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巴猪湾事件简介 猪湾事件造成了什么影响

古巴猪湾事件简介 猪湾事件造成了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83 更新时间:2024/1/26 1:35:34

猪湾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或称吉隆滩之战(Invasión de Playa

Girón),是1961年4月17日,在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逃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猪湾(猪猡湾、科奇诺斯湾,Bahía de los

Cochinos),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发动的一次失败的入侵。猪湾事件标志着美国反古巴行动的第一个高峰。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针对美国的这次进攻是否合法的讨论中,古巴指责美国非法进攻的提议被美国否决。

对美国来说这次未成功的进攻不但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而且也是一次政治上的失误。国内外对这次进攻的批评非强烈,刚刚上任90天的约翰·肯尼迪政府为此大失信誉,相反的卡斯特罗政权古巴革命得到巩固。由于古巴担心美国再次进攻,因此古巴开始与苏联靠近,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事件背景

直到古巴革命为止古巴的政治和经济受美国影响非常大。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被推翻后,美国必须要保证后院的利益,其实也是强国思维,所以开始酝酿进攻。但1960年,新的古巴政府开始实行它们的改革(比如土地改革),这个改革也涉及了美国公司的利益(尤其是联合果品公司)。美国此时依然以为通过警告可以阻止古巴实行这些改革,因为古巴完全依靠美国。

美国的第一个措施是不向古巴运油。由于古巴的发电完全是使用燃油来解决的,美国希望以此来使其革命政府垮台。古巴却开始从苏联进口石油。美国政府因此下令美国公司在古巴的炼油厂不炼从苏联进口的油。由于这些炼油厂通过合同保证炼任油,这个命令实际上是迫使这些公司违反这个合同。古巴政府以此为由将所有炼油厂纳入国家强迫管理。

古巴革命开始时期的革命家都来自中产阶级、反共产主义的阶层,假如美国没有进行经济制裁的话他们不会与共产主义政府接触的。

美国对古巴采取了所有可能的经济措施,包括禁止进口古巴的糖、禁止出口零件,后来甚至达到完全经济封锁。但古巴却灵巧地利用了战时期的东西方冲突,并将它与美国的贸易关系转到其它国家(比如西班牙和社会主义国家)。此时美国唯一还拥有的措施是对古巴采取军事行动。

影响

至今在美国就谁应该为入侵失败负责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中央情报局和流亡古巴人指责肯尼迪导致入侵失败,因为肯尼迪在流亡古巴人战败后不肯派海军陆战队登陆。

中央情报局的批评者认为中央情报局向肯尼迪提供了错误的情报,有些人甚至指责中央情报局对肯尼迪施加了压力。事实是肯尼迪觉得他被中央情报局欺骗了(尤其在古巴国内情绪方面),肯尼迪有过通过美国国家安全局牵制中央情报局来减少中央情报局对美国政府政策的影响。有人将至今为止未被解密的肯尼迪的谋杀与猪湾事件、肯尼迪和中央情报局之间的恶化的关系联系到一起,但这个假说没有任何证据。

对美国来说这次未成功的进攻不但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而且也是一次政治上的失误。国内外对这次进攻的批评非常强烈,刚刚入任90天的约翰·肯尼迪政府为此大失信誉,相反的卡斯特罗政权和古巴革命被巩固。由于古巴(有理地)担心美国再次进攻,因此古巴开始与苏联靠近,这个靠近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许多人,尤其在拉丁美洲对古巴产生好感。

1961年4月21日在墨西哥一万五千人上街示威,支持古巴,乌拉圭约八千人在蒙得维的亚示威。猪湾事件是美国首次在拉丁美洲试图推翻敌对政府的失败行动,这给其它许多革命运动带来了生机。

此外在美国开始讨论情报机关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在冷战中国防部越来越强大地获得外交影响。

1961年中央情报局内部的调查揭露了一系列该局的问题,其中包括中央情报局怎样理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其组织结构和管理结构。这个调查导致当时的局长和两位副局长的解雇。

时至今日,一般认为,几乎导致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古巴危机是肯尼迪政府试图在同一战场上赢回它丧失的威信的尝试。事实上,至古巴危机为止,在美国的公众舆论中,肯尼迪始终被看作是一个弱势的总统。他后来的名声,有许多是来自于他在古巴危机中的表现。

