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误读的宋代名相韩侂胄,落得个“函首安边”(庆元党禁)

被误读的宋代名相韩侂胄,落得个“函首安边”(庆元党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628 更新时间:2023/12/27 16:38:40

自宋朝靖康南渡后,南宋王朝与金对峙时,“和”“战”主张便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在强敌当前时,不管有没有力量,凡是主张“战”者,能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哪怕自不量力,但民间的评价总是较高;相反,主张“议和”总是与丧权辱国、胆怯畏敌甚至汉奸形象联系在一起。

若以个人的公共形象与历史评价考量,一个大人物主战比主和的风险要小得多。

其实中国历史上汉、唐两个强大的王朝也有过不得不议和的屈辱往事。汉初有高祖白登山之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靠“和亲”来维系与匈奴的关系;陈寅恪在《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中说:

独唐高祖起兵太原时,实称臣于突厥,而太宗又为此事谋主,后来史臣颇讳饰之,以至其事之本末不明显于后世。

后来因为汉武帝时国势强盛,彻底击败了匈奴。唐朝自太宗开始,通过五次与突厥的战争,彻底击败东、西突厥,唐朝皇帝被游牧民族奉为“天可汗”。于是,当初的屈辱历史在胜利后反成为卧薪尝胆的佳话。宋朝的军事实力历来受人诟病,南宋以后更是胜少败多,长期处于弱势。越是弱势,越忌讳于和谈。而不惜一战的调门反而能博得喝彩声。

韩侂胄的悲剧很具有典型性。

韩侂胄(1152年-1207年),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他出生名门,是魏郡王韩琦的曾孙。韩琦是北宋名臣,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威望,人称“韩范”。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与祖上有大功不同,韩侂胄能居于高位,不是治国安邦有什么出众的贡献。他是宪圣皇后吴氏之甥,恭淑皇后韩氏叔祖,是外戚。他以恩荫入仕,也不像韩琦那样进士出身,是考出来的。淳熙末年他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绍熙五年,与宗亲赵汝愚等人策划绍熙内禅,拥立宋宁宗赵扩即位,以“翼戴之功”,初封开府仪同三司,而后官至太师、平章军国事。可以说,外戚的裙带关系和关键时刻的投机让他位极人臣。

这样的大官手握重权,但并不爽。官场人不服气,民间也有非议,时人议论,“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时时乘间窃弄威福”。韩侂胄必须立一件不世之功,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历朝历代,最大的立功是收复失地或扬国威于境外。汉武帝为了让宠姬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封侯,不惜举国之力,让李广利带兵远征大宛,夺取汗血宝马。

从岳飞被高宗、秦桧君臣害死后,到韩侂胄当权已有六十余年,南宋与金国维持了一个甲子有余的和平。当然,和北宋、辽国的关系不一样,南宋对金国称臣纳贡,对宋朝君臣来说,当然是一种耻辱。北伐击败仇敌,恢复中原当然是一种看起来无比振奋的调门。对韩侂胄来说,如果能北伐金国成功,那将是宋代开国以来第一大功臣。

正好即位的宋宁宗也想北伐,一洗祖先的耻辱。加上当时有名望的文人——如辛弃疾、陆游莫不鼓吹北伐。辛弃疾词中叹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陆游时时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自励。

庆元三年(1197),慈福皇后将杭州西湖边的南园赏赐给韩侂胄,当时韩发动“庆元党禁”,将理学定为伪学,借机来打击政敌。而陆游因为韩侂胄主战,不惜被士林耻笑,写《南园记》,大段叙述韩侂胄曾祖韩琦(谥忠献)的功业,然后笔调转向韩侂胄能有乃祖之风并能光大之:

与忠献同时,功名富贵略相埒者岂无其人?今百四十五年,其后往往寂寥无闻。而韩氏子孙,功足以铭彝鼎、被弦歌者,独相踵也。迄至于公,勤劳王家,勋在社稷,复如忠献之盛。而又谦恭抑畏,拳拳于忠献之志不忘如此。公之子孙又将嗣公之志而不敢忘,则韩氏之昌将与宋无极,虽周之齐、鲁,尚何加哉!或曰:“上方倚公若济大川之舟,公虽欲遂其志,其可得哉?”是不然。上之倚公,与公之自处,本自不侔。惟有此志,然后足以当上之倚,而齐忠献之功名。天下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知公之勋业,而不知公之志,此南园之所以不可无述。

