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两次希土战争希腊都输了?第一次希土战争和第二次希土战争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两次希土战争希腊都输了?第一次希土战争和第二次希土战争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582 更新时间:2024/1/17 11:58:46

希土战争是发生在希腊奥斯曼帝国(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之间的战争。在关于希土战争哪年爆发的问题上,大家意见不一,各执其词,各抒己见。其实,究其根本,希土战争哪年爆发这个问题是可以这样理解。它是由两次相隔数年的战争所组成的,分别是第一次希土战争和第二次希土战争。

在相关的史料记载上,对希土战争哪年爆发的描述也是分层次来叙说的。第一次希土战争发生在1897年,克里特岛上,而第二次希土战争则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相隔二十多年后又再次爆发的第二次希土战争之所以还冠以“希土战争”这一名称,是因为它和第一次希土战争性质相同,都是奥斯曼帝国率先对希腊发动的战争。但是仔细分析的话,这两次战争又是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第一次希土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1897年,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克里特岛上的希腊人想要摆脱奥斯曼帝国神权的桎梏。想要并入希腊的克里特岛人在希腊军队的支援下发动起义,奥斯曼帝国只好对希腊宣战。而第二次希土战争则是在1919年,奥斯曼帝国接受协约国强加的丧权辱国的条约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的人民奋起反抗希腊的战争。所以,不能将第一次希土战争和第二次希土战争一概而论。在讨论希土战争哪年爆发的问题时,应该将它们单独对待。

第一次希土战争

第一次希土战争是希腊和奥斯曼帝国为争夺克里特岛的所有权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发生在1897年的这场战争只持续了三十天就以希腊的失败而告终。第一次希土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又重新拥有了克里特岛的管辖权。

第一次希土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和希腊的失败,若不然,战争也不会在短暂的三十天内就迅速结束。1897年,为了摆脱奥斯曼帝国对克里特岛的封建统治,生活在克里特岛上的希腊人在希腊的援助下,谋划并发动了这样一次起义。很快,起义被奥斯曼帝国所镇压。但是,希腊军队和英、法、德、意、奥、俄等国家的介入使得小小的起义演变成了国际争端问题。

很快,奥斯曼帝国对希腊宣战,第一次希土战争随即爆发。无论是从武器装备上还是兵力上,土耳其军队都比希腊军队更略胜一筹。奥斯曼帝国拥有9.4万步兵,1660名骑兵,是希腊军的两倍之多。同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又是由德国的教官指导培训的,训练有素,行动快速,非希腊军队所能匹敌的。

在平庸无能的指挥官,康斯坦丁储等将领的指挥下,希腊军战斗力低下,很快就失掉了拉里萨城。以拉里萨城的失守为起点,希腊在色萨利地区的一系列城池交战中都以失败而告终。5月7日,希腊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在后来签订的和约中,希腊更是将色萨利的六个地区割让给了奥斯曼帝国。

第二次希土战争

继第一次希土战争之后,平静了二十多年的土耳其和希腊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再从被卷入到了战火之中。第二次希土战争使土耳其和希腊的人民再次饱受战争的摧残。和第一次希土战争相比,第二次希土战争要来得更艰难一些。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第二次希土战争发生在1919至1922年期间。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希腊土耳其提出对小亚细亚的领土的要求。其实,协约国的各成员国也是各自心怀鬼胎,一方面想要镇压人民的反抗,另一方面又不想让意大利取得土耳其国土上的士麦拿的统治权。出于这样的目的,协约国才对希腊给支持的。有欧洲大国撑腰的希腊,扬眉吐气,于1919年五月占领了士麦拿,这直接导致了第二次希土战争的爆发。希腊趁机向协约国提出继续向土耳其内地进攻的要求,并很快得到了批准。

一路向北的希腊军队,直指土耳其的巴勒克西尔和布尔萨,与出兵穆达尼亚和班德尔马的协约国相呼应。连连败退的土耳其政府决定接受协约国的不平等条约,并签订了《居鲁姆协定》。在这种情形下,著名指挥官凯末尔重新规整土耳其的国民军队,带领着不满政府如此丧权辱国行径行为的军人们,向希腊的军队发起了反攻。希腊军队在如此强势的攻击下,全线崩溃,土耳其再次夺回了士麦拿,并将希腊军队赶出了小亚细亚。

标签: 希土战争希腊土耳其

更多文章

  • 第二次希土战争什么时候爆发的?第二次希土战争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希土战争,希腊,土耳其

