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德米扬斯克包围战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德米扬斯克包围战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13 更新时间:2024/1/16 16:46:04

希特勒在1942年春季所面临的情况,已经与9个月前大不相同了。在那个时候,他的威望如日中天,他的部队在苏联境内势如破竹,英国被孤立了,美国也畏缩不前,仍然保持着名义上的中立。

1941年11月德军发动了旨在攻占莫斯科的“台风作战”行动,但攻势在严酷的冬天及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军预备队前很快停滞了。德军的进攻刚刚停止,就遭到了苏军的大举反攻。

苏军的坦克骑兵一路西推进,迂回到撤退中的德军部队的侧翼并形成包围。已经不是大规模的德军被包围在口袋里了,而是大量的团,师甚至军一级的德军主力部队。这些部队是从莫斯科的大门口撤退回来的,很快这样的战术退却就演变成了一场战略撤退,并且有可能再次演变成为一场大溃败。不过局势在希特勒的一道硬命令下没有恶化下去,元首命令他的士兵们不许再后退半步,就地转入抵抗,将部队配置在一些战略要地和城镇周围使其形成一个个“刺猬”。这种思想后来形成了所谓“要塞”战术。

“要塞”战术和希特勒的坚守战略一样,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但如今似乎又受到了肯定。但和其他战略战术一样,希特勒的“坚守”和“要塞”是否合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的,不能简单的视为正确或者错误。希特勒显然有他的打算。他并非没有看到部队可能被合围的危险,但却认为并非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突出部和被围的德军部队由于是在内线作战,往往能够牵制住数倍与己方的苏军,而这要比让部队在严寒和优势敌军追击下陷于溃退要好很多。一方面德国人的撤退可能在漫天大雪中陷于混乱,并被穷追不舍的苏军给予沉重打击;但另一方面,继续坚守则意味着一个庞大的重兵集团将陷于苏联人的包围。尽管这种抵抗不可避免的将造成德军重大伤亡,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当时的混乱局势下极为正确的决策。尽管只能起到暂时的阻滞效果,但值得一提的是它避免了1812年拿破仑军队大溃败的重演!

反攻!-----迂回!-----包围!

1942年1月8日至4月20日苏军实施的春季总攻中,主要由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在西北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配合下实施勒热夫—维亚兹马进攻战役。西北方面军左翼军队3个方面军,为配合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进攻,于1942年1月9日至2月6日实施托罗佩茨---霍尔姆战役。1月21日,第4突击方面军收复托罗佩茨,第三突击方面军迂回德北方集团军群右翼,企图合围了霍尔姆市(CHILM)德军第218师。得到加强的红军在1月29日继续由南北相心突击。他们从旧鲁萨向南,从莫尔沃季奇向北,同时扑向德军后方。在2月5日,他们还将空降部队投入德军阵地纵深,企图扰乱德国人的防御。从旧鲁萨发动进攻的近卫步兵第2军沿着德军几乎无人防守的深远后方一路挺进,在2月底推进到了霍尔姆市(CHILM),并包围了大约5000名德军。在霍尔姆(CHILM)德军被被围同时,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正在形成!2月初,德军以预备队4个师加强防御,阻止了苏军的进攻。在2月25日,苏军另一只新锐部队---由北向拉穆舍沃进攻的近卫步兵第一军,由有南部进攻的第34集团军第42步兵旅会合于扎卢奇耶以北地区。在他们身后,德国第2军(冯。布罗克多夫-阿勒费尔德步兵上将指挥)和汉森炮兵上将的第10军的一部已经陷于德米扬斯克附近约60公里长的,30公里宽的包围圈。此次战役,苏军在维捷布斯克方向推进了250公里,从南部迂回了德军第16集团军德米扬斯克集团。德第16集团军第2军及第10军一部约12万人被苏军包围在德米扬斯克地区。

这是自战争开始以来陷于合围的最大规模德国重兵集团。而苏联人对包围这么多德国人还远远没有准备,甚至在心理上也很难一下子接受。而要一下子吃掉这样一个强大的重兵集团,对于苏联人来说是不可能办到的:包围圈里的精锐德军可不同于那些仓促上阵的苏军士兵。他们都是受到过专门的训练,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其中还包括约2万名足够顽强,身穿不久前从里加车站送来的冬装(大多数是从犹太人身上剥下来的)的党卫军。在有充分的通讯工具的的条件下,德国人可以有效的指挥这些部队依托支撑点来实施顽强的抵抗,而不至于像苏联军队那样在包围圈里由于通讯中断被迅速打乱建制。更况苏联人这个时候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实施进一步的穿插,渗透,尤其没有足够的装甲集团来实施分割歼灭德军。

燃烧!德米扬斯克!

