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斯拉夫内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南斯拉夫内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5 更新时间:2024/1/15 18:31:57

南斯拉夫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列强必争之地。南斯拉夫国内情况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人们用1至8来表达这种复杂性,即1个党(南斯拉夫共产党)和1个领袖(铁托);2种字或使用2种字母(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3种官方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其顿语);4种宗教;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黑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7个邻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尔巴尼亚、意大利、奥地利和匈牙利);8个“联邦单位”(6个共和国加上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

1945年二战胜利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罗马尼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也在巨变和动乱中被处死,南斯拉夫社会体制也因此由社会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此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前南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

二战结束以后,铁托领导的南共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承认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自主权。应该说,铁托时代的铁腕政策和铁托本人的崇高威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维持了南斯拉夫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相对缓和。但另一方面,铁托和南共(后改名为南共联盟)在民族理论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起初过早地认为国内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后来当矛盾逐步凸现时却又简单化地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或高压政策来处理。对占国内人口比重最大的塞尔维亚族实行长期箝制、多方制约的政策,势必伤害其民族感情及对党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导致民族关系的紧。南共联盟的这些政策失误,事实上多少也为日后南斯拉夫的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埋下了伏笔。

1991年初,克当局突然收缴塞族聚居区警察(大多为塞族人)的武器,3月双方正式发生武装冲突,而且冲突愈演愈烈。

1991年6月25日,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共和国单方面宣布独立,引起斯洛文尼亚武装力量与南人民军发生武装冲突。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南人民军撤出斯领土,斯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事隔不久,克罗地亚当局同克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塞尔维亚共和国派“志愿军”去克境内为塞族人“助战”,致使冲突越来越大。南人民军随后又去干预克境内冲突,使战火愈燃愈烈。战斗主要集中在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逐渐克同波黑和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边境地区蔓延。

斯、克两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在南斯拉夫引起连锁反应,另有一些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战后重建的南斯拉夫联邦制国家已逐渐解体。1991年7月7日,斯、克两共和国虽然同意推迟3个月执行其“独立”决定,但实际上并未放慢独立步伐。10月8日,两共和国正式宣告独立,并表示与南斯拉夫联邦“断绝一切联系”。1991年10月15日,波黑共和国议会通过了《波黑主权国家问题备忘录》,强调波黑是“主权国家”。11月20日,马其顿颁布新宪法,宣布马其顿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这样,南斯拉夫6个共和国就有4个宣布独立了。

波黑共和国位于南斯拉夫中部,同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相邻。在436万人口中,穆斯林族占43.7%,塞尔维亚族占31.4%,克罗地亚族占17.3%。波黑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领导人为满足欧共体承认其独立提出的条件,于1992年2月29日至3月1日就是否赞成波黑为独立主权国家进行全民公决。这一公决得到穆斯林和克罗地亚族的赞成,而遭到波黑境内占人口31.4%的塞族人的坚决抵制。正当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全民公决进入尾声时,在萨拉热窝教堂举行婚礼的塞族人被暴徒枪杀,激起了塞族人的公愤。

1992年3月1日,投票结果公布,有过半数的波黑公民赞成波黑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夜间,武装的塞尔维亚平民在萨拉热窝以北120公里的图兹拉,以及波斯尼亚北部布尔奇科至比耶利纳的公路、特尔诺沃至福查的公路上设置路障,武装冲突由此开始。

正当战火在波黑境内蔓延之际,欧共体国家和美国分别于1992年4月6日和7日宣布承认波黑为独立主权国家,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使波黑内战骤然升级。随即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宣布为独立国家。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同塞尔维亚族为争夺地盘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波黑内战的爆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国际社会为寻求内战的和平解决,一招接一招:经济制裁、人道主义援助、美国的空投、北约禁飞区、5国安全区、北约最后通牒和空袭等。和平计划也是接连不断:万斯—欧文和平计划、美国6点计划、5国方案、“三分波黑”方案、欧—斯和平计划、“联邦加邦联”方案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更多文章

  • 俄法1812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俄法1812年战争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俄法1812年战争,俄国,法国

