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797 更新时间:2024/1/20 8:19:33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开始于公元1944年8月20日,结束于公元1944年8月3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与黑海舰队多瑙河区舰队协同,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七次打击。

战役背景

1944年,苏军展开了气势恢宏的大反攻。从春天开始,苏军连续发动了6次大规模进攻战役,除库尔兰半岛外,在各个方都前进到1939年国境线。德军在这一系列打击中遭到严重损失,作战兵力捉襟见肘。

面对日益接近崩溃的战局,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开始各自寻求自保的退路,企图与盟国方面讨论单方面退出战争的条件。希特勒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加强了对仆从国的控制。

罗马尼亚因为英美拒绝了其退出战争的条件,加上德国给其提供了更多的武器、帮助其训练军队,只好将没有希望的战争继续下去。

1944年4至8月,由于苏军集中力量于其他方向的大规模行动,罗马尼亚前线处于相对安静。德军新任总参谋长古德里安便不顾"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舍尔纳的强烈反对,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调走5个装甲师和6个步兵师,用于填补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方向的防线缺口。这就使防守罗马尼亚的德军力量削弱不少。不久,由于库尔兰半岛的北方集团军群陷入重围,希特勒又把舍尔纳与原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对调。弗里斯纳上任后,他再次向希特勒提出了他的前任提出过的要求:收缩战线。希特勒虽勉强接受了这个建议,但附加了条件。后来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实现。

参战兵力

苏军参战兵力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托尔布欣大将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计10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2个空军集团军,约12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6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870辆、由最高统帅部代表、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协调两个方面军的行动。苏军步坦协同快速突击8月20日,苏军发起进攻。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雅西西北地域向弗尔丘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沿锡雷特河实施辅助突击,当日突破德军防御战术纵深;次日粉碎德军实施的反突击,突破敌第三防御地带,攻占雅西和特尔古弗鲁莫斯;23日进至胡希地域。

乌克兰第3方面军20日从基茨坎登陆场向胡希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德涅斯特河湾向克尔曼实施辅助突击,突破德军主要防御地带;次日粉碎德罗联军的反突击,向纵深推进30公里,切断德军第6集团军与罗军第3集团军(该部22日遭合围,23日停止抵抗)的联系;23日进至列乌舍内地域和列奥沃地域的普鲁特河渡口。

至此,苏军完成对"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主力(德军18个师)的合围。同日,罗马尼亚爆发反法西斯起义。24日,摩尔达维亚首府基什尼奥夫解放;罗马尼亚退出轴心国军事同盟并对德宣战。尔后,乌克兰第3方面军主力和乌克兰第2方面军一部奉命在合围的对内正面作战,27日歼灭德军被围集团;其部队向罗马尼亚内地推进,27~29日先后占领福克沙尼、苏利纳、布勒伊拉、康斯坦察等市。30日,战役结束。

战役目的

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解放摩尔达维亚,迫使罗马尼亚退出与德国合伙的战争。同时,夺取对德国至关重要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动摇德国继续战争的能力。

战役开始前,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大将)和乌克兰第3方面军(司令为托尔布欣大将)位于克拉斯诺伊利斯克、帕什卡尼、雅西以北一线,继而沿德涅斯特河一直到黑海,对德军集团形成包围态势。在季拉斯波尔以南基茨坎地域,苏军扼守着德涅斯特河右岸一个重要登陆场。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当面德军是"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为约翰内斯·弗里斯纳上将),辖德军第8、第6集团军,罗军第3、第4集团军,德军独立第17军,总兵力为9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76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400余辆。航空第4队和罗马尼亚航空兵军各一部共810架飞机对其实施支援。德军利用山地和为数众多的河流,建立了有完备工事体系的纵深梯次配置防御(纵深达80公里)。它包括三道防御地带(雅西方向为四道)。此外,在纵深内还沿普鲁特河、锡雷特河构筑了防御地区。在"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中央基什尼奥夫方向占领防御的是战斗力最强的德军第6集团军,而在两翼占领防御的基本上是罗军。

