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石曹之乱:险些让明英宗第二次丢掉皇位

石曹之乱:险些让明英宗第二次丢掉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58 更新时间:2023/12/22 13:45:34

明英宗的帝途并不顺利,曾因“土木之变”丢了皇位,被皇弟朱祁钰取代,后又通过“夺门之变”复位。复位后没几年,又遭遇了“石、曹之乱”,特别是曹吉祥及其嗣子曹钦的武力叛乱,险些让明英宗第二次丢掉皇位。

夺门之初,因曹吉祥已经官至宦官系统的最高级别——太监,没有了晋升的空间,明英宗就厚赏了其嗣子曹钦(封为昭武伯),不久还让曹钦与曹吉祥等共掌京军大权。明英宗这样做犯了两个忌讳:第一,打破了大明内官子弟不得封爵的祖制;第二,打破了大明内官及其子弟不得典掌京军大权的祖制。明英宗的这种行为,不知不觉为自己埋下了巨大祸根,因为宦官掌握了京军大权,一旦他们与君主翻脸,就会变生肘腋,最先倒霉的即是皇帝本人。

曹吉祥父子为何谋叛呢?天顺四年二月,同是夺门功臣的石亨瘐死、石彪被诛,曹吉祥耳闻目睹后“亦自以与石亨同功一体之人,亨既被诛,愈不自安”,“亨败己且不得独完”,于是“渐蓄异谋”,要赶紧做好准备。曹吉祥先前长期在外担任监军等职,由于是代表皇帝出来监军的,因而他手上权力极大,常常将善于骑射又十分勇猛的“达官”(即投降的外族军官)挑选出来,共计110人,然后再将他们组织起来,随时跟他出征。夺门之后,这些人“随(曹)吉祥以夺门迎驾,功累受升赏者甚众,皆感戴吉祥”。石家出事后,曹吉祥天天犒劳这些达官,“遂相与为死党。诸达官日出入其门,惟恐吉祥败而己随之黜退也”。

曹钦看到父亲有这帮子达官武装力量拥戴,再加上手里还有京军,就想找机会搞个政变,自个儿当当皇帝。于是曹家爷俩就选择了政变的“吉日”:天顺五年七月初二,这天拂晓之时是大明西征军即将出发的时候,作为西征军的统帅、兵部尚书马昂和怀宁伯孙镗等人要在这个时刻皇帝告辞,然后再去征讨侵扰甘凉边境的鞑靼部落。曹吉祥、曹钦预谋,趁着马昂和孙镗向皇帝告别、朝门开之际,曹钦率领军队由外入内,曹吉祥以禁兵相应,内外夹击,杀了马昂和孙镗,这样就使得朝廷一时无人组织和统领讨逆部队,然后由曹氏来夺取帝位。

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大,曹钦手下有个叫马亮的达官都指挥使因害怕造反不成,就跑去恭顺侯吴瑾值班的朝房里把秘密抖了出来。吴瑾赶紧把这事告诉了孙镗。两人决定,立即飞报皇帝。但怎么个报法呢?那时天还没亮,宫门都关着。孙、吴二人灵机一动,从长安门门缝里投疏入宫,由于时间紧迫,两人又都是武夫,上呈疏只写:“曹钦反!曹钦反!”

明英宗一看疏文,当即就要吓摊了,待情绪稳定后,他马上以事召见曹吉祥。曹吉祥不知底细,立马赶去。到宫门口,就被人用绳子吊进宫里,这也是大明宫中夜见皇帝惯用的办法。见到曹吉祥来了,明英宗立即下令:将这个该死的家伙关起来,并敕命侍卫和各部门关闭皇城四门和京城九门。

就在这时,曹钦发现马亮不在了,马上意识到大事不妙,计划败露了,只能拼一把了。等到曹钦带人来到东长安门时,发现宫门死死地关着,便下令放火烧,还是“不得入”,于是转向西长安门,门内守卫官军拼死抵抗,且拆了御河岸的砖石来堆塞宫门,终使曹钦“不得入”。这时急红了眼的曹钦又奔向了东安门去。而就在这时,恭顺侯吴瑾正好带了几个人在侦查叛军情况,不曾想到遭遇了曹钦,双方由此展开激战,吴瑾力战而死。

再说曹钦来到东安门,任凭怎么猛烈冲击,那大门还是纹丝不动。曹钦黔驴技穷,只好再让人放火。大火中坚实的东安门逐渐被烧坏,眼看就可以进入了,哪想到宫门内的守卫者也堆起了一大堆柴火开始在里边焚烧,顿时东安门一片火海。

