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暴君孙皓竟把大臣王蕃的脑袋当球踢(孙皓暴政)

东吴暴君孙皓竟把大臣王蕃的脑袋当球踢(孙皓暴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1 更新时间:2024/1/20 22:41:43

孙皓是东吴的一位暴君,暴君本来并非暴君,之所以会成为暴君,和身边众人的长期呵护是分不开。不过这里我们不讨论孙皓成为暴君的原因,就单讲一个叫做王蕃的东吴名士的坎坷人生,就可以知道孙皓为什么被称为暴君了。

王蕃的列传

王蕃本是一文艺青年,码字功夫高超,不但会做诗词歌赋,对学术也颇为懂行。东汉的科学大佬张衡曾经制作浑天仪观察星相,在当时可以说是空前的大发明。可是王蕃看了觉得古代的观星仪器太小,星星太多实在不方便,而张衡的浑天仪比以前大了许多,可是太大,连转动观察都很不方便。王蕃有了想法就动手去做,做出了一个改进版本,江东学界纷纷赞叹。

后来,王蕃当官了,一开始在东吴中央做了一个闲散的郎官,王蕃不满意,就炒了老板鱿鱼。到换了孙休做皇帝的时候,王蕃的名气更大了。为了塑造广纳贤才的光辉形象,孙休一口气聘请了王蕃、贺邵、薛莹、汜等四个学界名流担任散骑中常侍。这个中常侍和东汉的太监头子可不同,主要是负责传达皇帝诏令,向皇帝提出建议,和唐宋之后的翰林学士、御史的官职有点像。当时的人们看到这四位大儒出山,都觉得是吴国的幸事。

网络配图

果然王蕃担任谏官职务之后,多番向宰相、皇帝进言。可惜,王蕃做学问很在行,做官却有些一根筋,不知不觉中得罪了丞相万彧,皇帝孙皓,导致最后被杀,落到脑袋也被人当球踢的可悲下场。

本来,万彧和王蕃是多年相交的老朋友,孙皓起初也对王蕃很是尊敬,为什么两人最后都一心要整死王蕃,就算杀头也不解恨呢?

孙皓为何要整死王蕃

在万彧出任丞相的时候,一些俗人看到王蕃还和万彧有来往,就四处散步谣言,说万彧一心要讨好残暴的君王孙皓,为虎作伥做了许多坏事。而王蕃本来是一个好青年,没想到竟然沦落到和万彧为伍。连一些王蕃的老朋友,长辈亲友都批评王蕃,觉得王蕃自轻自贱,搞得王蕃很郁闷。

为了表明立场王蕃给万彧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王蕃把万彧大大嘲笑了一番。王蕃说,鱼在深潭中游动,但总要浮出水面呼吸,这本是万物的本性。你万彧出身寻常,现在却骤然享受富贵,位极人臣。本来,就算是狗受到养育也能为主人看家,马受到养育也能让主人骑乘,可你万彧得到丞相的高位,为吴国,为百姓有什么回报呢?在王蕃看来,他万彧简直就是连狗马这样的牲畜都不如。万彧和王蕃多年相交,虽然现在富贵了,做了许多违心的事情,可对老朋友总算还不坏。没想到在老友王蕃心中,自己原来这么下贱。万彧为相之后,听到的见到的都是阿谀奉承的言辞,哪里还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一国丞相想要整死一个人那还不是小菜?

可王蕃毕竟是东吴名士,搞暗杀太丢分,万彧就把王蕃辱骂自己的话汇报给了皇帝孙皓,然后添油加醋,说,在圣明的朝代没有错误推举的人才,在明君的治下自然没有庸碌的官员。吴国在陛下(孙皓)您的英明领导下欣欣向荣,百姓安康,正是难得的太平之世。王蕃否定他万彧,否定一国的丞相,那就是否定君王,否定至高无上的孙皓陛下。

