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库尔兰战役:有去无回的德军

库尔兰战役:有去无回的德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35 更新时间:2024/1/17 1:08:49

回首二战的所有战争,让人难忘的战史很多,历史一般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是非也多是由胜利者来定义的,人类明发展到今天,在史学上这方面还是不如其他学科,有更超然公正的定义。

撇开历史功过是非的争论,愈是深入历史真实,愈会发现正义邪恶的区别愈是含糊,那分界线是那么的不清晰,甚至不存在。

但是,有一点历史真实是不能否定的:历史总是偏袒胜利者,不论古代史或近代史。研究历史的人,甚至闻名的历史学者所发展出的史观,都很难被这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所影响,并且由于人类的天性,他们喜欢跟胜利者站在一起,并在心理上取得对胜利者的认同。

这些说得有些远了,战争永远能牵动人的心弦,除开最后的成败,在战争中,不论那一方,那些战士所面对的死亡和痛苦绝望折磨所表现的坚贞和忍耐,那些牺牲和勇敢,却在胜败以外让人难忘。

如同前面所说,胜利者享受全部光荣成果,包括未来的历史歌颂,失败者一无所有,将来在历史上也只能是失败者而被遗忘。这在我们看来是公平的。

但是,如果在战争前你已经被告知将失败,不论你在战争里存活或阵亡,你不但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而且会被历史抛弃遗忘。这样,你还会义无返顾的去战斗吗?

我问的有些坦白,但是在1944年的秋天,一切现象就完全显示了事实对德国军队的残酷性,纳粹德国已经胜利无望,苏联的军队如潮水般拥来,装甲部队如同钢铁洪流般涌德国,一切的抵抗都告无效,德国在东西两面被全面夹击,逐渐走向崩溃,曝露在苏联军队前面的是350万撤退中的德国军队,几十万的伤员,还有250万的德国侨民,如果他们被苏联捕获,将永远消失在苏联广大的土地和战俘营里面。

必须有人留下,牺牲自己,换取军队和侨民撤退的时间,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别人。

这就是留在库尔兰地区的德军,根据上级的命令,他们留下坚持作战,与苏联的大军正面碰撞,紧紧咬住了苏联的军队,在极度艰苦绝望的条件下,不接受苏联方面多次劝降,拖住了大批敌军,顶住了苏联军队排山倒海的连续猛烈攻势。

就在库尔兰地区战争不断升级,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苏联的领导人却不断的对外宣称:“库尔兰地区的战斗已经无关轻重”,事实如呢?苏联在库尔兰战役中投入了五个集团军,仅仅是为了一个“无关重要”的半岛?事实证明:苏联的攻击无法战胜库尔兰地区的德军,虽然苏联的进攻军力是德国军队的10倍,但德国军队像铁钉般的钉住了库尔兰。

库尔兰地区是属于苏联的国家领土,消灭库尔兰地区的德军,事情关系到苏联的国家荣誉,也直接影响到苏联的领导者在同盟国家前面的面子问题,所以,在战争结束前拿下库尔兰,是苏联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完成的。

在整个库尔兰战役期间,苏联发动精锐部队,对库尔兰德军前后发动六次大型攻势,每一次都是集结重兵,依靠着绝对的数量优势,打算“淹没”掉德国的部队。我们都知道,在战争后期的苏联军队,不论素质装备,顽强勇敢的程度,完全是世界一流劲旅,并且怀抱着优越的信心,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凶狠而残酷,却始终无法攻破“库尔兰堡垒”,一直到战争结束,德国投降,库尔兰守军才最后放下武器。

这战役是二战里的奇迹,虽然库尔兰战役生存下来的守军,大部分死于苏联的战俘营,但他们始终没有被打败,是一支苏联无法战胜的军队。

很遗憾的,库尔兰战役一直鲜为人知,由于刻意的隐瞒,苏联方面档案透露的极少,德军于最后时刻将档案全部焚毁,由于深陷敌后,于投降后基本全体被俘,而大部分死于战俘营里艰苦的劳作,只有极少数将士多年后回到德国,凭记忆口述当时的历史。

但是,在这不为人知的角落,我们看到了一支善战的军队,更看到了一支高贵而骄傲的军队。

如何说“高贵”呢?做为军人,他们完美的体现了“军人”的骄傲。他们没有漂亮的台词,没有激动人心的宣传,这些对他们是多的,他们已经用行动完美的证明了自己: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上级没有欺骗他们,就是要他们死守到底,“你可以死,但你保护的同胞必须活着”,这跟日本人的自杀式效忠不同,他们希望生存,希望能回家,但他们把这些希望留给战友和同胞,这就是他们牺牲奋战的目标,去完成这些目标,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我们看来高贵非凡之处。

整个战役期间,苏联多次用各种方法向这支军队劝降,他们的数量也从60多万打到后来的20万,但投降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最后的20万还大多是少年或老年的国民兵,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一如之前的精锐部队。我相信,这里面虽然老兵老将已经多数战死或被消灭,但“军魂”不泯,而责任和誓言,是他们不会改变的信念。

我无法历数在整个战役期间那无数次的战役,环境的艰苦,疾病伤害与寒的无尽折磨,装备补给的短缺,前途的黯淡,都不能屈服这些条顿武士顽强高傲的斗志,他们总是能够用残破微薄的兵力绝地反攻,一次次的重创对手,让俄国人的战争机器巨人一次次损失惨重的的停摆,更难能可贵的是,德国军队一直保持高度的纪律和秩序,整个军队和后勤就像部机器般有条不紊的运转,保持着活力和战力,和钢铁一般的纪律,这也许也是他们能够屡屡力挫强敌的原因之一。