2月22日,希特勒宣布德米扬斯克战区为要塞。他把这个包围圈视为验证其新战术的实验场。为此德空军不惜血本调来了大量的运输机。来自德国本土以及中央集团军群的大量飞机开始飞往距离德米扬斯克约250公里的普里斯考。早在1941年12月,这里就部署了德军第999特种轰炸大队(德国人对运输机大队的特殊称谓),1942年1月15日又进驻了第500特种轰炸大队。2月10日,普里斯考南部又进驻了第9特种轰炸大队。2月19日,第700,900特种轰炸大队进驻了该城西部,后来来自同一地的第105特种轰炸大队部分飞机也在2月份进驻普里斯考。另外,部署在里加的第4,6,7特种轰炸航空队大队,第5特种轰炸大队(3月9日进驻)也参加了空运。德军每个大队编制有4个中队,1个指挥机群。各大队最初集中了220架运输机,后来增加到600架,主要是JU-52型飞机,也有一些HE-111之类的飞机。由于天气寒等因素,每天可以出动的飞机只有30%。由于每架飞机一次只能装载2吨物资,而包围圈内德军的需求量每天至少300吨物资,为此需要出动150个架次,不少德国飞行员只好每天出动2-3架次。

由于没有战斗机掩护(克勒尔的第1航空队无法抽出力量),这些运输机只能采用20-30架的密集大编队(所谓“团建制”飞行),以自身的火力抵御苏联战斗机的袭击。而在飞临包围圈时,他们还将遭到苏联地面火力的猛烈射击。红军士兵往往动用他们所能使用的一切武器向天空倾斜弹药。这迫使德国人在很多情况下必须实施夜间空运(这也和空运距离过远有关)。在3月份,德国人又在杰米扬斯克以北的彼斯基建立了一个应急机场。除了运送物资外,德国运输机还运走了大量伤员,并在3月份将约10个营的补充兵力送进了包围圈,其中包括当月投下的400名党卫队补充兵。这次行动是在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的亲自干预下实施的。

得到空运物资保障的德军继续在严寒中抵抗着苏军的进攻,并把所有的战马都杀了吃肉(不过德国人还是保持着欧洲人不吃内脏的习惯,包围圈里的苏联人则把这些德国人不要的东西拿去活命)。但其部队还是不可避免的在迅速减少。到了当月20日,党卫军“骷髅”师已伤亡了12625人,有战斗力的兵员只剩下9669人。除了战斗伤亡外,严寒和开始流行的疾病在这个地区也确确实实让德国人付出了代价,在1941年11月28日到1942年2月28日,在整个瓦尔代--杰米扬斯克地区,德军战死6300人,受伤22500人。而冻伤为2400人,患病31400人。包围圈外的苏联人情况虽然比德国人好一些,但其非战斗减员也相当严重。在西北方面军存在的882天中,冻伤了2311人,患病11万5千人。其中相当部分集中在1941-1942年的冬天。

为了突出苏军的包围,德军在3月开始靠向扎卢奇耶以北,部署在这里的党卫军“骷髅”师部队在师长艾克指挥下充当突围主力,他们企图在一个叫做拉穆舍沃的村庄打开缺口。

而在包围圈外,大量从西线和德国本土,以及北方集团军群其他部队开来的德军也赶到了战场。在1942年1—3月份,编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的新部队包括第81步兵师(该师一度配属给中央集团军群,2月配属第10军),配属给第39摩托化军的第218步兵师(该军的第8装甲师也开到了霍尔姆),配属给第10军的第5、8轻装师、第329步兵师(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北方集团军群还从自身的部队中给第10军调来了第18摩托化步兵师。

苏联人当然也得到了补充,但其质量已经低劣的几乎没法使用。其第1突击集团军补充兵员的年龄竟然在46到47岁之间,其体力自然无法和年轻力壮的德国部队相比,所受的训练更是几乎为零。另外,苏联人还在4月以第34集团军南方军队集群为基础,编组了第53集团军。兵力包括第22近卫步兵师,第23、130、166、235、241、250、375步兵师。这样对付包围圈德军的苏军就有西北方面军第1突击集团军、第11、34、53集团军。

