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十字军东征的结果:第六次东征收复了耶路撒冷(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第六次东征收复了耶路撒冷(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730 更新时间:2023/12/26 1:25:29

十字军东征简介中需要提及中世纪时西方的宗教。十字军东征宗教有关,在中世纪,基督教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还有一种是以希腊为中心的东正教。而在北非和西亚地区,伊斯兰教是主体。十字军东征是由天主教发起的。

十字军东征图片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天主教发起了东征,东正教参与到了其中。天主教国家法兰西、英格兰、西班牙等国组织了十字军,东进军,进攻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在进攻伊斯兰教的时候,东正教国家拜占庭也加入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占领耶路撒地区,但是随着十字军的后撤,所占领的地区都被伊斯兰军队收复。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发动的,他们在西欧地区组织了十字军,这次进攻的对象是拜占庭,他们认为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是异端国家,因此入侵拜占庭。十字军攻破了拜占庭的首都,在拜占庭首都中大肆抢掠。

十字军的一些暴行也是需要在十字军东征简介中需要提及的。十字军在东征的时候,攻入耶路撒冷的时候,十字军对当地的平民进行了屠杀,并且抢劫了民居中的很多物品,使得一些宝贵的物被损害。

十字军东征虽然在战争初期占领了一些地区,但是十字军的主要发起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在侵占这些地区后直接带兵回国了,这些地区被伊斯兰势力重新占领。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很多,十字军东征给很多人带来了灾难,导致欧洲地区战乱不断,十字军东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十字军东征图片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之一是利益,当时欧洲贵族势力没有打通东方的商路,但是已经了解东方,接触到了东方的商品,利益驱使他们拿下新月沃地带,打通向东方的道路。宗教也是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埃及的国禁止基督教徒进入圣地,还拆毁了教堂。

同时权利原因也是十字军东征的动机,当时基督教已经分为东西教会,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教皇相互开除对方。贵族和教皇为了防止教会进一步分裂,树立罗马教皇的权威,发动了对异教徒的战争,以加强君权神授的地位。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还包括民族原因。在欧洲教会和贵族发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之前,欧洲人刚刚把摩尔人赶出伊比利亚半岛的中部。在这同时,还占领了西西里在内的一系列地中海岛屿,统治阶级的欲望也得到了极大地膨胀。在民间,民族复兴的使命也使得民众对于夺回拉伯人占据的土地充满信心。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也导致了十字军的东征。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宗教原因和利益原因,其他的原因都是在这两个原因的爆发下产生的。十字军东征不仅没有取得圆满的结果,而且使得许多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十字军东征目的

进行了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目的基本都是争夺基督教神圣的城市耶路撒冷,只是在不同的局势下采取的战略不一样,每次的领导者也不太一样,十字军东征一共发动了八次。

十字军东征图片

参加十字军东征的每个阶级的人又有不同的目的,对于基督教国家的统治者来说领土是他们发动战争的直接目的,因为圣城被夺,加上他们自己的野心而组织东征。加入战争的骑士被鼓动加入战争,因为教皇告诉他们:想要在死后升入天堂,但是又不能买到赎罪券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到东方去,毁灭抢了圣地的敌人,毁灭非基督教教徒。还有一些贵族们,他们对宗教的狂热和痴迷让他们热血沸腾,以消灭其他教徒为荣。

前几次东征有强烈的宗教性质,第一次东征是因为拜占庭需要教会的帮助,开始之后,教徒们对屠城表现出疯狂的热情,所以偏离了皇帝计划的收复失去领土的初衷,东征变成了毁灭领土的武器,所以导致了拜占庭在第四次东征反被十字军灭亡的悲惨结局。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目标不再是耶路撒冷,可以算是基督教国家的内战,发动者为了从拜占庭帝国手中抢夺威尼斯人经济的特殊权利和复仇,所以对拜占庭帝国发动东征,由其开始的东征最后也将自己送上灭亡之路。

其他的几次十字军东征目的都是为了夺取耶路撒冷的主导权,而第四次则不一样。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

1095年在宗教盛行的西方展开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在基督教徒眼中是一座神圣的城市,所以成了宗教争抢之地,拜占庭为了抢回失去的耶路撒冷发动东征,并且也达到了目的,在抢回的圣地上建立国度,只可惜后来又被回教国家夺去。

路易九世画像

面对耶路撒冷再次失去,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发动,意在攻克大马士革,但是还没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军队不断受到敌人的骚扰,失去大部分士兵,最终并没有完成计划。1187年,西方国家再次发动第三次东征,想要入侵回教国家埃及,这次东征罗马皇帝死亡,法国则在有所收获之后撤兵,英国只好停战,故这次东征的结果也没有收复失地。