    希土战争(英文:Greek- Turkish War,希腊文: Ελληνικό-Τουρκικό πόλεμο,土耳其文: Türk-Yunan savaşı )1897年与1919~1922年期间希腊与土耳其之间发生的两次战争。第一次战争又称三十天战争。第二次战争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爆发。当时土耳

  • 历史上有几次希土战争?第一次希土战争发生于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希土战争,希腊,土耳其

    希土战争(英文:Greek- Turkish War,希腊文: Ελληνικό-Τουρκικό πόλεμο,土耳其文: Türk-Yunan savaşı )1897年与1919~1922年期间希腊与土耳其之间发生的两次战争。第一次战争又称三十天战争。第二次战争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爆发。当时土耳

  • 科林战役战前形势是怎样的?双方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科林战役,普鲁士

    形势腓特烈二世在布拉格战役大胜之后,以为奥军主力已经一蹶不振,自率主力围攻布拉格,仅仅派中将贝费恩公爵带24,000人监视道恩元帅的奥地利野战军,将奥军赶到远处。没有想到奥地利人恢复的能力是惊人的,道恩在6月间就率全军反攻,腓特烈先是自带一支小部队,驰入贝费恩公爵军中主持,又急调布拉格城下的来援。

  • 洛伊滕会战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洛伊滕会战,普鲁士

    奥军拥有84个步兵营和144个骑兵中队,占领一条南北走向的防线,面对西方。左手和背后有一条小河。奥军中央以洛伊滕村为支撑点,左翼由Nadasti将军指挥,跟小河之间有一段距离。右翼由Luchesse将军指挥,左右两翼顶端相距近6英里,调动兵力不便。腓特烈有48个营24,000步兵,128中队共12,

  • 洛伊滕会战中战前形势是怎样的?战斗是怎么打响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洛伊滕会战,普鲁士

    罗斯巴赫战役之胜并不能改变科林战役之后的劣势。就在腓特烈奔向西南打击法军的时候,他留下来守卫西里西亚的贝费恩公爵,连续败于道恩元帅和卡尔亲王的奥军主力,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劳陷落,全境几乎被占领,贝费恩公爵本人被俘。腓特烈闻听噩耗,留下费迪南德亲王少量部队挡住西方向法军北返,以奇袭突然占领奥军在Neu

  • 洛伊滕会战中双方统帅是谁?双方统帅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洛伊滕会战,普鲁士

    洛伊滕会战(Battle of Leuthen) ,是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与奥地利在1757年12月5日的战役。以普军大胜作结。此战与罗斯巴赫会战被誉为是腓特烈大帝最辉煌的战绩之一。腓特烈大帝在1740年登基,年方28岁。即位后,实行开明君主制,在军事上颇有建树。曾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1756年发动对

  • 弗里德兰战役中的俄国总司令——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弗里德兰战役,俄国

    莱昂蒂·莱昂蒂耶维奇·本尼格森(1745-1826)男爵,伯爵(1813),泰奥菲尔公爵,骑兵上将。他弑杀了沙皇保罗一世,为此得到死者儿子的奖赏,拿破仑战争时期,他是埃劳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的俄国总司令。德国浪子1745年2月10日生于不伦瑞克一个古老的德国贵族家庭(他父亲在这里任近卫军上校),他在乔

  • 弗里德兰战役打了多久?弗里德兰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弗里德兰战役,法国,俄国,拿破仑

    弗里德兰战役爆发于1807年6月,它是拿破仑战争中法军与第四次反法同盟军队在弗里德兰(今日加里宁格勒的普拉夫金斯克附近)进行的决战。交战双方为由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带领的法军以及由俄罗斯帝国的本尼格森伯爵所带领的俄军。最终法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俄军战败后则沿着维纳河与尼曼河混乱地溃逃。第四次反法同盟

  • 弗里德兰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弗里德兰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弗里德兰战役,法国,拿破仑,俄国

    弗里德兰战役爆发于1807年6月,它是拿破仑战争中法军与第四次反法同盟军队在弗里德兰(今日加里宁格勒的普拉夫金斯克附近)进行的决战。交战双方为由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带领的法军以及由俄罗斯帝国的本尼格森伯爵所带领的俄军。最终法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俄军战败后则沿着维纳河与尼曼河混乱地溃逃。第四次反法同盟

  • 拿破仑一生中的经典战役:弗里德兰战役(提尔西特和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弗里德兰战役,法国,拿破仑,提尔西特和约

    是迄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曾被人讥讽为“矮小的科西嘉人”。16岁从军校毕业,仅仅是一个无名的下级军官。然而,他军功显赫,24岁就被晋升为准将,30岁成为法国第一执政,35岁加冕为皇帝。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胆识,雄狮般的勇猛。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