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收复失地运动: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撞

收复失地运动: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126 更新时间:2023/12/9 19:52:48

西班牙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在正式统一之前,一直被外来民族侵入占领。西班牙最初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罗马帝国灭亡后中世纪之初,西班牙又被拉伯人占领。为抵抗外敌入侵,西班牙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整整持续了七百多年,才取得最终的胜利。

收复失地运动画像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经过是怎样的呢?一开始,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下,西班牙的经济繁荣过一段时间,可是后期阿拉伯国家内部开始出现问题,分裂成多个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另外,因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而西班牙人信奉的是基督教中的天主教,由于宗教信仰不同,阿拉伯人在统治期间对西班牙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压迫,激起了西班牙人的激烈反抗。在漫长的战争中,经过不断消亡和合并,独立出两个较大的反抗阵营——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国,同时还得到了其它一些国家和宗教势力的支持,西班牙人逐步收复被侵占的故土。

战争的后期,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国的王位继承人缔结婚姻,最终使两个国家合二为一,成为西班牙王国,1942年1月由阿拉伯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国也被西班牙占领,伊斯兰教徒被赶出西班牙。历史上,反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比比皆是,但是如同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这样持续时间久的也确实是屈指可数的。

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世纪是绚丽而又神秘的。每当说起中世纪,少不了说的便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收复失地运动。对于中世纪来说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是巨大的,它是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撞,也为后来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还有哪些呢?

收复失地运动画像

先来了解一下收复失地运动,收复失地运动开始于公元714年,而结束于公元1492年,也就是说这一场战争持续了将近八个世纪。这应该算得上罕见了。收复失地运动是阿拉伯人和西班牙人的战争,也是一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和信仰基督教的基督教徒之间的战争。公元711年,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大批阿拉伯人跨过直布罗陀海峡,登上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阿拉伯人不断的骚扰当时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德王国的城镇,而西哥德王国国力孱弱无力驱逐侵犯的阿拉伯人。于是阿拉伯人得寸进尺,招集军队,进犯西哥德王国,想扩自己国家的领土。两个国家经历了数场小战役后,西哥德王国灭亡了,阿拉伯人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在阿拉伯人统治下的基督教教徒非受挤压,阿拉伯人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否则则对其施加重税。不堪忍受的穆斯林迁徙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北部,不断积蓄力量,他们在北部历经数个王国,不断合并,期间不屈不挠的同阿拉伯人进行斗争,终于在八个世纪后将阿拉伯人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在于西班牙人将阿拉伯人赶出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西班牙人维护了民族的利益,保证了领土的完整,巩固了国家的主权,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西班牙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在正式统一之前,一直被外来民族侵入和占领。西班牙最初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罗马帝国灭亡后中世纪之初,西班牙又被阿拉伯人占领。为抵抗外敌入侵,西班牙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整整持续了七百多年,才取得最终的胜利。

收复失地运动画像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经过是怎样的呢?一开始,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下,西班牙的经济繁荣过一段时间,可是后期阿拉伯国家内部开始出现问题,分裂成多个王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另外,因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而西班牙人信奉的是基督教中的天主教,由于宗教信仰不同,阿拉伯人在统治期间对西班牙人进行惨无人道的压迫,激起了西班牙人的激烈反抗。在漫长的战争中,经过不断消亡和合并,独立出两个较大的反抗阵营——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国,同时还得到了其它一些国家和宗教势力的支持,西班牙人逐步收复被侵占的故土。

战争的后期,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国的王位继承人缔结婚姻,最终使两个国家合二为一,成为西班牙王国,1942年1月由阿拉伯人统治的最后一个王国也被西班牙占领,伊斯兰教徒被赶出西班牙。历史上,反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比比皆是,但是如同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这样持续时间久的也确实是屈指可数的。

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世纪是绚丽而又神秘的。每当说起中世纪,少不了说的便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收复失地运动。对于中世纪来说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是巨大的,它是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撞,也为后来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还有哪些呢?

