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治维新三杰之大久保利通简介 大久保利通怎么死的

明治维新三杰之大久保利通简介 大久保利通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68 更新时间:2023/12/8 9:16:34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于日本萨摩藩下级武士家庭,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为了改革翻云覆雨,铁血无情,不论敌友,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飞烟灭。他最后被刺杀身亡,但也成就了明治维新的成功。

幕府时代

1830年9月26日,大久保出生在萨摩藩鹿儿岛下家治屋町的城下武士家庭,城下武士在武士中却属最下层。大久保出生的年代正值日本最后一个武士政权——德川幕府的末期,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权掌握在德川氏出身的将军手中,其幕府设在江户。天皇的朝廷设在京都,对政治并无实际发言权,有时连生活也成问题。

大久保少年得志,17岁时便被任命为藩记录所的助理。大久保19岁那年,萨摩藩因藩主继位人选问题发生“由罗骚乱”,大久保利世支持的开明的岛津齐彬一派失势。身受免官和幽禁双重处分的年轻的大久保,独力承担起了供养母亲和三个妹妹的生活重担。

岛津齐彬在幕府老中阿部正弘的支持下,终于当上藩主,大久保官复原职,时值1853年6月,已是佩里叩关要求日本开国的前夜。齐彬在藩内施行开明政治,佩里叩关造成的幕府危机又增大了各藩的发言权,身为雄藩藩主的齐彬自然不甘寂寞,经活跃在中央政局的前台。大久保积极协助齐彬,才华日益显露,官职也由藩记录所书记,升为步兵监督,政治经验日渐丰富。

保守的井伊直弼代替病死的阿部正弘成为幕府大老之后,兴“安政大狱”,许多爱国志士惨遭屠杀。齐彬恰在此时病死,井伊任命齐彬之弟久光之子忠义为萨摩藩主,保守派开始在藩内抬头。大久保的努力下久光终于逐渐疏远保守派,开始重用大久保。

萨摩藩和幕府都在策划让幕府和朝廷合作以对付外来危机的公武合体运动,但两者的实质却迥然不同,幕府心目中的公武合体,是要回复一切政事委于幕府的幕府全盛时代的制度,而萨摩藩则是要建立一个朝廷对幕府具有政治上发言权的桥头堡。久光进谏天皇敕命德川庆喜为将军监护,让越前藩主松平庆永就任大老,由萨摩藩兵任京都的警卫,并于1862年同大久保一起率藩兵一千人进京,朝廷施加压力。这样的军事行动在德川幕府时代尚属首次。

大久保积极推进公武合体运动之时,早年的“精忠组”同志有马新七等人因早已投入更加激进的尊攘夷运动,正在策划乘久光进京之际袭击佐幕派公卿。大久保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派人劝说无效后,断然派兵杀死有马新七等人。1864年初,作为公武合体运动结晶的雄藩会议筹备就绪,设置了庆喜、久光等六人组成的“参与会议”,在天皇主持下讨论国策。各藩各怀私心,政见不同各怀鬼胎,后来六参议的相继辞职而烟消云散,公武合体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倒幕时期

1865年初,长州的藩政权回到尊王攘夷派木户孝允、高杉晋作等人手中,长州开始实行倒幕割据政策。幕府策划第二次征讨长州。1866年2月,萨长两藩在坂本龙马、中冈慎太郎的斡旋下,结成了倒幕同盟。萨摩藩与庆喜的友好关系从此中断,大久保与朝廷公卿岩仓具视合作,利用天皇权威。1868年1月3日成功发动宫廷政变。朝廷发布的“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了朝廷的摄政、关白制度与幕府的征夷大将军。政府军击败进至京都郊外的幕府军队,西乡包围江户幕府将军投降,最后消灭了幕府残势力。

天皇为首的朝廷在倒幕过程中的微妙作用,给大久保以很深的印象。为了领导日本国,天皇必须首先“一新”朝廷之旧弊,为此就必须使天皇与象征旧弊的京都割断联系,迁都、改元等。

明治政府在彻底消灭幕府势力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先后实行奉还版籍、建立御亲兵、废藩置县等措施,大久保在其中出力甚大。此时日本已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但对以后如行事,新政府却感到迷茫,于是决定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以大久保为副使巡访欧美。1871年4月,使节团踏上征途。本来使节团有修改不平等条约和考察各国实况两项任务,但因日本实力弱小,各国拒绝谈判,使节团遂将精力集中于后者。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给大久保以最深印象,德国为版本建设日本实现富国强兵。

