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今天7月18日 西班牙内战爆发

历史上的今天7月18日 西班牙内战爆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39 更新时间:2024/1/19 11:21:37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

在77年前的今天,1936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一),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阵线建立,参加者有左翼共和党、共和同盟、社会党、共产党等。2月16日,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组成联合政府。

左翼共和党基罗加任总理。人民阵线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释放政治犯,宣布各民族有自治权,实施劳动法,进行土地改革等。君主派、大地主资本家及反动军官等因此阴谋制造叛乱。

7月18日,西班牙驻摩洛哥的殖民军首领佛朗哥发动叛乱,反对人民阵线政府。西班牙人民奋起反击叛军。德、意法西斯从7月30日起公然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他们出动飞机将叛军从摩洛哥运往西班牙,还运输武器、弹药,后又派干涉军。约5万名德军和15万名意军到西班牙。

《共和国战士之死》——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英、法则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劝不干涉”政策。8月,英法德意苏等27国签订了“不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协定,禁止西班牙运送武器,禁止西班牙购买的武器过境。美国国会则于1937年1月通过决议,把“中立法”扩大到西班牙内战双方,不向双方出售武器。“不干涉”政策和武器禁运实际上阻止了西班牙共和军获得武器,而佛朗哥叛军则可以从德、意得到武器装备。

此时,50多个国家的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组成了“国际纵队”,到西班牙同共和国军民并肩作战。1936年9月,叛军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占领了全国三分之二的领土,企图夺取首都马德里。在危机中,社会党人卡瓦列罗于9月4日组阁,西共参加了社会党人的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军事工厂和法西斯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土改;提高工人工资;允许少数民族自治等。11月6日,叛军进攻马德里。马德里军民奋勇抗击,打败了叛军的4次进攻,坚守马德里29个月。但人民阵线内部发生了党派分歧,削弱了共和国政府的力量。

叛军经过激战后在西班牙北部的布尔戈斯建立了国民政府,佛朗哥在该地宣誓成为国家最高元首1938年春,佛朗哥叛军和德、意干涉军齐头并进,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广大地区。1939年2目17日,英、法两国正式承认佛朗哥政权并同西班牙共和国断绝外交关系。3月,共和国中央战线司令卡萨多和社会党右翼头目贝斯泰罗在马德里发动政变,同叛军里应外合。指挥进攻马德里的叛军头目摩拉称这些发动政变的人为“第五纵队”。

1939年3同28日,马德里陷落。叛军占领了西班牙全境。佛朗哥建立独裁统治,持续3年之久的西班牙内战结束。

国民军对西班牙城镇和村庄进行扫荡行动时,成千人死亡国民军对西班牙城镇和村庄进行扫荡行动时,成千人死亡11月,叛军部队进至马德里郊外共和政府军在马德里筑街垒,这场西班牙冲突肯定会使四分五裂的欧洲更加分裂西班牙共和政府处于西部叛军和佛朗哥率领的摩洛哥军队的包围之中。

1933年7月18日蒋介石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

在80年前的今天,1933年7月18日(农历闰五月廿六),蒋介石开办庐山军官训练团。

1933年7月18日,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一期开学。蒋介石在开学典礼上作《庐山训练之意义与革命前途的演说》,称这次训练关系革命的成败,党国的存亡。

蒋说:“此次训练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消灭赤匪,一切的设施,皆要以赤匪为对象,一切训练的方式动作以及各种战术,统统要适合剿匪战术的需要,统统要针对土匪的实际情形与匪区的实地的地形来作想定并实施训练。”庐山军官训练团每期两周,调集各地、各军军官,施以政治、军事训练。其主要课程有《剿匪手本》、《剿匪要诀》、《剿匪部队训练要旨》、《战时政治工作》等。并灌输“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教育。该团还从事收买、分化地方军阀军官的工作,聘请了以赛克特为首的德国军事顾问团为指导,并请意大利、美国的军事人员作教官。

训练团计划至10月第五次“围剿”开始前完成三期,调训军官7500名。

蒋介石视察庐山高级军官训练团

1899年7月18日居里夫妇发现“钋”

在114年前的今天,1899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十一),居里夫妇发现“钋”。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里有一种叫“钋”的元素,说起这“钋”的名字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哩。

发现“钋”的科学家叫彼埃尔·居里和他的夫人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是法国人,(Lssdjt.com)玛丽却是波兰人。