第四次东征则是对抗同宗教的拜占庭帝国,想要重获经济权,结果是拜占庭帝国崩溃,彻底毁灭。之后第五次东征目标又与前三次一致是为了耶路撒冷的主导权,东征不再由国王领导,改为教皇指挥,军队没有战略,士兵也没有经验,所以还是失败了。

为了争夺圣城第六次东征再度发动,这次东征收复了耶路撒冷,而东征领导者却引起西方基督教国家的强烈不满,十六年后圣城再度被夺,因此法王组织了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结果路易九世被抓,经过多番周折才被释放,回国后再次发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结果被打败,自己也因病去世,东征结束,同时也是长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的结果。

更多文章

  • 关岛战役战前双方有着怎样的准备?投入了多少的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岛战役,美国

    日军在关岛建有三个机场,其中第三个机场尚未竣工。最初日军对关岛的防御并不重视,直到马绍尔群岛失守,日军才开始加强关岛的防御,日军对关岛的增援比塞班岛成功多了,大批援军和物资运上了关岛。关岛的守军是陆军步兵第二十九师团、第四十八独立混成旅团、第十独立混成联队、第五十二高炮大队以及海军第五十四警备队,共

  • 关岛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就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岛战役,美国

    1944年7月21日,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正是交兵的好天气,凌晨开始,美军就以6艘战列舰、3艘护航航母、8艘巡洋舰和32艘驱逐舰进行直接火力支援,而且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战术,军舰和飞机同时对同一目标进行协同攻击,规定舰炮弹道不得高于365米,飞机投弹高度不得低于457米,这样舰炮与飞机就能发挥更大威力

  • 第二次关岛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岛战役,美国

    简介1944年6月美国将其在太平洋战场上“逐岛进攻”的战略改为“蛙跳战术”,即越过日军防守的一些次要的岛屿夺取太平洋上最关键最重要的据点,切断日本的海空交通线建立美国的海空军战略基地。因此美军决定绕过加罗林群岛直取马里亚纳群岛,其目的是要攻克塞班岛、提尼安岛,夺回关岛,突破日本的内防御圈。美太平洋舰

  • 库尔兰战役:有去无回的德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回首二战的所有战争,让人难忘的战史很多,历史一般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是非也多是由胜利者来定义的,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在史学上这方面还是不如其他学科,有更超然公正的定义。撇开历史功过是非的争论,愈是深入历史真实,愈会发现正义和邪恶的区别愈是含糊,那分界线是那么的不清晰,甚至不存在。但是,有一点历史真实

  • 关于库尔兰战役的评价如何?库尔兰战役有什么战略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最重要政治成果,是从德军手中解放了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除库尔兰半岛外)。德国丧失了重要的粮食、原料基地,德军则丧失了赖以实施翼侧突击威胁在东普鲁士进攻的苏联红军的有利基地,苏联红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胜利,使芬兰加速退出战争。战役结果,使德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集团失去了战略意义。苏联红

  • 库尔兰战役有几个阶段?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战役第一阶段(9月14~27日),波罗的海沿岸第3、2、1方面军实施了里加战役,在战役过程中进抵距里加25~60公里处德军“锡古尔达”坚固防御地区。由于德军在该防御地区进行激烈抵抗,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尽快切断德军波罗的海沿岸集团与东普鲁士的联系,于1944年9月24日决定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兵

  • 库尔兰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战役开始前波罗的海沿岸的总情况,是由苏联红军1944年夏季的顺利进攻行动所决定的。这些进攻行动,使苏德战场德军各主要战略集团相继被粉碎。负责防守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军损失惨重,退至纳尔瓦湾至东普鲁士边界之间的新地区。他们被苏联红军压至波罗的海海边狭小区域,其主力被从南面深远包围。德军统帅部深知扼守这一战

  • 汉武帝币制改革,最亏的当数诸侯国及地方富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币制改革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财政大权从地方上收回,交由中央控制。在币制改革以前,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铢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经过币制改革,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恢复财政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文帝和景帝两代皇帝为汉武帝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币制改革,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财政大权从地方上收回,交由中央控制。在币制改革以前,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铢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经过币制改革,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恢复财政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文帝和景帝两代皇帝为汉武帝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 汉武帝推恩令 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推恩令,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汉武帝推恩令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布的一项法令,从汉文帝和汉景帝这两位皇帝开始,对日益强大的诸侯国势力皇帝们都感到了一种威胁的力量。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就是为了巩固皇权下令允许诸侯国这些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在诸侯国越变越小的时候,汉武帝就可以乘机削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