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淹七军一战让关羽威震华夏 却也为后面败走麦城埋下重大伏笔

水淹七军一战让关羽威震华夏 却也为后面败走麦城埋下重大伏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651 更新时间:2024/2/15 21:49:08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优秀的统帅在作战的同时还要关注战争结果对战略局势的影响,一场战役的影响也要放到战略层面看待,而不能仅停留于战术层面。关羽水淹七军一役,战果辉煌,同时也打破了曹孙刘三家的战略局势,但自己却浑然不觉,没有任何补救措施,对新的战略形势无法应对也就毫不意外了。

东汉末年的关羽北伐,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年的七月,关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之后,觉得后方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野战部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

当时关羽主攻的是樊城,樊城守将曹魏元老曹仁抵挡不住关羽军队的进攻,一方面坚守在樊城不出战,一方面连连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在长安除了命令曹仁坚守樊城不能弃城之外,又急忙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御关羽军队的进攻。

由于关羽长期征战在荆襄地区,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他看到曹军秋季错误地驻扎在低洼地区,于是就命令荆州军造大船,并调水军集结待命。秋八月,时逢阴雨连续下了十多天,汉水暴涨,天气恶劣使得于禁等七军都被大水所淹没。

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一片汪洋,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这时,关羽命令他的水军乘船猛烈攻击被大水所围困的曹军,并在大船上向曹军避水的堤上射箭,曹军死伤落水被俘者甚多,在全军覆没的窘迫情况下,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终被擒住,拒不投降,遂为关羽所杀。

水淹七军是关羽的一个得意之作,此战关羽不仅活捉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而且斩杀曹魏猛将庞德,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表面上看,此战关羽获得了大胜利,实际上,水淹七军却加速了关羽北伐的失败。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首先,水淹七军让关羽更加的错看形势,刘备取下益州后,又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而曹操集团经过内忧外患,进入守势。

虽说如此,但曹操集团仍然是三大军事集团(刘备、孙权、曹操)中最为强大的。

此时曹操早已经消灭了袁绍、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成功的消化了成果,控制了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徐州、兖州等九州之地和许昌(东汉都城)、洛阳(东汉故都)、长安(两汉故都)、邺郡(魏王宫所在地)等主要大城市,精兵强将几十万。

江东政权也历三世,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兄弟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赤壁之战后,孙权一方面同曹操争夺荆州和江淮地区,另一方面又派人招抚了占据广、交的割据者,岭南也归了孙权,至此,孙权的统治范围已扩大为扬、交两州及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而刘备虽说刚刚攻占了汉中,实力大增,但统治范围仍局限于益州和荆州的三分之一,况且,按照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策略,跨有荆益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都还没开始实施,少数汉族并未归服,可见,刘备集团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隆中对布局远未完成

关羽就威震华夏,开嘲讽集火

还有一个新的重要的变化,那就是由于争夺荆州矛盾的激化,与亲刘派鲁肃的病故以及强硬派吕蒙的上台,东和孙权已经很难做到。

关羽没有注意到,虽然孙权和刘备曾经联合起来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但是由于双方都把荆州当做必争之地,所以双方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可调和的。

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孙权屡次索取荆州,但是刘备拒不归还,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率两万兵士去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吕蒙传檄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投降,刘备闻后,见形势危迫,匆忙从西川蜀郡赶到荆州公安,令关羽争夺三郡,吕蒙智取郝普,使得东吴占据着主动。

正当孙刘双方大战即将爆发之际,曹操攻打汉中,刘备后方吃紧,被迫与孙权讲和,孙权也想趁机攻取合肥,双方分割了荆州,但是只是暂时的缓解了矛盾,真正的矛盾并没有解除。

建安二十二年,吕蒙又率军阻挡了曹操的进攻,同年冬,镇守陆口的鲁肃去世,吕蒙代其为将,西驻陆口,吕蒙辖区与关羽临近,二人各守其土。

吕蒙深知关羽善战,有对外扩张的野心,而且从地势上讲,又处在自己的上游,绝对不会长期相安无事,因此积极备战,准备伺机收回荆州。

当初,鲁肃等认为曹操雄踞北方,战乱刚开始,孙刘应该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同仇敌忾,不可因双方利害争夺影响大局,吕蒙在当时就有不同见解,曾经向孙权献呈秘计。

他说:“如果现如今让征虏将军孙皎据守南郡,潘璋进驻白帝,由蒋钦带领一万人的机动部队,沿长江上下巡查,敌人出现在哪里就奔赴哪里,而微臣我则为主公向前占据襄阳,像这样进行布置,还担忧曹操什么呢?还依赖关羽什么呢?”

