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荷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法荷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奥古斯塔海战)

法荷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法荷战争的结果及影响(奥古斯塔海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37 更新时间:2024/1/5 1:26:50

法荷战争,发生于1672年-1678年,是一场欧洲战争,一方为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瑞典及德意志境内的明斯特主教区、科隆主教区英国,另一方为荷兰共和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奥地利、勃兰登堡和西班牙。战争结束于1678年《尼姆维根条约》的签订。法国获胜,开始独霸欧洲,法国国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号称路易大帝。

历史背景

法王路易十四在1661年亲政后,励精图治希望称霸欧洲。于是他在1667年选择西班牙为用兵对象,发动遗产战争(1667年-1668年)。但是他刚占领大片领土而正打算往东北攻下全部的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却被三十年战争的旧盟友荷兰共和国插手干涉。当时荷兰的政府首脑--商人出生的约翰·德·维特大议长(当时欧洲最有权力的人物),担忧法国领土扩太多会威胁荷兰的国土安全(西属尼德兰是一直是法荷间的缓冲区),于是德·维特以软硬兼施的手法,联合英国、瑞典成为"三角同盟",要求法国在1668年与西班牙缔和,并归还大量的占领地,否则"三角同盟"就会对法宣战。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准备不足,被迫接受荷兰的要求而答允和议,但却种下路易十四对约翰·德·维特与荷兰共和国的强烈怨恨。

正巧当时英王查理二世在第二次英荷战争输给荷兰之后,虽然被迫在1668年与荷兰缔结同盟去法国施压,但查理二世一直愤恨不平,渴望复仇。于是路易十四在大规模扩军之后,展开外交手腕,破坏荷兰名义上的"三角同盟"。法国天才的外交部长--雨格·奥纳,操盘了一系列杰出的外交成果:他先收买瑞典国会,得到瑞典放弃三角同盟保持中立的承诺之后;再向英王提议与法国合攻荷兰(由法国提供部分的战费),瓜分其大半国土。一拍即合的两方,于1670年签署多佛秘密条约(secret

treaty of

Dover),英王查理二世与法王路易十四结盟,计划在两年后联合攻打荷兰。同一时间,法王还收买策动荷兰的邻邦明斯特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答允说一旦法国出兵,他们也会出军并提供法军交通与后勤支援。于是在1672年,法王先向荷兰宣战,英王接着也向荷兰开战,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

战争过程

战争起始于1672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12万大军进攻荷兰,原本号称"最强防线"的荷兰堡垒,面对法国天才工程师--沃邦将军所研发的新式攻城技术时,居然一触即溃、全面崩盘。法军迅速地占领荷兰大部分的国土(七个省有五个已基本沦陷),造成荷兰的大恐慌与政变,史称"灾难年(Rampjaar)";接着再派六万精兵进攻西班牙的弗朗什孔泰与南尼德兰。

结果荷兰人的爱国能量爆发,以决堤阻止法军占领姆斯特丹,并临危授命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为联省执政,拯救国难(激愤的群众逼使德·维特下台负责,后来更被暴民活活打死)。英王查理二世同时在1672年进攻荷兰,但是荷兰海军上将鲁伊特(Michiel

de

Ruyter)于四次海战均获得胜利,查理二世被迫停战,后来在国会的压力下,于1674年正式结束第三次英荷战争;同年明斯特大主教与科隆大主教接在英国之后,与荷兰缔结和约。

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先与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洛林公国、帕拉蒂纳特公国等结盟,迫使法国分散兵力四处作战。1673年底,在威廉三世出色的作战与盟军的帮助之下,荷军攻下波恩,法国军队全部被赶出国土,威廉三世的威信达到极点,得到了"护国英雄"的称号,但威廉三世与法国的苦战是以战败为收场。之后威廉三世率领新招集的八万荷兰军,对法军继续反击,战局却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1674年时,法国用重金拉拢北欧霸主瑞典并与之结盟,诱使瑞典从后方进攻德意志地区,让勃兰登堡与神圣罗马帝国抽回援助荷兰的兵力,回救自己。1675年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威廉击败瑞典军(腓特烈·威廉因为这不可思议的胜利,被誉为"伟大的选侯"),使得一向敌视瑞典的丹麦,趁机与荷兰结盟并向瑞典宣战,发生了斯科讷战争(1675-1679年)。

