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本该开放的清朝为何变成了最终的“闭关锁国”?

本该开放的清朝为何变成了最终的“闭关锁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22 更新时间:2023/12/21 11:44:06

“闭关锁国”,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典型的保护主义。严格限制本国对外经济、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康熙年间的清朝,并不是一味的闭关锁国。是开放通商口岸,加大对外贸易;还是闭关锁国,这个问题也一直是议政的重点。

顺治至康熙初年,荷兰、英国、法国、等,相继与清朝建立贡市贸易关系。一六五六年,准荷兰八年一次来朝,一六六三年,着二年来贸易一次,一六六六年又定,其二年贸易,永着停止。英、法等国的贡市贸易,一六六八年题准,船不许过三只,每船不许过百人,但无时间限制。一六八五年废止海禁后,清朝与西方国家的海上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次年议定:荷兰应准五年一次,贸易处所止许在广东福建两省。一六八四年,在厦门设立洋行,一六八六年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实有四、五十家。分别经营进出口贸易,并代纳税银。英法等国商船,除以澳门为居留地外,一六八八年又在定海城外道头街西,建红馆一区,作为商船停泊与中转贸易之地。

清朝在一六八四年对海上贸易作了具体规定:一、沿海广东、福建、江南、浙江、与省,听百姓装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海上贸易捕鱼。预行禀明该地方官登记名姓,取具保结,发给印票。二、在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海关,管理来往船只,并征收税银。外国贡船所带货物不再收税,其余私来贸易者,听所差部臣照例收税。三、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先定海禁处分之例,尽行停止。若有违禁将硫磺、军器等物,私载在船出洋贸易者,仍照律处分。

清朝的海外贸易,输出品主要是生丝和丝织品,其次是茶叶、瓷器、药材、皮革、白糖、纸张、书籍等。输入商品,日本主要是铜,是清朝铸钱必需的原料,一六八五年,海关共办铜二百九十六万九千二百二十八斤,动支税银二十九万六千九百二十二两八钱。后来不断增加。铜一是日本对中国的主要输出品。其次是海产品,包括海参、鲍鱼、鱼翅、统称表物。从东南亚输入的商品,除海产外,主要是胡椒、香料、牛角等。商船带来了一些工艺品,还贩运南洋海产,并载运大量白银,到中国购买生丝、绸缎、茶叶、瓷器等特产。据广东巡抚杨琳奏报:一七一六年到广州的法兰西船六只、英国船二只,俱系载银来广置货。全年统共到有外国洋船十一只,共载银约有一百余万两。广东货物不能买足,系各铺户代往江浙买货。可见其贸易也有相当规模。

清朝在海外贸易中一直处于有利的地位。从顺治五年到康熙四十七年间,日本外流金额为二百余万两,银额为三千七百多万两,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流入清朝。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东南各省手工制造业与沿海城镇的兴起。厦门是对南洋的主要港口,广州是对西洋贸易的主要港口,宁波是对日贸易的主要港口。康熙时期南京、广州的丝织业,苏州、厦门的造船业,福建、广东的制糖业,的冶铁和制锅业的制瓷业等的发展,都与海外贸易密切相关。康熙帝曾说:朕南巡时,见船厂问及,咸云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清朝开海后,海外贸易日渐发展。

自开海禁之后,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清政府因而担心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并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于五十六年复行南洋海禁,严禁与南洋往来贸易,严令沿海炮台拦截前往船只,水师各营巡查。南洋海禁之后,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萎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后果,以致有用四五千金建造的大船,任其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而生活无着之穷民,被迫逃亡海上,或铤而走险,“或为犯乱”。为此不少人奏请开禁。

雍正五年,即南洋海禁十年后,清政府再开南洋海禁。限令出洋贸易之人三年内回国,否则不许回籍。

乾隆时,清政府再次厉行限制对外贸易。当时,英国人为了向北方推销其纺织品和接近产茶、丝地区,力图在广州以北扩张海口。英国通事洪任辉偕同英国武装商船多次驶至浙江定海、宁波。英国武装商船的到来,引起了清廷的重视。

为了整肃浙省海防,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夷船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清政府只允许少数殷实富商设立“公行”,负责与外商从事进出口贸易,并代表清政府与洋商交涉。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奏请制订《防范夷商规条》,规定“防夷五事”。即:永行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到粤,“宜令寓居行商管束稽查”;禁止中国商人借领外商资本及外商雇请汉人役使;严禁外商雇人传递消息;于外国商船停泊处拨营员弹压稽查。“防夷五事”将对外贸易严加管理,有了明确的法规,使闭关政策形成为制度。嘉庆十四年,清政府又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道光十一年,先后制订了《防范夷人章程》和《八条章程》。这些章程,除重申“防夷五事”的规定外,又规定外国兵船只许外洋停泊,禁外国商人携带妇人以及在省城乘坐肩舆,等等。有关严拿贩卖鸦片人船等项,这项政令是正确的。

