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端平入洛有什么影响?历史上对端平入洛的评价如何?

端平入洛有什么影响?历史上对端平入洛的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31 更新时间:2024/2/4 3:50:21

端平入洛是南历史上一次非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在宋蒙合作灭金之后,端平入洛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从端平入洛的起源说起,当时宋蒙联合消灭了金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灭金宋军其实才是主力,而金国一灭,原先的地盘自然就空下来了,宋蒙双方又没有事先商量好河南一带的归属,于是南宋当局就对于河南一带有了想法,采取了“据关守河”的战略,然而要达成这个战略有几个前置条件,那就是需要收复开封府、河南府、应天府在内的三京地带。

然而当时的宋朝其实战斗能力并没有那么强,毕竟刚刚打完金国,损失惨重,粮草严重不足,再加上没有强大的骑兵,所以端平入洛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而这场战争的失败给南宋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一方面是士兵死伤惨重,损失过半而又寸土未得,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人心上,自此一役,原先雄心勃勃的宋理宗彻底失去了积极进取的心态,再也没能打起精神来,他不只是亲自下“罪己诏”昭告自己的罪过,从此之后更是一味消极防守,无论是军事还是内政,再也没有了侵略性,也就只能被动的挨打,而这样的精神状态也蔓延到了南宋的其它阶级,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端平入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就是正式拉开了宋蒙战争的序幕,虽然一山不容二虎,宋蒙之间必有一战,但是过早的开战对于当时的南宋没有任的好处,也为之后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历史上对端平入洛的评价如何

首先从可行性上来看,端平入洛的成功性本来就很低,一来当时宋军主要的防线是在两淮一带,而为了收复三京就无谓的放弃了经营许久的现有防线,将战线前移,这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是非常不明智的。

再来这次战术本身没有问题,如果真的能够达成目的,收复三京,重建防线,或许宋蒙之间的胜负犹未可知,但是南宋的当局者有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不果断,不敢殊死一搏,所以在战术的执行上总是差一点,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宋朝高层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双方的战斗力,错误的认为在宋军缺乏骑兵的情况下可以纵横无敌的蒙古铁骑一战,再加上粮草严重不足,所以总得来说,端平入洛本来就是一次几乎不可能成功的军事行动。

而从端平入洛的结果上来看,这毫无疑问是一次非常失败的军事行动,大大的打击了南宋上下的热情,使得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南宋都只是出于消极防守的态势,而且撕破了一层“遮羞布”,给了蒙古南下攻宋的借口(宋蒙迟早会有一战,但不该是那个时候),而端平入洛这次行动的失败就几乎已经宣告了南宋覆灭的命运,可以说端平入洛是南宋的最后一搏,也是临死前的垂死挣扎,而这次挣扎还因为内部的失误而彻底失败。

标签: 端平入洛宋朝

更多文章

  • 解析:南宋端平入洛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端平入洛,宋朝

    端平入洛,是指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朝之后,出兵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和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三京的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没有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国后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领土,最

  • 对赵葵的评价:赵葵的一生精彩故事介绍(端平入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葵,对赵葵的评价,端平入洛

    赵葵南宋时期人氏,集抗金儒将、画家、诗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并且在各个领域都有一番作为。那么,他在这些领域都有哪些成就呢?又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一直在流传呢?下文的赵葵简介将介绍这些内容。赵葵作品赵葵出生于1186年,在他出生之时,有人梦到南岳神降临在赵葵家中。其父赵方是一名抗金将领,在其父亲的影响下,

  • 满仓儿案牵连众多,为何多次审判都没有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满仓儿案,明朝

    满仓儿案,原只是明朝孝宗时期一件武官女儿被骗卖案件,但经过几次审判依旧没有解决,最后惊动明孝宗,引发三法司会审,该案件并无特殊之处,却透露出明朝中后期的司法混乱与官员行政的腐败低效率。明朝孝宗时期,千户吴能虽然境遇贫困,但女儿满仓儿颇有姿色,因而吴能一直希望能为女儿觅得一户好人家。吴能为官,女儿姿色

  • 满仓儿案的背景与内容,满仓儿案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满仓儿案,明朝

    满仓儿案是发生在明朝弘治年间的一桩民事纠纷案件,却因为宦官主持的东厂的插手逐渐的升级演变成为了一场打压异己的党争案件,从这一案件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宦官的势力实在是非常大的,甚至是可以改判已经定案的事实清楚明白的案件的判罚,可见即使是弘治中兴时期的一代明君也是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的,下面说一下满仓儿案背景

  • 解密,东厂和锦衣卫有没有做过利国利民的事呢?(满仓儿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锦衣卫,满仓儿案

    锦衣卫是皇帝养的狗,历朝历代都有类似机构,就算现在还有国家安全局行使类似职能。只不过明朝言论被清流为代表的官宦阶级所把控,一个正常的机构被抹黑成一无是处的地方。明朝历代皇帝对锦衣卫把控还是很得力的,极大维护了皇权,削弱了相权,锦衣卫头头基本都是被卸磨杀驴那一伙的,替皇帝吸引仇恨,差不多了杀了平息众怒

  • 满仓儿案:民事纠纷案件变成打压异己的党争案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满仓儿案

    满仓儿案是发生在明朝弘治年间的一桩民事纠纷案件,却因为宦官主持的东厂的插手逐渐的升级演变成为了一场打压异己的党争案件,从这一案件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宦官的势力实在是非常大的,甚至是可以改判已经定案的事实清楚明白的案件的判罚,可见即使是弘治中兴时期的一代明君也是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的,下面说一下满仓儿案背景

  • 揭秘:为何说大明最后的支柱左良玉,没带好兵,导致大明朝覆没?(左良玉清君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左良玉,明朝,左良玉清君侧

    如果在公元1645年春夏交换之际,也有所谓的头条新闻,肯定不是满清大将多铎南下的新闻,而是在南京城被传的沸沸扬扬的头条消息,大明最后名将左良玉兵变,挥军南下清君侧。整个南京城风雨飘飘,骚然汹惧,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北边有满清铁骑南下,西边有左良玉清君侧,整个四镇的防御恍然间荡然无存,虽清军还未南下,大

  •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什么?(左良玉清君侧)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左良玉,明朝,左良玉清君侧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以悲剧性的结局而收场,这种悲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单单从弘光朝内部矛盾来看,左良玉起兵有其正当性和进步性。马、阮集团把持朝政,政治腐败,大肆打击迫害东林党复社人士,百姓也怨声载道,皆斥马、阮为祸国殃民的奸臣,弘光朝廷存在仅仅一年,就有马士英、阮大铖两人名列《明史》奸臣传中。左

  • 为何说左良玉所谓的“清君侧”加速了南明的灭亡?(左良玉清君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左良玉清君侧,明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缢身亡。随后李自成以帝王之礼安葬崇祯帝,并派人招降吴三桂。吴三桂本来打算投降,但是走到半路上听说父亲吴襄和爱妾陈圆圆的悲惨境遇,大怒,调转马头回了山海关。回到山海关之后吴三桂便向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写信“请兵”光复大明,但是多尔衮一路慢慢吞吞的

  • 左良玉为何对崇祯皇帝见死不救?真相是什么?(左良玉清君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左良玉,明朝,左良玉清君侧

    这是一场怎么做都会赔本的买卖,左良玉虽为一介莽夫,却极其“聪明”深知崇祯性格,并分析过出兵勤王后果的左良玉,应该是将所有的结果进行了设想,并最终决定放弃救援毕竟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利益和生命好像更重要,至少在左良玉看来是这样的此次出兵,无论胜败对于左良玉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左良玉这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