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的微妙:汉承秦制为什么汉朝强盛而秦朝亡国

历史的微妙:汉承秦制为什么汉朝强盛而秦朝亡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29 更新时间:2023/12/27 18:58:19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秦汉时期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沿袭。“汉承秦制,但有因革”是指汉代并非简单完全模仿秦制,而是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秦制作了从内容到形式的调整变化。其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具体表现为:

一、承袭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立法、司法、监察等各种权利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实行君主个人专制独裁。汉朝建立以后,继承了这一制度,但又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

二、承袭了秦朝的监察制度。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的监察事务。汉朝的监察制度与秦朝一脉相承,但也有改革和发展。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把全国分13州,每州设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刺史的设置,使皇权监控从中央波及到地方。

三、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秦统一以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同时又兼有封国制。这种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附益之法”,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四、承袭了秦朝的官吏选任制度。察举、征辟等选官制度在秦朝时就有,但秦时的官吏多出于军功。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五、承袭了秦朝的赋税、徭役、兵制,形成了编户齐民制度。汉承秦制,在赋税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凡秦朝已实行的税制,汉代均继续实行,其中有所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新的税目的增加和旧税税率的增减。增加的新税目如更赋,增加的税率如人头税,但对田租却有所减少。

秦朝首创大一统局面,而且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由于秦的暴政,二世而亡,可谓昙花一现。汉承秦制,出现了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局面,关键在于对秦朝制度的因革。

标签: 汉承秦制刘邦强国

更多文章

  • 加里西亚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加里西亚战役,俄国

    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8日入侵塞尔维亚。做为对入侵的回应,俄罗斯在8月1日对奥匈帝国宣战。虽然奥匈帝国将40%的兵力用于对塞尔维亚作战,但俄奥两国在相邻的加利西亚地区率先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两国均已经为这次冲突计划了很久。战前俄军制定了G计划以应对德军大举入侵的可能。如果

  • 加里西亚战役双方有多少兵力参与到战斗中?有着怎样的武器装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加里西亚战役,俄国

    加里西亚战役该战役是在维斯瓦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在320—400公里的正面上层开的。双方参战的军队有100多个步兵师和骑兵师,总计约200万人,近5000门火炮。加里西亚会战开始前,兵力对比为:俄军—36.5个步兵师和12.5个骑兵师;奥匈军队—39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后来,俄军增至50个步兵师和

  • 加里西亚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加里西亚战役,俄国

    1914年8月18日至9月21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对奥匈军队进行的战略性战役。该战役是在维斯瓦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在320—400公里的正面上层开的。双方参战的军队有100多个步兵师和骑兵师,总计约200万人,近5000门火炮。加里西亚会战开始前,兵力对比为:俄军—36.5个

  • 苏联元帅: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戈尔什科夫的生平事迹简介(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戈尔什科夫,苏联,元帅,军事家,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戈尔什科夫(Горшков, Сергей Георгиевич,1910年2月26日-1988年5月13日 )生于1910年,1927年参加海军。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和海军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战前任太平洋舰队护卫舰、驱逐舰艇长、支队长。二战中任舰队司令、新罗西斯克防御区副司令、陆军第47集团军代理

  •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的具体过程: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德国,苏联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开始于公元1944年8月20日,结束于公元1944年8月3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与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协同,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七次打击。战争过程合围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后,乌克兰第2方面军主力应向福克沙尼

  •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苏联,德国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开始于公元1944年8月20日,结束于公元1944年8月3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与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协同,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七次打击。战役背景1944年,苏军展开了气势恢宏的大反攻。从春天开始,苏军连续

  •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打了多久?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苏联,德国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为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在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为解放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部而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斯大林突击的第六次打击。战役过程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13-27日):突破德军俄罗斯拉瓦方向和利沃夫方向的防御,

  •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双方的兵力情况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苏联,德国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为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在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为解放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部而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斯大林突击的第六次打击。苏军在白俄罗斯的胜利行动(参见白俄罗斯战役),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在7月月中前转入进攻创造了

  • 列柳申科是谁?苏联大将列柳申科的生平简介(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列柳申科,苏联,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列柳申科(1901.11.2,新库兹涅茨基庄,今属罗斯托夫州泽尔诺格勒区) 德米特里·丹尼洛维奇·列柳申科,苏联大将(1959)。两次苏联英雄(1940.4.7,1945.4.6)。1919年参加苏军。1924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毕业于列宁格勒恩格斯政治学校(1925)、红色指挥员骑兵学校(192

  •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结果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苏联,德国,二战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于1945年1月12日~2月3日在维斯瓦河-奥得河的作战行动。这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战争过程各方面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的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12-17日),苏军突破德军防御,粉碎当面集团基本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