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逊有名的事迹 陆逊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

陆逊有名的事迹 陆逊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98 更新时间:2023/12/23 0:37:46

陆逊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为了报吴军夺荆州还有关羽被杀之仇,亲自率领大军攻吴。当时对上的将领正是吴国的陆逊。

刘备大军兵力强盛,陆逊避其锋芒,坚守不战。双方只能对峙。这一对峙,对刘备军中就是压力。因为蜀军是远征,补给方面不如陆逊来的轻松,而且又不能速战速决,再加上已经入夏,天气十分炎热,蜀军的士气逐渐低迷。

刘备为了士兵的酷热,命令士兵在山林中扎营,林中自然比外面要舒爽,但这一扎营却给陆逊带来了机会。时至夏季,万物都比较枯燥,刘备又在林中扎营,陆逊看准时机,命令士兵一人带一捆茅草,在蜀军营垒边放火边猛攻。

由于扎营的木栅栏和林木都是易燃的物品,火势瞬间就撩了起来,蜀军大乱,被陆逊率领的吴军连破四十多营,可谓是损失惨重。而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也直接导致了夷陵之战蜀败而吴胜的结果。

陆逊火烧连营,这一计策看起来并没有多么高超,可以说如果刘备不给他这个机会,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但是刘备却失算,在夏季竟然敢如林扎营,可谓是将自己的性命交到了陆逊的手中。

陆逊破八卦阵

适逢刘备兵败,仓皇逃跑之际,陆逊领命率兵去追。行至江边,只见江畔有几堆乱石,看似随意摆放,却暗藏杀气。陆逊心下思忖,不由生疑,故不敢轻举妄动。遂派人四下寻访,方从百姓口中得知。

此处原为诸葛孔明布阵之地,这些乱石也为当时所遗。陆逊亲自登山察看,并未见异常,便吩咐手下众人入阵继续追那刘备。

不料方入阵中便飞沙走石,天象有异,前锋士兵死伤不计。乱石忽然变为石兵石兽擒杀兵士无数,刀兵火影令在场众人闻之丧胆。陆逊大惊之下,急忙退兵,然一旦入阵,岂可轻易出去。正当陆逊手足无措之际,忽有一老丈出现,自称是诸葛孔明的岳丈黄承彦。老丈自称受诸葛亮托付,来次营救无辜困于阵中的东吴大将。又怜惜陆逊小有才名,不忍他丧命于此,遂来助他出阵。陆逊心下大喜,忙下马跪拜,连连称谢。

黄承彦道:“将军不识此八卦阵,错从死门入阵,老朽来引将军从生门出。”一入生门则生,一入死门则死。陆逊又是一番道谢作揖,急忙跟在黄承彦身后,带着一众残兵,按照黄承彦的吩咐步步小心,方才寻到生门方位,逃出生天。而后只见那老者又从中门入阵,瞬间消失在众人眼前。经此一役,陆逊更加佩服孔明的手段,便更加坚定了“立足江东为本”的思想。转而去与曹魏作战,不再追刘备一行了。

陆逊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

如果从整体来分析的话,陆逊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似乎是必然的结果。为什么说陆逊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是无法逃避的事情呢?

孙策原本是袁术的手下,当他带兵回到江东的时候,江东人是不欢迎的。孙策是以武力杀到他们不敢啃声的,虽然经过孙权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孙氏势力已经江东化,但是内部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孙权能在江东立足,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得到江东士族的支持。二宫之争持续了八年之久,孙权非但没有立即让它停止,然而借此事杀掉了一大批的官员,目的就是能给自己的后代留一个稳定的江山。

陆逊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无可厚非,他原本就是士族,家庭背景雄厚,加上德高望重,所以成为孙权心中的一大心病。孙权考虑过若是自己死了,自己年幼的儿子肯定不能稳住局面,而陆逊有些功高盖主,到时候那些士族拥护陆逊家族为主的话,自己辛苦守住的江山岂不是白白让给他们家族了吗?再看陆逊几次上书给孙权的奏折,用词谨慎,无非是说立庶废嫡不合礼法,恐无法服众。孙权因此大动肝火,几次责骂陆逊。

江东是孙权从他哥哥手里接手过来的,从他多次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心中对此事是有忌讳的,他更忌讳陆逊。陆逊娶了孙策的女儿,因为这层关系在,孙权就更加不得不防着陆逊了。再看二宫之争杀的官员多是出生于士族的官员,所以陆逊被卷入孙权二宫之争是必然的结果。

陆逊怎么死的

陆逊跟随孙权很久,在吴国有很高的声望,孙权甚至将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为妻。而吕蒙死后,陆逊更是成了对抗蜀国、魏国的支柱,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作为支柱存在的人物,孙权却一直没有给陆逊相应的权力,甚至于最后可以说是孙权逼死了陆逊。那么,孙权为什么要逼死陆逊呢?

