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格拉纳达战役打了多久?格拉纳达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格拉纳达战役打了多久?格拉纳达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04 更新时间:2023/12/11 6:56:53

西班牙是在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收复失地运动,亦称"再征服",它是西班牙历史发展上的一个特点。到了十三世纪末叶,拉伯人手中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一小块土地--以格拉纳达为首府的格拉纳达国。而伊比利亚半岛上其全部领土,都已经从阿拉伯人手里解放出来了。西班牙国王菲迪南王后依沙贝拉在全国政权基本稳定之后,于1485年开始进行收复格拉纳达的战役。其中事关重大的一次战役是对夺取格拉纳达城具有战略地位的马拉加城的围攻。在进行了一系列征战,特别是夺取马拉加城之后,战局发展顺利,终于迫使格拉纳达献城投降。这样,西班牙才真正成为一个统一的基督教王国而置身于欧洲强国之林。

1485年,菲迪南率兵出征。实现作战计划的最初目标是占领马拉加和阿尔梅利亚,目的是切断格拉纳达与非洲的联系。为实现最初目标,菲迪南不是采用直取马拉加的作战方法,而是预先占领马尔贝拉,以此作为海军舰队活动和补给的基地;另外,需要占领罗贾和费里兹,以便对马拉加实施围攻时,依托上述两地来保障大军的后方和侧翼的安全,因为罗贾和费里兹分别控制着马拉加至格拉纳达和马拉加至阿尔梅利亚之间的陆地通道和海岸线。

1485年5月,菲迪南统帅西班牙军队开始了扫清马尔贝拉外围的作战:他首先命令围攻罗达的炮兵部队实施猛烈的轰击,不久,罗达城在炮火中化为灰烬。接着,西班牙军队于1486年占领阿罗拉,并且随即对马尔贝拉实施夹攻,迫其献城投降。之后,菲迪南以马尔贝拉作为海军舰队的基地,开始围攻罗贾,并攻陷该城。1487年4月7日起,菲迪南率兵通过地形最困难的一段地区,于4月17日前出到费里兹城下,4月27日,该城投降。至此,菲迪南作战计划的最初部分得以实现,马拉加已经处于陆、海两个方面的重重包围之中。

马拉加城的战略地位仅次于格拉纳达城,它凭借港口可以与非洲方面保持联系,其居民约有一万一千至一万五千人,守城部队有数千名将士,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洲最精锐的部队成员组成,守将为哈米特。马拉加城四周由坚固的城墙环绕,城中还有一个卫城,也叫作"热内亚堡垒",它可以用火力控制四周的城墙;城内还有一条甬道,连接着吉贝尔法罗要塞,因此,从马拉加城的工事构筑情况看,其防御设施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菲迪南指挥部队抢修围城工事,同时命令海军舰队封锁了港口。工兵部队在为炮兵赶修通道,另有一部兵力火速前往阿尔吉西拉斯搬运炮弹。总攻前的战备工作正在忙忙碌碌进行着。特别是菲迪南此时请来的女王依沙贝拉,好似圣女贞德的出现,令全军精神奋,士气倍增。

守城将领哈米特拒绝了菲迪南劝降的企图,并连续多次派出小股部队出击,袭扰围城部队。在此期间,阿布都拉也曾经两次派出援兵,企图增援被困中的马拉加城,但这些军事行动都被菲迪南坚决粉碎了。

菲迪南几乎天天都命令炮击马拉加城,但是随着日期的延长,弹药逐渐减少,菲迪南决定开始攻城。此时,马拉加城内的情况在不断恶化,由于大量难民拥挤在城内,使该城的各种物资保障成了大难题,许多人被饿死,更有一些人逃往西班牙方面去谋求生路。在这极端困难和恐怖的气氛中,哈米特将守备部队撤至吉贝尔法罗要塞,并派出公民领袖组成的谈判团,求见菲迪南,协商议和之事。但事情并不是象哈米特料想那样简单,因为哈米特以前曾经两次断然拒绝菲迪南的召降,而此时马拉加城已经唾手可得,因此,尽管谈判团三次求见菲迪南,后者都未予理睬。无可奈,哈米特于1487年8月18日开城投降。第二天,吉贝尔法罗要塞也举旗投降。此役,菲迪南基本上没有耗费多少精力便达到了目的,因此他感到十分欣慰和满足,便领兵回科尔多瓦过冬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冬去春来,菲迪南再次命令作好备战工作,并于1488年6月,挥师直取阿尔梅利亚,但由于该城防守严密,未能很快奏效。一年以后,即1489年5月,菲迪南又率领八万名步兵和一万五千名骑兵对巴查进行了长时间的围攻。寒冬的来临,也没有迫使菲迪南撤兵回师,相反,菲迪南命令大军修建了许多茅舍,展现出一付长期围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在此期间,全军的后勤物资保障由于依沙贝拉的亲自指挥,而成绩卓著。有一段时间曾经流行瘟疫,但由于卫生勤务保障及时,全军没受多大影响。而巴查城却力尽援竭,四面楚歌,被迫于12月4日交出城池投降。

马拉加和巴查的相继失守,使阿布都拉丧失了对抗的最后勇气,遂决定菲迪南彻底投降,交出全部领土,包括阿尔梅利亚和高地克斯。菲迪南立即派兵占据了阿尔梅利亚。

现在,菲迪南面临的最后一着棋,就是夺取格拉纳达了。

格拉纳达城位于尼华达山脉脚下的两个丘陵之上,其间有吉尼尔河和达罗河流过。在小山顶上有阿拉门布拉和阿尔贝拜辛两个要塞。在阿拉门布拉要塞之下,是一片开阔地,一直延伸到城外。城市的四周都有砖质护城墙,城墙上设有许多碉堡,并以火力控制着城墙内外。全城有二十多万人口,还有一些败军残部也退守这里,并决心死守到底,因此,格拉纳达城的防御基础可以说是相当雄厚的。