收复失地运动画像

先来了解一下收复失地运动,收复失地运动开始于公元714年,而结束于公元1492年,也就是说这一场战争持续了将近八个世纪。这应该算得上罕见了。收复失地运动是阿拉伯人和西班牙人的战争,也是一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和信仰基督教的基督教徒之间的战争。公元711年,来自阿拉伯帝国的大批阿拉伯人跨过直布罗陀海峡,登上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南部,阿拉伯人不断的骚扰当时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德王国的城镇,而西哥德王国国力孱弱无力驱逐侵犯的阿拉伯人。于是阿拉伯人得寸进尺,招集军队,进犯西哥德王国,想扩张自己国家的领土。两个国家经历了数场小战役后,西哥德王国灭亡了,阿拉伯人统治了伊比利亚半岛,在阿拉伯人统治下的基督教教徒非常受挤压,阿拉伯人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否则则对其施加重税。不堪忍受的穆斯林迁徙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北部,不断积蓄力量,他们在北部历经数个王国,不断合并,期间不屈不挠的同阿拉伯人进行斗争,终于在八个世纪后将阿拉伯人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收复失地运动的意义在于西班牙人将阿拉伯人赶出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西班牙人维护了民族的利益,保证了领土的完整,巩固了国家的主权,维护了民族的尊严。

标签: 收复失地运动

更多文章

  • 收复失地运动:西哥德王国的统治终于被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收复失地运动

    西班牙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在正式统一之前,一直被外来民族侵入和占领。西班牙最初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罗马帝国灭亡后中世纪之初,西班牙又被阿拉伯人占领。为抵抗外敌入侵,西班牙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整整持续了七百多年,才取得最终的胜利。收复失地运动画像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经过是

  •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班牙,收复失地,海外扩张,,收复失地运动

    西班牙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使其有能力征服和管理新大陆,对其基督教化和欧洲化。无论是好还是坏,收复失地运动标志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面,从而改变了15 至16 世纪的世界面貌。这场战争(格拉纳达战争)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教会取代王室成为战争主导和战争经费的主要资助来源,职业军人亦参与其中,参战

  •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查理·马特的生平事迹简介(普瓦提埃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查理·马特,法克兰,普瓦提埃战役

    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Charles "the Hammer"铁锤查理,德语:Karl Martell)(688年8月23日-741年10月23日),法兰克王国宫相,任职时也是法兰克王国实权的掌握者。他出生于埃斯塔勒(位于现在比利时的列日附近),是丕平二世的私生子,丕平三世的父亲

  • 普瓦提埃战役的过程 普瓦提埃战役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普瓦提埃战役

    发生在公元七百三十二年的普瓦拉提战役是阿拉伯与法兰克两个王国之间的一次战役,最终以法兰克王国的最终胜利而结束。此次战役在整个西方文明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被称作是“决定西方文明命运之战”。下面是普拉提埃战役简介。普瓦提埃战役画像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正是伊斯兰教兴起之时,阿拉伯民族在伊斯兰宗教的

  • 解密: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同中土进行交流的?(普瓦提埃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普瓦提埃战役

    据说,穆罕默德曾经告诫他的弟子们说:“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往求之。”据《旧唐书·西域传》记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帝国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派遣使节抵达长安与唐朝通好,唐高宗即为穆斯林使节赦建清真寺。此后双方来往频繁。在中国史书的记载中,大食使节来访次数达37次。751年,阿拉伯帝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役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敦刻尔克大撤退,阿拉曼战役,冲绳岛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战役波兰战役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意志第三帝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

  •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九一八事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广田弘,希特勒

    战争起因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希特勒,张伯伦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

  • 莱特湾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莱特湾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莱特湾战役于1944年10月23日至2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背景1944年末,经过广泛辩论,盟军领导人选择开始行动解放菲律宾。最初的着陆将在Leyte岛上进行,地面部队由道格拉斯

  • 担任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指挥官——埃尔温·冯·维茨莱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

    埃尔温·冯·维茨莱本(Job-WilhelmGeorg"Erwin"vonWitzleben,1881年12月4日-1944年8月8日),是一名德国军人并在1940年晋升为元帅,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担任指挥官,并参与了在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密谋案。早年维茨莱本出生于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