改革时期

在使节团出国之后,留守政府中的各派系之间斗争加剧,尤以“征韩”问题为剧。日本政府于10月召开一系列会议以解决此问题。大久保在参会之前起草的一份意见书表明了自己反对征韩的态度,他列举了七大理由,尤其提到国内不稳的情况——留守政府颁布的《学制》《征兵令》和地税改革等措施已引起农民的大规模反抗。出席会议的参议分为“征韩派”和“内治派”两派。天皇采纳了岩仓等“内治派”的意见,西乡等“征韩派”被迫集体辞职。

在征韩论争中内治派取得了胜利,内务省的管辖范围包括劝业、警保、户籍、驿递、土木、地理、测量7个方面,大久保特别重视的是劝业和警保。劝业的意思是殖产兴业,内务省的任务是与管理矿山、炼铁、铁路、电信等骨干产业的工部省相呼应,谋求培育“以农业为基础,使工商业与之相适应”的传统产业,具有创立资本主义实业的巨大作用。警保把行政警察纳入了内务行政的一环,同时统一了全国的警察事务,内务省成为国家治安的中枢。内务省的庞大职权范围,并以大隈重信的大藏省和伊藤博的工部省为左膀右臂。 大久保努力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政策。日本与英国地理条件颇为相似,都属于面积小、资源少的岛国,所以认为日本应像英国那样大抓海运和工业。大久保还非常重视矿山开发和铁路建设,强调煤和铁是制造业兴盛的动力。

大久保政权继续推行地税改革,1876年强力推行“秩禄处分”,公布“金禄公债发行例”;剥夺武士阶级的俸禄,从根本上瓦解了旧的封建武士阶级,促进了日本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外交方面,大久保也并非是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1874年派兵侵略台湾,1875年侵略朝鲜。大久保认为,日本最大的外部敌人是俄国,曾力排众议用戊辰战争中的对手 本武扬为海军中将,派他出使俄国。本武扬果然不负众望,于1875年与俄国签订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暂时解决了日本的北方边患问题。

带头推进文明开化的大久保虽然不会跳交际舞,但也常常出席舞会。他还率先剪短长发入朝觐见天皇,群臣都为他的大胆举动惊骇。但十多天后,明治天皇也剪短了头发,于是群臣竞相仿效,除去头顶发髻。政府的“断发脱刀令”等文明开化政策终于在最高统治者的亲身示范之下迅速推行。

大久保的改革虽然成功,但并非一帆风顺,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和不满士族的叛乱是不断威胁大久保政权的两大要素,但这两股力量都被大久保血腥镇压了下去,即使是最大规模的士族武装叛乱“西南战争”也最终告败。

农民起义和士族叛乱暂告平息后,自由民权运动也在大久保的镇压下转入地下,北方的边患已经解决,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有了一定提高。此时的大久保踌躇满志,准备将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各项改革继续推进,以完成日本与万国对峙的夙愿。他万万没有想到,杀身之祸正悄悄来临。

1878年5月14日,大久保到太政官去办公的路上,他乘坐的马车突然遭到石川县岛田一郎等六名征韩党士族的袭击,大久保当即身亡,时年49岁。

大久保虽然死去,但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伊藤博文等人继续推行资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三大政策,终使日本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而束缚日本多年的不平等条约也于1911年全部废除。

人物评价

纵观大久保跌宕起伏的一生,不难发现他在政治上的天分及善于把握时局的功夫实在是超乎常人-可谓知时务为俊杰。掌握萨摩藩政他先跟从齐彬后投靠久光,而为使日本与万国对峙,他从公武合体派转向尊王攘夷派,后又变为开国倒幕派。他有铁血性格,因政见不同可将早年的政治伙伴有马新七、西乡隆盛置于死地。久光这个大恩人不能跟上时代时,也被他一脚踢开。推翻幕府,建设现代日该国家等方面,他功勋卓著。尽管壮志未酬身先死,但日本被威尔斯评价为“从未有一个民族像当年的日本那样昂首阔步”,应该说是大久保为这一切奠定了基础。

更多文章

  • 明治维新三杰之木户孝允简介 木户孝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治维新,木户孝允,日本,明治维新三杰

