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纳西比战役后为何没处死国王 纳西比战役过程

纳西比战役后为何没处死国王 纳西比战役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3/12/27 4:21:50

纳西比战役是在哪一年这个问题,没有任的争议。纳西比战役发生在公元1645年。纳西比战役是英国的内部战争。当时在英国国内,议会之间就政权归属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甚至到最后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摩擦已经到了需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阶段。

查理一世雕塑

纳西比战役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爆发,公元1645年6月,国王军和国会军在纳西比展开了决战。当时指挥议会军队的是克伦威尔,国王军则是查理一世亲自带队。这次战役的胜利,为议会军在第一次内战中取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纳西比战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

纳西比战役是在哪一年呢?纳西比战役的具体爆发时间是1645年6月14日,查理一世率领着国王军议会军发动攻击,战役由此打响。在战争打响初期,议会军的左翼就受到了国王军的严重攻击,左翼将领伊利顿也在战役中中弹受伤,从而使得议会军左翼呈现出群龙无首的状态。当时的国王军右军抓住了战机,再次向议会军左翼发动进攻,从而迫使伊利顿带领军队退出了纳西比战役。但是最终纳西比战役的战局还是被议会军扭转,他们反败为胜,使得查理一世狼狈撤退。以上就是对纳西比战役是在哪一年发生的这一问题的解答,此战爆发与公元1645年,该战役的最终胜利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纳西比战役后为何不立即处死国王

纳西比战役后为何不立即处死国王这一问题曾引发人们思考,经过史学家的研究,人们得知当时的人没有办法立刻处死国王。

查理一世画像

英国一共经历了两次内战,纳西比战役是属于第一次英国内战期间的一场战役。公元1645年6月14日,克伦威尔指挥的国会军和由查理一世亲自率领的国王军在纳西比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争双方都在此次战役中投入了非大的兵力,而在最初的战役中,胜利的旗帜是偏向于国王军队一方的,但是在真正的最后关头,克伦威尔率领着国会军队转败为胜,大败查理一世。纳西比战役结束后,国会军并没有活捉查理一世,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虽然战败认输,但并不是俘虏。这便是纳西比战役后为何不立即处死国王的原因。

因为查理一世不是俘虏,依旧是国王军的统帅,所以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直到1646年春天,国王军被议会军围困在了牛津,当时国王军队投降,战争结束。虽然国王军队投降,但是这次战争中议会军还是没能活捉查理一世,因为查理一世化妆逃跑了。因为国王军投降,第一次内战就此结束。逃脱的查理一世是在第二次内战中被俘虏的,1648年苏格兰军再次被议会军击败,由此宣告第二次内战结束,在这次内战中议会军最大的成就,就是俘虏了国王查理一世。成为了阶下囚的查理一世此刻还是没有被处死,而是经过了层层审判,最终被定为叛国罪,然后送上了断头台。以上就是查理一世被处死的经过,由此人们可以得知纳西比战役后为何不立即处死国王的原因。

纳西比战役过程

作为英国第一次内战中比较重要的一场战役,纳西比战役过程十分复杂。

纳西比战役画像

1645年6月,国会军和国王军在纳西比附近相遇,由此拉开了英国内战。纳西比是小山顶上的村落,它的四周都是旷野,树木非常稀少,中间则是丘陵地带。6月14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部将鲁普特因为没有发现国会军从而下令进行侦查。同时他自己也策马前往一个高地上侦查,然后发现国会军似乎在全面撤退。对鲁普特来说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机会,所以他很快就下令自己的部队离开一直坚守的防御阵地,向南追击。

然而国会军其实并不是在撤退,而是就当时的战局做出判断,认为国王军队会向后撤退而下令部队向纳西比7公里处的哈尔波罗前进。部队出发不久鲁普特发现了国会军的举动,下令出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国会军在费尔法克斯的带领下将计就计,诱敌深入。鲁普特中计,由此战争爆发。

在纳西比战役过程中,查理一世将军队分为了三线,第一线是由斯特里指挥的步兵,其右翼是鲁普特率领的骑兵,左翼则是南格达理带领的骑兵。第二线依旧是步兵,由霍华德指挥,第三线则是国王的近卫兵,查理一世亲自率领。

国会军则采取平行作战的方式,步兵居中,骑兵分布在两翼,预备队仅有三个团。最终战争的结果是国会军取得了胜利,以上就是纳西比战役过程。

纳西比战役的影响

纳西比战役的影响最大之处在于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公元1642年到1651年之间,议会和保皇派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甚至是武装冲突。当时执掌议会的是英国辉格党,所以此次革命也被称为是清教徒革命。

克伦威尔画像

公元1645年6月,议会军和国王军在纳西附近展开了决战,当时指挥议会军队的是克伦威尔,采用的是平行作战队形,另外还有三个预备队。国王军则由查理一世亲自指挥,他将自己手中的兵力分为了三线,第一线是阿斯特里指挥的步兵,左右两翼均是骑兵,分别由南格达里和鲁普特指挥;第二线依旧是步兵,由霍华德指挥;第三线属于查理一世的近卫兵,由他本人亲自指挥。双方在纳西比展开激战,最终因为查理一世的马匹发疯,驼着查理一世向后狂奔,不知情的士兵因此也跟随着国王查理一世撤军,并没有向国王军的其他战线展开支援,从而使得议会军反败为胜,成功的打败了其他战线的国王军。纳西比战役的影响有哪些呢?