孙皓为帝霸道

但是,这只是其一。毕竟这件事情最恼火的还是万彧,孙皓犯不上做坏人。可后来有发生了一件事,连孙皓也忍无可忍了。

孙皓称帝的时候做了许多坏事,杀了许多功臣,坏事做多了,难免心中有鬼。孙皓常常觉得建业皇宫中有鬼怪作祟,搞的后宫不得安宁。孙皓请来巫师占卜,结果说建业皇宫不利于皇帝。孙皓想要迁都武昌。迁都是一件大事,必须有朝廷大臣们的支持。虽然说孙皓为帝霸道,但毕竟众怒难犯。

孙皓召集百官,准备了美酒鲜果。孙皓说出自己的决定之后,本以为文武百官必然会因畏惧自己而纷纷附和,可是,没想到大家谁也不出声。毕竟一旦迁都,牵涉的利益太多,谁敢轻易表态?孙皓看看丞相万彧,连万彧都低下头去假装品酒。

网络配图

好一番死一般的沉默。大臣们不敢接触孙皓愤怒的目光,纷纷放下酒杯,不在吃东西,低头默默无语,唯独王蕃还在自得其乐的喝酒吃水果,完全无视宴会上紧张肃杀的气氛。孙皓正在气头上,想找一个人出气,就大声呵斥,说王蕃在殿上无礼,命令卫士把丧失体统的王蕃拖出大殿。王蕃被拖走之后,大殿上一阵轻微的骚动,许多人脸上都露出愤怒和不安的神色。孙皓看看大家,想了一想,让卫士又把王蕃给请回来。

回来之后,若是王蕃马上磕头谢罪,孙皓有了面子或许也就放王蕃一马。没想到王蕃被拖出大殿之后,竟然还没有酒醒,被卫士架回到大殿,依然醉态浓浓,吵嚷着还要喝酒,完全就没有请罪的样子。孙皓大怒,命令左右把藐视君王的王蕃拖出去砍了。

孙皓赐死王蕃百官求情

一听要杀王蕃,百官纷纷求情,尤其是卫将军滕牧、征西将军留平更是言辞激烈。但百官越是恳求,孙皓越是愤怒,这些官员就是没把他孙皓放在眼里!既然如此,你们越是求情,他孙皓越是要杀掉王蕃,就是要让大家明白,谁才是吴国至高无上的君王。

王蕃被杀之后,另一位丞相陆凯上书孙皓,赞叹王蕃乃是社稷之重臣,在吴国景帝孙休时期多次进言,为朝廷所重。现在陛下却因为王蕃反对迁都,在朝堂之上杀死王蕃,整个吴国都感到非常悲伤。作为臣子的陆凯说出这番话,可以说已经到达臣子的极限,对孙皓的批评极为沉痛。可是,孙皓不但没有吸取教训,反倒恶向胆边生,命令士兵砍下王蕃的头,前往武昌的樊山,让士兵把王蕃的头当球踢。不但用脚踢,孙皓还命令士兵扮作老虎豺狼用嘴巴啃咬王蕃的脑袋。百官在旁观观看,个个都胆战心惊,而孙皓却哈哈大笑,很是得意。

网络配图

我们总喜欢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可是,很遗憾,这不过是许多谎言中的又一个谎言。为非作歹,残杀忠良的孙皓不但没有受到恶报,反而继续当了许多年的皇帝,一直到最后被晋武帝司马炎消灭。亡国之后孙皓虽然不再是皇帝,但仍被封为归命侯,依然享受着荣华富贵。可见,历史上的暴君也不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标签: 孙皓孙皓暴政

更多文章

  • 难道历史上的皇帝孙亮根本不想杀死诸葛恪?(诸葛恪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亮,诸葛恪,皇帝,,诸葛恪专权

    很多人都认为,导致东吴一代名臣诸葛恪被杀死的原因,除了他本人骄傲自负这个原因外,还源自孙峻与孙亮那滴水不漏的计划。事情真的就是如此吗?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能了吗?难道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了吗?在笔者看来,历史上的孙亮根本不想杀死诸葛恪。至于为何,且听分析。东兴大捷以后,诸葛恪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

  • 诸葛恪是个怎样的人:文能治国武能领军(诸葛恪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恪,诸葛恪专权

