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鹿死谁手”语出东晋石勒:与“问鼎中原”词意相近

“鹿死谁手”语出东晋石勒:与“问鼎中原”词意相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45 更新时间:2024/1/5 15:45:35

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赵”,终于能纵情驰骋在大平原,悠闲欣赏北国风光了,然而遥远的江南总是诱惑着他。

这一年他56岁了,来日无多的紧迫感,时时袭上心头。他下定决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个梦想:飞越长江。

三次进攻建康都失败

要进攻建康,一般都是从西边动手,先拿下荆州、江州,或者历阳,然后顺流而下。但是这一带的最高长官是陶侃,他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站在长江边的身影,以及到处传播的英雄故事,让石勒失去了渡江的勇气。

江州曾经发生一次相互残杀的大案。“流民帅”郭默杀死江州刺史后,遭到陶侃讨伐,不战而降,当场被杀。

郭默在南方就是个无名小卒,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他在北方大名鼎鼎,骁勇善战,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石勒军队见到他就抖豁,如同遇到“关羽、张飞”。

石勒听说陶侃捉拿郭默,兵不血刃,像抓只小鸡一样简单。石勒无限感慨:陶侃真是名不虚传啊。

苏峻攻入建康时,有个部将叫冯铁,杀死陶侃的儿子。后来投奔石勒,石勒让他担任边将。陶侃写了一封信给石勒,告诉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石勒当即诛杀冯铁。

陶侃也不轻易向北方示兵,石勒对他如同当年对待祖逖一样:尊重和敬畏。

既然从西边毫无希望,只有改道从东边。

330年、331年、332年,石勒三次派遣大将组成舰队,沿东海南下,进攻今苏南一带,试图迂回进攻建康。由于战船不足,一次运送水军几千人。只能算是挑衅和骚扰,自然都是大败而归。

333年,他派使者到建康,愿和东晋重归修好。晋成帝下诏焚烧他带来的礼物。因为庾亮认为南方已经实力很强了,很看不起这个胡儿。

张宾谋士死得太早

石勒不能统一天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宾死得太早了。

319年,石勒灭了王浚,322年,张宾就去世了。

下葬时,石勒流着泪对左右说:是老天不让我的大事成功吗?为什么要让右侯这么快离开我啊?

张宾死后,两个重要的谋臣是徐光、程遐,但石勒再也找不到那种水乳交融的感觉。石勒悲伤叹息说:让我和这些人共谋大事,不是太残酷了吗?

此后,他再也没有遇到张宾这样的谋士。

同时,与他的个性也有关系,他有自知之明。

一次宴会上,石勒问中书令徐光:朕可以和古代哪一个皇帝相比呢?

徐光说:你的神武谋略超过了汉高祖刘邦,才略卓荦绝伦超过魏武帝曹操,自三王以来没有人可相比,可以说仅次于黄帝!

石勒笑着说:你的话太过了。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如果遇到汉高祖,肯定是向他北面称臣,与韩信彭越并列。如果遇上汉光武帝刘秀,一定和他争霸中原,但不知道鹿死谁手。大丈夫做事情,应该光明磊落,如同日月之光,不要去学曹操和司马懿,欺凌别人的孤儿寡妇,靠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天下。我应当处在刘邦和刘秀之间,哪能和黄帝相比呢?

大臣们听到后叩头顿首,称呼万岁。

这就是成语“鹿死谁手”的来历。意思是在争夺政权中,后来泛指所有的比赛,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那么为什么以“鹿”代指呢?

因为鹿在古代数量多,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看起来肥美,但是没有抵抗能力,不会去伤害人或者其他动物,只是吃青草和树叶。如果遇到威胁,只能狂奔逃跑。常常又跑不了,所以人打猎的时候常常是射鹿。

这些特征都和中国的老百姓非常相似,是受欺压、迫害的对象,所以古人就以鹿比喻天下百姓,渐渐就比喻成天下。

《史记》里记载: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被封为齐王。有个叫蒯通的辩士,劝韩信和楚、汉三分天下,韩信不肯。西汉建立后,韩信被骗杀死,临刑前说:我悔不用蒯通之计。刘邦又派人抓到蒯通。蒯通辩解时有一句是:秦朝法度败坏,诸侯并起,如同秦朝失去了它的鹿,天下人都来追逐(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这就是“逐鹿天下”的由来,和“问鼎中原”意思相近,因为鼎也是王权的象征。金庸有小说《鹿鼎记》,就隐含着争夺天下的意思。

石勒去世活了60岁

石勒靠马上打天下,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不是从书本上学来,都是从真刀真枪的实践中来。他不识字,一次让别人读《汉书》给他听。书中有郦食其劝汉高祖刘邦把六国的后代立为王侯,刘邦准备马上刻印,授予爵位。

石勒大惊说:这种做法会失去天下,怎能最终得到天下呢!

后来听到张良劝阻汉高祖时,便说:幸亏有这个人呀!

