细致地在战术、武备和舰船结构等方面研究了这场战斗。铁甲舰的作用在这次海战中引起了各国重视,这场海战标志着海上战斗已经从风帆时代过渡到了蒸汽铁甲

  • 利萨海战:舰队的撞击战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利萨海战,普鲁士

    利萨海战发生于1866年7月16日,利萨海战过程并不复杂。海军上将佩尔萨诺率领意大利舰队向利萨岛发起进攻,接着意大利舰队在18、19号向利萨岛展开不断炮击,因为奥地利守军的顽强抵抗,这次炮击并没有攻下利萨岛。在意大利全力发动第二次进攻时,奥地利海军上将B·冯·特格特霍夫带领奥地利舰队从一百六十五海里

  • 利萨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利萨海战,普鲁士

    1866年7月16日,意大利舰队在佩尔萨诺海军上将率领下从安科纳出海,向利萨岛发起进攻。18、19日两天,意大利舰队对利萨岛进行炮击,守岛的奥匈帝国军队非常顽强,用火炮击伤了意大利“强大”号铁甲舰。在意大利舰队准备组织再次进攻时,奥匈帝国舰队于7月20日拂晓赶到了。 奥匈帝国的特格特霍夫带领他的舰队

  • 利萨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利萨海战,普鲁士

    1866年6月,普鲁士与意大利联合向奥匈帝国进攻,前者想把德意志境内各邦都划归普鲁士,后者则想克复威尼斯。意大利人在陆地上失败了,为了能在和平谈判中讨价还价,它寻求海上的胜利。意大利的海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它有12艘铁甲舰,包括新的蒸汽动力快速舰“意大利”号和“迪波托加罗”号,新的有炮塔和撞角

  • 伍子胥鞭尸的故事:伍子胥为何鞭尸?(伍子胥奔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伍子胥,伍子胥鞭尸,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报仇,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破楚国的郢都。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用鞭子抽打300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重新坐上车之后的伍子胥一面擦着额头的汗珠一面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幕情景。虽然没有完全腐烂仍能看出一点楚平王生前的模样,但毕竟死

  • 伍子胥简介及生平 伍子胥是怎么死的?(伍子胥奔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伍子胥,简介,死因,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伍奢说:“

  •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如何在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伍子胥奔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伍子胥,白发,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是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师,平王因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欲杀伍奢并令其招回其两个儿子。伍子胥大哥为了救父回国,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伍子胥。伍子胥欲适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因太子建在宋,伍子胥奔宋,因宋国内乱,与太子一起奔郑。奈何太子为了和晋国联合

  • 世兵制是什么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世兵制,三国

    三国时期,魏国曾实行世兵制,男丁终身为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魏晋以后,世兵制几起几落,直至清朝还沿袭“世兵制”,当时的八旗兵以旗人(军户)世代充任,凡族人男丁“人尽为兵”,“三丁抽一”,留家者为余丁;绿营兵一人当兵,全家编入军籍,父在子为余丁,父死由子替补,世代以当兵为业。军籍由兵部统管,不入民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