因为瑞典从后方进攻反法联盟,1674年后荷兰出现败多胜少的不利情势。首先,路易十四采纳财政大臣与经济天才柯尔贝的计策,大幅提高对荷兰商品的关税,进行关税战,让荷兰商人损失惨重;其次,1676年荷兰"海神"鲁伊特于地中海之西西里岛战役负伤而死,荷兰与西班牙被法国抢去地中海的制海权;最后,荷兰、西班牙与德意志盟国虽大力增兵,组成稍多于法军的联兵,却难挡法国元老级的军事天才蒂雷纳与大孔代(两人屡次以少胜多),德意志的洛林被夺去,西班牙领有的弗朗什孔泰与部分佛兰德也被稳固占领。若非有天才将领--奥地利主帅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与蒂雷纳和大孔代相抗衡,让后两者一死一退休,那么反法同盟会丢失更多领土。

1677年,威廉三世对英国的外交取得成功,与英国王位继承第二顺位的玛丽公主结婚,向外界显示英国正式加入反法同盟,即将出兵助荷攻法。虽然路易十四以秘密津贴英王查理二世与少数辉格党(英国反对党)权贵的方法,暂时拖延了英国参战的时间,但是他认知到必须趁巨大优势还未丧失前,尽快结束战争。于是他动分化敌人与外交谈判的高明机制,同时在战场奋力一搏,好取得更多和平协约的谈判本钱,顺利地在1678年3月占领南尼德兰的根特与伊珀尔,成功在英国参战之前,就把反法联盟推上谈判桌。

和约与影响

最后战争结束于1678年的奈梅亨条约(the Treaty of

Nijmegen)的签订。荷兰国土恢复并得到低关税的优惠、瑞典也取回战争中失去的西波美拉尼亚,但法国获得巨大胜利。和约确认法国对弗朗什孔泰、佛兰德和埃诺地区部分城市的占领,这些地区一直是西班牙的领土;原本和约也规定法国归还洛林公国给德意志的洛林公爵(但法国保留驻军权),可是因为洛林公爵不愿让法军扎根其领地,拒绝在和约签字,所以洛林继续被法国占领(六角型的法国领土初次形成),直到1697年的赖斯维克和约(结束大同盟战争)才归还给洛林公爵。

本来威廉三世不愿背弃盟友(西班牙和勃兰登堡)以换取和平,但路易十四用高明的外交技巧与荷兰省商人和联省国务会的要员成功交涉,满足于关税降低的荷兰省就先在条约上签字,迫使威廉接着同意其他各省以共和国全体的名义签约缔和。感觉被荷兰背叛的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威廉,愤而在1681年投向路易十四,帮助法国在1680年代初称霸欧洲。

战后各国开始承认并敬畏路易十四"太阳王"的称号,太阳王的法国,取代荷兰成为欧洲最有权力的仲裁者。(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愤恨地说:"难以忍受法国人的保护")此后威廉三世成为"太阳王"的终生死敌,决定以毕生的心力去打击法国的天主教霸权,法荷争霸因此成为17世纪后期欧洲政局的主要课题(连带促成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

法荷战争为之后四十年的国际形势,缔造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刚开始无法预见这样的结局,但是法荷战争预兆了荷兰、西班牙与瑞典三大强权于18世纪初期的中衰:荷兰受限于英、法包夹的地缘政治格局,她卓越的海上霸权最终在1713年转移给英国;瑞典传统的军事优势,无法阻止勃兰登堡的崛起,而西班牙在战争中的表现更是无能,瑞、西两国渐渐失去他们国际上的重要性,最终在18世纪初遭受巨大的失败,除了本土以外,大多数的领土都被列强瓜分。

更多文章

  • 英荷战争的评价:标志着航海战争进入了新的阶段(奥古斯塔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英荷战争,奥古斯塔海战

    1648年,荷兰完成独立后,经济发展迅速,造船业尤其兴旺,很快便成为了欧洲的造船中心,得到了“海上马车夫”的称誉,经过一段时间后垄断了海上贸易也就是当时的世界贸易。而英国在内战后,上台的克伦威尔一边壮大陆地和海上军队,一边准备和荷兰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终于在1951颁布了打击荷兰的航海条例。英荷战争