等取代鲁肃位置后,吕蒙初到陆口,他便对关羽加倍殷勤,广施恩义,和关羽结下友好关系。但这友好并不是真诚的友好,而是笑里藏刀。

水淹七军促使东吴鹰派吕蒙上台

可惜的是,这些复杂的形势,关羽都没有看清楚。也没有予以重视。当孙权一方磨刀霍霍,对关羽虎视眈眈之时,关羽却并没有觉察到危险,也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充足的防范。

关羽依靠击败于禁的军威,又进一步把进攻的势头扩大,包括亲自乘船至城下,将樊城重重包围,使其内外断绝。又派别的将领把曹魏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

关羽强劲的进攻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了关羽。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死了县主簿,向南归附关羽。关羽授给孙狼官印,给他军队,让他去扰乱曹魏。

此时许都以南的梁郏、陆浑群盗,纷纷接受关羽的印号,“为之支党”,以上举措,使得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

。就连久经沙场的曹操也打算迁都避其锋芒。

虽然如此,关羽表面上声势大振,但是正如曹魏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所分析的:“于禁等人战败,是因为大水淹没,并非因为攻战失利,对国家大计没有构成大的损害。”关羽只看到了曹操由攻为守,却没有看清楚曹强刘弱的整体格局并没有改变。

虽然关羽造成了中原群盗或受封号,或遥受节制,大有迫曹魏迁都的气势,但实际上却是表面气焰高涨而于事无补,摊牌过早。

其次,水淹七军让关羽的对手变得空前的强大,于禁兵败后,曹操开始将关羽视为心腹大患,集中精力对付关羽。

曹操不仅派大将徐晃迎击关羽增援曹仁,还亲自率领大军做后援,甚至还将防备东吴的张辽等将领调来支援。

仅徐晃一部已足以击败关羽

何况孙曹精锐尽出

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攻击关羽的力量,加大增援曹仁的力度,鼓励曹仁与关羽死磕,二是向东吴示好,鼓励东吴放手、安心去进攻关羽。

孙权方面由于北方的压力减轻,得以集中主要兵力袭击荆州,就这样,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实际上受到魏吴两大集团的全力夹击之中,所面对的敌人变得空前强大。

第三,水淹七军让关羽更加不可一世,更加骄傲,关羽过去斩颜良,立下大功,如今,又击败了曹操的主力部队和名将,更加的不可一世,骄傲自满了。

第四,水淹七军让关羽的防御力量受到极大的削弱,由于关羽轻易取胜,使得关羽盲目乐观,将荆州之军悉数调往北方,大大的削弱了心腹根据地的防御力量。

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所领导的刘备集团分公司的形势就急转直下,一方面曹操调动大军援救曹仁进攻关羽,另一方面,孙权集团也展开了对关羽的惊天阴谋并付诸行动。

正当关羽猛攻樊城之时,吕蒙偷袭了荆州,关羽手下大将糜芳、傅士仁投降,在较短的时间内,关羽先后失去了地盘和大量军队,并陷入曹魏和孙权两大集团的夹击,最后败走麦城,被吴军小人物擒杀,荆州也丢了。

关羽北伐失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蜀汉刘备集团丢失所控制的荆州三郡,永久失去了荆州,损失极其惨重,蜀汉从此失去了东面进行北伐曹魏的大基地,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虚话,荆州的军队和人才基本上是损失殆尽。再者,孟达叛变投魏,导致丧失上庸等地。

最后,蜀汉在襄樊之战的惨败,直接导致了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刘备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

夷陵之战后的三国定局

这其中,水淹七军等于给关羽吹了一个大泡泡,事实上打破了战略均势,但自己却没有认识到,采取措施来减轻震荡。这让关羽的防御力量削弱,而关羽所面对的敌人却空前强大,关羽的失败已成必然。

标签: 三国关羽水淹七军

更多文章

  • 三国后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水淹七军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关羽,水淹七军

