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

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336 更新时间:2023/12/20 7:35:24

西班牙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使其有能力征服管理新大陆,对其基督教化和欧洲化。无论是好还是坏,收复失地运动标志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面,从而改变了15 至16 世纪的世界面貌。

这场战争(格拉纳达战争)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教会取代室成为战争主导和战争经费的主要资助来源,职业军人亦参与其中,参战士兵人数创历史纪录,大炮以前所未有的频度被广泛使用。以上信息表明,格拉纳达之战已表现出早期现代战争的特点。此外,这一时期战争中,在为维护皇家权威而战的名义下,还涌现出许多早期现代政治体制雏形。对西班牙来说格拉纳达之战的意义在于,战争可以把皇家利益与宗教使命紧密捆绑在一起,这为后来征服新大陆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场战争还关系到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整个15 世纪的欧洲,末世论(有关世界末日的思想)极度盛行。15 世纪末,整个欧洲尤其在西班牙广泛流传一种说法,说是预言家已经预言斐迪南是世界末日的关键人物。此外,预言还说斐迪南将会征服格拉纳达,跨过地中海打败所有穆斯林,把犹太人改宗为基督徒,占领耶路撒,建立一个全新的基督教帝国。随着斐迪南和伊莎贝拉不断取得胜利,这些预言越传越广。预言重点强调国王发动战争的宗教目的,并为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早前发表类似思想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斐迪南和伊莎贝拉也不失时机地反复声称格拉纳达之战(以及之后对美洲的征服)并不只是为了获得他们个人的名利,而是为了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并荣耀上帝的光辉,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因此,收复失地运动提出的很多思想主均为日后征服新大陆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基督徒对格拉纳达的征服对西班牙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这场战争结束了收复失地运动。780 年来基督徒统治者第一次控制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起初,基督徒征服者格拉纳达穆斯林保证如果这些穆斯林选择留在格拉纳达,那么他们仍旧享有财产权和宗教信仰自由;同时,基督徒统治者还答应协助那些不想留在格拉纳达的穆斯林离开格拉纳达,向北非移民。来自塔拉韦拉(Talavera)的格拉纳达第一任主教斐迪南受命承担改宗格拉纳达穆斯林的任务,他对摩尔人的风俗习惯与伊斯兰宗教信仰进行了区分,打算通过谨慎耐心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完成改宗穆斯林的工作。然而,由于当时整个欧洲包括西班牙的宗教多元主义主张被压制,加上国王对穆斯林改宗速度太慢表示不满,因此国王便派托莱多主教西斯内罗斯(Cisneros)去格拉纳达加速对穆斯林的改宗进程。西斯内罗斯组织了富有争议的大洗礼运动,激起了穆斯林的连锁反抗。1500 年,由于担心北非穆斯林与格拉纳达穆斯林势力联合,因此王室用比1492 年时更为不客气的言辞要求格拉纳达穆斯林在参加穆斯林改宗洗礼和移出西班牙之间必须做出选择。鉴于1478 年基督徒已经建立西班牙宗教法庭(Spanish Inquisition),且犹太人也已于1492 年被逐出西班牙,1500 年的决定对当时的穆斯林来说并不感到意外。在此后的一百年间,基督徒不断强化基督教作为这个国家唯一合法宗教的地位和化统治的地位,颁布各种法令禁止在格拉纳达使用拉伯语言和文字。1609 年,连摩里斯科人(Moriscos,即改宗了的穆斯林)也从半岛被驱离。1492 年对格拉纳达的征服不但标志收复失地运动的结束,而且也标志康维尼西亚计划的终结。建立本国宗教大一统地位的思想是新教改革时期欧洲所有国家的奋斗目标以及早期现代宗教战争必然发生的结果,这使得征服美洲的基督徒也要求当地土著居民必须改宗。同时,还造就了以西班牙为范本的早期现代单一民族国家类型。

如果就收复失地运动本身来说1492年是其结束之年,但就其思想发展而言1492年却不是其终点。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收复失地运动可作为进一步进军北非计划的一部分,提出这个说法并不新鲜。阿拉贡和葡萄牙为此已经有数年的准备。然而,1492 年后,迫于欧洲外交行动和抵御奥斯曼土耳其人的需要,这个计划被搁置起来。在许多欧洲统治者包括教皇看来,格拉纳达之战的胜利是日后打败土耳其帝国的先决条件。其次,收复失地运动的一些做法在日后西班牙的国内政策中被保留下来。骑士团制度和教会什一税制度继续在西班牙社会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征收上来的税金被用于地中海战争,与荷兰新教徒之间的战争和新大陆的殖民活动。骑士团在宗教领域里把征服和再征服,十字军东征和帝王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许多来到新大陆的西班牙征服者都自诩为哈比托(habito)或某一骑士团成员。

