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荷战争的评价:标志着航海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奥古斯塔海战)

英荷战争的评价:标志着航海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奥古斯塔海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33 更新时间:2023/12/28 6:22:47

1648年,荷兰完成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造船业尤其兴旺,很快便成为了欧洲的造船中心,得到了“海上马车夫”的称誉,经过一段时间后垄断了海上贸易也就是当时的世界贸易。而英国在内战后,上台的克伦威尔一边壮大陆地海上军队,一边准备和荷兰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终于在1951颁布了打击荷兰的航海条例。

英荷战争配图

以上便是第一次英荷战争原因和背景,针锋相对的英荷两国由此展开了三次围绕海上贸易主导权的争夺战。而第二次英荷战争原因和背景则源于英国以胜利者的姿态不断欺压荷兰。本来荷兰在第一次战败后就不服输,便励精图治以重新夺回海上贸易主导权,而英国还得寸进尺,触犯荷兰的领土以及贸易权益,于是忍无可忍,第二次对战爆发,荷兰大胜。第三次英荷战争原因和背景实际上也是承继于上一次的对战结果,1672年荷兰遭遇法国入侵,不得不决堤阻挡法国陆军的步伐,这时候英国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就派遣舰队突袭荷兰,攻其不备,使其两面受敌,只是英国想不到最后还是输给了被荷兰的德·奈特阵营,又灰溜溜地撤退了。综合三次战争一胜两负的结果,英国其实是用兵力和赔款换来了贸易特权。

到了1780年,觊觎荷兰丰厚物资的英国又找借口对荷兰发动了第四次战争,大败荷兰,结果不但如愿以偿,还因为荷兰战后信用和国力的衰弱,拿到了世界金融的霸权。

英荷战争的评价

英荷战争,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英国赢得了第一场和第四场战争的胜利,而在最后一次的战争后,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因此人们对英荷战争的评价褒贬不一。

英荷战争配图

英荷战争的评价分三个方面,首先以这次战争为标志,航海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西欧各国对造船业的发展更加的支持,希望通过增加船只的数量,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各国还颁布了完善的航海条例,促进航运业发展;扩招航海人员,聘请国外科研人员来提高航海造船技术。其次,改进海上武器装备,强化海上武装力量,提高海上作战能力:从战舰的长度、大口径火炮、旗语等方面改进,海上作战战术进行升级,如英国海军发明了海上封锁、拦截的战术。

英荷战争的评价最后一方面是使得抢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据海上岛屿、掠夺海外殖民地等更加的严重。英国、美国、荷兰、法国等国,在原殖民地的基础之上,还在进一步扩,四处争夺殖民地,将侵略的魔爪伸世界各地。尤其是英国,凭借其前期发展的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先后的两个多世纪中一直成为世界超级殖民、商业和军事大国,于是在世界各地发动战争,破坏了世界和平的秩序,给所侵略之处人民带去灾难。

英荷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在17世纪爆发的英荷战争不仅使得它们本身收到损伤,而且许多国家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甚至于英荷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也非大,发生了许多对中国的未来巨大影响的变化。

英荷战争示意图

荷兰在独立后大力发展贸易的那段时期里,荷兰商人与贵族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对南亚甚至全世界进行殖民侵略。在那段时期里荷兰占领了中国台湾,日本长崎,非洲的好望角等等地方,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殖民据点,把资本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全世界。

在随后的英荷战争中,由于荷兰与英国的争斗,使得荷兰不得不放弃海上霸主的地位。荷兰的退让使英属东印度公司加大了对海上的控制,并在随后逐渐垄断海上贸易远东霸权,并且肆无忌惮的进行远东扩张。也就是这时候为未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在第一次与第二次英荷战争之间,由于荷兰将重心放在英国上无暇顾及远东的殖民地,使的殖民地地区的军事力量处于薄弱时期,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英荷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也由此可见。在18世纪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再加上对海上贸易的垄断使得英国对全世界进行贸易输出,尤其是对中国。

英荷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中国在不久后的鸦片战争中国家实力大大衰退,并使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社会。

英荷战争结果

以海堤,风车,郁金香闻名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在17世纪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它是在摆脱西班牙统治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自独立后,由于其造船业发展迅猛,它的贸易和航海迅速崛起,使其成为当时的海上垄断者。正是由于它的全球贸易垄断,使得英国十分不满,之后,便产生了一系列的斗争。

英荷战争配图

当时的英国正是处于迅猛发展时期,其军队更是扩张到令人生畏的地步。此时的英国统治者也是相当重视商业贸易的,但荷兰的海上贸易垄断使得他们无法大力发展经济。更令他们气愤的是荷兰不仅不收敛甚至愈发猖狂起来,竟然在英国市场牟取暴利,这使得英国再也不能容忍,英荷海上大战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英荷战争结果也由此产生。

第一次战争是以英国的胜利结束的,英国颁布了针对荷兰的条例后,荷兰的拒绝使得英国与荷兰产生了海上冲突,但由于英国的强大的装备,火力使得荷兰以失败并承认航海条例告终。第二次的战争源于英国制定了更加严苛的航海条例,英国的挑衅使得荷兰无法忍受,于是第二次战争爆发了,在这次争斗中,英国并没有优势来对抗荷兰,再加上英国鼠疫的入侵使得英国一片混乱。这次规模巨大的战争持续时间很久,在战争最后之际荷兰对英国实行了奇袭,使得英国以及其惨烈的方式宣告失败。第三,第四次战争分别以荷兰,英国胜利结束,但英荷战争结果是在这四次战争中两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总体来说,英荷战争结果是英国获得胜利,荷兰彻底失去了它最辉煌的时代,而英国开始逐渐获得金融霸权。