再说孙镗自东长安门投疏后,就想去召集将士平叛。他来到太平侯张瑾家,张瑾是个贪生怕死的缩头乌龟,不敢去。孙镗没办法,只好跟自己的两个儿子说:“征西官军多从宣武门出发,你们赶紧去那里,就说有囚犯越狱造反,谁逮住会有重赏。”两人不久便召唤来2000多人,在孙镗的号召之下,大家纷纷跑去西长安门平叛,连工部尚书赵荣也披甲策马,大喊:“曹贼作逆,壮士同我讨罪!”这样一来又集合了数百人。

这时曹钦见西长安门进不去,又转向进攻东安门。孙镗发现后紧跟过去。天色渐亮,曹钦叛党中有不少人开始偷偷开溜。孙镗乘势发起进攻,叛乱分子向着东华门撤退。孙镗一路追击,到达东华门附近时,遭遇了叛军的顽固抵抗,互有死伤,从早晨到中午都没分出胜负。午后叛军开始不支,连曹钦本人也因中流箭而受重创,随即他策马后退。退到东大市街时,他似乎无路可退了,便与孙镗再次展开死战,对垒了大约半天。到了傍晚,曹钦的人马终于抵挡不住,四处溃散。孙镗的儿子孙軏见状,跃马挥刀冲到曹钦身边,举刀就砍,曹钦迅速阻挡,伤了右臂,孙軏不久被叛乱者围杀。曹钦见局势越来越不利,不再恋战,率领数骑去攻安定、东直、齐化等门。诸门皆关闭,曹钦只好逃回自己家里,作最后挣扎。

孙镗紧随而去,这时不断有增援的人马过来,曹宅很快被层层包围。不久曹钦投井自杀,曹宅被夷为平地。

叛乱是平息了,但明英宗一想起这场惊心动魄的动乱,就唏嘘不已,好险啊,曹氏叛党居然火烧东西长安门、东安门,一旦他们得逞了,再往里一点,可就是大明皇家宫廷了。

标签: 明朝明英宗石曹之乱

更多文章

  • 中国明朝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石曹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明朝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石曹之乱

    在556年前的今天,1461年8月7日 (农历七月初二),中国明朝大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失败。1461年8月7日(距今556年) 中国明朝大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失败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8月7日,司礼监大太监曹吉祥妄图称帝,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曹吉祥因为帮助明英宗复位有功,受命掌管司礼监,总督京城三

  • 明朝大将石亨:为何从暴发户沦落到阶下囚?(石曹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石亨,石曹之乱

    石亨(?-1460年),渭南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得以权倾朝野。网络配图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朱祁镇不能忍受,罢其职,得罪瘐死狱中,尽诛其党羽。后又以家属不轨,下诏狱,坐谋叛

  • 明朝的灭亡与其的税收制度有多大关系?明朝灭亡的真正深层原因解析(里甲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税收制度,里甲制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饥兵作乱。饥民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政府军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族入侵,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

  • “里甲制”这一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对明朝是利大还是弊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里甲制

    2700多年前的管仲在他的《管子·立政》中就详细介绍了一种“里甲制”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为,居民每五家编为一伍,设一伍长,五伍为里,设一里长。然后逐级增加户数,并设立相应管理者。这样,从穷乡僻壤直到中央皇帝,就都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管理网,一切都在管理控制之中。这样的里甲制,不但可以用于日常的治安管理

  • 明朝"里甲制度"详解 里甲制度的制度特征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里甲制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关于里甲制的编制,众多的学者普遍认为一百十户为一里是定制,且它一直保留至里甲制的瓦解。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实行原因明朝初期,开国皇帝

  • 中国明朝时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土地制度,赋役黄册,鱼鳞册,里甲制

    众所周知,明朝创立者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民皇帝,那么其治下的大明王朝土地制度是怎样的呢?据明史资料显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赋役黄册”即户口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

  • 斯图亚特王朝是如何灭亡的?揭秘斯图亚特王朝的灭亡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 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而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

  • 斯图亚特王朝的历代国王简介,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

  • 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爆发的光荣革命结果如何?有什么重大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 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而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

  • 斯图亚特王朝的发展是怎样的?斯图亚特王朝的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斯图亚特王朝,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英语:The House of Stuart/ 盖尔语: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间统治苏格兰和1603年至1714年间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的王朝。而在英国本土,最后三位斯图亚特君主均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