1942年3月19日,德国人在合围圈外的旧鲁萨地区已经集中5个师。他们被交给冯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中将。此人原是第12步兵师师长,一个在未来将令德国陆军极为尴尬的人物。交给他的任务,是从旧鲁萨向拉穆舍沃进攻苏军第11集团军的结合部,以接应正在包围圈内突围的德军。这次行动被称为“通道”。4月14日,拥有量新锐部队的赛德利茨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付出较大损失后,德国新师团在4月21日取得了突破,在拉穆舍沃村附近打开了一个宽4公里(后来加宽到6-8公里),长40公里的狭窄通道。当天的战斗十分惨烈!4月23日,他们和包围圈内的德军取得了接触,并在4月28日取得联系。

杰米扬斯克包围圈内的德国人终于逃了出去。红军全歼德军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在1942年1月7日到5月20日,红军西北方面军为此付出的代价高达245511人,其中纯减员88908人,

伤病156603人。

不过德军在杰米扬斯克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骷髅”师只剩下6700人,加上突围的陆军部队也只有14000人。在5月份,他们沿着苏联人原来的包围线外侧建立了一条约70公里长的防线,由在4月晋升为党卫队地区总队长的艾克统一指挥。这个党卫军武夫和他部队在合围圈中以顽强的战斗成为德军得以坚持的支柱,使原来对武装党卫军颇为不屑的陆军部队刮目相看,甚至第16集团军司令布施也在事后专门对艾克提出了表扬。而希特勒也从“骷髅”师、以及在洛扎茨克阻止红军前进的“帝国”师出色的表现中发现,不顾及伤亡的武装党卫军往往比陆军更能胜任他赋予的使命。以此为契机,希特勒将在1942年对他的武装党卫军进行进一步强化,并把高性能的坦克交给他们。

在表彰艾克的同时,解围有功的赛德利茨也没有被忘记。他在1942年6月被晋升为炮兵上将,并被任命为第51军军长。但这个职务在不久的将来却给他带来坏运气。

1942年5月5日,被包围在霍尔姆的德军守备队也得救了。全部5000名守军中已有1555人死亡,而剩下的有战斗人员只有1200余人。守备司令舍雷尔在1942年11月1日晋升中将。为了奖励坚守杰米扬斯克和霍尔姆的部队,德国人还专门制作了2种盾形纪念章。

杰米扬斯克的解围给德国宣传机构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尤其是对德军坚守起到决定作用的大规模空运更成了德国人赖以夸耀的资本。不过对于这次空运的具体成绩却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资料记载,在2月19号至5月18日,德国飞机平均每天向杰米扬斯克空运273吨补给品,总量达24303吨:而包括《德国陆军1933年---1945年的武器装备》在内的一些权威资料却认为运入了64844吨物资。考虑到苏联人在3月份就观测到3000架飞机进入包围圈,后一个数据可能更准确一些。同时,运输机还运出伤员22093人(一说35000人),

把15446名补充兵员送进了包围圈。正是依靠空中运输,德国士兵才能获得食物和药品以维持体力,并取得战斗所必需的弹药。客观地看,如果不是德国运输航空部队的巨大努力,杰米扬斯克的德国军队很有可能会遭到全军覆没的命运。

但这次行动也已经达到了德国空军运输力量的极限,并使其遭受了巨大损失。在杰米扬斯克空运中一共损失了265架德国飞机,空勤人员伤亡达到383人。如果说飞机还可以补充的话,那么死亡和失踪的优秀飞行员,特别是那些训练教官,却几乎是不可弥补的。这一点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毫无疑问,德国空军运输力量在整场战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德军的胜利可以说是运输机飞出来的胜利。为此战役特意颁发的德米扬斯克战役臂章的主体装饰上就是双剑交叉架的滑翔机,这也充分的体现了这种武器去这场战役起到的举足轻重的根深地步的深远影响!