    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关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在《三国演义》中,反映的则是关羽除勇武外,指挥作战能力也很强。战役简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衍)士仁守公安之后,觉得后方没有什么问题了,于是就率驻扎在江陵的大

  • 宋朝种家军是谁创建的?被历史淹没的种家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北宋,种家军

    北宋将领种世衡,儿子种谔,孙子种师道所率领的军队,人称“种家军”。北宋初年,西北边疆频频受到西夏国王元昊的军队的掠抢。西夏与与宋多次发生战争。百姓万分恐慌,不少人竞想迁居南山(秦岭)躲避。为抵御西夏,北宋王朝应种世衡要求在故宽州旧地延州(今陕西延安)东北200里处建起新城。种世衡就挑选精壮青年数千人

  • 世人为何只记得杨家将 却忘了这远胜于杨家将的种家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杨家将,种家军

    说起宋朝的军队,很多人都应该听过大名鼎鼎的杨家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西北种家军,还有折家军,为啥呢,因为后世演绎小说过度神话了杨家将,而种家军,还有折家军却沉入了历史文籍中。北宋的军队可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三部分,其中厢军和乡兵战斗力相对较弱。而作为军中主力的禁军,同样分为三部分——河北禁军、西北禁军

  • 骊姬生平简介 骊姬如何除掉晋国三公子的?(骊姬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骊姬,骊姬之乱

    骊戎是古代一支少数民族的称呼,属于西戎,骊戎国君都以姬为姓。骊姬就是骊戎国君之女,是骊戎战败于晋国以后,被献给晋献公的女子。公元前672年,晋献公将侵略战争延伸到了骊戎,晋军和戎族士兵互相攻击,晋军获胜。骊戎国君只好选择投降,为了求和,他将自己的女儿骊姬嫁给了晋献公,又让骊姬的妹妹少姬作为陪嫁,一同

  • 岑参《骊姬墓下作隔河相去十三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骊姬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骊姬墓下作隔河相去十三里,岑参,骊姬之乱

    古诗《骊姬墓下作隔河相去十三里》年代:唐作者:岑参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 巴丹半岛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丹半岛战役,美国

    日军于1942年1月2日占领马尼拉在确保滩头阵地安全后,日军发动一个大型钳形攻势,在当地防守的3个菲律宾军步兵师被日军击退,面对如此困境,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意识到在滩头防卫的计划已经失败,12月26日,他通知前线指挥官正或实施橙色-3战争计划,这是在战前已筹划好以利用阻击战防守巴丹半岛及科雷希多

  • 巴丹半岛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丹半岛战役,美国

    当日军航空母舰舰载机在1941年12月7日(马尼拉时间12月8日)早上攻击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后,以台湾为基地的日军岸基飞机轰炸了美国陆军航空队远东航空队在潘帕嘉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在三描礼士省的艾尔贝母空军基地、邻近马尼拉的尼古拉空军基地及美国亚洲舰队在甲米地的总部。从12月8日至10日,地面部

  • 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在19岁时被活活烧死(奥尔良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贞德,法国,奥尔良战役

    1412年1月6日,贞德降生在法国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那时候没有人会料到这个小女孩未来会成为法国的民族英雄。甚至在法国人民心中,他们对圣女贞德的崇敬要远远超过拿破仑和凯撒。12岁那年,贞德第一次看到神迹,不但看到三位天使,还得到了上帝的指示。16岁时,贞德决定听从上帝的召唤,于是她动身去寻找王储查理,

  • 英法百年战争导火索是什么 英法百年战争原因(奥尔良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英法百年战争导火索是什么,奥尔良战役

    英法百年战争原因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尽管通常认为百年战争始于1337年,但在此之前法国和英国早已累积多年恩怨。比如说政治使王朝继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英法百年战争画像当时腓力决定继续皇室的扩张政策并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此次集权行动的特别之处在于,腓力想把王权控制的地

  • 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奥尔良战役:贞德率军收复重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英法百年战争,贞德,圣女贞德,,奥尔良战役

    奥尔良战役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在圣女贞德的领导下,被困多年的法兰西南部重镇奥尔良得以解围,从而为法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28年10月,英军开始围攻奥尔良城。贞德再也不能平静下去了。她于第二年一月再度来到沃古勒尔城,求见城防司令波德黎库尔。司令官还是无法理解这位爱国少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