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利萨海战:舰队的撞击战术

利萨海战:舰队的撞击战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182 更新时间:2024/1/17 12:00:39

利萨海战发生于1866年7月16日,利萨海战过程并不复杂。海军将佩尔萨诺率领意大利舰队利萨岛发起进攻,意大利舰队在18、19号向利萨岛展开不断炮击,因为奥地利守军的顽强抵抗,这次炮击并没有攻下利萨岛。在意大利全力发动二次进攻时,奥地利海军上将B·冯·特格特霍夫带领奥地利舰队从一百六十五海里之外的波拉港昼夜奔波赶回利萨岛,并在到达利萨岛海域时上令海军做战斗准备,他意识到奥地利舰船火力不足,便采取了方便舰船队形转换灵活的“V”字形楔形方队。

利萨海战过程记载让人们了解到,佩尔萨诺舰队继续向利萨岛岸边的要塞炮台炮击,但结果没有让岸边火力反攻停止,反而是奥地利舰队过半弹药损耗、伤亡惨重,弹药仅能再维持两天。在20日上午,当佩尔萨诺舰队准备派先头部队登陆利萨岛时,奥地利舰队从西北方向驰骋而来,在这关键时刻,佩尔萨诺错误的将军旗转移到对战队形之外的“铅锤”号上,特格特霍夫迅速指其舰队穿过意大利舰队队形中的空隙,并将自己的木质战舰向佩尔萨诺的“意大利”铁甲舰号撞去。

这也是这场海战中最为壮观的一幕,“意大利号”的左舰舷首先被撞并随之失去了方向控制,在后退时又被“马克西米兰”号撞在右舷致使其右舷倾斜严重,接着因为缺口处被数吨海水倒灌又向左舷严重倾斜。利萨海战过程最终以“意大利”号沉没画上了句号。

利萨海战是普鲁士的盟友意大利奥地利之间展开的一次激烈海战,作战海军令分别是佩尔萨诺和B·冯·特格特霍夫。

利萨海战结果是以意大利配备最新蒸汽动力的“意大利”号沉没告终,意大利舰队被迫向西撤退。因为奥地利舰队在作战中也有部分舰船受损,所以B·冯·特格特霍夫并没有指挥海军继续追击,并在大败意大利舰队后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回到了奥地利,而意大利海军司令佩尔萨诺则被意大利政府解除了职务。

这场海战是铁甲舰队作为出战力在海上作战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所以利萨海战结果对之后的海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奥地利舰队所采用的形似“V”字的楔形横队作战方式引起了世界其他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几十年后中国经采用同方式在黄海战役中对抗日本舰队,但结果却是截然不同。除此之外奥地利舰队还采用了古老的撞击战术,而且效果颇佳,于是这种古老的作战方式又被广泛应用于海域作战中,从这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大多数国家都在舰船上安装了撞。利萨海战结果再次向人们证明了采用火炮的作战方式已经无法与装甲军舰相抗衡,而且将配备蒸汽动力的铁甲舰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与传统军舰相比铁甲舰更能快速的转换队形,使整个海军队协同力更强,更能迅速的消灭敌人。

标签: 利萨海战普鲁士

更多文章

  • 利萨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利萨海战,普鲁士

    1866年7月16日,意大利舰队在佩尔萨诺海军上将率领下从安科纳出海,向利萨岛发起进攻。18、19日两天,意大利舰队对利萨岛进行炮击,守岛的奥匈帝国军队非常顽强,用火炮击伤了意大利“强大”号铁甲舰。在意大利舰队准备组织再次进攻时,奥匈帝国舰队于7月20日拂晓赶到了。 奥匈帝国的特格特霍夫带领他的舰队

  • 利萨海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利萨海战,普鲁士

    1866年6月,普鲁士与意大利联合向奥匈帝国进攻,前者想把德意志境内各邦都划归普鲁士,后者则想克复威尼斯。意大利人在陆地上失败了,为了能在和平谈判中讨价还价,它寻求海上的胜利。意大利的海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它有12艘铁甲舰,包括新的蒸汽动力快速舰“意大利”号和“迪波托加罗”号,新的有炮塔和撞角

  • 伍子胥鞭尸的故事:伍子胥为何鞭尸?(伍子胥奔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伍子胥,伍子胥鞭尸,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之父兄为楚平王所害,他立誓要报仇,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破楚国的郢都。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用鞭子抽打300下是件很辛苦的事情,重新坐上车之后的伍子胥一面擦着额头的汗珠一面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幕情景。虽然没有完全腐烂仍能看出一点楚平王生前的模样,但毕竟死

  • 伍子胥简介及生平 伍子胥是怎么死的?(伍子胥奔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伍子胥,简介,死因,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伍奢说:“

  •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如何在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伍子胥奔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伍子胥,白发,伍子胥奔吴

    伍子胥是谁?伍子胥是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楚平王即位,奢任太师,平王因听信少师费无忌谗言,欲杀伍奢并令其招回其两个儿子。伍子胥大哥为了救父回国,子胥逃走,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伍子胥。伍子胥欲适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因太子建在宋,伍子胥奔宋,因宋国内乱,与太子一起奔郑。奈何太子为了和晋国联合

  • 世兵制是什么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世兵制,三国

    三国时期,魏国曾实行世兵制,男丁终身为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魏晋以后,世兵制几起几落,直至清朝还沿袭“世兵制”,当时的八旗兵以旗人(军户)世代充任,凡族人男丁“人尽为兵”,“三丁抽一”,留家者为余丁;绿营兵一人当兵,全家编入军籍,父在子为余丁,父死由子替补,世代以当兵为业。军籍由兵部统管,不入民册

  • 古代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

    中国古代的民军制、募兵制、征兵制、府兵制、世兵制是结合当时情况而制定的适合军役制度,其主要区别便在于五者目的相同、性质不同。1、民军制:夏、商、周时代,兵役寓于田制之中,有受田权利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平时耕牧为民,战时出征为兵。此称为民军制。2、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

  • 名将如云的三国,当兵的怎么样?猪狗不如(世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世兵制

    “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太史慈这句著名遗言,说出了很多当时从戎之士的心理。太史慈的话带歪了对三国军旅的认识但是,如果你不能像李典、许褚那样,动辄就拽出几千人的家兵部曲投奔曹操,也不能像鲁肃那样,一捐就捐出80吨粮食来,你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要当兵,会怎么样呢?若想当兵要趁早

  • 古代当兵就有特招:宋朝新兵入伍后要在脸上刺字(世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征兵,募兵制,,世兵制

    眼下,2015年全国夏秋季征兵工作已全面展开,多地高校大学生报名应征“入伍”。参军为何叫“入伍”?据考,“伍”字最早为最小的军队编制单位。据《周礼》记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而古代户籍制度也是五家编为一伍。征兵时,五户人家各送一名男丁,恰好组成军队中的一伍。此后,历代军队编制虽然不断变化,但

  • 亚特兰大战役打了多久?亚特兰大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亚特兰大战役,美国,南北战争

    亚特兰大战役的伤亡率对比反映出两个战场上的不同战术。格兰特和罗伯特·李都主张,消灭敌人的手段是进攻和全面交战。谢尔曼和约翰斯顿打的是诱敌战。谢尔曼不攻击邦联军的坚固的防御阵地,而是进行一系列的侧翼运动,迫使约翰斯顿为保护其交通线而一退再退。谢尔曼只有一次在凯纳索山下令从正面发起进攻,而这次进攻并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