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曼齐刻尔特战役拜占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战后情况又是怎样的

曼齐刻尔特战役拜占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战后情况又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63 更新时间:2023/12/17 23:41:28

在这天的战斗中,罗曼努斯违背了“智者”利奥在《战术学》中规定的与突厥人作战的原则,因而注定要失败。诚然,罗曼努斯尽力按第一个原则,即要尽快从正面与敌交战的原则去做了,然而,未等罗曼努斯赶到,塞尔柱人早已乘快骑撤退到几英里以外。与此同时,他们以骚扰战术猛击罗曼努斯的两翼。由于罗曼努斯的大部分步兵已被塔查尼奥茨带走,因此他的两翼失去了保护。苦苦拚杀的骑兵被冰雹似的箭矢激怒了,他们纷纷追赶敌军,结果大部分陷入了敌军的伏击圈。

拜占庭军的大部分人马逐步越过苏丹遗弃的军营,朝着崎岖的山地逼近。毫无疑问,在那里等待着他们的是两翼部队同样的命运。罗曼努斯一心想抓住这股敌军,直到天黑他才意识到,如果不赶快撤回,他那堆满粮草但却无重兵把守的军营将被洗劫一空。他别无选择,只好下令撤退。就整体而言,拜军的进攻组织得井然有序,然而撤退却是另一回事了!撤退从来就是很难组织的行动,如果指挥控制不当,撤退的目的很容易被曲解。由于与侧翼部队缺乏配合,拜占庭军阵营开始出现裂痕。这正是突厥人所期待的时机!他们的轻骑兵飞快地冲入拜占庭军,使其乱成一团。罗曼努斯急令部队转身迎敌。这一招本来可能挽回局势,但是,后卫部队指挥官安德罗尼卡·杜卡斯却拒不服从命令,反而带着部队营地退去,从而使拜占庭军的殿后部队遭到敌骑兵的疯狂砍杀。

当夜幕降临时,失去希望和凝聚力的拜占庭军两翼部队开始崩溃瓦解。中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但是,罗曼努斯仍在竭尽全力勇敢地拚杀,直到胯下的战马倒下,他本人受伤被俘。这是突厥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俘获拜占庭皇帝!这场屠杀一直持续到深夜,皇帝的军营被洗劫一空。次日,整个拜占庭大军已溃不成军了。

罗曼努斯被带到苏丹面前,苏丹对他非宽宏大度。让这位威信丧失殆尽的皇帝保住皇冠,完全符合苏丹的利益。于是,拜突双方签订了和约,内容有:拜占庭交付巨额赎金,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将拜占庭占领的某些重要地区归还突厥人。此后,苏丹释放了罗曼努斯。为了表示尊重,苏丹还派一支小部队护送他回去。

但是,拜占庭帝国决不会允许一位蒙受了象曼齐刻尔特惨败这样耻辱的皇帝继续留在帝位上。趁罗曼努斯外出之际,杜卡斯一伙儿把欧多西亚皇后贬到修道院,并宣布懦弱无能的迈克尔七世为唯一的合法皇帝。罗曼努斯设法重新纠集了一支军队。1071年秋,他踏上前往君士坦丁堡的道路,试图夺回位,结果却在多西亚被君士坦丁·杜卡斯击败。罗曼努斯从战场上悄悄溜出,向东面的西利西亚逃去。随后,他再次纠集起一支军队出征,结果又遭失败。这次他是被叛将安德罗尼卡·杜卡斯打败的,并不幸被俘。不久,他遭到当时常见的一种酷刑,被人用拇指挖去双眼,悲惨地死去。

塞尔柱人逐渐主宰了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他们的帐篷和羊群取代了拜占庭帝国的农舍。虽然那里的许多城镇以后仍存在了一段时间,但是那些向拜占庭提供过最佳兵源的省份已不复存在,拜占庭军队从此再也不能畅通无阻地穿过安纳托利亚了。虽然后来拜占庭皇帝历克塞斯一世收复了部分失地,但是曼齐刻尔特会战的结局却预示了基督教在小亚细亚统治的终结。随着十字军的长年征战,拜占庭帝国终于迅速地没落了。尽管曼齐刻尔特会战进行了不过几个小时,但它对欧洲的影响却持续了许多年。