玛丽延生于1867年11月7日,当时波兰被沙皇俄国统治着。玛丽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懂得了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长大以后,她目睹沙俄统治者的残暴行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当时在华沙,有一座颂扬俄国统治者的纪念碑,玛丽每次经过那儿,都要啐一口唾沫,表达自己的憎恨和蔑视。她上中学的时候,她的好朋友的哥哥因为反对沙皇俄国,被判处绞刑。在这位爱国志士被处死的那天,她满噙泪水一个人默默跪在地上,暗暗发誓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

后来,她到法国求学。1894年4月,正在巴黎讲学的波兰物理学教授柯瓦尔斯基,介绍她与年轻的科学家彼埃尔·居里相识。她的对科学锐意进取的精神,一下子吸引住了彼埃尔,两个人相爱了,在1895年7月结了婚。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两人都很兴奋。玛丽突然抓住彼埃尔的手,激动地说:“我可怜的祖国的名字已从地图上消失,但我要让祖国的芳名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我想把我们刚刚发现的元素叫做‘波兰’——钋,你同意吗?”彼埃尔望着可敬的妻子,认真地点了点头。1899年7月18日,他们公开宣布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叫“钋”。

1927年7月18日宋庆龄斥责精卫、蒋介石叛变革命

在86年前的今天,1927年7月18日(农历六月二十),宋庆龄斥责汪精卫、蒋介石叛变革命。

国民党左派杰出代表宋庆龄发表的宣言,谴责汪精卫集团背叛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927年7月18日孙中山遗孀宋庆龄在《人民论坛》杂志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斥责汪精卫、蒋介石叛变革命。宋庆龄声明:“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她严厉谴责汪精卫、蒋介石等肆意歪曲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使政党丧失了革命性,虽然扯起革命旗帜而实际上是旧社会制度的机关”她指出:“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交给我们”,“如果党内领袖不能贯彻他的政策,他们便不再是孙中山的真实信徒;党也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变成一部机器,一种压迫人民的工具,一条利用现在的奴隶制度以自肥的寄生虫”。宋庆龄在反共高潮中公开表态,与汪蒋决裂,遂成为国民党左派的一面旗帜。

1937年7月18日探险家埃尔哈特在环球飞行中失踪

在76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十一),探险家埃尔哈特在环球飞行中失踪。

1937年7月18日晚上夕阳西下时,寻找阿米莉亚·埃尔哈特的工作宣告结束。这位著名的飞行员两周前坠入离豪兰岛100英里的太平洋里,突然不见了,没有留下任踪迹。

埃尔哈特女士和她的领航员雷德-努南试图环绕地球飞行一周。5月21日她们在加利福尼亚的奥克兰起飞,向东飞去。当他们于6月28日在新几内亚的莱城着陆时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的飞行。他们进行了休息并祈祷有一个好天气。7月2日天亮时,能见度特别好。完成到豪兰的短途飞行后,本应直接飞向檀香山、旧金山,最后返回出发地。

那天晚上,洛杉矶的两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过该飞机的调频波段收到了一个微弱的信号,意为燃料不足。其他的话就不清楚了。海岸警卫队的一艘快艇立刻细细地搜寻了大致判定的海域,第2天,十几艘轮船和飞机也参加了搜寻。

6个月前埃尔哈特女士在非洲

大海风平浪静,那架飞机漂浮在海面上,埃尔哈特女士没用完的食物还在。公众仍然不知道是否到了哀悼的时候了。

“出埃及”号轮船在海法港口等待命运的决定

1947年7月18日英国拦截逃离德国的犹太人的轮船

在66年前的今天,1947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一),英国拦截逃离德国的犹太人的轮船。

1947年7月18日,被重新命名“出埃及”号的轮船回到法国水域内。船上有4530个犹太人。他们均属无国家之人。大部分犹太人从德国逃出避难,上周离开法国塞特港口。他们将船名“沃菲尔德总统”号更换成“出埃及”号,显然是希望他们通过地中海时能像摩西过红海一样成功。事实不是这样。像英国拒绝他们在海法港登陆一样,不许犹太人进入他们心目中的希望之乡。英国官方说,犹太人因战争而逃离原居地的人,他们移居圣地是非法的。英国表示将把犹太人遣送回德国,这件事遭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批评。但目前没有其他的折衷方法。犹太复国主义的“国民军组织”举行残暴袭击,使英国政府更加坚定了不许犹大人移居巴勒斯坦的决心。