    木户孝允(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本名桂小五郎 ;长州藩出身,曾拜吉田松荫为兄,从斋藤弥九郎学习剑术,向江川英龙学习西方军事学。在尊攘、讨幕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维新后参加起草《五条誓约》,是政府的核心人物,推进奉还版籍、废藩置县,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少

  • 二王八司马,一场连底裤都输掉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二王八司马,唐朝

    在阅读正文之前,需要先把标题中打引号的词组捋顺。来,咱们一起读:“二王,八司马。”这就对了,逗号一定要点对地方,舌头也不敢打滑,错一点都不成。这个词组概括的是唐顺宗时期的一个政治集团。“二王”是指两个姓王的带头大哥,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是指失势后被集体贬到天涯海角做司马的八位“大贤”:韦执宜、柳

  • 唐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顺宗,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唐朝,二王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事件”指的是唐顺宗在位期间由王叔文、王伾等人所领导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二王八司马中的“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失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德宗

  • 特雷比亚河战役中的法国元帅——麦克唐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特雷比亚河战役,麦克唐纳

    埃蒂安-雅克-约瑟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法国元帅,塔兰托公爵(Etienne-Jacques-Joseph-Alexandre MacDonald, Duke of Taranto) (1765年11月17日– 1840年9月7日)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军事领导人。拿破仑对他评论:"麦克唐纳是一位优

  • 特雷比亚河战役发生在什么时候?特雷比亚河战役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特雷比亚河战役,俄奥联军

    在意大利北部发生的两次著名战役,一次是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伏击罗马军队大胜的一次战役。第二次是法国大革命期间,1799年俄奥联军在苏沃洛夫指挥下击败法将麦克唐纳的战役。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领军队出其不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直抵波河平原。当时时

  • 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崛起,战神陨落(特雷比亚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罗马共和国,迦太基,第二次布匿战争,特雷比亚河战役

    公元前264年,罗马为争夺西西里岛,与当时的地中海强国迦太基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41年,迦太基战败与罗马签署了屈辱性的条约,失去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18年,为了向罗马复仇,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进攻西班牙的萨贡托,引发第二次布匿战争。(详细可阅读罗马崛起之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翻越阿尔卑

  • 汉尼拔的事迹:败汉尼拔的古罗马将领是谁?(特雷比亚河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尼拔,特雷比亚河战役

    罗马帝国和汉尼拔他们之间有着不一样的关系,可以说汉尼拔视罗马帝国为仇敌,罗马帝国也视汉拔尼为心头大患。在汉尼拔小的时候,他就跟随父亲学习军事,从小锻炼起来的军事才能在后来屡次击败罗马的战役中得心应手。网络配图那时候的罗马共和国出现内战和动乱,屋大维在最后成了罗马最终的胜利者。他巧妙的运用政治手段掌握

  • 瑟乌姆战役:铁甲圣骑兵捍卫最后的荣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安德罗尼卡命令整个步兵战线向前推进,这包括中央阵线的瓦兰吉卫队与右翼的萨克森战士,瓦兰吉卫队和萨克森人挥舞着双手战斧与巨剑杀入匈牙利骑兵阵型中,挥出漫天血雨,最后方作为总预备队的弓箭手也全部上前,重步兵与圣骑兵的双重屠杀让匈牙利的骑士立即崩溃。他们开始向后没命逃窜以至于让整个匈牙利步兵阵线也跟着逃跑

  • 瑟乌姆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瑟乌姆战役稳定了西部边界,让数年后曼努埃尔可以集结大军在东方对突厥人发动大规模进攻。拜占庭铁甲圣骑兵被证明依然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重骑兵,曼努埃尔的改进使得这些骑兵拥有与西方骑兵相仿的冲击技巧,结合本身圣骑兵惯有的队形与纪律性,更加密集的冲锋阵型使得冲击力更胜一筹,而陷入重装部队的混战时,钉锤也能发挥

  • 瑟乌姆战役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双方是怎样排兵布阵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瑟乌姆战役,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的排列最前方是布满了轻装弓骑兵,主要由土库曼骑兵与库曼人组成,他们组成了战列的先锋。土库曼是拜占庭雇佣兵中的老面孔,他们足够灵活与专业但他们的忠诚很有限,战斗意志也不强。而库曼人这支游牧民族在阿历克塞刚即位时曾经产生过大麻烦,但也在狡猾的拜占庭皇帝的政治攻势下帮助拜占庭人对付另一支游牧民族佩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