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八十年战争什么时候爆发的?八十年战争的背景是什么(三百三十五年战争)

八十年战争什么时候爆发的?八十年战争的背景是什么(三百三十五年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38 更新时间:2024/1/19 0:48:08

八十年战争(荷兰语:Tachtigjarige Oorlog;西班牙语: Guerra de los Ochenta

Años),西班牙帝国称之为低地国叛乱。战争发生于1568年-1648年,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展开。与西班牙帝国不同,荷兰共国所属尼德兰联邦本来较为松散,为了此战争,联邦出现前所未有的团结,而领导者为贵族奥兰治的威廉。

经过多次海战后,尼德兰联邦与西班牙帝国于1609年签订12年的休战协定,不过,双方在海上竞争仍未停止。1621年,停战协定届满,尼德兰联邦与西班牙帝国之间的战争又起,直到1648年,尼德兰联邦才正式自西班牙帝国独立出来,建立起"荷兰共和国"。

荷兰共和国的建立,是近代史上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弱国打败强国、小国打败大国的事例,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使得荷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

背景和原因

1516年查理五世即位后,开始管辖尼德兰,即今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地区。尼德兰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早在14世纪就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进入16世纪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贸易发达。但是,尼德兰历史渊源、化、宗教信仰、法律和传统习惯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这些地区的人民对查理五世统治抱有很大的不满情绪。在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后,马丁·路德、卡尔文等教派学说传入尼德兰,从而掀起了以贵族和广大平民为主要力量的反对查理五世封建专制的浪潮。

1531年,施马尔卡尔登联盟成立,反抗查理五世独裁统治。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由1万步兵和2千骑士组成,1532年同法兰西结盟,1538年同丹麦结盟。施马尔卡尔登联盟虽然未查理五世为代表的哈布斯堡朝公开宣战,但全力支持马丁·路德的宗教革命,他们没收教会所霸占的领地和财产,驱逐主教和天主教诸侯。1544年,查理五世与法兰西休战,双方结盟,并得到了教皇保罗三世的支持,集结军队,开始镇压尼德兰革命。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内部纠纷给查理五世的反击提供了良机。1547年4月24日,查理五世的军队在米尔贝格之战中打败了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的军队。但是,施马尔卡尔登联盟并不甘心失败,继续扩充力量同哈布斯堡王朝军进行作战。

为巩固其在尼德兰的统治,查理五世设立财政院和枢密院,并派遣总督协助他管理尼德兰事务,使尼德兰失去了过去所拥有的高度自治权。他还设立宗教法院,统一尼德兰人民的宗教信仰,控制和迫害异教徒。1550年,查理五世颁布敕令,藏匿和帮助异端的人与异端同罪。人们把这项敕令成为"血腥敕令"。查理五世还加重在尼德兰的税收,勒索民财,西班牙每年国库总收入的一半来自尼德兰。查理五世竭力推行扩政策,为了支撑庞大的军费,政府增加尼德兰的征税,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当时,查理五世对外扩张有恃无恐,连教皇也感到不安,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同情和支持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的斗争。

1552年,查理五世的军队被打败,1555年查理五世通过施马尔卡尔登联盟缔结了《奥格斯堡和约》,承认尼德兰诸侯有权决定自己的宗教信仰,凡在1552年前被新教所没收和占有的土地和财产仍归属他们所有。但是根据查理五世的敕令,主教和僧侣改宗新教不再享有旧职和薪俸。《奥格斯堡和约》签署后,许多尼德兰诸侯改宗新教。尼德兰人民的宗教革命取得了局部胜利,但哈布斯堡王朝并未放弃对异教的迫害。

查理五世在1555年对击溃新教诸侯的最后努力失败后,就开始淡出朝政。鉴于其领土太过广大分散,他将国土分由弟弟斐迪南与儿子腓力继承。其中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给了儿子腓力二世。

自1566年,腓力二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尼德兰问题。这是一个宗教、思想意识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复杂问题,也是查理五世遗留下来的一个棘手问题。1559年,腓力二世离开荷兰来西班牙前,把政权交给了查理五世的私生女、帕尔马公爵玛加丽塔,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以格拉维拉红衣主教为首的委员会辅政。玛加丽塔总督在格拉维拉红衣主教的纵容下利用宗教法庭继续镇压新教改革,迫害新教徒。各地新教徒组织发起武装斗争,与玛加丽塔政权对抗。以奥兰治亲王奥兰治的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为代表的贵族阶级支持加尔文新教派的宗教改革主张,对格拉维拉红衣主教不信任,要求腓力二世给他们更多的参政权。腓力二世被迫将格拉维拉红衣主教调离,但也拒绝了尼德兰贵族所提出的信仰自由等要求。当时尼德兰的教义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腓力二世不想对新教徒所提出的新教自由要求作出任让步。为了消除加尔文教派和马丁·路德教义的影响,他下令在荷兰建立了17个小基督教区,取代原有的三个教区,并使用武力强行维持耶稣活动。1565年4月5日,奥兰治的威廉和埃格蒙特伯爵向玛加丽塔总督递交了请愿书,要求废除"血腥敕令",取消宗教法庭,允许信教自由。玛加丽塔总督被迫做出让步,但腓力二世态度十分强硬,拒绝新教领袖的要求,并给这些新教徒一个"叫花子"绰号。