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曾经不可一世的拜占庭军队遭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惨败。有四个重大因素对这场灾难产生了直接影响:罗曼努斯即位时拜占庭军队的状况,11世纪后半叶亚美尼亚地区的丧失,会战中对敌情的一无所知以及将军们的叛变。

更多文章

  • 曼齐刻尔特战役:拜占庭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拜占庭帝国,曼齐刻尔特战役,塞尔柱突厥人

    曼齐刻尔特战役,为公元1071年8月26日发生的一场拜占庭-塞尔柱战争,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役之一。其中拜占庭决定性战败和其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俘,导致拜占庭帝国失去了安那托利亚和亚美尼亚的统治权。此役为拜占庭帝国带来了持久的灾难,它成为了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并使拜占庭国内的冲突和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

  • 曼齐刻尔特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爆发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拜占庭帝国,曼齐刻尔特战役,塞尔柱突厥人

    曼齐刻尔特会战爆发前的半个世纪是拜占庭帝国极其强大的一段时期。巴西尔二世不仅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而且是个富有才干的统帅。他曾灭亡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因此得到一个贴切而不文雅的绰号:“保加利亚人的屠夫”。但当他于1025年去世后,拜占庭帝国开始走下坡路。不久,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便趁拜占庭军队士气低落和战

  • 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什么时候发生的?路易十六出逃事件的背景(吉伦特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路易十六出逃事件,法国,吉伦特派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事件(The Flight to Varennes,1791年6月20-21日)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路易十六的出逃对法国历史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若他当时决定留在巴黎支持宪法,法国很可能会沿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

  • 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布里索,布里索的生平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法国大革命,吉伦特派,布里索

    雅克-皮埃尔·布里索, 法国政治家,记者。法国大革命期间吉伦特派领袖。早年当过律师事务所职员。曾因出版反对专制政体的小册子而被囚禁。后去英国旅行。在英国曾为《欧洲通讯》编辑部撰稿。布里索1754年1月15日出生在沙特尔城附近的瓦维尔村,是小饭馆主人的第十三个儿子。他曾在沙特尔市某律师事务所任职员。他

  • 吉伦特派什么时候出现的?吉伦特派的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吉伦特派,法国

    吉伦特派(Girondist),有时称"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长棍面包派"(Baguettes),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立法大会和国民公会中的一个政治派别,主要代表当时信奉自由主义的法国工商业人士。该派着名的活动人士包括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罗兰夫妇、皮埃尔·维克杜尼昂·韦尼奥

  • 解密:法国大革命中吉伦特派的统治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法国,,吉伦特派

    1791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

  • 黄老之术指的什么?黄老之学的主要思想及哲学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老,上古,皇帝,老子

    “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始祖——老子。后世道教奉为鼻祖。‘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古代一种宗教流派。黄老”,也称黄老道,为道教早期重要教派之一。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史记·孝武本纪》:“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伺得赵绾等奸利事

  • 西汉儒道之争 皇帝好友因反对黄老被抓去喂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老

    西汉文、景之时,尽管儒学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但却是黄老之学盛行并达到鼎盛的时期。一个好黄老之言的窦太后、便迫使汉武帝推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行动。同时,此时又是内道家向儒家擅变的开始。当时,窦太后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策略是以“黄老”治国,与儿子汉景帝、孙子汉武帝的儒家思想发生冲突,但汉朝是个忠孝的朝

  • 汉文帝“妙用”黄老道家学说:无为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文帝,黄老

    西汉后期的刘向评价说:“文帝遵汉家,基业初定,重承军旅之后,百姓新免于干戈之难,故文帝宜因修秦余政教,轻刑事少,与民休息——即位十余年时五谷丰熟百姓足,仓廪实,蓄积有余。”道家思想问世后,便对政治、养生、思维等产生影响。汉文帝以力量薄弱的藩王身份继位,初登皇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而黄老学“卑

  • 血液仍在流动:揭马王堆女尸“复活”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王堆女尸

    两千年前的贵夫人长啥样,肯定令人好奇。也许,循着她的长相,我们能依稀窥见两千年前的“日常生活方式”。因这可亲的长相,你会想象,两千年前的西汉,在长沙的一座豪华府邸里中,这位养尊处优的女子,跟现代女子一样,喜欢“对镜贴花黄”,利用化妆术“悦己悦人”。喜欢穿漂亮华贵的时装,各式绫罗绸缎裁成的衣服挂满衣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