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影响力最大的王室家族:哈布斯堡王朝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影响力最大的王室家族:哈布斯堡王朝走向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93 更新时间:2023/12/19 4:03:31

15~17世纪欧洲最为显著的事件之一,是哈布斯堡朝的衰落英国、法国、荷兰等新兴民族国家的崛起。如果说16、17世纪的欧洲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德意志、西班牙的天下,那么,18、19世纪在欧洲舞台上独领风骚的却是英、法等新兴民族国家。一方衰亡,一方兴起,显示出大国间力量转移的清晰轨迹。哈布斯堡王朝,既不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也不是西班牙,而是以家族为基础建立的王朝联合体。这个家族王朝联合体的领土从直布罗陀到匈牙利,从西西里到姆斯特丹,形成了一个网络。在德意志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96年在位)时,王朝联合体的领土包括了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勃艮第、奥地利、波西米亚、匈牙利、葡萄牙,加上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属地,哈布斯堡统治的领土上的居民占近代早期欧洲人口的1∕4,无论从财政收入还是从兵力配置来看,在欧洲都屈指可数,雄霸一方。

哈布斯堡王朝失败的原因在于:战争费用庞大导致帝国入不敷出;管事太多、敌人太多、要防卫的阵线太多;德意志诸侯的反叛;路德新教兴起震动帝国政权不稳;加之意大利战争、与法国的战争、对土耳其的战争、对荷兰的战争都是弊大于利,结果“长达140年的战争造成的可怕巨额费用,就这样强加到一个在经济上无力承担的社会上。哈布斯堡的君主们没有能力用最有效的方式征集赋税,只得求助于各种权宜之计,这样做短期内方便,对国家的长远利益却极其有害”。哈布斯堡王朝各种矛盾内外交加,衰落随之发生。以经济实力无力支撑昂贵的战争费用来解释哈布斯堡帝国的瓦解颇有说服力,但似乎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

从实力和实力运作的角度看,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败显然不只是经济无力支撑军费一个问题。其帝国统治基础薄弱、帝国扩的策略、国力构成的不均衡,以及非理性地滥用国力,是全面解释哈布斯堡王朝联合体衰败的四个最主要的因素。

在这种帝国军事模式的统治下,财产权、灵活高效的生产方式、开放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配置统统陷于停滞,战乱不断,危机不断。不夸张地讲,被统治地区、国家的主权、资源、制度建设都受到了粗暴干预。一方面,是哈布斯堡王室成员的挥霍无度;另一方面,是被统治地区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结果,哈布斯堡家族联合体的基础受到严重侵蚀,甚至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哪里有哈布斯堡家族的插手,哪里就有主权的丢失和战争的爆发。

来自英国的例子最有说服力:查理五世之子、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与英国女王玛丽的联姻,不仅把英国拖进与法国的战争,而且还使菲利普一度成了英国国王。为了支持菲利普,玛丽把政权与宗教狂热融为一体,残酷镇压新教徒,被时人称为“血腥的玛丽”。这里得到的教训是:如果丧失主权、尊严,就必然会任人宰割,最终失去自由与和平。一个未能得到充分认识的历史事实是,哈布斯堡家族帝国关心的是家族利益而非国家利益。这种家族联合体模式的定位及其衍生的基本战略,就是在自己的辖区内打击各种势力以扩大家族的领地,利用自己的权力索取辖区所在国的资源,用以在欧洲的扩张,完全置自己辖区内的国家、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根本利益而不顾。

以德意志为例:马丁·路德要搞民族教会,市民阶级要发展近代工商业,普通百姓要有安定的政治生态环境,这些有利于德意志发展的愿望,统统遭到查理五世的拒绝甚至军事镇压。结果不难想象,路德宗教派独立,市民阶级与君主结盟破产,百姓发动被后人称为德意志农民战争的1525年起义,而德意志诸侯则乘机而起,承担起维护自己领地内政治、社会秩序的职能。

在家族王朝联合体之外,哈布斯堡是个可怕的掠夺、扩张和战争的代名词,法国、英国、葡萄牙、尼德兰、意大利无不深受其害,不得不奋起反抗,或以政治名义、或以宗教名义,形成了抵制哈布斯堡家族王朝的大联合。结果是哈布斯堡家族王朝四面树敌,内外交困,逐渐走衰亡。哈布斯堡家族王朝在体制上是封建的、畸形的,既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做到国力的均衡发展。哈布斯堡在政治上的影响力是扩张、霸权、宗教裁判所和对各个国家的粗暴干涉;在经济上,则竭力掠夺本国资源用于对外的战争;在军事上,尽管貌似强大,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才能支撑;在化方面,则抗拒一切新兴的事物。

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在德意志都是受打击的对象。除了武力镇压路德新教,德意志最著名的两个人文主义者胡腾(Hutten)和纽伦堡的市政委员维利巴德·皮尔海默(Willibald

Pirckheimer),都遭到镇压。可以说,顽固推行中世纪的封建体制,拒绝和镇压一切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先进制度和文化,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的国家发展。奢侈的宫廷生活最能够反映出哈布斯堡帝国旧体制的政治特点。

不久,查理打败了那里的新教同盟,出于对南部地区进行渗透的需要,他加紧了对士瓦本同盟和低地同盟之间的联系,并在奥格斯堡等地召开帝国会议,但讨论的中心仍然不是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统一的行动只有在斐迪南大公那里才真正迈进了一步,但其兴趣主要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权杖。

