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于大卢基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对双方有着怎样的影响

关于大卢基战役的评价是怎样的?对双方有着怎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06 更新时间:2024/1/4 18:46:40

大卢基战役是苏德战争中期苏军发动的进攻战役。1942年11 月4

日至1943年1月20日,由加里宁方面军实施。目的是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大卢基集团(9 个师),使之不能调往斯大林格勒。1942 年11 月28

日,苏军将敌合围,德军速调6 个师解围。1943年1月16日,被围德军部分(7000 人)遭歼灭,大卢基也随之解放。

虽然损失惨重,而丢失了重要的大卢基,但德国人在防守战中,仍然得到了一次战术胜利。在敌我5:1的兵力劣势、持续不断的空袭炮击,没有连续防线可言的战斗条件下,Chevallerie将军避免了德军第一线薄弱的混合防线的溃败,而且依靠那些几乎无用的二线步兵,后勤部队和超龄服役人员,给苏联人极大的打击。

然而,从整个战役角度而言,虽然德军在大卢基拖住了数倍于己,并且不断增加的敌人达六星期,也成功守住了重要的铁路线,但是大卢基的丢失,5000驻军全部覆灭,解围作战失败,解围中12,000人的伤亡(即使解围成功,这个代价也太高昂),都意味着德军在战略上的失败。如果按照中央集团军群的初期突围计划作战,德军可以用更小的代价得到相同的结果。

德国人估计苏军损失超过30,000人,受伤和被俘几千人。超过600辆苏军装甲车辆和400门火炮毁坏,击落63架苏军飞机。据估计,共有31个苏军单位被全歼。德国损失同样大,17,000人伤亡,其中5000人为大卢基城里的卫戍部队,12,000人为解围部队。数千人被俘,大卢基守军彻底覆灭,几百辆装甲车辆和运输机被毁。

根据《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苏联方面统计的双方伤亡数字为:

大卢基战役中,德军伤亡5.9万人,被俘4,000人,损失坦克250辆、火炮和追击炮770门、汽车1,150辆以及许多其他武器和技术装备。6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遭重创。

苏军参战兵力突击第3集团军,8.67万,装备坦克200多,火炮0.2万,苏军纯减员31674,伤72348(与上面第3突击集团军一共8.67万人不符?待考证)

战后列宁格勒仍然被北方集团军群包围,并没有受到任威胁。在苏联人看来,这次战役是去年冬天那次失败战役的翻版,因为战役目标过大,而后备力量不足。第24骑兵师和360步兵师就近在咫尺,如果他们参战,特别是机动力极强的第24骑兵师参战,Novosokolniki可能会被合围,大卢基几乎无药可救。然而历史上这两支部队却和德国的伞1师一样,坐视大好时机流失。不过突击第3集团军也牵制了近10个德国师,迫使希特勒统帅部给大卢基方行动的军队加强了6个师。

战后,美国人总结了大卢基战役,作为一次围城战值得借鉴的几点:(发表在1952年,对二战中的一系列围城战进行了分析,大卢基是第三篇)

1、

如果出现包围口袋,那么必定是进攻方实力远超过防守方。被围一方采用防守态势,只能在救兵有可能出现并且成功拯救的情况下有效,否则将全军覆没,对双方兵力对比产生进一步的恶劣影响。

2、 在作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是最关键的,为了固守某个有利地形,防御工业基地或者为了宣传展的目的去大不利于自己的仗是违背战争原则的。

3、 希特勒曾经宣称东线的每一寸土地必须坚守,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是并不能成为战争的主导思想。

4、

如果必须从外部解围,那么一定要用最好的部队。越快的解围,意味着越小的损失,和越大的成功概率。向包围圈突击的狭小缺口会给解围部队带来额外的损失,因为他们向前推进之外,还要应对两翼突袭的敌军,消耗过大,最后将不得不放弃进攻。

5、

速度重要,但是并不等于可以草率不经准备,解围部队应该精挑细选。而主持解围的最高司令官往往身处事外,依靠城里的报告来决定解围日期,这样往往会发出无法执行的命令。事实上,最可靠的解围指挥官应该深入一线。

6、

通过无线电和包围圈内部队保持联系非有效,可以满足任何指挥需要。事实上,由于缺乏联系,有几次解围炮火反而打到了城里,通过联络机传递信息只在被围初期可行,此后就只能在夜里了。

