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纽约及新泽西战役的背景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如何爆发的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的背景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如何爆发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77 更新时间:2024/1/8 2:40:54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英语:NewYorkandNewJerseycampaign),是指美国独立战争

于1776年7月至1777年3月期间,美国与英国在纽约州及新泽西州的多场战斗。

1776年3月波士顿战役结束后,独立战争的重心逐渐转移到纽约市。乔治·华盛顿

开始在纽约布防,而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奥也准备从海路进攻纽约。1776年7月初,何奥派大军登陆斯塔滕岛,并在8月底的长岛会战击败大陆军。9月何奥谨慎地纽约州推进,先后登陆曼哈顿岛及布朗克斯,再在白原战役击败华盛顿,终于在11月包围了曼哈顿岛的大陆军,并在11月16日的华盛顿堡攻城战俘虏了接近3,000名美国士兵。大陆军主力虽然屡屡避过英军包围,但只能在哈林高地战役及布朗克斯获得小胜,自此更被逐出曼哈顿岛一带,直到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为止。

华盛顿堡攻城战结束后,新泽西州战事随即展开。华盛顿率领败军穿越新泽西州,终于在1776年12月初横过特拉华河,进入宾夕法尼亚州。美国革命因接连战败、士兵服役期满及士气低落等因素,而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不过,战争的局势却在12月中旬开始逆转。何奥一直未有积极追击华盛顿,并且在特拉华河岸宣布停止追击,下令士兵过冬。这些士兵分散于各个哨站,不少人更到处抢掠强奸,引发平民组成民兵反抗,是为新泽西州起义。这些民兵在短时间内令到英军哨站疲于奔命,令华盛顿有机可乘。

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率领部队在恶劣天气下夜渡特拉华河,成功突袭特伦顿的黑森驻军,并俘虏了接近900名黑森士兵。大陆军在这场战役的大胜,迫使英军恢复军事行动,尝试歼灭华盛顿的部队。然而华盛顿先在1777年1月2日的孙平克溪战役守住英军攻势,再于翌日早上突袭英军在普林斯顿的后方基地,并取得胜利。在短短一个多星期,华盛顿迫使何奥放弃新泽西州多个哨站,更反将英军包围于不伦瑞克市一带,令到英军陷入被动。美国革命也大受鼓舞而起死回生。1月到3月,新泽西州民兵不断攻击英军的搜集粮草部队,引发粮草战争。这一系列的攻击令到英军损耗加剧,而且士气大挫。

纽约及新泽西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其一重要转折点。何奥的战略目标是以武力镇压北美殖民地的叛乱,打击革命派的信心,从而恢复英国殖民管治。这个目标在纽约州战役中取得成功,更一度将美国革命迫入绝境。但英军在新泽西州却激起更多反抗,又在战争接连落败,令到何奥的战略计划在短时间内完全失效,而革命派的信心则更为坚定。1777年季,何奥将目标转为美国首都,发动了费城战役;身处加拿大的约翰·伯戈因则以切割新英格兰地区为目标,发动萨拉托加战役。

背景及纽约开战:1776年3月至8月

参见:波士顿战役、加拿大战役及长岛会战

1776年3月17日,英军由波士顿撤退到哈利法克斯,等待英国及黑森雇佣兵援军。在英军有新一轮行动前,美国独立战争的重心已逐渐转移到纽约州。纽约州位于十三个殖民地东北,被哈德逊河南北穿。哈德逊河的东面有康涅狄格州、罗得岛州、马萨诸塞州及新罕布什尔州四个新英格兰州分,北面是尚普兰湖及英属魁北克省,而纽约市则在南面出海口的东岸。

由于新英格兰四州是美国革命的重镇,倘若英军能够控制纽约州及哈德逊河,则可断绝新英格兰与南部州分的联系,从而消灭叛乱。此外,纽约州的效忠派及革命派居民势力不相伯仲,成为英国与革命双方致力罗致的对象。故此,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早在邦克山战役后,已经部署攻打纽约州;而乔治·华盛顿也在3月开始派人到纽约市布防,等待英军攻击。大陆议会为防英军从魁北克省南下,更在5月发动军队远征加拿大。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何奥终于在1776年6月开始行动。何奥的兄长理查德·何奥率领英国皇家海军舰队,在6月29日抵达下纽约湾。何奥在7月2日派军登陆并占领斯塔滕岛,而大陆议会则在同日签署美国独立宣言,并在7月4日对外公布,美国正式立国。

在1776年7月初,华盛顿已经在长岛的布鲁克林高地布防,又在哈德逊河沿岸及曼哈顿岛建造堡垒。布鲁克林高地可以协助纽约市区防守,而哈德逊河的堡垒则可阻止英国军舰溯河北上,以免河道被英军控制。不过,英军在纽约市仍然拥有海军及情报优势,占有战术主动。当华盛顿拒绝与何奥谈判时,何奥便决意发动进攻。8月22日,何奥派军登陆长岛南部,并在27日从两路包抄大陆军,是为长岛会战。这场会战是独立战争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何奥一共投入了超过20,000名可作战士兵,而华盛顿在长岛亦有约10,000名军兵作战。何奥在会战为英军取得胜利,但华盛顿却在晚上成功撤走全部士兵,未至于即时灭亡。

