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欧洲历史上第一场使用火枪有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切里尼奥拉战役

欧洲历史上第一场使用火枪有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切里尼奥拉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806 更新时间:2024/1/19 0:50:09

1503年4月21日,南意大利巴里的切里尼奥拉战役,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场火枪的使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战役。切里尼奥拉战役的主角是西班牙名将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他是一位杰出的统帅军事改革家。他在卡斯提尔军队服役多年,参加了格拉纳达战争,不过他最著名的经历还是在意大利战场中与法国人的交战。

他的第一次意大利之行并不顺利。格拉纳达战争结束仅2年,1494年,法国国查理八世发动了对意大利的全面入侵,持续近百年的意大利战争爆发。1495年,贡萨洛受命,率兵5000在南意大利登陆,援助被法国占领的那不勒斯王国。但他指挥的这支军队与法军比起来不仅数量上处于劣势(加上那不勒斯军队也是如此),而且战术上也问题多多。

在格拉纳达战争中,伊比利亚军队的标准配置是以小圆盾剑士(Sword and Buckler

Man)为主力,与十字弓手、火绳枪手、轻骑兵等部队相配合。而法国人已经率先完成了职业军队的改革,步兵以瑞士雇佣军为主力,骑兵以备军改革后的重骑兵队(Gendarmes)为主力。西班牙这支轻装军队在荒原中与摩尔人交手十分好使,但却完全无法抵挡以重装部队为主的法军的冲锋。贡萨洛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但在斐迪南二世国王的坚持和催促下,不得不勉强与法军交战,结果在1495年的塞米纳拉(Seminara)战役中,西班牙和那不勒斯联军遭到惨败。无奈之下,贡萨洛只好改变战法,避免再与法军主力交战,而是采用游击战的方式,利用意大利南部多山的地形作为掩护,不断袭击法军的补给线。由于法军战线拉得太长,补给十分困难,同时意大利北部战线进展不顺,不得不于1496年全部撤出意大利。

尽管战略上取得了胜利,但贡萨洛知道不能永远靠这种手段赢得战争。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塞米纳拉的败仗很快就让贡萨洛总结了一套对付法国和瑞士人的新阵型,并且在战争间歇得到了费迪南的采纳。贡萨洛效仿瑞士人,裁减剑盾步兵的比率,改用长枪兵为主力,并且将散阵改成密集阵。淘汰落后的十字弓手,增加火绳枪手的比率。这个新战术的哲学并非是像瑞士人那样使用长枪兵冲破对方的防线,而是用坚固的长枪方阵保护当时还很脆弱的火枪兵种,使得火枪兵种能在较近距离充分发挥火力,大量杀伤对方并最终取得胜利。这就是著名的"长枪加火枪"阵型。很快,第二次意大利战争又爆发了,拉贡于1501年再次加入战争,贡萨洛的新军再次前往那不勒斯,迎来了复仇的机会。

过程

有了上次失败的经验,贡萨洛更加谨慎。在1502年末到1503年初的相当长时间里,贡萨洛认为自己手头兵力并不足,任凭法军如叫骂,都在巴雷塔地区坚守不出,当他获得增援、兵力达到8000人(其中1000名火绳枪手)后,才下决心与法军一战。由于法军的兵力(32000人)仍然是西班牙人的4倍,如果经受不住法军的任何一次冲击后果都不堪设想。因此贡萨洛精心挑选了战场,他抢先占领了切里尼奥拉的高地地区,并且迅速构筑了大量的临时墙壁、木桩甚至战壕,以增加自己在防御上的优势。由此,贡萨洛被一些现代军事家认为是"坑壕战之父"。

尽管法军有40门炮,是西班牙人的两倍,但由于当时炮火技术所限和西班牙人的地形、工事优势,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而西班牙人的20门炮却被冈萨洛精心部署到了极有利的位置。开战之后,法国人仍然用自己惯用的手段发动冲击,试图以两波骑兵冲击压倒西班牙军队。第一波冲击直冲西班牙军中军,结果遭到两翼的炮火夹击,很快就被打了回去。法国人很快重整旗鼓,又猛攻西班牙人的右翼,却遭西班牙人再次顽强阻击,这时西班牙人的火绳枪一齐开火了,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了法军。结果法军统帅内穆尔公爵

路易·达马热(Louis d'Armagnac duc de

Nemours)中弹,当场阵亡,成为也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在野战中被火枪击毙的统帅。损失惨重的法军不甘心失败,瑞士指挥官Chandieu率领瑞士步兵,在法国骑兵的协同下又发动了一次冲击,结果再次在火绳枪的密集射击下被击溃,Chandieu也因此丢掉了性命。西班牙步兵趁机发动了反击,使得敌人全线崩溃。战斗结束时,战场上留下了4000具法国和瑞士士兵的尸体,而西班牙人的伤亡只有100人,可谓极其轻微。

结局

切里尼奥拉战役迅速扭转了整个意大利战局,西班牙军开始转入反攻,贡萨洛得到了那不勒斯的阿尔维亚诺的巴托洛缪(Bartolomeo

d'Alviano)率部增援,总兵力已达15000人;法军仍有23000大军。双方起初隔着Grigliano河对峙,但法军自身又出了问题,他们在Traetto的大营出现了大批病员,增援开始不济。法军指挥官认为无法守住沿河防线,下令撤退,西班牙人立即发动追击,给撤退的法军造成大量杀伤,法军统帅萨卢佐的卢多维科二世(Ludovico

II of

Saluzzo)几经努力,才避免了被合围的危险。但法军仍有4000人被杀,4000人被俘或失踪,而西班牙军仅损失900人。在加埃塔城失陷后,西班牙终于彻底控制了那不勒斯王国。这两战加起来西班牙军伤亡只有1000人,却造成了法军至少12000人的损失,新的西班牙军队立刻威震欧洲!