纳西比战役的胜利,使克伦威尔很快掌控了议会的军事力量,从而使得英国社会的整个局势开始向革命方向转化。随后不久国王查理一世被以叛国罪处死,英国的封建专制主义由此没落。纳西比战役的影响是使得英国封建专制主义灭亡,从此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标签: 纳西比战役

更多文章

  • 纳西比战役后为何没办法立刻处死国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纳西比战役

    纳西比战役是在哪一年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的争议。纳西比战役发生在公元1645年。纳西比战役是英国的内部战争。当时在英国国内,议会和国王之间就政权归属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甚至到最后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摩擦已经到了需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阶段。查理一世雕塑纳西比战役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爆发,公元1645年6月,

  • 纳西比战役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纳西比战役

    纳西比战役后为何不立即处死国王这一问题曾引发人们思考,经过史学家的研究,人们得知当时的人没有办法立刻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画像英国一共经历了两次内战,纳西比战役是属于第一次英国内战期间的一场战役。公元1645年6月14日,克伦威尔指挥的国会军和由查理一世亲自率领的国王军在纳西比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争双方

  • 陆元方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陆元方卖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陆元方,陆元方卖宅

    陆元方最初中明经科,足以为官,补三水、扶风、渭南三县尉,又连中八科制举,多次升迁后任监察御史。武则天革唐旧制,派陆元方作为使者安抚岭外。完成使命归来很称武则天的心意,任命他为殿中御史。在同一月升任凤阁舍人,仍兼侍郎之职。不久,他被来俊臣陷害,武则天手敕特赦他。长寿二年(693年),升任鸾台侍郎、同凤

  • 卖屋不欺,陆元方教子以诚(陆元方卖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陆元方,陆元方卖宅

    唐代陆元方,字希仲,苏州(今属江苏)人。陆元方由科举入仕,官一直做到监察御史。他素有胆略,为人正直。武则天曾派他出使南方,他第一次到海上乘船,遇大风狂浪,船上人都吓得要死,陆元方却镇定自若,丝毫也不害怕,后来果然平安返回。出使回来后,武

  • 陆元方子女是谁? 如何评价陆元方?(陆元方卖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陆元方,陆元方卖宅

    陆元方出生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的望族之家,家族多为当朝高官,其子陆象先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陆元方曾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等职,唐德宗时期续图凌烟阁。陆元方子女儿子陆象先,本名景初,唐玄宗宰相。陆景倩,右台监察御史。陆景融,工部尚书。陆景献,屯田郎中。陆景裔,光禄卿。如何评价

  • 东汉董卓的“财政改革”:曾把五铢钱改铸小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董卓,改革,金融,,五铢钱

    什么是“十二金人”?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人在临洮看见12个身穿奇装异服的巨人,秦始皇听说后觉得是大吉的兆头,就将收集缴获的六国兵器,铸造了12个巨大的铜人,竖立在秦宫大门口。一些当代人写的著作里说,这12个“金人”中有10个被东汉末年的董卓销毁,铸造成铜钱,剩下的两个十六国时期被前秦天王苻坚销

  • 南朝混乱的金融市场:梁武帝曾发“缩水”五铢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朝,金融,梁武帝,,五铢钱

    东西两晋这个一度“一统天下”的王朝,是中国帝王时代里,延续时间最长的“无钱时代”,尽管钱币始终在合法使用、流通,但王朝本身从未发行过一枚法定钱币。有钱的市场需求,无钱的正常供应,终究是非常不方便的一件事,正因如此,晋朝刚刚结束仅10年(刘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定都在建康(南京)的刘宋

  • 汉朝货币介绍 汉朝时期五铢钱的流通及其特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货币,汉朝,五铢钱

    导读:秦灭以后,刘邦建立了汉朝。汉承秦制,货币制度也一如其旧。所不同的是,汉初半两钱的实际重量开始变轻了,如汉文帝时半两钱只重四铢(二十四铢合一两)铸币的名称和重量,两者由相符到有差距,这是世界各国货币史上共同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统治阶级为了节省币材,另一方面也标志着货币地位的进一步确立。西汉初年,曾

  • 蜀国灭亡是因为剑阁道之战吗?剑阁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蜀国,剑阁道之战,剑阁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魏、蜀汉、东吴互相牵制,共存了约60年之久,直到263年,曹魏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加速了三国灭亡的进程。而魏灭蜀之战,也是三国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场战役,又称“剑阁道之战”。“剑阁道之战”的称谓,来源于这场战役的地点——剑阁,作为通往蜀汉首都成都的主要通道,剑阁在这场战

  • 剑阁道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最后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维,邓艾,钟会,刘禅,黄皓,剑阁道之战

    魏军伐蜀263年8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而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再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刘禅闻讯后,忙命廖化增援姜维;派张翼和董厥到阳平关防守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