7、

城堡守军在夜间在向解围部队方向,采取运动路径多变的突围收效良好,他们采取多条路径同时渗透,并且不停迂回前进的方法,可以很好的从敌人防线空隙钻出去。

8、

包围圈内的补给是很严重的问题,初期可以依靠原有的储存,很快就要依靠空投,而这远远不够,空军的作战的是勇敢的,但是目标是他们无法达成的,特别是大量的装备、给养,如果希特勒到前线看过,就不会再相信格林的承诺。

标签: 大卢基战役双苏联

更多文章

  • 大卢基战役双方分别投入了多少兵力?使用了什么武器装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卢基战役双,苏联

    苏军参战序列在大卢基战役期间,苏军投入的主要兵力是加里宁方面军(马克西姆·阿列克谢耶维奇·普尔卡耶夫上将)下属的第三突击集团军(3rd Shock Army,之所以把shock翻译成突击,是因为这个词是俄文“udarnaya”在英文中最直接的翻译,其实可能翻译成assault,更有助于从英文中理解,

  • 大卢基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什么?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卢基战役双,苏联

    第一阶段:苏军进攻战役在11月15日打响,到11月24日,苏军对大卢基城的进攻开始了。强大的苏军迅速从城的南北两面形成了半包围之势,几乎没有碰到成建制的抵抗(因为本来也没有多少部队),苏军部队在零星的战斗中踏着雪地前进,到晚上,已经几乎形成了对大卢基城的合围。在Kuban小溪附近的德军撤退太快,以至

  • 大卢基战役双方战略目的是什么?战前有着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卢基战役双,苏联

    按照苏联方面的预想,最佳的战斗结果是第三突击集团军迅速完成对大卢基的合围,扫清城内抵抗力量,并且顺利切断同向列宁格勒的铁路,掐断北方集团军群的补给,从而与斯大林格勒交相呼应,因为德军已经没有后备力量,所以一旦缺口打开,很可能在43年初苏军向普斯科夫(Pskov)和里加(Riga)的突击无可抵挡。北方

  • “蓝鹰”震动美国:蓝鹰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蓝鹰运动,美国

    早在1918年,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最低工资法”。后特区儿童医院向最高法院上诉,认为这项法律侵犯了雇主的签约自由权,最高法院最终以5比3的表决结果宣布该法违宪。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一时间,财政金融一片混乱,工人罢工风起云涌,农民抗议此起彼伏,胡佛政府手忙脚乱,一筹莫展。1932年7月1

  • 罗斯福的《国家工业复兴法》什么时候颁布的?其意义及历史作用是什么(蓝鹰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斯福,美国,蓝鹰运动

    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历史来源《国家工业复兴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首先

  • 蓝鹰运动什么时候发动的?蓝鹰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蓝鹰运动,美国

    蓝鹰运动是指1933年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发动的以"人尽其职"为宗旨的一场经济变革运动。因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此次运动史称蓝鹰运动(Blue Eagle)。最低工资法早在1918年,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最低工资法"。后特区儿童医院向最高法院上诉,认为这项法律侵犯了雇主的

  • 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有什么传统习俗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二月二有什么习俗呢?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祭龙神我国古代许多地方,每到龙抬头这天,人们都要到江河水畔祭龙神。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

  • 龙抬头是哪天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和禁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二月二,龙抬头,习俗,禁忌,传统文化

    导读“二月二,炒豆豆,乡里来咧个老舅舅,老舅舅要豆豆,么豆豆,一棒打着门背后。”多么熟悉的歌谣,现在知道的还有几个,刚过完燎疳节,现在又是二月二了,么有理头的注意了。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

  • 二月二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二月二,传统文化,龙抬头

    二月二的由来: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节日来源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

  • 德国国会纵火案:八十年前的那把火到底是谁放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德国,国会纵火案

    1933年2月27日晚,德国柏林的国会大厦突然失火。付之一炬的不仅仅是国会,还有魏玛共和国时期蹒跚学步的民主。纳粹党借由此桩纵火案,为其最终走向独裁铺平了道路。1933年2月27日晚间,许多柏林人都在往国会大厦方向涌去。他们听说,这座1884年竣工的巨大建筑失火了。很快,警察封锁了现场,大量消防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