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马致远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其汉宫秋讲了什么?(元杂剧四大悲剧)

为何马致远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其汉宫秋讲了什么?(元杂剧四大悲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419 更新时间:2024/1/10 1:49:41

马致远生平

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曲作家,大概是公元1250年——1324年。字是千里,号称“东篱先生”。是汉族人,祖籍是河北省的沧州市东光县。因为他的一手《天净沙·秋思》出名而被后人称之为秋思之祖。

还有一说是马致远是河北省的东光县马祠堂村人。还有一说是南落坡村,和东落坡村相对应。马致远严格的说可以说是元代的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他的散曲有一百二十多首。有着《东篱乐府》辑本,他的青年时期仕途和前程非常的坎坷,一直到中年才考中进士,在浙江省曾经担任过官吏。后来在现在的北京,古时候的大都。任工部主事一职,马致远的晚年非常不满意当时的天下以及政策,自己选择隐居在了一处田园,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死后葬于祖坟。

马致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曲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点和特色。豪放中不失飘逸,沉郁之中不失通俗,他的散曲扩大了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雅俗兼赏。

马致远的非常著名的作品:《太和正音谱》,被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以和灵光景福媲美,有着万马长鸣的意蕴,又好像神凤凌飞于九霄之上,岂可与凡鸟共语。应该将马致远的曲列于群英之上。

马致远的一生留下了值得后人学习的作品。

马致远字什么

马致远是元代的著名大戏剧家,公园年1250年到1321年。字千里,号称东篱先生。元大都人,就是现在的北京,一生成就极高,和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成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很早的时候就参加过杂居创作,是当时的“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之一,一生作品传颂量很高,作品常见于:《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黄粱梦》。

马致远以《天净沙·秋思》最为著名。他的作品特点是在豪放之中有着飘逸。在沉郁之中,可以看见通俗的风格。

语言清丽,而且非常擅长把自然通俗的语句锤炼的精致而细巧。风格中充满着强烈浓厚的抒情和情怀性。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不只是一点点。他的曲调和谐优美,雅俗兼赏。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叹世,闺情,世相,写景。非常善用各种的修辞手法,让人物形象还有景色都非常的鲜明起来。有着“曲状元”的美誉。他的感叹世道的作品也是将他自己的特性挥洒的淋漓尽致。他的语言融汇诗词和口语为一起,创造了元曲的独特意境。

马致远是元代的元曲中不可忽略的一个才子,也是元代不可忽略的一个诗人。他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把秋日黄昏的氛围瞬间卷入落魄的流浪的人的心中。将秋日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别无他人。

马致远朝代

被誉为“曲状元”的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出生于约(1250-1321)年,字千里,晚年号“东篱”,晚年不满朝政,归隐山居,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生活的朝代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名族建立的统一大国,而在马致远时期元祖忽必烈担任了当时的皇帝,作为蒙古统治者们已经开始“遵用汉法”、推广儒学、任用汉族文人,但是却始终没有彻底的实行,这样的举措不仅给汉族文人带来了一丝抱志在怀的伟大理想,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的失望。马致远这位汉族文人也便是其中一个。

马致远年少时也曾担任地方官吏,但是未受到重任,没过多久就辞职归隐,一生也可谓是忐忑蹉跎,在一味的心灰意冷后,终于看破了世俗名利隐世于人世间;

犹如“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也是马致远的成名之曲,其将马致远郁郁不得志的心境一一展现出来。

而马致远的另一成名之作《汉秋宫》中也包含了浓浓的名族之情,同时借着历史也反映除了对世道朝代的不满之情,其中以一个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汉元帝为历史的巨大变化的命运转折,其实,这个汉元帝更多的表达了普通惹得情感和欲望。

虽然如此,但是马致远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非同凡响的,散曲几乎成了元代的主导,它登坛树帜,独领风骚;而马致远与当代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同时也是元代大戏剧家,散曲家,他的散曲在当时的影响也是颇为重大,也为后来的文学艺术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马致远是什么作家

马致远是元曲作家,著名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他们三个并列元曲四大家。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元代兴起的一种诗歌载体,也是一种文艺形式。因为元曲的橘子长短不一,便于记诵。所以也可以将元曲改成歌曲。元代非常盛行。

元曲来自所谓的胡乐。最开始实在民间流传开来的,被称之为“村坊小调”。到后来一点点的流传开来之后,元曲开始有着严密的格式定律。曲牌名、定格、押韵等等,但是虽然有着一些规定,并不影响元曲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以发现,同一首的曲牌名,两首曲的字数却不一样。就是元曲的灵活导致的。

元曲可以说是汉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瑰宝。在思想方面和内容还有成就都达到了独有的高峰,所以才能与唐诗宋词并举。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文学里程碑。

元曲的盛行对于我们历史中的民族诗歌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还有这卓越的贡献,元曲刚刚一出现便展现了其茁壮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文人雅士用来寄托情怀的工具,还能反映元代当时的社会生活情境,也可以说是元代生活,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

元曲由散曲和元杂剧组成。他的兴起,盛行和发展都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因为元曲起先是宋朝的。但是后来在元代才得以发展壮大。而且在元代的成就最为顶峰。所以称为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中华文化宝库的灿烂结晶。