闭关自守、体制落后、朝廷腐败等原因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标签: 清朝闭关锁国

更多文章

  • 闭关锁国的历史由来:王安石变法失败搞亡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安石,变法,司马光,闭关锁国

    王安石不贪色、不爱财。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大坏官,无非这两条,可是他一条都不粘。这样一个道德高尚、百毒不侵的人,勤勤恳恳、日以继夜地把国家搞亡掉了,你怎么评价他?所以说,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是一个特别需要警惕的人。王安石这个人是中国经济史、政治史上充满了重大争议的标杆性人物。我们常常说一个历史

  • 索尔战役的战后总结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索尔战役,普鲁士,奥地利

    在会战中,普鲁士军伤亡官兵数约三千九百余人,而奥地利与萨克森军的伤亡合计,约有七千五百余人左右。以居二分之一劣势的兵力,打出了近两倍于自身损害的战果,普鲁士军在菲特烈独力的指导下,成功地发挥了超乎世人预想的战斗效能。将兵力集中侧重一翼的斜行战术获致了巨大的成功,尽管对菲特烈来说,他本人也很清楚这是一

  • 索尔战役中使用了怎样的战术?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索尔战役,普鲁士,奥地利

    1745年九月三十日,这一天的早上八点钟,在士兵们都用过早餐之后,雾也散了,会战以格拉纳?库柏高地上发出的第一声炮响作信号揭开了战幕。奥地利军发动猛烈的火炮射击,右翼的步兵人海凭其数量优势向布尔克斯朵夫作严密的压进。受到炮台火力与奥军步兵炮的攻击,耶茨将军认为再把部队放在城外会变成大屠杀,遂下令将部

  • 索尔战役的参战双方是谁?战前布阵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索尔战役,普鲁士,奥地利

    在菲特烈的面前,洛林亲王指挥的四万奥地利军在布尔克斯朵夫前方排成战列,准备展开决战。 奥地利军左翼的快速军团是由罗布柯魏兹(Lobkowitz)元帅指挥,曾经与菲特烈交手过的奈贝格伯爵担任其参谋长兼步兵指挥官,就是因为他的高机动行军,奥军才得以抢先夺占有利的地理位置展开作战。其麾下配备有两个轻装步枪

  • 索尔战役的战前形势怎么样?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索尔战役,普鲁士,奥地利

    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中,普军在霍亨弗里德堡战役干净漂亮的奇袭中大败奥军。此战之后,洛林亲王缓缓向南退入波希米亚境内,腓特烈大帝曾有慢了半拍试图追击的打算,但追了一半就发现到功效很小,而且菲特烈认为普鲁士再继续参加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耗下去实非良策,已经有谈判停战的打算,于是他把为了伏击奥地利人而集结起来的

  • 为什么会爆发明登战役?明登战役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登战役,法国,英国

    七年战争期间的一次重大战役。1759年8月1日,德孔塔德斯元帅率领法国军队6.4万人与不伦瑞克的费迪南德率领的英国和普鲁士联军5.4万人交战于明登地区。费迪南德先派出一支1万人的部队威胁法军的后方,然后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法军第一道防线。由于联军骑兵未能及时投入战斗,损失惨重的法军得以顺利撤退。此次战

  • 揭秘七年战争的原因:都为了自身的利益(明登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七年战争的原因,明登战役

    七年战争是欧洲列强们之间的斗争,这其中的冲突大多集中在1756年到1763年之间。1748年结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让整个欧洲得到了8年的和平。但是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大多数国家的地位受到动摇,那么七年战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七年战争七年战争中每个国家参战的企图都不同,但都为了自身的利益

  • 第二次数学危机怎么解决的?第二次数学危机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指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围绕微积分诞生初期的基础定义展开的一场争论,这场危机最终完善了微积分的定义和与实数相关的理论系统,同时基本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关于无穷计算的连续性的问题,并且将微积分的应用推向了所有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中。初步解决直到19世纪20年代,一些数学家才比较关注于微积

  • 第二次数学危机时候出现的?第二次数学危机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第二次数学危机,世界

    第二次数学危机,指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围绕微积分诞生初期的基础定义展开的一场争论,这场危机最终完善了微积分的定义和与实数相关的理论系统,同时基本解决了第一次数学危机的关于无穷计算的连续性的问题,并且将微积分的应用推向了所有与数学相关的学科中。危机背景芝诺悖论这次危机的萌芽出现在大约公元前450年,

  • 芝诺悖论是什么?芝诺悖论的内容是什么(第二次数学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芝诺悖论,芝诺,古希腊,哲学家,第二次数学危机

    芝诺悖论(Zenos paradox)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悖论学说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