    诸葛恪是个怎样的人诸葛恪,字元逊,三国时期的人,效忠吴国,一生侍奉吴国的两位君主,孙权和孙亮,一生立下不少功绩,也算是立下汗马功劳。诸葛恪画像诸葛恪从性格层面来看,是一个情商智商俱高之人,最难得是此人还颇有胆量和见识,有一定的责任心,但随着功劳的累计,军功的上升,诸葛恪也慢慢开始骄傲放纵起来,自恃有

  • 揭秘:诸葛恪死于谁之首?诸葛恪的谋略如何(诸葛恪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恪,孙皓,三国,诸葛恪专权

    诸葛恪,字元逊,三国时期的人,效忠吴国,一生侍奉吴国的两位君主,孙权和孙亮,一生立下不少功绩,也算是立下汗马功劳。诸葛恪从性格层面来看,是一个情商智商俱高之人,最难得是此人还颇有胆量和见识,有一定的责任心,但随着功劳的累计,军功的上升,诸葛恪也慢慢开始骄傲放纵起来,自恃有功,便开始冒进攻魏,但一次次

  • 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孙权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孙权建国

    喜欢关羽的人,我们总会为其忠义所叹服,“千里走单骑”更成为其忠义的伟大证据。然而,在三国中,关羽的忠义似乎很特别,让人琢磨不透,说其忠吧,他可是投降过曹操的人,说其不忠吧,他又不投降孙权,可以说关羽的忠义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谜。那么,关羽为何宁愿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呢?对此,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 孙权竟将文臣扔到江里喂鱼 武将发配蛮荒之地(孙权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孙权建国

    陆逊上疏要求回京,当面“论嫡庶之分”,这个表态,让孙权很为难。陆逊当时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吴大帝孙权,让自诩英雄的曹操、刘备二人无可奈何!然其晚年,把才俊之士杀的杀、贬的贬,等到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历史上的南鲁党争,指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孙权独宠王夫人,对王夫人所出的孙和、

  • 揭秘孙权为顺利称帝曾长时间向曹操阿谀奉承(孙权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曹操,孙权建国

    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了10年之久从211年-219年,建业作为东吴都城的试用期有9年,期间孙权夺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那么,他到底在磨叽什么呢?如果用

  • 三国中曾说孙权金发碧眼,难道他真的是混血儿?(孙权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孙权建国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对吴国的皇帝记忆很深刻,因为他的外貌与常人不一样。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许多人会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人物描写肯定有不少夸张的成分,那么,如果具有较高历史的《三国志》也这样写,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网络配图 《三国志》中描写孙权的外貌,方颐

  • 三国名将孙权怎么带兵的:用兵要狠 爱兵要深(孙权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孙权建国

    孙权这个人,很有手段,又很有魅力。他刚接班的时候,内部有人不服,外部有人惦记,但他一出手就把事情一一摆平,那时他才20岁不到。一个20岁的小伙子有多深的诚府、多高的手段?其实都是从各种斗争中边学习、边锻炼、边成长起来的。在如何带兵方面孙权也很有一套,他用兵时很严格,甚至有些严厉,但爱兵又很深切,很感

  • 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诸葛亮北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原因,诸葛亮北伐

    蜀汉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最终以诸葛亮病死军中而宣告失败。那为何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三国蜀后主刘惮即位后,诸葛亮蜀国主政,屡次兴兵北伐,但劳而无功,心力交瘁,最终身陨征途,常使人慨叹不己!其时,蜀地, 国小力弱,易守难攻。为何以诸葛经天纬地之大才,竟不顾现实,以短击长,不自量力,坚持北伐?后世

  • 揭秘三国中张飞关羽为何对刘备不离不弃?(刘备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刘备称帝

    东汉末年,一个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时代。对于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人,一番相遇之后,三人都觉得意气相投,决定在桃园结义为三兄弟。其中,刘备是大哥,关羽是二哥,张飞是小弟。自桃园三结义后,关羽和张飞至死都跟随着刘备。那么,是什么原因支撑着他们不畏生死,颠沛流离中守护在刘玄德身边的呢?网络配图首先,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