就像斯巴达三百勇士一般,他们不再回去了,也没打算回去,他们是不再回来的军队。

历史基本已经将他们遗忘,在胜利者夸耀的庆祝与闪耀勋章前,在每年全世界庆祝胜利的活动里,他们只是战争的衬底和灰烬,被彻底消灭,不再存在,沉入历史的长河,虽然他们那么勇敢,那么坚贞的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创造了那么多光荣的战斗和战果,但历史终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在战争投降结束后,有个细节,让我们感觉难以理解:那就是有德国的运输船,趁着停火的机会,过来接运最后的撤退者,可以返回德国本土,这可说是最后生存和回家的机会。德国人依然以着完整的纪律等候上船,在宣布满载后,其他多数在港口的德军只能留下,等候命运的摆布,但是没有发生任何骚动和拥挤,甚至已经上船的德军许多都自动下船来,将位置让给伤员,“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这是他们直到最后都不忘却的信念。

什么叫做傲气?什么叫做高贵?透过历史的黑暗迷雾,我们在这些普通无名的士兵中,看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可敬可畏的特质。这是军人武德的典范,值得后世任何军队的尊敬。

附带补充一点:在德国投降后,库尔兰地区德军也被通知投降,但有一部分党卫军拒绝投降,留在库尔兰地区继续作战,一直到十四年后最后一个党卫军被打死,才被彻底消灭。

标签: 库尔兰战役苏联

更多文章

  • 关于库尔兰战役的评价如何?库尔兰战役有什么战略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最重要政治成果,是从德军手中解放了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除库尔兰半岛外)。德国丧失了重要的粮食、原料基地,德军则丧失了赖以实施翼侧突击威胁在东普鲁士进攻的苏联红军的有利基地,苏联红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胜利,使芬兰加速退出战争。战役结果,使德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集团失去了战略意义。苏联红

  • 库尔兰战役有几个阶段?详细经过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战役第一阶段(9月14~27日),波罗的海沿岸第3、2、1方面军实施了里加战役,在战役过程中进抵距里加25~60公里处德军“锡古尔达”坚固防御地区。由于德军在该防御地区进行激烈抵抗,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尽快切断德军波罗的海沿岸集团与东普鲁士的联系,于1944年9月24日决定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兵

  • 库尔兰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战役开始前波罗的海沿岸的总情况,是由苏联红军1944年夏季的顺利进攻行动所决定的。这些进攻行动,使苏德战场德军各主要战略集团相继被粉碎。负责防守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军损失惨重,退至纳尔瓦湾至东普鲁士边界之间的新地区。他们被苏联红军压至波罗的海海边狭小区域,其主力被从南面深远包围。德军统帅部深知扼守这一战

  • 汉武帝币制改革,最亏的当数诸侯国及地方富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币制改革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财政大权从地方上收回,交由中央控制。在币制改革以前,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铢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经过币制改革,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恢复财政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文帝和景帝两代皇帝为汉武帝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币制改革,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

    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财政大权从地方上收回,交由中央控制。在币制改革以前,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铢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经过币制改革,钱币由中央统一铸造。恢复财政也是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文帝和景帝两代皇帝为汉武帝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 汉武帝推恩令 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推恩令,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汉武帝推恩令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布的一项法令,从汉文帝和汉景帝这两位皇帝开始,对日益强大的诸侯国势力皇帝们都感到了一种威胁的力量。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就是为了巩固皇权下令允许诸侯国这些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在诸侯国越变越小的时候,汉武帝就可以乘机削弱他

  • 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霍去病,卫青,卫子夫,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产物,这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呢?提到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是谁这个问题,其实汉武帝就是最早实行刺史制度的皇帝。汉武帝是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期不仅实行了刺史制度,而且汉武帝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像文化方面,他听从董仲

  • 汉承秦制后的巨大制度隐患:同姓为王和刺史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秦朝,制度,,刺史制度

    秦之后的王朝就是汉朝,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基本上跟秦朝一样。但也有变化和增减之处。第一个是刺史制度。汉武帝时划天下为十三州,设立刺史,由皇帝选派亲信担任,到地方监察郡守和王国。刺史是六百石的品秩,而郡守和王国丞相秩两千石。这就是皇帝高明的地方,小官管大官,内朝官管外朝官,让他们互

  • 格拉纳达战役打了多久?格拉纳达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格拉纳达战役,西班牙

    西班牙是在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收复失地运动,亦称"再征服",它是西班牙历史发展上的一个特点。到了十三世纪末叶,阿拉伯人手中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一小块土地--以格拉纳达为首府的格拉纳达王国。而伊比利亚半岛上其余全部领土,都已经从阿拉伯人手里解放出来了。西班牙国王菲迪南和

  • 格拉纳达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格拉纳达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格拉纳达战役,西班牙

    格拉纳达战役是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最后战役,经此一战,西班牙全境都脱离了穆斯林的统治,开始了其称雄世界的历史。西班牙是在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收复失地运动,亦称"再征服",它是西班牙历史发展上的一个特点。到了十三世纪末叶,阿拉伯人手中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一小块土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