在这种情况下,信教徒们采取了暴力行动。1566年8月中旬,人民大众在激烈派的领导下,发起了著名的"破坏神像"运动。其领导者是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运动发展迅速,到10月起义浪潮几乎席卷大半个尼德兰,17个省中波及到12个省,参加者达几万人。"乞丐万岁"的口号响遍各地,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全尼德兰被捣毁的教堂和修道院达5,500座,这就揭开了尼德兰革命的序幕。

更多文章

  • 三百三十五年战争什么时候爆发的?三百三十五年战争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百三十五年战争,荷兰,英国

    三百三十五年战争(英语:Three Hundred and Thirty Five Years War,荷兰语:Driehonderdvijfendertigjarige Oorlog)是英国南部的锡利群岛(Isles of Scilly)与荷兰共和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开始于1651年,持

  • 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崛起,战神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罗马共和国,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罗马为争夺西西里岛,与当时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41年,迦太基战败与罗马签署了屈辱性的条约,失去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18年,为了向罗马复仇,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进攻西班牙的萨贡托,引发第二次布匿战争。(详细可阅读罗马崛起之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翻越阿尔卑

  •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罗马共和国,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战争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之后,因失去地中海里的西西里岛,开始向欧洲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发展。罗马警告汉尼拔不可穿过埃布罗河。汉尼拔无视此警告,继续领军向东北进军。罗马令迦太基交出汉尼拔受审,被拒绝之后宣战。这次战争是三次布匿战争中最长也最有名的一场战争,最后以罗马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场战争中迦太基名将

  • 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战争背景是什么?有着哪些战前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罗马共和国,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失败之后,迦太基因失去地中海里的西西里岛,迦太基人在哈米尔卡·巴卡的带领下,开始向欧洲西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发展。公元前226年罗马和迦太基签订和约,规定两国以埃布罗河为界,在伊比利亚半岛上划分势力范围,据李维所述,条约规定埃布罗河南岸城市萨贡托(sagunto)享有自治权。但在公元前21

  • 边界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边界战役的过程及结果(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边界战役,越南,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边界战役 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役在中越边界附近进行,故名。1950年秋,越南人民军进行的抗法战争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攻坚战、运动战与歼灭战,消灭法军8000多人,收复5个市、13个县城,解放了750公里的中越边境线。战役设想1950年1月底,印度支那共产党(后改称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秘

  •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过程有几个阶段?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1946~1954年,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反对法国恢复殖民统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亦称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防御阶段(1946.12~1947.12)法军凭借兵力优势采取速战速决方针,首先侵占河内、海防等城市,控制红河三角洲;同时在岘港登陆,占领广治、顺化等中部城市,对越军实行南北分割。

  • 历史上发生了几次印度支那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印度支那战争,二战,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印度支那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亚洲印度支那半岛越、老、柬三国以越南战场为主体的三次局部战争,即印支三国抗法战争(1946年至1954年7月)、抗美战争(1961年5月至1973年1月)和越南对柬埔寨的军事入侵(1979年1月7日到1989年9月27日),国际上将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视为

  • 泰拉蒙战役简介 泰拉蒙战役的历史背景与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泰拉蒙战役

    公元前二百二十五年在古罗马征服南部高卢地区之时曾经发动过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泰拉蒙战役。关于泰拉蒙战役的简介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非常详尽。众所周知,古代文明时期总是充满战争和杀戮,此时的罗马也不例外。泰拉蒙战役画像下面是泰拉蒙战役的简介:据记载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五年波伊和印苏布莱两个部落种族企图联盟

  • 泰拉蒙战役的结果:波伊人落荒而逃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泰拉蒙战役

    公元前二百二十五年在古罗马征服南部高卢地区之时曾经发动过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泰拉蒙战役。关于泰拉蒙战役的简介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非常详尽。众所周知,古代文明时期总是充满战争和杀戮,此时的罗马也不例外。泰拉蒙战役画像下面是泰拉蒙战役的简介:据记载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五年波伊和印苏布莱两个部落种族企图联盟

  • 马赫迪起义的领导者是谁?马赫迪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赫迪,马赫迪起义

    马赫迪是19世纪苏丹的民族英雄,全名为穆罕默德·阿赫迈德·伊本·赛义德·阿布达拉(约1840~1885),栋古拉人,童年时起接受伊斯兰教教育,青年时以博学、虔诚著称,曾去科尔多凡省游历、传教,目睹英国殖民统治的残暴、腐朽以及人民的苦难、怨愤。马赫迪的父亲是一个造船工,家庭的生活既贫苦,又不安定,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