韩侂胄身边一些人,也极力撺掇韩侂胄用兵。如苏师旦本来是平江(苏州)一个书吏,投靠韩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位列丞相之上),苏师旦被重用为安远军节度使,他给韩侂胄提供的是韩喜欢听的情报:金国内部盗贼四起,百姓造反,北伐正是大好时机。

韩侂胄除了想立奇功流芳千古,还想以大功来应对现实危机,巩固地位。他的侄孙女恭淑皇后去世后,要再立皇后。皇帝宠爱杨贵妃、曹美人两位,但杨贵妃有权谋,曹美人恭顺。于是韩侂胄劝皇上立曹美人——皇后不多事,大臣当然舒服。可皇帝还是属意杨贵妃,最终立杨氏为皇后,政敌将韩侂胄劝皇帝立曹氏告诉了新皇后。于是,他得罪了杨皇后,“欲立奇功以自固”。

皇帝支持,身边的谋士赞成,再加上信息被认为过滤。韩太师自然认为北伐十拿九稳。

当时金国虽然不如完颜阿骨打、完颜吴乞买和完颜亮当国时那么强大,随随便便就能投鞭南下,但与宋国比,军力并不弱,而且处守势,宋国是主动进攻。宋国内部并不上下同心,韩侂胄的跋扈得罪了很多人,军事没有做充分的准备。就在这种没什么胜算的情况下,韩侂胄发动了“开禧北伐”。

北伐前,宋国将帅乏人。韩侂胄只能在自己身边选人,他推荐老师陈自强任左丞相,旧日僚属苏师旦为枢密院都承旨,辅佐指挥军事。决定出兵前,宁宗、韩侂胄解除伪学逆党籍,重新任用一些在籍官员,争取他们一致对外,但其中的某些人怀恨在心,并不真诚合作。韩侂胄拟用薛叔似去统帅淮西军队,薛叔似不赴任。又命知枢密院事许及之守金陵,许及之也不出守。调任光宗时派往四川的丘崈为江淮宣抚使,丘崈辞不受命。

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郭倪派武义大夫毕再遇、镇江都统陈孝庆定期进兵,夺取泗州。金兵闭城备战。毕再遇建议提前一日出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陈孝庆领兵假攻西城。毕再遇自东城杀入,金兵败溃。毕再遇树起大旗,喊话说:“我大宋毕将军也,中原遗民可速降”。城中汉官出降,宋军收复泗州。陈孝庆继续进兵,攻下虹县。江州统制许进攻下新息县。光州民间武装攻下褒信县。宋军出兵得胜,形势大好。初战告捷,君臣大喜。五月间,韩侂胄请宁宗正式下诏北伐。

韩侂胄还在部署北伐时,宋朝出了内奸。宁宗下诏伐金前一月,四川宣抚副使吴曦暗通金朝,派遣门客姚淮源去金军,密约献出关外阶、成、和、凤四州,求金朝封他作蜀王。宋出兵伐金,金朝指令吴曦在金兵临江时,按兵不动,使金军东下,无西顾之忧,密许吴曦作蜀王。韩侂胄日夜盼望四川进兵,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金蒲察贞领兵攻破和尚原,守将王喜力战。吴曦下令撤退,宋军败溃。金兵入城。吴曦焚河池,退军青野。兴元都统制毋丘思领重兵守关。金兵到关,吴曦下令撤防。毋丘思孤军不敌,金军陷关。

开禧二年(1206)六月,韩侂胄因出兵无功,罢免指挥苏师旦和邓友龙,苏的家产充公,又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用叶适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丘崈受命上任,就放弃已占领的泗州,退军盱眙。宋军退守,金军分九道进兵。金军进行了战略反攻。十一月,丘崈任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兵马。金完颜纲军陷光化、枣阳、江陵,又攻破信阳、襄阳、随州,进围德安府。仆散揆军偷渡淮水,宋兵大败,金军进围和州。纥石烈子仁攻陷滁州、真州。淮西城邑,悉数被金军占领。