其实,孙权之所以逼死陆逊无非是功高震主。他感觉陆逊已经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地位。因为陆逊和其他大将不同,他的身份,足以威胁到孙权。

首先,陆逊出生于贵族,姻亲关系更是显赫,所以陆逊权力重之后,也有能力谋反。

其次,陆逊在吴国的声望太高。特别是吕蒙死后,陆逊独挑大梁,更是让吴国的权要上至太子下至将相都与他交好,可谓是功高震主。而且当时三国局势已定,即使没有陆逊,吴国也可以自保,所以孙权没有一定要依靠陆逊,所以在陆逊当了一段时间的丞相之后,孙权就以立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陆逊。

再次,陆逊功高,孙权可能还可以暂时压制,但一旦孙权故去,幼子继位,很有可能陆逊变成为摄政大臣,吴国迟早要易主,所以为了后世计,孙权也不可能留下陆逊。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隐秘的原因。陆逊是孙策的女婿。而孙权的基业可以说是从孙策手中继承过来的,开始是为了拉拢陆逊,但陆逊权势渐长之后,难免孙策的子孙没有其他想法,毕竟他们也是王族。

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陆逊不得不死。

更多文章

  • 二宫之争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二宫之争

    二宫之争起因孙权因为二宫之争杀了一个儿子,流放了一个儿子。二宫之争泼及朝内多名官员,很多官员被罢免,有些还因此丧命,二宫之争起因却各有看法。图为孙和的画像有人说二宫之争起因是孙权太宠爱儿子了,孙权不是从一而终的宠一个儿子,而是刚立完这个儿子为太子就转而宠爱另一个儿子。本来孙登为太子,不过他英年早逝。

  • 揭秘元朝李璮叛乱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璮叛乱

    李璮简介中介绍到李璮是金末期山东的重要军阀李全的儿子,小字名叫松寿,李全在1227年的时候降蒙古,被任命为益都行省,四年之后李全去世他的儿子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得到他的父亲的权利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默默地集中兵权擅自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到了一二九五年的时候李璮加快了准备叛乱的步伐,一方面向南

  • 李璮之乱是怎么回事 李璮叛乱对元朝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璮之乱,李璮叛乱

    李璮之乱是发生在元朝的一场叛乱,李璮之所以能够发起这场叛乱,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山东的一个军阀,统治了山东三十多年,积累了很多的人脉。在李璮接替了父亲的职位后,他便自己创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李璮之乱图片在表面上李璮依旧对蒙古皇族是毕恭毕敬的,这是为了给他自己增添更多的实力。在忽必烈登上皇位后,李璮更加

  • 造成灭国的奸臣黄皓是历史上最臭名远扬的宦官(黄皓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灭国奸臣黄皓,黄皓专权

    黄皓对于是蜀汉而言,是灭国奸臣,其虽官阶卑微,权利有限,但仍能玩弄权术,搅得蜀汉朝政混沌不堪,实属历史上又一宦官乱政的典型范例。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有蜀汉四相之一之称的董允去世,陈祗取代其侍中的职位,成为了后主的宠臣,手握重权。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但因为逐渐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预政事。陈祗

  • 灭国奸臣黄皓是历史上最臭名远扬的宦官(黄皓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黄皓,黄皓专权

    黄皓对于是蜀汉而言,是灭国奸臣,其虽官阶卑微,权利有限,但仍能玩弄权术,搅得蜀汉朝政混沌不堪,实属历史上又一宦官乱政的典型范例。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有蜀汉四相之一之称的董允去世,陈祗取代其侍中的职位,成为了后主的宠臣,手握重权。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但因为逐渐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预政事。陈祗

  • 刘禅与宦官黄皓真实关系揭秘:压制蜀国北伐派(黄皓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汉,黄皓,刘禅,,黄皓专权

    皓善于投皇帝所好,为取得刘禅的欢心,他玩弄权术,不择手段,起初他对刘禅百依百顺,这使刘禅有一种做皇帝的满足与快乐就蜀汉的政治腐朽而言,黄皓仅是其中一分子,他罪责难逃,但说他是罪魁祸首,则又显然是不公允的。恰恰是在朝诸公容身自保,不进正言的状况,为黄皓的售奸创造了大好条件。至于“民皆菜色”,恐怕极难叫

  • 宋夏战争的第三战:熙河元丰永乐城三战定乾坤(永乐城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夏战争,宋朝,西夏,永乐城之战

    熙河之战宋神宗即位以后,任用王安石为相,“奋然将雪数世之耻”,变法图强,励精图治。熙宁年间向西攻取青唐吐蕃和角厮罗等政权,拓地两千余里,建立熙河路,对西夏逐渐开始占据战略主动。与熙河拓边同时,宋神宗也开始尝试攻取夏土。他先是选取了横山方向对西夏发起进攻。治平四年 ( 1067) ,宋将知青涧城种谔率

  • 诸葛亮北伐 操之过急以后穷兵黩武干蠢事(诸葛亮南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诸葛亮南征

    蜀汉毕竟没什么资本,这种疯狂的军事行动虽然强烈表明诸葛亮统一天下的决心,也符合他先发制人的战略,但却给蜀汉带来无以估量的损失。夷陵之战过后不久,又病又恼的刘备就一命呜呼,大败之后的烂摊子就全都堆到了诸葛亮面前。经济不景气,军队元气大伤本来就已经够让诸葛亮头疼的了,可偏偏云贵一带的南蛮又蠢蠢欲动,再加

  • 马谡是刘备叮嘱不能用的人 诸葛亮却委以重任(诸葛亮南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谡,刘备,诸葛亮南征

    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历史疑云读《三国演义》就知道,诸葛亮在杀马谡的前后,其心情极其纠结,刘备生前对于诸葛亮的嘱咐不是小说家之言,确实是史有记载的,既然诸葛亮已经得到预警,马谡不能重

  • 为什么诸葛亮三兄弟分别要在魏国蜀国吴国任职?(诸葛亮南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诸葛亮南征

    各位,看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在蜀国当丞相、武乡侯,诸葛瑾在吴国做大将军、宣城侯。还有个族弟诸葛诞在魏国也是相当的牛逼,任大司徒、骠骑将军、寿春侯 。诸葛兄弟成就了得,在三个国家都能封侯拜相,可相信各位一定和小编有一样的困惑,为什么他们不在一起,集合力量保一个主公而要各自为政互相伤害呢?网络配图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