他也能下马治天下。他重视教育,还开办了学校。学生想毕业必须考试,合格后就会作为后备干部,是隋唐科举制度的雏形。

他对公务员要求严格,还尝试“钓鱼执法”。一次晚上他微服私访,身上带了许多金银财宝,到了城门,贿赂守门的人,求他打开大门。看门的王假不但不收,还要把石勒抓起来。这时石勒的随从赶到,证明他确实是石勒,王假才放了他。第二天清晨,石勒把王假召来,给他升官晋爵。

他也有浓浓的人情味。

石勒在登上皇位以后,把老家武乡的人请到襄国来,欢聚一堂。他年轻的时候,和李阳是邻居,每年都因为争用池塘打架。

石勒问乡亲们:李阳怎么不见来呢?

大家答:您现在贵为帝王,李阳曾经和你有仇,哪里敢来啊?

石勒大笑,专门派人招来李阳。并赏给李阳住宅,拜为参军都尉。

333年,石勒患重病,8月,一代枭雄闭上了双眼,活了60岁。细细回顾石勒的一生,与东晋对峙的葛陂之战是重要的转折点。张宾的“葛陂对”,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在葛陂时,军中还意外地来了两个人。让石勒没想到的是,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人,一个人是“救世主”,另一个是“毁灭王”。

标签: 鹿死谁手问鼎中原石勒

更多文章

  • 问鼎中原的典故出处 成语问鼎中原和谁相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成语故事,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九鼎乃冀鼎、兖鼎、青

  • 问鼎中原的故事:问鼎中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成语故事,商周,周朝故事,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有一种鼎崇拜的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

  • 水淹七军一战让关羽威震华夏 却也为后面败走麦城埋下重大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关羽,水淹七军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优秀的统帅在作战的同时还要关注战争结果对战略局势的影响,一场战役的影响也要放到战略层面看待,而不能仅停留于战术层面。关羽水淹七军一役,战果辉煌,同时也打破了曹孙刘三家的战略局势,但自己却浑然不觉,没有任何补救措施,对新的战略形势无法应对也就毫不意外了。东汉末年的关羽北伐,是建安二十

  • 三国后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水淹七军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关羽,水淹七军

    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在《三国演义》中,反映的则是关羽除勇武外,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战役简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衍)士仁守公安之后,觉得后方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

  • 宋朝种家军是谁创建的?被历史淹没的种家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北宋,种家军

    北宋将领种世衡,儿子种谔,孙子种师道所率领的军队,人称“种家军”。北宋初年,西北边疆频频受到西夏国王元昊的军队的掠抢。西夏与与宋多次发生战争。百姓万分恐慌,不少人竞想迁居南山(秦岭)躲避。为抵御西夏,北宋王朝应种世衡要求在故宽州旧地延州(今陕西延安)东北200里处建起新城。种世衡就挑选精壮青年数千人

  • 世人为何只记得杨家将 却忘了这远胜于杨家将的种家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杨家将,种家军

    说起宋朝的军队,很多人都应该听过大名鼎鼎的杨家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西北种家军,还有折家军,为啥呢,因为后世演绎小说过度神话了杨家将,而种家军,还有折家军却沉入了历史文籍中。北宋的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三部分,其中厢军和乡兵战斗力相对较弱。而作为军中主力的禁军,同样分为三部分——河北禁军、西北禁军

  • 骊姬生平简介 骊姬如何除掉晋国三公子的?(骊姬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骊姬,骊姬之乱

    骊戎是古代一支少数民族的称呼,属于西戎,骊戎国君都以姬为姓。骊姬就是骊戎国君之女,是骊戎战败于晋国以后,被献给晋献公的女子。公元前672年,晋献公将侵略战争延伸到了骊戎,晋军和戎族士兵互相攻击,晋军获胜。骊戎国君只好选择投降,为了求和,他将自己的女儿骊姬嫁给了晋献公,又让骊姬的妹妹少姬作为陪嫁,一同

  • 岑参《骊姬墓下作隔河相去十三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骊姬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骊姬墓下作隔河相去十三里,岑参,骊姬之乱

    古诗《骊姬墓下作隔河相去十三里》年代:唐作者:岑参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 巴丹半岛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丹半岛战役,美国

    日军于1942年1月2日占领马尼拉在确保滩头阵地安全后,日军发动一个大型钳形攻势,在当地防守的3个菲律宾军步兵师被日军击退,面对如此困境,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意识到在滩头防卫的计划已经失败,12月26日,他通知前线指挥官正或实施橙色-3战争计划,这是在战前已筹划好以利用阻击战防守巴丹半岛及科雷希多

  • 巴丹半岛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丹半岛战役,美国

    当日军航空母舰舰载机在1941年12月7日(马尼拉时间12月8日)早上攻击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后,以台湾为基地的日军岸基飞机轰炸了美国陆军航空队远东航空队在潘帕嘉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在三描礼士省的艾尔贝母空军基地、邻近马尼拉的尼古拉空军基地及美国亚洲舰队在甲米地的总部。从12月8日至10日,地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