1969年7月18日因足球赛而发生的战争停火

1969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五),因足球赛而发生的战争停火。

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是相邻的两个中美洲国家。1969年6月,为了进军墨西哥第9届世界杯,两国都想在3战2胜的比赛中大出风头,没想到竟引起了一场战争。6月8日,洪都拉斯队在主场以1比0取胜,洪都拉斯举国庆贺,而萨尔瓦多队则在一片羞辱声中灰溜溜地回国。一周后的6月15日,萨尔瓦多队在主场以3比0重创洪都拉斯队,并同样以羞辱的方式回敬洪都拉斯队。两国球迷互相指责谩骂,甚至连新闻媒体也是骂声不断,最后两国首脑也都开始义愤填膺。在有关方面的调停下,双方在墨西哥城举行了第3场比赛,萨尔瓦多以3比2险胜洪都拉斯,拿到了世界杯“入场券”。不过,两国之间终于爆发了一场战争。1969年7月14日,萨尔瓦多发动突袭,从而拉开了“足球战争”的序幕。7月18日,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下,萨尔瓦多同意签订停火协议。这场富有戏剧性的战争虽然仅持续了100个小时,但双方死亡人数仍达3000人,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美元。

点评:为了一场足球而大动干戈,有点过吧。

战争爆发缘由

更多文章

  • 明朝内阁制度对明朝有着怎样的影响?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形成了明代宦官的专权。明代内阁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辅助机构,通过

  • 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和其他朝代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制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

  • 明朝内阁的运作方式是怎样的?都是怎么管理的(明朝内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后人猜测:

  • 明朝内阁制度是怎样逐渐发展起来的?明朝内阁制度发展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

  • 清朝内阁制度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结果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内阁制度,官员,清朝内阁制度

    皇权加强大学士的票拟直接听命于皇帝。清初的票拟不是阁臣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处理意见供皇帝采纳,而是揣摩皇帝的旨意起草谕旨,不可丝毫专擅。当时,大量题本由皇帝首先阅看,然后,再由内阁根据皇帝旨意拟旨,最后获皇帝认可后下达执行。顺治十七年(1660年)五月,顺治帝令:“今后各衙门及科道各官本章,俱著

  • 清朝内阁制度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内阁制度,官员,清朝内阁制度

    议政王制度清开国初,除了设立八旗总管大臣与佐管大臣董帅军率之外,还特设议政五大臣、理政十大臣“理治政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元称汗。当时正是开创之初,中枢机构很不完备。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时,同时建立议政会议,成为后金政权的中枢机构。由贝勒、大臣组成的议政会议,其职责是“协议国政”,

  • 清朝内阁制度是怎样的?是怎么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内阁制度,官员,清朝内阁制度

    清朝内阁制度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内阁制度。清朝入关之前,后金(清)中央机关无内阁。清军入关之后,清王朝建立起全国政权,沿袭明朝内阁制度始设内阁。然而,内阁在清初成为定制,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历时共二十七年(顺治元年至康熙九年),才最后确定下来,这是一个充满权力之争而又复杂的反复过程。清朝内阁的主要官员

  • 历史上仅有的泰山封禅的6位帝王,你认为谁最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泰山封禅

    封禅,是指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封,是指祭天,报天之功;禅,是指祀地,报地之功。从实质上来讲,封禅也就是一场祭祀活动。但从意义上来讲,这种祭祀活动并非随便哪个帝王就能搞的。太史公在《史记·封禅书》中给出了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条件: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也就是说,帝王要想到泰山搞封禅活动,必须缔

  • 泰山封禅的七十二王能被记录的为何只有十二个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泰山封禅

    自古以来,封禅祭天就是被人人所载道的事,那么为何能被记载的只有十二位呢,这十二位又有何能力会被载入史册。网络配图据史料记载这些能被记载的十二位帝王都是在历史上拥有极大的名气,第一位秦始皇咱就不说了,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帝皇,自号皇帝,之后才有人称皇,在这之前可都是王,来说说被记录的极不出名的这位,他是宋

  •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是什么?凯恩斯主义有什么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凯恩斯主义,英国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主义除了在表面上看似能对经济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外,更为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在于,让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