从1490年春天开始,菲迪南指挥部队着手毁坏城西的肥沃平原,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深秋。西班牙军队将格拉纳达城外围的二十四个小市镇以及许多村落夷为平地,将所有粮食和牲畜一扫而光,这样,就等于完全断绝了格拉纳达城的物资供应。

1491年4月,菲迪南率领八万人前出到护城墙下,扎营结寨,决心长期围困,实现作战计划的最终目的。

此情此景,格拉纳达人的命运看来实在不妙,无非是城被攻陷或者饿死、困死,两者必居其一。守城的巴布地尔要求议和。10月5日,双方达成协议,休战七十天,并开始谈判。一个半月过去了,11月25日,双方达成第二个协议,内容是:格拉纳达城在六十天内自动投降,并交出全部武装和要塞,但菲迪南允许保留其财产、法律、宗教和风俗习惯,并由格拉纳达的官吏统治该城,而这些官吏要接受西班牙国王委派的总督节制。

1492年1月2日,格拉纳达城投降。巴布地尔亲自向西班牙国王菲迪南献上城门的钥匙,此时,城门洞开,菲迪南手持巨型银质十字架,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格拉纳达城。

影响

至此,西班牙王国经过七百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再征服"的工作也告结束。西班牙的版图一再扩展,并作为一个统一的基督教王国,而置身于欧洲强国之林。

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更加有利,它位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可以同时向两个彼岸发展,而其北面有比里牛斯山的天险,凭借它可以阻止外敌的入侵,南面与非洲只隔着一个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来往甚为方便。当时,欧洲没有第二个国家占据如此有利的态势,使其足以扩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只有西班牙王国能够首屈一指。

标签: 格拉纳达战役西班牙

更多文章

  • 格拉纳达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格拉纳达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格拉纳达战役,西班牙

    格拉纳达战役是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最后战役,经此一战,西班牙全境都脱离了穆斯林的统治,开始了其称雄世界的历史。西班牙是在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收复失地运动,亦称"再征服",它是西班牙历史发展上的一个特点。到了十三世纪末叶,阿拉伯人手中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一小块土地--以

  •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格拉纳达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班牙,收复失地,海外扩张,,格拉纳达战役

    西班牙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使其有能力征服和管理新大陆,对其基督教化和欧洲化。无论是好还是坏,收复失地运动标志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面,从而改变了15 至16 世纪的世界面貌。这场战争(格拉纳达战争)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教会取代王室成为战争主导和战争经费的主要资助来源,职业军人亦参与其中,参战

  • 克里木战役:全歼德军14万守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克里木战役,苏联

    1944年4月8日至5月12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为解放克里木半岛,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配合下,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克里木战役。凭借数量占优的兵力和兵器,苏军以歼敌超过14万人的战果获得战役胜利,解放了克里木,收复了塞瓦斯托波尔。克里木是从苏联南方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境内向黑

  • 关于克里木战役的评价如何?对战局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克里木战役,苏联

    此战,德军第17集团军被彻底击溃,仅在陆上就损失10万人,其中被俘61587人,德军技术兵器几乎全部被苏军缴获。此外,黑海舰队航空兵和舰艇击沉了大量载有德军和军用物资的船只。据第17集团军司令部的不完全统计,仅从5月3—13日,即有4.2万名官兵在海中溺毙。德军在1941—1942年用250天才攻占

  • 第二次克里木战役双方投入乐多少兵力?最后损失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克里木战役,苏联

    克里木战役 1944年4月8日—5月1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配合下,为解放克里木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三次打击。梅利托波尔战役和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的结果,苏军突破了彼列科普地峡的土耳其壁垒工事,

  • 第二次克里木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克里木战役,苏联

    简介苏军参战兵力为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4月18日起编入乌克兰第4方面军),共4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98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辆、支援作战的飞机1250架,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分别从海上进行支援。当面之敌为德军第17集团军(司令为E.埃内克上将),其编成内有5个德国师、7个罗马尼

  • 十字军东征的末路:因为贪婪发动的不义之战(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英诺森三世,意大利,十字军东征,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英诺森三世出身于豪门,当选为教皇时年仅37岁。1198年他上台那年,就发出通谕,敕令欧洲各国进行新的“神圣战争”;只是由于威尼斯促使十字军改弦易辙,去攻打东罗马帝国,因此没有取得成果。后来他玩弄权术,声称“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迫使英国、

  • 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诸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后一次十字军。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

  •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为什么会失败?战斗的详细经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十字军东征,十字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虽然离圣诞节(基督教纪念传说中耶稣诞生的节日,定在每年的12月25日)只有10几天了,可是罗马的气候仍然非常温暖。连日来,这座古老的城市车水马龙,警卫森严。教廷的拉特兰宫门前,更是停满了装饰豪华的马车。一些显贵要人在这里进进出出,显得非常忙碌。原来,教皇英诺森三世正在这里召开宗教大会,准备组织第五次

  • 英埃战争:英国血腥占领埃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英埃战争,英国

    英埃战争是19世纪后期英国为镇压埃及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在埃及建立殖民统治而进行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埃及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为开端,以英国侵略军彻底占领埃及而告终,战争结果使埃及从半殖民地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侵入埃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