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罗克鲁瓦战役的详细战斗是怎样?西班牙怎么输的

罗克鲁瓦战役的详细战斗是怎样?西班牙怎么输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651 更新时间:2024/1/25 20:13:28

在尼德兰境内的罗克鲁瓦战役中,代表西班牙最强军力领导力的佛兰德军被法国大孔代的军队所击破。人们对西班牙最精锐的佛兰德军的步兵团-西班牙步兵长枪大方阵(Tercio)评价高,称其为“步兵之花”。1643年5月间,西班牙的德梅洛将军率领两万七千人(近2.8万人,30门火炮),由西属尼德兰巴黎进军,中途停下围攻罗克鲁瓦的要塞,并且等待一支为数六千人的援军。这支由弗朗西斯科·德梅洛(Francisco

de Melo)率领的军队遭遇溃败,大部分士兵被法国骑兵或杀或擒。佛兰德军名誉毁于罗克鲁瓦,而西班牙从此开始走向中衰。

布阵

于是法军由路易二世·德·波旁(后来的大孔代)率军两万三千人(近2.3万人,12门火炮)迎战。赶来解围,抵近罗克鲁瓦。法军采用二线式战斗队形,并留有预备队。战斗队形的中央为15个步兵营,左右两翼为23个骑兵连。预备队为3个步兵营和4个骑兵连,另有5个骑兵连(右3,左2)成梯阶配置在前面保障两翼的安全,炮连(12门火炮)配置在中央,步兵部署于前面。

西军也采用二线式战斗队形,但未留预备队。西班牙最精锐的佛兰德军采西班牙步兵大方阵(Tercio):中央为5个步兵大营,4500名西班牙士兵组成5个方阵,每个方阵900人,右翼为14个骑兵连,左翼为15个骑兵连,炮连(18门火炮)配置在步兵前面,另有1队火枪兵(1000人)隐蔽在左翼前方的树林里。

计划

罗克鲁瓦地形险要,外围都是森林沼泽,只有一条可以通行的狭道。但是德梅洛将军以己方占有优势位置,不肯趁机攻击通过狭道的法军,只在原地排成迎击的阵式。没想到大孔代却找到一处居高临下的山脊,并且在上面完成布阵。那个时代的欧洲军事有一条不成的禁律,就是不能在林间作战。其实山林地带作战在战争史上并不新鲜,古罗马时代有,后来的拿破仑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时代也有,更不用说两次世界大战了。但是在17和18世纪,火枪不发达,只能靠集火齐射才能发挥威力,因此保持线式战术队形非重要,穿越林地,就意味着一线式队形被打乱。因此,大孔代的最关键选择是:会战之前怎么样才能穿越林地开到中间的平原上?

西班牙元帅德梅洛,恰恰是一个经验丰富,但有点循规蹈矩的将军。一方面,他的确有点措手不及,他的一部分兵力(六千人)还远在森林外围征粮没有归队,另一方面,德梅洛有自己的算计:他正确地估计到大孔代兵力比自己的总兵力少,而且兵员素质不如自己身经百战的西班牙军团,如果把对方放进这块四面森林的绝地,对方一旦战败,不可能有秩序地撤退,自己可以一战成功。因此,德梅洛一边召回己方兵力,一边故意不去截击法军,让孔代毫无困难地越过森林,在平原上扎营。双方对峙了一夜。

决战

交战于5月18日以双方炮兵互射开始。法国骑兵对罗克鲁瓦方向的突破虽未成功,但却歼灭了埋伏在树林里的西班牙火枪兵。5月18日夜,法军突然向西军发起冲击,击退并驱散了西军左翼第一线部队,随后又击溃了左翼第二线部队。与此同时,西军骑兵和步兵逼退法军战斗队形的中央部分。西班牙骑兵因此全遭击溃,但是其步兵方阵仍然在原地屹立不摇。且以灵巧队形展开,使位于它正中的18门大炮得以进行齐射。不论大孔代的步兵或者骑兵如攻击,就是无法加以击溃。到黄昏的时候,双方因为陷入僵局,不得不谈判给西班牙军光荣投降(不缴械撤离)的机会。但是大孔代在前往谈判会场的时候却遭到西班牙步兵的火绳枪射击,这一偶发的失控行为使双方又开始交战。在这种情况下,大孔代大胆决定:派几个骑兵连实施突击,以巩固右翼取得的战果,派骑兵主力从后方攻击敌人。同时,得到退下来的步兵(将近8个营)补充的法军预备队成功地对敌步兵实施了反冲击。由于夜幕的降临,法军遂以火炮不断轰击西班牙军的方阵,把他们的阵形击溃打烂。

最终,在法军步骑兵的重重包围下,这支精锐的西班牙主力军团被全歼,德梅洛主帅阵亡。而且,德梅洛为大孔代准备的陷阱最终害了西班牙军队:因为这像牢笼一样的地形,战败的西班牙军团无处可退,除了逃散的骑兵,被围的方阵步兵几乎被红了眼睛的法军屠杀。大孔代立即下令制止,遂使西班牙军队的官兵纷纷扑倒在他的膝下,寻求庇护,以免死于胜利的法国士兵的狂怒之下。