结果,奥地利的力量不是用来统治南部德意志和帝国的,而是用于抵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皇帝搜刮市民的金钱用于扩充自己势力,大肆进行对外战争,无意建立德意志民族国家,这严重恶化了君主与市民阶级的关系。更有甚者,皇帝甚至无法守护已有的德意志疆土,马克思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德意志的版图迅速萎缩。西北部奥地利家族对瓦洛依(Valois)家族的取代弱化了德意志却强化尼德兰;东北部条顿骑士团的德意志殖民区、辖区逐日转入波兰之手;在南部,帝国在意大利的权威在逐年衰弱;1499年的施瓦本战争,更导致了瑞士从帝国中分离出去,成立了独立的瑞士联邦。

简言之,哈布斯堡家族王朝衰败的原因,完全在于王朝的基础不稳和滥用资源。王朝插手全欧洲事务,置王朝辖区内诸国的利益于不顾,倾其所有致力于对外扩张;国力发展不均衡,拒绝并且打击一切先进制度;国力使用完全失控,大量资金都被用于战争,滥用武力,穷兵黩武,使哈布斯堡家族联合体最终成了一个军事联合体。当然,裹在军国外衣下的却是外强中干的软弱躯壳。由于把一切都押在军事的赌局上,一旦战争失败,王朝便分崩离析。这正是哈布斯堡家族帝国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

更多文章

  • 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哈布斯堡王朝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哈布斯堡王朝,欧洲

    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 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年~1291年,1438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

  •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卡洛斯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卡洛斯二世,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卡洛斯二世 Carlos II(1661年11月6日-1700年11月1日)绰号"中魔者"(El Hechizado)。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1665年-1700年在位)。他也是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二世)和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五世),勃艮第伯爵(1665年-1678年)、夏洛莱伯爵(166

  • 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卡尔一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卡尔一世,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

    卡尔一世(Karl I,1887年8月17日-1922年4月1日),全名卡尔·弗朗茨·约瑟夫·路德维希·胡伯特·格奥尔格·玛利亚·冯·哈布斯堡-洛林(Karl Franz Josef Ludwig Hubert Georg Mar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是哈布斯堡王朝与

  • 布达佩斯战役的详细经过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布达佩斯战役,德国

    1944年10月29日—1945年2月1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以及乌克兰第3方面军一部实施的进攻战役,与东喀尔巴阡战役、贝尔格莱德战役一起是苏联红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九次打击。布达佩斯战役是苏联红军在苏德战场全线胜利进攻情况下进行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

  • 布达佩斯战役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布达佩斯战役,德国

    布达佩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为攻占纳粹德国的仆从国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并迫使匈牙利退出战争,于1944年10月29日至1945年2月13日实施的进攻战役。此次行动属于苏联在1944年对德军的十次打击中的第九次打击。苏联红军包围了当时由纳粹德国军队以及匈牙利法西斯分子防守的布达佩斯,守军在

  • 波尔塔瓦会战消耗了多少兵力?波尔塔瓦会战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波尔塔瓦会战,俄国,彼得大帝

    波尔塔瓦会战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军队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的军队于1709年6月28日(一说7月8日)所发生的一场战争,是大北方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俄军的决定性胜利终止了瑞典成为欧洲列强的时代。当彼得大帝指挥45,000名士兵进攻,战斗开始时,查理十二世麾下大约有20,000名士兵。令瑞典军更不利的是

  • 波尔塔瓦会战什么时候发生的?波尔塔瓦会战的历史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波尔塔瓦会战,俄国

    波尔塔瓦会战 是大北方战争的一部分,发生于1709年6月27日,战争地点在乌克兰东部波尔塔瓦。参战方指挥官分别为瑞典陆军元帅乌尔丽卡·埃利诺拉和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早在1700年对丹麦和俄国的胜利并促使他们退出了战争,但查理十二世却并未能将战争结束,并且将要于八年后面对剩余的对手,萨克森-波兰联盟。在

  •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一生最大的对手(波尔塔瓦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瑞典,北欧,查理十二世,,波尔塔瓦会战

    查理十二世是个17世纪的“80后”(1682年出生),不过比俺们这帮“80后”更有才更有胆更能闹腾。这位“80后”国王和他的先辈“北方雄狮”古斯塔夫二世一样,都是瑞典历史上的沙场猛男和军界巨星,也都是10来岁登基为王,30来岁壮烈疆场。古斯塔夫和华伦斯坦这对乱世双雄的“龙争虎斗”精彩绝伦,而查理十二

  • 解密:彼得大帝为何被认为俄罗斯崛起的奠基人?(波尔塔瓦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彼得一世,沙俄,改革,,波尔塔瓦会战

    彼得大帝(1672年5月30日-1725年2月8日),是后世对沙皇彼得一世的尊称。彼得一世全名为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Пётр Алексенов),是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国皇帝(1721年—1725年),是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和

  • 华沙战役:波兰在军事上创造的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沙战役,俄国,波兰

    1920年的8月初,华沙。城内已可听见近郊隆隆的炮声,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们早已逃跑一空,英法等国的外交使团也开始分批撤离,无法逃走、也无处可逃的妇孺们哭泣着,徒劳地试图寻找一两处安全的地方。还未从上一次惨败中恢复过来的士兵们正在紧张地加固工事,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把绝望写在了脸上。苏俄红军就在城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