    法皇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蒂尔西特和约》,遂率军60万,分二路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图歼灭当面俄军20余万,一战定胜负。俄军在巴尔克莱指挥下执行后退决战方针,但引起强烈不满,8月20日换上库图佐夫出任俄军总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罗季诺和法军血战,双方伤亡惨重。尔后俄军主动撤离莫斯科,机

  • 第六次反法同盟什么时候发生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的结果是什么(俄法1812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拿破仑,俄法1812年战争

    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奥地利帝国组成的同盟。1812年拿破仑在俄法战争中遭受惨败后,1813年欧洲的反法国家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40万与联军作战,不料,各附庸小邦国乘机摆脱法国的控制拿破仑被迫陷入困境。莱比锡战役中,同盟军在萨克森击败拿破仑的军队。在1814年3月31

  • 文艺青年拿破仑:二十出头渴望以征文蜚声文坛(俄法1812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拿破仑,法国,皇帝,,俄法1812年战争

    “我无法放下手中之笔”,拿破仑如是说。不世出的军事天才,野心家,“半救世主,半撒旦”。《小说家拿破仑》却独辟蹊径,挖掘出拿破仑“文艺青年”的一些断面。不限于“小说家”,而是作为一名“热爱书写者”,他的不为人知处。他的想象力,他的“艺术家”气质,并非无缘无故。他的存在扩大了人们对于法兰西文学帝国的想象

  • 卡尔·菲利普:第六次反法同盟中的主要指挥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

    卡尔·菲利普·施瓦岑贝格亲王(Karl Philipp Fürst zu Schwarzenberg (或Prince Charles Philip of Schwarzenberg) (1771年4月18日 – 1820年10月15日)),奥地利陆军元帅和外交家。是施瓦岑贝格家族第一任施瓦岑贝格亲

  • 俄法1812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俄法1812年战争的背景(第六次反法同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俄法1812年战争,俄国,法国,第六次反法同盟

    法皇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蒂尔西特和约》,遂率军60万,分二路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图歼灭当面俄军20余万,一战定胜负。俄军在巴尔克莱指挥下执行后退决战方针,但引起强烈不满,8月20日换上库图佐夫出任俄军总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罗季诺和法军血战,双方伤亡惨重。尔后俄军主动撤离莫斯科,机

  • 第六次反法同盟什么时候发生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拿破仑

    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奥地利帝国组成的同盟。1812年拿破仑在俄法战争中遭受惨败后,1813年欧洲的反法国家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40万与联军作战,不料,各附庸小邦国乘机摆脱法国的控制拿破仑被迫陷入困境。莱比锡战役中,同盟军在萨克森击败拿破仑的军队。在1814年3月31

  • 半岛战争什么时候发生的?第一次的半岛战争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半岛战争,法国,拿破仑

    半岛战争(Peninsular War)(1808年-1814年)是拿破仑战争中主要的一场战役,地点发生在伊比利亚半岛,交战方分别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这场战役被称作铁锤与铁砧战役(槌钴战术),"铁锤"代表的是数量为4万到8万的英-萄联军,指挥官是第一任威灵顿公爵,阿瑟·韦莱斯

  • 约瑟夫·波拿巴是谁?拿破仑的长兄:军人外交家约瑟夫·波拿巴(半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约瑟夫·波拿巴,法国,拿破仑,半岛战争

    约瑟夫·波拿巴(1768年1月7日-1844年7月2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的长兄, 生于科西嘉。1796年参加意大利战役,后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外交官。1806年被拿破仑立为那不勒斯国王,1808年任西班牙国王,1813年离位。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后,他流亡美国(1815~1832)。约瑟夫·波

  • 第六次反法同盟什么时候发生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的结果是什么(半岛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拿破仑,半岛战争

    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奥地利帝国组成的同盟。1812年拿破仑在俄法战争中遭受惨败后,1813年欧洲的反法国家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40万与联军作战,不料,各附庸小邦国乘机摆脱法国的控制拿破仑被迫陷入困境。莱比锡战役中,同盟军在萨克森击败拿破仑的军队。在1814年3月31

  • 敬事房太监伺候嫔妃惊人内幕:难以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嫔妃,敬事房

    太监,指中国古代专供古代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我国历代太监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多,号称1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千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院设有管理太监的专门机构称“敬事房”,又称“宫殿监办事处”。网络配图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