苏军统帅部巧妙利用了战线的有利地势和敌军集团两翼保障薄弱的状况。根据战役企图,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应从北面和东面实施突击,在两个相距甚远的地段(雅西西北和宾杰里以南)突破敌人防御,向胡希、瓦斯卢伊、弗尔丘地域向心方向发展进攻,围歼"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基本兵力,随后向罗马尼亚腹地高速发展进攻。乌克兰第2方面军以第27集团军(司令为S.G.特罗菲门科将军)、第52集团军(司令为K.A.克罗特耶夫中将)、第53集团军和坦克第6集团军(司令为A.G.克拉夫琴科中将)由雅西西北地域向瓦斯卢伊、弗尔丘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切断敌军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西退之路;以近卫第7集团军和骑兵机械化集群沿锡雷特河实施辅助突击,以保障主要集团右翼。

更多文章

  •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打了多久?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苏联,德国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为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在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为解放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部而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斯大林突击的第六次打击。战役过程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13-27日):突破德军俄罗斯拉瓦方向和利沃夫方向的防御,

  •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发生于什么时候?双方的兵力情况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苏联,德国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为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在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为解放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部而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斯大林突击的第六次打击。苏军在白俄罗斯的胜利行动(参见白俄罗斯战役),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在7月月中前转入进攻创造了

  • 列柳申科是谁?苏联大将列柳申科的生平简介(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列柳申科,苏联,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列柳申科(1901.11.2,新库兹涅茨基庄,今属罗斯托夫州泽尔诺格勒区) 德米特里·丹尼洛维奇·列柳申科,苏联大将(1959)。两次苏联英雄(1940.4.7,1945.4.6)。1919年参加苏军。1924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毕业于列宁格勒恩格斯政治学校(1925)、红色指挥员骑兵学校(192

  •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结果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苏联,德国,二战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于1945年1月12日~2月3日在维斯瓦河-奥得河的作战行动。这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战争过程各方面军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中的行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12-17日),苏军突破德军防御,粉碎当面集团基本兵力,

  •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的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苏联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于1945年1月12日~2月3日在维斯瓦河-奥得河的作战行动。这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为二战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战争背景苏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解放波兰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粉碎波兰境内的德军集结了强大集团。战役开始前,仅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为苏

  • 鞋匠领袖的鞋匠元帅;苏联军神朱可夫简介(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斯大林,苏联,二战,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朱可夫曾在莫斯科当学徒,并于1915年应召进入沙俄军队骑兵团。一战之中,朱可夫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并被提升为军士。十月革命后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1918-1920年他参与俄国内战。1923年朱可夫成为团长。1930年升为旅长。他是新的装甲战争理论的热心支持者,并以作战部署及下属部队的

  • 巴勒斯坦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巴勒斯坦战役,以色列

    起初,政治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只是世界犹太人中的一个边缘运动,至多只是欧洲犹太人中的一种思潮,多数犹太人对此没有兴趣,甚至反对。犹太人不认同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犹太人包括一些著名人士和领袖,意识到在巴勒斯坦复国必然伤害当地人民的利益,于道义不合,他们建议去寻找一块“没有人民的土地”,用来建

  • 巴勒斯坦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巴勒斯坦战役,以色列

    由于美国操纵的联合国对巴勒斯坦不合理的分割,以及战争前犹太人武装对巴勒斯坦原住民的驱逐和对巴勒斯坦的占领,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1948年5月15日凌晨,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问题的出现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当时,政治犹太复国主义兴起,

  • 以色列军队“护刃行动”:致巴勒斯坦逾千人死亡(巴勒斯坦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以色列,巴勒斯坦,军队,,巴勒斯坦战役

    巴勒斯坦卫生部门官员26日证实,以色列军队近20天的“护刃行动”已致103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6000多人受伤,死伤者中大多数为平民。巴卫生部门官员说,当地医护人员26日在以军炸毁的房屋瓦砾中发现130具遇难者遗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方面早些时候接受联合国提出的人道主义停火建议

  • 端平入洛有什么影响?历史上对端平入洛的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端平入洛,宋朝

    端平入洛是南宋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在宋蒙合作灭金之后,端平入洛的影响到底是什么呢?首先从端平入洛的起源说起,当时宋蒙联合消灭了金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灭金宋军其实才是主力,而金国一灭,原先的地盘自然就空下来了,宋蒙双方又没有事先商量好河南一带的归属,于是南宋当局就对于河南一带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