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章揭露猪湾事件背后的真相。文章称,尽管中央情报局要为此次行动失败负主要责任,但时任总统肯尼迪可能也不能完全摆脱干系。

解密的档案显示,白宫,尤其是肯尼迪应为此次失败行动负责。猪湾登陆计划的失败尽管不乏战略、后勤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但也部分是由肯尼迪总统挣扎着不让美国陷入与古巴的直接对抗导致。促成中央情报局最终解密该份档案的调查人员彼得·柯布伦认为,肯尼迪自以为能隐瞒美国是猪湾事件幕后主谋的想法,简直就像穿着新衣的皇帝一样自欺欺人和愚蠢。

试图为中央情报局正名的历史学家杰克·菲弗认为,中情局的任务小组可能事先就已经明白,没有美军的公开支持根本不可能成功推翻卡斯特罗,但他们的这项评估肯尼迪却并没有看到。在猪湾登陆接近失败之时,他们又没料到肯尼迪竟能够抵住中央情报局和军方的压力而没有出兵,猪湾登陆计划就这样失败了。

标签: 古巴猪湾事件美国肯尼迪

更多文章

  • 古巴导弹危机起因:猪湾事件使得两国对立加剧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巴导弹危机,热核战争,苏联,,猪湾事件

    古巴导弹危机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 前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古巴革命1959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1月13日成立了古巴共和国。宣告这一胜利的是领导人民革命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当时这位

  • 为什么说“徐州相王”才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战国,徐州相王

    史学界一般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即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前为春秋,之后为战国。从严格意义上讲,春秋战国都是属于东周时期。可能是觉得东周这个名字不够霸气,不够阐述那个伟大的时代,所以后人习惯用春秋战国代替东周。那么春秋战国

  • “徐州相王”是怎么回事?“徐州相王”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惠王,齐威王,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是怎么回事呢?是指在战国时期的时候,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于在徐州相会,互称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话说魏国和齐国其实原本都是接受周王加封的诸侯国,在徐州相王以前他们国君的地位都是公爵,众诸侯国都是朝周天子的。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的国力强盛,最是强大。但魏国自持强大,常常进攻其他国

  • 徐州相王简介:战国各国之间大规模称王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州相王,齐威王,魏惠王,

    徐州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公元前334年,惠王率领韩国和一些小国到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惠王并改此年为后元年。简言之,魏惠王、齐威王订立了同盟条约,相互尊对方为王,这以后各国纷纷称王(

  •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要了解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首先得了解下什么是“礼”和“乐”,礼乐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名叫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武王姬发死后其子继承王位,由于年纪尚幼,由姬旦摄政监国。姬旦摄政期间规定了吉礼(祭礼

  • 礼崩乐坏是指什么?礼崩乐坏的原因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礼崩乐坏

    其实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是需要保存和一定延续,如果出现过一定的断接时间,那么可能会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研究探索带来许多的问题以及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礼,源自祭奠天神特定的行为准则;乐,源自上古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为何会出现礼崩乐坏这种我们现在常常讨论的历史问题呢?西

  • "礼崩乐坏"中 "礼""乐"分别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礼崩乐坏

    礼:礼仪(礼教、礼貌);乐:乐器(乐理)这里的“礼”、“乐”实际上是指代封建时代所有美好的事物。释义: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出处: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破坏礼教。礼崩乐坏是对东周时期典章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

  • 法国波旁王朝与清朝开始相似,结局为何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法国,波旁王朝,清朝

    现在的人们,喜欢将满清时的康熙皇帝与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做个比较。其实这法兰西波旁王朝与满清颇有几分相似。首先这亨利四世自纳瓦拉起家,为胡格诺教徒。居然一朝成了法兰西国王。这种由边疆蛮荒之地而统领全法兰西王国的逆袭。就好似那建州酋长野猪皮家族,居然一朝入主中原统治全国一般。其次这野猪皮家族历经了数代

  • 解密:波旁王朝是如何从发迹到逐渐落寞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波旁王朝,欧洲,王朝,

    波旁王室,顾名思义便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3世纪初,是法王一位家臣即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而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比阿特丽斯的婚姻,获得了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

  • 波旁王朝简介:统治欧洲多个国家的封建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波旁王朝,欧洲,王朝,

    波旁王朝,(法语:Maison de Bourbon,英语:House of Bourbon or Bourbon Dynasty ,西班牙语:la Casa de Borbón en España) “旁”通“傍” ,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