更多文章

  • 罗克鲁瓦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克鲁瓦战役,法国,西班牙

    罗克鲁瓦战役属于三十年战争的一次会战。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组成,并得到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以及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支持。反哈布斯堡王朝同盟由法国、瑞典、丹麦、联合省共和国(荷兰)以及英国和俄国组成,并得到德意志新教诸侯和捷克、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的反哈布斯堡王朝运动的支持。

  • 欧洲三十年战争如何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罗克鲁瓦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欧洲三十年战争,罗克鲁瓦战役

    欧洲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极其带有浓重色彩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欧洲人民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是这场战争推动力欧洲民主国家的建立。欧洲三十年战争历史图片欧洲三十年战争发生于公元前962年的时候,在那个时候德国的当政者在罗马称帝,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当时国家的领土疆域面积极大,包括了很多在后

  • 亚伯拉罕平原战役中的英国统帅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法国,英国

    1759年的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成为决定英法争夺北美殖民地的胜负手,魁北克要塞被攻陷是英军胜利的决定性基础。圣劳伦斯河上的这个城市被公认是易守难攻的,因为这座城恰好坐落在一个高高的山崖上,夹在圣劳伦斯河和圣詹姆斯河之间,西面有悬崖状海岸拱卫,上城的石质结构工事坚不可摧。驻守此地的47岁加拿大法军总司令德

  • 亚伯拉罕平原战役:英国最终占领魁北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法国

    1758年7月26日法国守将德鲁克签署投降协议,路易斯堡再次落入英国人之手,不过德鲁克也整整拖住英国人七个多星期,让英国人同年夺取魁北克的计划泡汤,为保卫魁北克赢得了时间,加拿大的冬天是加拿大人最有力的武器,英国人只好等待来年了。英国人倒也没闲着,阿默斯特命令沃尔夫扫荡加斯佩半岛(Gaspe),另一

  • 刺马案:慈禧亲自督查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张汶祥刺马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慈禧,张汶祥刺马案

    刺马案作为清朝四大奇案之首,其影响力之大是其余案件无法比拟的。这件案子当时可谓震惊朝野,就连慈禧太后都被惊动,慈禧太后钦点曾国藩为主审大臣。网络配图刺马案是一个怎样的案子,为了让慈禧为此大动干戈?曾国藩又在其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慈禧太后为何一定要曾国藩主审此案?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马案,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

  • 张汶祥刺马案为何被称为奇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汶祥刺马案

    张汶祥刺马案原因张汶祥刺马案是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次刺杀朝廷封疆大吏的刑事案件,这一刑事案件可以说震惊了整个清廷,当时的最高权力拥有者慈禧太后曾经亲自过问这个案件,因为张汶祥刺杀的这位封疆大吏名字叫做马新贻,因此这一刑事案件被称为“刺马案”。张汶祥刺马案原因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让人雾里看花,看不明白。

  • 张汶祥刺马案案情简单为何竟引发慈禧关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汶祥,张汶祥刺马案

    张汶祥刺马案简介张汶祥刺马案是清朝末年发生的一起刺杀朝廷重臣的刑事案件,在这次刺杀行动中张汶祥成功的杀死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两江总督马新贻,这次案件发生之后慈禧太后亲自过问,并频频派出朝廷大员前去审理,一个事实清楚的案件却一直审理了一年多才结案。通过张汶祥刺马案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个案件。张汶祥刺马案剧照

  • 日本向明朝进贡引起的“争贡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争贡之役

    明朝初年就开始实行海禁,但是很多周边小国眼巴巴的看着大明王朝的丰富物产,口水都流了几丈,怎么能甘心被拒之门外呢?于是在明朝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声音的呼唤下,终于诞生了一种新的交易形式“朝贡”。说白了就是周边藩属国向天朝上国大明进贡物品,而大明则以"国赐"形式回酬外商所需中国物品。从明朝开始统治者们就只重

  • 争贡之役的冲突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争贡之役

    大永三年(公元1523年)大内氏自己以正德勘合组成第九次对明贸易团,由宗设谦道率领三船三百余人,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四月二十七日到宁波。细川氏得知大内氏组织对明贸易团时,也文即派出一只,由鸳冈瑞佐和宋素卿率领,—行百余各兼程赴明。宋家卿等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四月底至宁波,迟于大内氏船

  • 揭秘:争贡之役让倭寇认清明朝的实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争贡之役

    明朝嘉靖帝在位时期,日本尚且处于战乱时代,而日本诸侯里面,势力最强的,莫过于细川氏和大内氏——此时日本还是要向大明进贡的,而细川氏和大内氏几乎一前一后,都派去了向大明进贡的使团。这两个使团到了大明,让大明地方官感到了乌龙——而这两支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