贡萨洛随之名声大噪,成为伊比利亚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功高震主,遭到睿智狡诈的阿拉贡国王费迪南的嫉妒。一最信任他的卡斯提尔女王伊莎贝尔一世于1504年去世,贡萨洛失去了他最强有力的靠山。终于,1507年费迪南解除了他那不勒斯总督的职务,将其召回西班牙,尽管封赏了一堆头衔,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全部兵权,将他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让他参加后面的战争。1515年12月2日,贡萨洛在自己的封地科尔多瓦去世。他的改革已经让西班牙军队开始成熟,并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他所发明的阵型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阵(Tercios)。1883年和1923年,马德里和科尔多瓦市都竖立了他的雕像。

更多文章

  • 西班牙帝国名将: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一生(切里尼奥拉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西班牙,切里尼奥拉战役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Gonzalve de Cordoue 1453-1515) 西班牙帝国名将,火器时代第一个划时代的统帅,人称伟大的贡萨洛。在意大利战争时创建了把长矛兵和火枪兵结合的西班牙方阵,在1503年4月的切里尼奥拉战役中,依托堑壕工事并发挥火枪威力,以一万人的劣势兵力击败四万法军,并彻

  • 比科卡战役打了多久?比科卡战役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比科卡战役,意大利

    自从1521年底被帝国的提前被赶出米兰,劳特累克着手进行重组并试图控制科隆纳的交通线。然而,当瑞士雇佣军没有收到为法军服务的佣金时,他们要求的尽快开展进攻,劳特累克被迫对位于米兰北部比科卡地区的科隆纳的坚固堡垒工事进行围攻。瑞士长枪兵在开放地带冒着强大防御火力向帝国军队的阵地进行冲击,但进攻到沉陷地

  • 比科卡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比科卡战役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比科卡战役,意大利

    英文Battle of Bicocca(法语:La Bicocca ;意大利:Battaglia della Bicocca)的战役发生在1522年4月27日,是1521年至1526年的意大利战争期间的著名会战。由奥代德富瓦,劳特累克子爵指挥的法国和威尼斯联军被由普洛斯彼罗科隆纳统筹指挥的西班牙帝国

  • 古代欧洲的著名战役:帕维亚战役是怎样作战的?(比科卡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帕维亚战役,意大利,比科卡战役

    1524年10月28日,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及其率领的庞大的军队,开始围攻帕维亚镇。该镇当时由帝国守卫部队据守,指挥官是唐·安东尼奥·德·莱瓦。法军的计划是,在发动重新夺取那不勒斯的战役之前,攻克这座城镇。法国军队包围了这个城镇,而弗兰西斯在为入侵那不勒斯做着准备,包括从格里森调来6000名瑞士雇佣

  • 15世纪到16世纪的意大利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对欧洲有着怎样的影响(比科卡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意大利,战争,欧洲,比科卡战役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中叶,一场扩日持久的意大利战争,成为欧洲历史上一段挥之不去的阴影。有关意大利战争背景,可追溯到十五世纪欧洲的局势和政治形态。十五世纪初,正处于文艺复兴洗礼下的意大利是一个经济与文化都达到空前繁荣的富庶国家,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这个国家的政治体系却破败不堪。由于其政权长期分裂,

  • 波兹南事件后续发生了什么?对社会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波兹南事件,波兰

    波兰总理西伦凯维兹于1956年6月29日发表广播讲话,强调波兹南事件是“帝国主义代理人”和“国内地下分子”精心策划的挑衅活动。1956年6月30日,波兰政府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将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费德尔斯基降职,将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征收的税款分期返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

  • 波兹南事件:人民要求改革的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波兹南事件,波兰

    1956年6月上旬,波兰波兹南市的斯大林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和降低赋税,在他们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在少数别有用心的分子的煽动下,与军营发生冲突,结果死伤二百多人,波兹南事件是波兰长期以来国内外各种矛盾交叉并发的结果,是波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不正常关系造成的,反映了人民要求改革的心声。波兹

  • 波兹南事件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波兹南事件,波兰

    1955年下半年,由于波兰政府改变工资制度,约有75%的工人工资下降。政府同时向先进工作者征收过高的奖金所得税,后来虽然得到纠正,但却迟迟不予退款。1956年6月8日,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16000名工人首先提出增加工资和减税的要求,车辆厂职工召开全体大会,决定派30名代表前往华沙,向机械

  • 波兹南事件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波兹南事件,波兰

    波兹南事件是1948年-1953年间波兰人民共和国模仿苏联模式所造成的恶果。这种模式就是在庞大的官僚机构的指导下,实行一元化领导,同时产生了个人崇拜和种种残暴现象。在经济领域则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扩大积累比重等手段,来追求物质指标。指标的实现给官僚的事业来了利益,但往往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

  • 第比利斯事件后续又发生了什么?是怎样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第比利斯事件,苏联

    事件之后,苏联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反对中央政府使用武力惩处民族分离主义的浪潮。面对这种压力,戈尔巴乔夫在4月2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表示:从今以后没有政治局的决定,军队不得干预类似事项。同年5月11日,他在另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又说,我们“在对外政策中已经放弃使用武力,那么在对待本国人民时就更不能求助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