新大陆是收复失地运动继续发挥影响的第三个方面。当时西班牙人意识到创建海外西班牙帝国属地应成为收复失地运动的延续,因为西班牙人在新大陆面临与收复失地运动时期一样的困难和问题。有些理论家如葛梅拉(Gomara)的洛佩兹(Lopez)撰文声称,由于西班牙人有与异教徒斗争的传统,因此当他们解决摩尔人的问题后应马上着手解决美洲印第安人的问题。格拉纳达征服之后,西班牙统治者发现许多无仗可打的士兵已经变得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回到平民生活状态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西班牙的海外扩张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为皇家带来海外利益,又可以稳定国内生活。可以说,如果没有1492年格拉纳达胜利的话,西班牙想要征服新大陆是绝无可能的。人们一直在争论当时除西班牙之外为什么没有其他欧洲国家发现新大陆,答案正如德里克· 洛马克斯总结的那样,西班牙在收复失地运动中所获得的经验使其有能力征服和管理新大陆,对其基督教化和欧洲化。无论是好还是坏,收复失地运动标志旧欧洲与新大陆的第一次碰面,从而改变了15 至16 世纪的世界面貌。

更多文章

  • 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查理·马特的生平事迹简介(普瓦提埃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查理·马特,法克兰,普瓦提埃战役

    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Charles "the Hammer"铁锤查理,德语:Karl Martell)(688年8月23日-741年10月23日),法兰克王国宫相,任职时也是法兰克王国实权的掌握者。他出生于埃斯塔勒(位于现在比利时的列日附近),是丕平二世的私生子,丕平三世的父亲

  • 普瓦提埃战役的过程 普瓦提埃战役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普瓦提埃战役

    发生在公元七百三十二年的普瓦拉提战役是阿拉伯与法兰克两个王国之间的一次战役,最终以法兰克王国的最终胜利而结束。此次战役在整个西方文明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被称作是“决定西方文明命运之战”。下面是普拉提埃战役简介。普瓦提埃战役画像公元七世纪的阿拉伯正是伊斯兰教兴起之时,阿拉伯民族在伊斯兰宗教的

  • 解密: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同中土进行交流的?(普瓦提埃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普瓦提埃战役

    据说,穆罕默德曾经告诫他的弟子们说:“知识即使远在中国,亦当往求之。”据《旧唐书·西域传》记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帝国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派遣使节抵达长安与唐朝通好,唐高宗即为穆斯林使节赦建清真寺。此后双方来往频繁。在中国史书的记载中,大食使节来访次数达37次。751年,阿拉伯帝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役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敦刻尔克大撤退,阿拉曼战役,冲绳岛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战役波兰战役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意志第三帝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

  •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九一八事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广田弘,希特勒

    战争起因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希特勒,张伯伦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

  • 莱特湾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莱特湾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莱特湾战役于1944年10月23日至26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行,以两军投入战场的军舰总吨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背景1944年末,经过广泛辩论,盟军领导人选择开始行动解放菲律宾。最初的着陆将在Leyte岛上进行,地面部队由道格拉斯

  • 担任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指挥官——埃尔温·冯·维茨莱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

    埃尔温·冯·维茨莱本(Job-WilhelmGeorg"Erwin"vonWitzleben,1881年12月4日-1944年8月8日),是一名德国军人并在1940年晋升为元帅,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担任指挥官,并参与了在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密谋案。早年维茨莱本出生于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经70多年了,三战还是没有爆发。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前曾经有人说过,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一战结束20年就爆发了二战。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经70多年了,三战还是没有爆发。这是为什么呢?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美国就已经研制出了原子弹,并且在战争中使用了这款武器。核武器的出现,无疑是给了当时各个国家迎头一击,美

  • 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开拓者:小威廉·佩恩,父亲是著名的皇家海军上将(加巴德沙洲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小威廉·佩恩,英国,政治家,加巴德沙洲海战

    威廉·佩恩(William Penn 1644.10-1718),是北美殖民地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宾夕法尼亚殖民地的开拓者。他同时也是贵格会(Quaker)的主要支持者和宗教改革家。威廉·佩恩164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的父亲是著名的皇家海军上将佩恩爵士。佩恩上将曾在1654年从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