更多文章

  • 三宝井真的存在吗?三宝井投毒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宝井

    三宝井真的存在吗在庙的前后还有两口水井,后方一口小的叫“三宝井”,相传是郑和挖掘的,庙门口左侧一口稍大的叫“王井”,也称“汉宝丽井”,据说是15世纪当时的马六甲苏丹为了迎娶大明汉宝丽公主而下令挖掘的。就像那个荒唐的“图兰朵”故事一样,马来人也一直意淫历史上曾娶过中国公主。汉宝丽的故事最早典出马来人自

  • 三宝井的由来,郑和和三宝井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和,三宝井

    郑和和三宝的关系三宝指郑和,垄即山地、坟场。该市西北郊约5公里的望安山麓狮头山上,有闻名古迹三宝洞。当地人传说郑和下西洋途经爪哇时,副使王景弘病重,船队被迫停泊于此。郑和率众登陆,发现此山洞,遂留下十名随从,一些给养药品和一条船,将副使安置于洞内疗养。王景弘病愈后,并没有驾船追随郑和,而是率众垦殖建

  • 郑和造的三宝井为什么会被多个国家抢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宝井

    公元一四零五年,在中国发生了一件影响后世的大事件,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开启了自己其下西洋的第一程,从此也让世界上多了一口神奇的井,郑和途径马六甲,与马六甲国王结识,觉得这个国王很有才华,就上书明成祖,紧接着明成祖就把汉宝丽公主下嫁马六甲,为两个国家奠定了友谊的基础。当时,马六甲国王为了给汉宝

  • 中国首位海航家郑和下七次西洋路线揭秘(三宝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郑和,三宝井

    郑和,作为我国第一位开拓航海领域之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一次终结的,而是在探索中寻找经验,总体来说,郑和在其一生中曾经七度展开航海领域的探索,那么在这么多次探险中,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都是怎么样的呢?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中都有路经过哪些国家?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都有给明

  • 历史上郑和真的发现美洲了吗?(三宝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和,三宝井

    郑和简介郑和是明朝的时候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是云南昆阳人。公元1371年的时候,郑和出生,是家中的的第二个儿子。郑和画像公元1381年的时候,明朝的军队进攻到了云南,当时还是叫马和的郑和被明军的副统帅蓝玉给掠夺了过去,并且把郑和给阉割了带到了南京,这个时候郑和只有十岁。郑和到了南京之后就被送到了燕

  • 秦霸西戎说的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霸西戎

    秦霸西戎是指秦穆公统治时期征服西北方国部落的活动。秦穆公在位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等名臣治国,成一时“富国强兵”之势。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企图向东发展,争霸中原。公元前627年,秦袭郑,在回军至崤(今河南洛宁西北)时,遭晋军截击,全军覆没,史称“崤之战”。秦东进受挫后改变战略,转而向西,进攻戎地,“灭国

  • 秦国的崛起:秦穆公称霸开启秦朝称霸西戎的时代(秦霸西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穆公,秦霸西戎

    秦穆公的故事秦穆公的一生过得很波折,但是却很精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做人办事的道理,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谈资,他的生平有很多个小故事,都彰显了他的为人豪情仗义,能急人之所急,心胸开阔,不为小利而丧失大义。秦穆公蜡像这里我们只从中截取一段故事来阐明他的性格,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秦穆公刚刚继位,晋国觉

  • 秦穆公击败西戎:秦国从此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秦霸西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穆公,西戎,拓地,,秦霸西戎

    第二年公元前623年,秦缪公用由余的规划和计谋开始向西扩展,大败西戎,吞并了12个小国,拓土一千多公里。秦缪公称霸于西方,成为了春秋第三霸主。由余本来是个晋国人,因为祖上犯了事逃到了西戎,戎王派他出使秦国。秦缪公好卖弄,领着由余参观那些豪华的宫殿和精美的器物。由余说:“你们的老百姓要弄这些东西可真够

  • 圣·詹姆斯日之战爆发于什么时候?圣·詹姆斯日之战的结果如何(突袭梅德韦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圣·詹姆斯日之战,英国,荷兰,突袭梅德韦港

    圣·詹姆斯日之战,在荷兰又被称为两日之战(英语:St. Jamess Day Battle;荷兰语:Tweedaagse Zeeslag),这是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由由英国的鲁珀特亲王和乔治·蒙克指挥的舰队与荷兰的德·鲁伊特在英格兰的北福兰角外海进行的一次海战。尽管德·鲁伊特在指挥撤退方面富有经验,荷

  • 第二次英荷战争正式宣告结束(突袭梅德韦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突袭梅德韦港

    在350年前的今天,1667年7月31日 (农历六月十一),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1667年7月31日(距今350年),英国和荷兰签订《布雷达和约》,和约规定英国占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将英军在战争期间占领的苏里南(在南美)归还荷兰。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