马致远汉宫秋

汉宫秋是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元曲的四大悲剧之一。汉宫秋的主角说的是汉元帝,通过他对自我的叹息和文武大臣的谴责来诉说这件事,自己是一国之君王,但是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导致演出了生死离别的惨剧。

马致远的汉宫秋突出了强凌弱的气氛,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把汉元帝做成主人公。并且把着一系列的爱情悲剧的故事的根源。也全部归类到他的身上。强烈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发人们思考民族斗争的变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汉朝开始,文人的诗篇,提及昭君的故事越来越多。把元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势写为匈奴强大,汉朝及其虚弱。昭君出塞被看为朝廷屈辱求和的做法。

马致远的汉宫秋非常显然不是取材于正史,创造了昭君在番汉交界之处,舍身殉难。因为昭君的慷慨,保全了民族的气节。更达到了匈奴和汉朝的友好共处。

在第三折、第四折,还浓墨细笔地描写了元帝与昭君的生离死别,使元帝悲怆凄恻,愁思郁结,无可排解。作者尽力刻画了风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让他尽情倾吐了由生离死别而郁结于胸的哀痛在第三折、第四折,还浓墨细笔地描写了元帝与昭君的生离死别,是怎样地使元帝悲怆凄恻,愁思郁结,无可排解。作者尽力刻画了风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让他尽情倾吐了由生离死别而郁结于胸的哀痛。

马致远笔下的汉宫秋,已经成为不可遗忘的经典。

马致远图片

都说小眼睛的男生最可爱了,显然,马致远就是小眼睛,加上他微卷的头发和长长的胡须,显得非常的和蔼可亲,一看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诗人。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杂剧。

明初贾仲明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他是“万花丛里马神仙”。元人称道士做神仙,他实际是当时在北方流行的全真教的信徒。《录鬼簿》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田园,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现实的厌世的态度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作品除散曲外,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马致远着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梁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后人对他的评价无限之高。

更多文章

  •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剧情怎样?(元杂剧四大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汉卿,窦娥冤,元杂剧四大悲剧

    《窦娥冤》,元代剧作家关汉卿作。题目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全剧四折一楔子,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窦娥冤》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 汉承秦制为什么秦朝二世而亡 汉朝却可延续4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汉,秦朝,汉朝,汉承秦制

    汉承秦制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却可延续400年?修改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哪儿?为何国祚有如此大的不同?贾谊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又听人说秦国的灭亡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和平,请问,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汉承秦制”这句话,主要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架构,包括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中央集权的行

  • 历史的微妙:汉承秦制为什么汉朝强盛而秦朝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承秦制,刘邦,强国,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秦汉时期开创的一系列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沿袭。“汉承秦制,但有因革”是指汉代并非简单完全模仿秦制,而是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秦制作了从内容到形式的调整和变化。其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两汉统治

  • 加里西亚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加里西亚战役,俄国

    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8日入侵塞尔维亚。做为对入侵的回应,俄罗斯在8月1日对奥匈帝国宣战。虽然奥匈帝国将40%的兵力用于对塞尔维亚作战,但俄奥两国在相邻的加利西亚地区率先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两国均已经为这次冲突计划了很久。战前俄军制定了G计划以应对德军大举入侵的可能。如果

  • 加里西亚战役双方有多少兵力参与到战斗中?有着怎样的武器装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加里西亚战役,俄国

    加里西亚战役该战役是在维斯瓦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在320—400公里的正面上层开的。双方参战的军队有100多个步兵师和骑兵师,总计约200万人,近5000门火炮。加里西亚会战开始前,兵力对比为:俄军—36.5个步兵师和12.5个骑兵师;奥匈军队—39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后来,俄军增至50个步兵师和

  • 加里西亚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加里西亚战役,俄国

    1914年8月18日至9月21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对奥匈军队进行的战略性战役。该战役是在维斯瓦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在320—400公里的正面上层开的。双方参战的军队有100多个步兵师和骑兵师,总计约200万人,近5000门火炮。加里西亚会战开始前,兵力对比为:俄军—36.5个

  • 苏联元帅: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戈尔什科夫的生平事迹简介(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戈尔什科夫,苏联,元帅,军事家,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戈尔什科夫(Горшков, Сергей Георгиевич,1910年2月26日-1988年5月13日 )生于1910年,1927年参加海军。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和海军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战前任太平洋舰队护卫舰、驱逐舰艇长、支队长。二战中任舰队司令、新罗西斯克防御区副司令、陆军第47集团军代理

  •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的具体过程: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的最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德国,苏联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开始于公元1944年8月20日,结束于公元1944年8月3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与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协同,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七次打击。战争过程合围雅西-基什尼奥夫集团后,乌克兰第2方面军主力应向福克沙尼

  •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爆发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苏联,德国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开始于公元1944年8月20日,结束于公元1944年8月3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2、第3方面军与黑海舰队和多瑙河区舰队协同,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七次打击。战役背景1944年,苏军展开了气势恢宏的大反攻。从春天开始,苏军连续

  •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打了多久?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苏联,德国

    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为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在苏德战争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为解放乌克兰西部各州和波兰东南部而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斯大林突击的第六次打击。战役过程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13-27日):突破德军俄罗斯拉瓦方向和利沃夫方向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