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戏说科举:高考生跳的“龙门”在哪里?(举人)

戏说科举:高考生跳的“龙门”在哪里?(举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28 更新时间:2024/1/6 23:44:18

北京城外有城,城内建城的建筑布局,使得连接内外各城之间的城门成了极为重要的设施。在北京众多的城门当中,的确存在着所谓的“龙门”,当然,这与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分不开的。

由隋朝起创建的科举制度,取代了过去一直以来的世袭制度,由此,学子们得到了通过求学考试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就是相对公平的社会育才机会,使得封建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稳定。

网络配图

科举考试分为很多个级别,在历经各地区主持的考试之后,通过层层选拔的胜出者会取得到京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机会。

在京师的考试有两场,会试殿试,而最终能够冲进殿试,并取得名次的,就拿到了进入仕途的入场券,成为国家的栋梁。也就是说,原本平凡无奇的鲤鱼越过了“龙门”,晋级龙族,真可谓是“一步登天”成状元了!

完成这一象征性加冕仪式的就是长安门。长安门分为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长安左门位于大明门内东北角,长安右门位于大明门内西北角。

长安左门和右门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门的总门,门前均竖立有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诫语,并有禁军站岗。

平日,百官上朝都要从长安左、右门进入,并且无论官级大小、爵位高低,都要下马下轿,步行进入长安门,经天街,经金水桥,入承天门,继而进午门,上朝觐见皇帝。

并非两门都是“龙门”,只有长安左门被称为“龙门”。明初时,在承天门外金水桥畔设案举行殿试,后来移至太和殿。清沿用了这一形式,但后将殿试的场所改在了保和殿。

网络配图

殿试以后,凡考中进士的人,都要在殿上广布姓名,然后将名字写入“皇榜”,捧出午门,在鼓乐御杖的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广场,挂在左面的“龙棚”内。

参加殿试的贡生们在这里集结看榜,无论考中与否,都经由长安左门离开。所以,长安左门被称为“龙门”或是“生门”,靠中进士的人成为“登龙门”。新科状元会披红插花,骑着御赐的高头大马,经此门出游“天街”,以显示“皇恩浩荡”,当然,这也是唯一允许在“天街”上骑马的时候。

此后,金榜提名的进士们会被接到顺天府衙饮宴祝贺,即所谓的“金殿传胪”的仪式。越过“龙门”的学子们最终不负多年的寒窗苦读,一跃成为天下闻名的新权贵。

与长安左门相对的,长安右门则是刑部主持全国“秋审”、“朝审”的地方,被称为“虎门”。每年农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员会同大理寺、都察院或九卿、王公大臣,在这里设案“秋审”,联合审理犯人。

每逢此时,由东到西,横列几十张大八仙桌,上铺红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审各犯判,然后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红笔一勾,该犯的死刑就确定了。

网络配图

“朝审”则是委派兵丁,将刑部监狱内的死罪犯人全部提出来,押送到长安右门,排成整齐的队列,由长安右门的南门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审” 公案桌前,听候审问。期间,每个犯人不能倾诉冤情,等到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车把犯人押到刑场砍头。

犯人由长安右门提解进广场,不免悲伤哭泣,犹如身进虎口。所以,长安右门会被称为“虎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长安街的交通问题,遂于1952年将长安左、右门拆除。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长安门了,但是,同为改变人命运的“龙门”和“虎门”却永远在历史上留下了传奇的故事。

标签: 科举举人

更多文章

  • 周郑交恶事件简介,最后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郑交恶,春秋

    郑国,原是郑伯友的封国,由于郑伯友(即郑桓公)及其子掘突(即郑武公)浴血奋战,力保周王室江山,而受到周王的器重。在平王东迁后,掘突继任司徒六卿一职,掌管朝中大权。早在郑桓公时期,他就亲见王室政治腐败、诸侯叛离的倾向日益滋长,于是他利用东方郐、东虢两个小国的统冶者贪财好利、百姓多不归附的时机,把自己的

  • 周郑交质原文及翻译,周郑交质评析(周郑交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郑交质,周郑交恶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

  • 周郑交恶的经过如何?是怎么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郑交恶

    周郑交恶本来关系还可以,可是到子孙辈关系就开始紧张起来了,期间大小摩擦不断,最后忍无可忍积累的怨恨一触即发,终于引发了一场战争,下面我们来看看周郑交恶的经过如何。郑国,原是郑伯友的封国,由于郑伯友(即郑桓公)及其子掘突(即郑武公)浴血奋战,力保周王室江山,而受到周王的器重。在平王东迁后,掘突继任司徒

  • 曲沃代翼的简介,以及造成了哪些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是发生于前704年晋国的内战,晋国军队与曲沃武公之间的战争。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在今中国山西省闻喜县)封给其叔成师,是为曲沃桓叔。前731年,桓叔去世,其子曲沃庄伯继位 。前716年,曲沃庄伯去世,其子曲沃武公继位 。前705年冬天, (史记记载为前706年),当时曲沃日益强大,曲沃武

  • “本末倒置”背后曲沃代晋,历时多久发生了什么事?(曲沃代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曲沃代晋,曲沃代翼

    末倒置释义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一) 桐叶封弟的典故公元前1042年,周都镐京。偌大的宫殿中,两个小孩子在做游戏。大孩子拾起一片梧桐叶,撕成圭形(圭:礼器,多为玉制,常用于祭祀

  • 晋国的曲沃代翼是为转折的起始,天下彻底乱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曲沃代翼

    晋国不是没有强大过,称霸诸侯列国。而是诸侯们,都走得太快了。晋国所在,土地肥沃,丘陵盆地杂居期间,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更重要的是,此地为夏商周发展的渊源所在,开垦千年,与南方之楚国蛮荒之地相比,优势相当明显。这是晋国发展的先天

  • 马来亚战役:7万日军击败14万英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

    二战初期的马来亚战役,英军和英联邦其他部队总数多大14万人,却被7万日军迅速击溃。虽然当时英军是在两线作战,但他们在武器、训练和战争经验上,并不能说都不如日军。双方居然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马来亚战役中,英军一直在表面上占据兵力优势。可在实际上,英联邦军队不仅分散部署,而且很

  • 马来亚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

    1941年12月4日,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日军第25集团军(辖第5、第18师和近卫师,共11万人)从中国海南岛三亚港出发,在南遣舰队(舰艇46艘)、陆军第3飞行集团(飞机450架)掩护下驶向马来半岛。8日,其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北大年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登陆,迅速占领当地机场和克拉地峡,随后分兵三路南

  • 马来亚战役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战前形势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来亚战役,日本,英国

    日本于1941—1942年制定侵略东南亚计划时,认为夺取太平洋防线战略要点、物产丰富的英属马来亚具有重大意义。日军统帅部的企图是:派重兵登陆,夺取制空权,歼灭英国舰队,陆军沿海岸快速发展进攻,攻占马来半岛和英国在东南亚的主要海军基地——新加坡,为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建立前进基地。为实现

  • 航母时代终结战列舰时代:日军攻占新加坡战斗(马来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平洋战争,新加坡,山下奉文,马来亚战役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出,并在日本进入印度南部之后停止对其出口石油。日本知道在没有美国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战争机器只能挣两年,之后所有的军舰、坦克便成废铁,那时日本将不战而降。如果从听众美国从中国撤兵,则会因国民失望而发生叛乱。因此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军部和内阁决定在因石油短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