更多文章

  • 新泽西州起义:独立战争波及新泽西州(纽约及新泽西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新泽西州起义,独立战争,美国,特伦顿战役,纽约及新泽西战役

    新泽西州起义(英语:Rising of New Jersey),是指1776年12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新泽西州民兵与英国军队的多场战斗。 1776年12月7日,乔治·华盛顿带领大陆军撤退到新泽西州与宾夕法尼亚州交界,而英军则在12月8日追击至特伦顿,与大陆军在特拉华河对峙。受到英美军队的刺激,效忠派

  •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殖民地人民有着怎样的影响(纽约及新泽西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美国,独立战争,殖民地,纽约及新泽西战役

    美国独立的革命基本上改变了每个美国人的生活。美国人长期反抗英国的斗争所带来的结果之一是公共空间的明显扩展,随之而来的是选举权的扩展。白人内部的奴役劳力制度(契约奴制度)迅速衰落,宗教团体享有了更大的自由,妇女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也较从前有所改进。但在另一方面,对印第安人、许多效忠派居民、绝大多数奴隶来

  • 常山之战中唐军主将是谁?唐军主将李光弼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常山之战,史思明,李光弼

    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率兵东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先后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九门(今河北城西北)﹑赵郡(今河北赵县)等地。五月,与郭子仪会师常山,乘敌疲惫出击,大败史思明部于嘉山(今河北曲阳境),进围博陵(今河北定县),军威大振,使河北

  • 常山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常山之战,史思明

    李光弼以左兵马使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朔方军东出,击败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岩后(参见郭子仪击叛军之战),由郭子仪推荐,升任河东节度使。十五载二月初二,李光弼奉命率蕃、汉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3000人,东出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直指常山。当时,史思明率数万大军围攻饶阳(今河北深县西南)二十余日不下,常山

  • 常山之战:唐朝叛军史思明的覆灭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常山之战,史思明

    常山之战主角:李光弼、史思明时间:唐天宝十五年常山之战是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在常山(今正定),大败叛军史思明。这次战役使唐军在河北战场上的一次决定性胜利,直接导致了史思明的覆灭。常山之战以李光弼的唐军胜利结束。至此常山九县只有九门、藁城还在叛军手中,其它七县全部收复。李光弼

  • 特伦顿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特伦顿战役的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特伦顿战役,美国

    特伦顿战役爆发于1776年12月26日,在乔治·华盛顿强渡德拉瓦河至特伦顿后爆发的一场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役。在不利的天候下进行危险的渡河后,华盛顿的大陆军主力碰上了驻扎在特伦顿的黑森佣兵。经过短暂的交火后,几乎整群黑森佣兵都遭俘虏,而美军则几乎毫无损失。这场战斗提振了大陆军的士气,并鼓舞更多人重新入伍

  • 为何称特伦顿战役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特伦顿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8月底,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战至8月22日,华盛顿输掉了长岛战役,几乎全军覆没,英军占领纽约。美军仓皇撤至新泽西州,此时美国革命的未来岌岌可危。 美国大陆军遭受了几场败战,军队的士气低落,为了尝试拯救士兵并在乐观的情况下度过年尾,大陆军的首席指挥官乔治

  • 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乔治·华盛顿生平简介 (特伦顿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美国,总统,华盛顿,简介,特伦顿战役

    华盛顿档案:姓名:乔治·华盛顿英文名:George Washington尊称:美国国父,美国之父出身:种植园主学历:毕业于威廉玛丽学院军衔:六星上将(1976年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以资深美国官员象征的理由授予其特级上将荣誉,另一说是六星上将军衔,原来General of the Armie

  • 五代十国中后蜀是怎么灭亡的?后蜀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五代十国,后蜀,孟昶

    由于蜀将畏缩不前,丧失战机,这些叛乱相继被平定,后蜀一事无成,仍旧龟缩于两川之地。待到北宋建立之后,全国统一的形势更加成熟,后蜀的灭亡遂不可避免了。后蜀灭亡孟昶与前蜀王衍不同,并不是宋人所说的昏庸之主。他幼年即位,不能亲政,将相大臣多为孟知祥的故人,骄横不法,夺人田宅,穷奢极欲,视孟昶如无物。孟昶要

  • 加拿大战役中的指挥官——菲利普·斯凯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菲利普·斯凯勒,加拿大战役

    菲利普·斯凯勒Philip John Schuyler (1733年11月11日-1804年11月18日)美国军人,政治领袖、大陆会议代表,出身于纽约名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中(1755-1760)升任少校,战后赴英格兰谈判殖民地战争赔偿问题,1768-1775年出任纽约州众议员,第二次大陆会议(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