  • 三宝井真的存在吗?三宝井投毒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宝井

    三宝井真的存在吗在庙的前后还有两口水井,后方一口小的叫“三宝井”,相传是郑和挖掘的,庙门口左侧一口稍大的叫“王井”,也称“汉宝丽井”,据说是15世纪当时的马六甲苏丹为了迎娶大明汉宝丽公主而下令挖掘的。就像那个荒唐的“图兰朵”故事一样,马来人也一直意淫历史上曾娶过中国公主。汉宝丽的故事最早典出马来人自

  • 三宝井的由来,郑和和三宝井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和,三宝井

    郑和和三宝的关系三宝指郑和,垄即山地、坟场。该市西北郊约5公里的望安山麓狮头山上,有闻名古迹三宝洞。当地人传说郑和下西洋途经爪哇时,副使王景弘病重,船队被迫停泊于此。郑和率众登陆,发现此山洞,遂留下十名随从,一些给养药品和一条船,将副使安置于洞内疗养。王景弘病愈后,并没有驾船追随郑和,而是率众垦殖建

  • 郑和造的三宝井为什么会被多个国家抢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宝井

    公元一四零五年,在中国发生了一件影响后世的大事件,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开启了自己其下西洋的第一程,从此也让世界上多了一口神奇的井,郑和途径马六甲,与马六甲国王结识,觉得这个国王很有才华,就上书明成祖,紧接着明成祖就把汉宝丽公主下嫁马六甲,为两个国家奠定了友谊的基础。当时,马六甲国王为了给汉宝

  • 中国首位海航家郑和下七次西洋路线揭秘(三宝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郑和,三宝井

    郑和,作为我国第一位开拓航海领域之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并不是一次终结的,而是在探索中寻找经验,总体来说,郑和在其一生中曾经七度展开航海领域的探索,那么在这么多次探险中,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都是怎么样的呢?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中都有路经过哪些国家?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都有给明

  • 历史上郑和真的发现美洲了吗?(三宝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和,三宝井

    郑和简介郑和是明朝的时候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是云南昆阳人。公元1371年的时候,郑和出生,是家中的的第二个儿子。郑和画像公元1381年的时候,明朝的军队进攻到了云南,当时还是叫马和的郑和被明军的副统帅蓝玉给掠夺了过去,并且把郑和给阉割了带到了南京,这个时候郑和只有十岁。郑和到了南京之后就被送到了燕

  • 秦霸西戎说的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霸西戎

    秦霸西戎是指秦穆公统治时期征服西北方国部落的活动。秦穆公在位时,任用百里奚、蹇叔等名臣治国,成一时“富国强兵”之势。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企图向东发展,争霸中原。公元前627年,秦袭郑,在回军至崤(今河南洛宁西北)时,遭晋军截击,全军覆没,史称“崤之战”。秦东进受挫后改变战略,转而向西,进攻戎地,“灭国

  • 秦国的崛起:秦穆公称霸开启秦朝称霸西戎的时代(秦霸西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穆公,秦霸西戎

    秦穆公的故事秦穆公的一生过得很波折,但是却很精彩,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做人办事的道理,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谈资,他的生平有很多个小故事,都彰显了他的为人豪情仗义,能急人之所急,心胸开阔,不为小利而丧失大义。秦穆公蜡像这里我们只从中截取一段故事来阐明他的性格,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秦穆公刚刚继位,晋国觉

  • 秦穆公击败西戎:秦国从此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秦霸西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穆公,西戎,拓地,,秦霸西戎

    第二年公元前623年,秦缪公用由余的规划和计谋开始向西扩展,大败西戎,吞并了12个小国,拓土一千多公里。秦缪公称霸于西方,成为了春秋第三霸主。由余本来是个晋国人,因为祖上犯了事逃到了西戎,戎王派他出使秦国。秦缪公好卖弄,领着由余参观那些豪华的宫殿和精美的器物。由余说:“你们的老百姓要弄这些东西可真够

  • 圣·詹姆斯日之战爆发于什么时候?圣·詹姆斯日之战的结果如何(突袭梅德韦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圣·詹姆斯日之战,英国,荷兰,突袭梅德韦港

    圣·詹姆斯日之战,在荷兰又被称为两日之战(英语:St. Jamess Day Battle;荷兰语:Tweedaagse Zeeslag),这是第二次英荷战争期间由由英国的鲁珀特亲王和乔治·蒙克指挥的舰队与荷兰的德·鲁伊特在英格兰的北福兰角外海进行的一次海战。尽管德·鲁伊特在指挥撤退方面富有经验,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