苏联对于德米扬斯克战役的官方记录

大卫国战争中西北方面军于1942年1月7日一5月20日实施的围歼杰米扬斯克地域法西斯德军集团的进攻战役

在苏军1942年初冬季进攻过程中,n·库罗奇金中将指挥的西北方面军(突击第3、第4集团军,第11、第34集团军,方面军空军)应以基本兵力在旧鲁萨和托洛佩茨两方向进攻,而以第34集团军围歼敌军杰米扬斯克集团。方面军在兵力兵器上比敌人(德军第16集团军8个师)多0.5—1倍。然而用于直接围歼杰米扬斯克集团的第34集团军未占此种优势。该集团军5个师当面,法西斯德军仅在第一线就有近4个师。森林沼泽地和很深的积雪,对实施进攻造成了巨大困难。按照战役企图,第34集团军应从正面牵制敌军杰米扬斯克辐团主力,而以翼侧各师协同第1l集团军和突击第3集团军各一部兵力对配置在杰米扬斯克地域的敌军集团翼侧实施突击,将其围歼。西北方面军于1942年1月7日先在右翼,继于1月9日又在左翼发动进攻。起初第11集团军取得了进展,至1月10日日终前从北面、东北和东面包围了旧鲁萨。但随后夺取城市的战斗遭到迟滞。力图切断雷奇科沃至波拉段铁路线的第34集团军右翼各兵团,前进也很缓慢。在方面军左翼,第34集团军以及突击第3集团军右翼的多数兵团在战役最初几天就卷入了攻占敌各支撑点的持久战斗。突击第4集团军在托洛佩茨方向顺利进攻。

1942年1月22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将准备用于粉碎敌军勒热夫—维亚济马集团的突击第3、第4集团军编入加里宁方面军。突击第3集团军一部兵力转隶第34集团军。至1月月中前,西北方面军从南、北两面包围了杰米扬斯克集团,并为胜利结束战役创造了有利前提。有鉴于此,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给西北方面军(第11、第34集团军,大本营预备队调来的突击第1集团军,近卫步兵第1、第2军)进一步明确了任务。战役企图是,由旧鲁萨地域向南和由莫尔沃季齐地域向北实施突击,围歼杰米扬斯克登陆场之敌。1月29日,苏军重新开始进攻,在没有道路、积雪很深的条件下粉碎了希特勒匪军的抵抗。2月25日,近卫步兵第1军从北面向拉穆舍沃进攻的部队,与第34集团军从南面实施突击的步兵第42旅会合。近卫步兵第2军未遇敌人激烈抵抗,于2月底前进抵霍尔姆市接近地。由于近卫步兵第1、第2军的进攻,敌军旧鲁萨集团和杰米扬斯克集团被切断,而由第16集团军6个师组成的杰米扬斯克集团陷入合围。苏军的任务是尽快肃清被围之敌。但是斗争拖延下来。敌人依托大量支撑点,迫使苏军分散力量解决各个基点,并迟滞其前进以争取组织坚固防御的时间。况且,对被围集团未能从空中严加封锁,致使敌人能用飞机给被围军队调来补充兵员、弹药和给养,并后送伤员。仅在1942年3月,德军运输航空兵就向杰米扬斯克地域出动了飞机3,000余架次,增援近10个营以及大量弹药和给养。至3月20日前,西北方面军的情况已急剧复杂化。法西斯德军统帅部乘战线相对稳定之机,于3月19日在旧鲁萨以南地域建立了“赛德利茨”军级集群,下辖5个师,由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中将指挥。3月20日,该集群向拉穆舍沃方向第11集团军和突击第1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突击。进攻由大量航空兵支援。稍后,敌被围军队也在扎卢奇耶以北向拉穆舍沃方向实施了相向突击。由于展开的战斗有法西斯航空兵的密集突击配合,敌人付出‘重大损失的代价得以突破合围正面,打开了一条宽达4公里的所谓拉穆舍沃走廊,并于4月23日与被围集团会合。尔后,在这一走廊地带展开了激战,至4月底前,敌将走廊扩大到6—8公里。

从1942年5月3日至20日,西北方面军发动了目的在于肃清敌军杰米扬斯克集团的进攻,但因军队准备不足,进攻收效甚微。拉穆舍沃走廊终未消除。虽然如此,杰米扬斯克地域的进攻行动对西北方向军事行动的总进程仍产生了积极影响。法西斯德军统帅部未能向奥斯塔什科夫实施预定进攻,与奉命由勒热夫地域进攻的另一集团形成对进。

夺取杰米扬斯克登陆场持久战的特点是非,顽强紧。方面军和各集团军首长没有进行合围战役的经验,所以有一些失算。对敌突击是以分散的兵力在宽大正面同时在许多方向实施的,缺乏足够的加强兵器,敌情侦察组织不周。

更多文章

  • 关于巴格拉季昂行动评价如何?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巴格拉季昂行动,苏联

    堂堂的中央集团军群就这样轻易地在不到一个月内被苏军所打败,其军事上战败的原因实在是令人值得深思。首先,1944年的那支中央集团军群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支具有一流战斗力的部队了,经过3年的苏德战争,原先所属的中央集团军群的那群优秀低级和中级指挥官很多都已被调往其它战线或阵亡或被俘,剩下的官兵大多战斗力只