开禧二年底,金军又秘密派人去见丘崈,示意讲和。丘崈密送金使北归。从此,丘崈多次遣使与金军谈和,暂行停战。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开禧三年正月,罢免丘崈,改命张岩督视江淮兵马。韩侂胄自出家财二十万,补助军需。又派遣使臣方信孺到开封同金朝谈判。这时,四川的形势是:叛徒吴曦在开禧三年正月,公然建行宫,称蜀王,置百官,请金兵进入凤州,献出四郡,并准备改女真辫发向金称臣。

虽然不久后四川军民斩杀了吴曦,但对大局无补。怀恨韩侂胄的杨皇后与韩的政敌结盟,密谋除韩侂胄。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史弥远等的指使下,于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将他截至玉津园夹墙内害死。随后,又把苏师旦处死,遵照金国的要求,把韩侂胄、苏师旦的头割下,派使臣王柟用木盒装着送到金朝,且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条件: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师银三百万两。金军自侵占地撤回。

韩侂胄执意北伐,最后落得个“函首安边”的下场,虽然韩侂胄位高权重,却不审时势而孟浪北伐,但宋廷以送大臣的头颅去敌国,来求饶,实在是大伤国格。

标签: 韩侂胄庆元党禁

更多文章

  • 解读真正的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真的是“正义”的一方吗?(元杂剧四大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氏孤儿,元杂剧四大悲剧

    赵氏孤儿无疑是一个煽情催泪的故事:赵家遭遇奸臣灭门,孤儿侥幸死里逃生,八位义士前仆后继,血海深仇终得昭雪。正是洋溢其中的感天动地的情义,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受到了古今中外观众的追捧,在其中,大家找到了久违的“坚持”和“温暖”,心灵得到了一遍又一遍的抚慰。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转述和接受的过程中,

  • 元杂剧四大悲剧分别是那四部剧?其创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朝,元杂剧,元杂剧四大悲剧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艺术,戏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梧桐雨简介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

  • 元曲四大作家之白朴简介:曲题材多出自于历史传说(元杂剧四大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朴,元杂剧四大悲剧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另有一说为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

  • 为何马致远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其汉宫秋讲了什么?(元杂剧四大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致远,元杂剧四大悲剧

    马致远生平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曲作家,大概是公元1250年——1324年。字是千里,号称“东篱先生”。是汉族人,祖籍是河北省的沧州市东光县。因为他的一手《天净沙·秋思》出名而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还有一说是马致远是河北省的东光县马祠堂村人。还有一说是南落坡村,和东落坡村相对应。马致远严格的说可以说是元

  •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剧情怎样?(元杂剧四大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汉卿,窦娥冤,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元代剧作家关汉卿作。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全剧四折一楔子,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窦娥冤》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 汉承秦制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 汉朝却可延续4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汉,秦朝,汉朝,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却可延续400年?修改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哪儿?为何国祚有如此大的不同?贾谊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又听人说秦国的灭亡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和平,请问,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汉承秦制”这句话,主要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架构,包括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中央集权的行

  • 历史的微妙:汉承秦制为什么汉朝强盛而秦朝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承秦制,刘邦,强国,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秦汉时期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沿袭。“汉承秦制,但有因革”是指汉代并非简单完全模仿秦制,而是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秦制作了从内容到形式的调整和变化。其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

  • 加里西亚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加里西亚战役,俄国

    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8日入侵塞尔维亚。做为对入侵的回应,俄罗斯在8月1日对奥匈帝国宣战。虽然奥匈帝国将40%的兵力用于对塞尔维亚作战,但俄奥两国在相邻的加利西亚地区率先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两国均已经为这次冲突计划了很久。战前俄军制定了G计划以应对德军大举入侵的可能。如果

  • 加里西亚战役双方有多少兵力参与到战斗中?有着怎样的武器装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加里西亚战役,俄国

    加里西亚战役该战役是在维斯瓦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在320—400公里的正面上层开的。双方参战的军队有100多个步兵师和骑兵师,总计约200万人,近5000门火炮。加里西亚会战开始前,兵力对比为:俄军—36.5个步兵师和12.5个骑兵师;奥匈军队—39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后来,俄军增至50个步兵师和

  • 加里西亚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加里西亚战役,俄国

    1914年8月18日至9月21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对奥匈军队进行的战略性战役。该战役是在维斯瓦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在320—400公里的正面上层开的。双方参战的军队有100多个步兵师和骑兵师,总计约200万人,近5000门火炮。加里西亚会战开始前,兵力对比为:俄军—36.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