  • 巴格拉季昂行动双方损失如何?双方装备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巴格拉季昂行动,苏联

    巴格拉季昂行动连同利沃夫-桑多梅日和卢布林-布列斯特行动一起使红军渡过涅曼河进抵东普鲁士边境,并在波兰中北部渡过了维斯拉河和Narew河。德军只在华沙和拉脱维亚成功的反击了红军,而这更多的也是因为战线过长造成的后勤困难而不是因为德军力量的强大。超过30个德国师被歼,余下的师也遭受重创。德国最大的中央

  • 巴格拉季昂行动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巴格拉季昂行动,苏联

    1944年5月31日大本营下达了关于巴格拉季昂行动的基本指示。与此前几次攻势不同的是,该计划把各方面军限制在可实现的目标上,最初的目标是明斯克以西,据出发地域不超过150公里。而在实际进攻中,巴格拉季昂的巨大成功使苏军指挥官放松了警惕,他们不得不在战斗中修改计划以将更深远的目标包括进来。这个计划包含

  • 巴格拉季昂行动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巴格拉季昂行动,苏联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先前已证明自己是难以对付的,这在苏军在火星行动中战败已可证明,但在1944年6月,虽然战线已被缩短,但中央集团军群因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在1943年夏未、秋及冬季分别于库尔斯克会战、解放基辅及解放克里米亚中崩溃而被暴露——称为伟大解放战争第3阶段,苏沃洛夫行动是于1943年秋季令德军从斯

  • 北非战场主要战役简介 北非战场主要战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突尼斯战役,北非战场,火炬行动,西部沙漠战役

    西部沙漠战役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王国站在纳粹德国一边向法国和英国宣战。以埃及为基地的英军被命令承担防御行动,但尽可能的不进行挑衅。然而,6月11日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阵地的袭击。随著6月25日法国战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本来被用来和突尼斯的法军对峙的意军,被调动至昔兰尼加以增援意

  • 北非战场简介 北非战场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非战场,意大利,英国,隆美尔,蒙哥马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40年6月10日至1943年5月16日在北非发生了北非战役。它包括发生在利比亚和埃及的沙漠(西部沙漠战役,也被叫做沙漠战争)以及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火炬行动)和突尼斯(突尼西亚战役)的战役。战役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展开。同盟国的战力主要来自英联邦和来自德国控制下的欧洲的流亡

  • 战斧行动过程简介 战斧行动最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英国,丘吉尔,德国,战斧行动,隆美尔

    1941年6月15日,英国人兵分三路,向托布鲁克外围的德意军队发动进攻,分别攻击巴尔迪亚附近的西迪奥马、卡普措小道和哈尔法亚谷地,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只要在这三个点上任意打开一个缺口,就可以长驱直入,与托布鲁克守军会合,这种会合的好处还在于,一下子就钻到德意军队的后方,可以切断敌人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交通

  • 战斧行动中英军为什么会失败 英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俘行动,北非战场,英国,德国,战斧行动

    话说,二战时期,英军曾经主动打造过很多相对经典的战役,但是,也难免会有使其难堪的败笔,其中就有“战斧行动”。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首先,当丘吉尔在伦敦得知非洲的战况正在步入僵局之际,他就立刻下令驻扎在非洲的英国军队马上展开对昔兰尼加的强力攻势,想争取能够夺取英军在非洲

  • 战斧行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战斧行动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斧行动,北非战场,德国,英国,隆美尔

    战斧行动(英语:Operation Battleaxe),是北非战场上德英两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坦克战,隆美尔用机动防御对付英国人呆板的正面进攻,取得了一次小胜,并且打破了英国人救援托布鲁克的幻想。在1941年6月以前,北非英军获得了大批增援,包括兵力和补给物资,这基本上是丘吉尔一个人努力的结果,由

  • 帝国大厦保卫战过程简介 帝国大厦保卫战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柏林保卫战,德国,反法西斯战争,苏联,帝国大厦保卫战

    1945年春,柏林保卫战已经不可避免,德国的哥得哈格·海英里希中将在部署柏林防御措施时,把国会大厦和总理府设为防御的中心地区,但是在这个地区并没有布置大量的守军和装备,因为当时德国的兵力和装备补给都不允许在同一地区布置强大的防守力量,所以哥得哈格·海英里希中将在部署完防线后将剩余的可分配的步兵化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