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白帝城托孤)

历史上刘备白帝城临终托孤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白帝城托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31 更新时间:2023/12/23 0:38:06

曾国藩生前 ,常把“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一句话,挂在嘴边。四十 岁以后,曾国藩得力于悔字诀,办事愈来愈园融,处世愈来愈园通,和这一句话应该有十分 密切的关系。他的悔字诀,是不是从 《三国演义》获得,我们无从 知道。但是刘备一生,也是 悔字诀最好的写照。凡事不怨不尤,只以事先避免事后可能带来的后悔,做为警惕的 要点。用来趋吉避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年轻时,刘备常以家世特殊,身负重任。不趁早图谋,将来必定后悔。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之后, 更加小心谨慎。 惟恐稍有大意,即将为曹操所杀而后悔不已。 这才自动要求起兵到徐州迎战袁术,获得逃离曹操掌控的大好机会。三顾茅芦,乃是居于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虽然文有孙干、糜竺简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还是一事无成。从水镜先生得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以安天下。否则再拖下去,必然死不瞑目,所以才如此谦卑。

孔明下山相助,刘备言听计从。怕的是稍有违背,就可能后悔。关羽遇害,张飞以为刘备当了汉中王,早忘了桃园结义的誓言。使得刘备不顾一切,要照兵伐吴。张飞限期三军挂孝,逼得部属将他杀害。刘备明知联吴抗曹是一贯政策,也惟恐违背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为后人所耻笑。毅然不接受诸葛亮的劝阻,以及东吴特使诸葛瑾交还荆州,永结两国盟好的和解。无非是以悔的心态,来防止自己的独生行为。刘备出师不利,加上哀伤过度,终于病倒在白帝城。自知不久于人世,速请诸葛亮、李严等大臣来永安宫,只怕迟了来不及交代后事,很可能招致悔恨。孔明来了,刘备请他坐在床边。承认自己不听函相的话,才自取其败。为的是怕诸葛亮误会自己对他不信任,以后不方便处理事情。看见马谡在旁边,赶紧叫他暂且退下。说明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为的是怕孔明重用马谡,造成悔憾。最后坦诚向孔明表示:阿斗可辅,就请辅助他;如果太不像样,可以自立为成都王。害得诸葛亮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接二连三地保证,要尽忠辅佐阿斗。

刘备这种举动,不可能是以退为进。如果是的话,大可以仿效当年刘表要让荆州的故事,直接请孔明为汉中王。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样直接的话,对孔明的伤害太大,等于摆明不让孔明这样做。我们从刘备一生的表现, 可以相信他这样说,是出于一片真诚。就算他是骗人的,我们有一句话,可以当做参考:骗一次算骗,一直骗下去,骗一辈子,就不算骗。刘备是真诚,还是虚伪? 我们从他不接受刘表的礼让 ,不忍心抛弃新野的百姓 ,不贪恋汉中王的既得利益而为弟报仇,应该可以相信他的真诚。孔明的退休计划,由于刘备的托孤,而完全打消。 阿斗的种种行为,孔明都能够忍耐,和白帝城刘备说这一番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刘备地下有知,也会看到悔字诀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而含笑九泉吧!

刘备为什么要托孤,难道没有其他的方法吗?

曹操当魏王时,左慈告诉他,不妨考虑请刘备当皇帝。自己则云逝四海,或者到峨嵋山 修道。曹操对自己的处理,十分了解。已经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只有硬着头皮,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 因为他的仇人太多, 不会放过他。一旦离开权力的核心,很可能立即被追杀。他的儿子也心中有数,知道曹操在玩弄什么把戏,绝不肯中途罢手。那些依附在身旁的文武大臣,更是不会把轿子放下来,任凭曹操想不想继续坐下去?他只好把左慈当妖怪,下令追捕斩杀,以免担负忠言逆耳的罪名。

现在轮到刘备自己,明知道刘禅的困境。实在难以突破,还要勉强让他接任。显秩序的僵化,从这里看得非常清楚。要孔明继位,不就等于要他的命?逼得非当场撞死,不足以表明他的忠心。我们不能够以现代的显秩序观点,来评鉴那个时代的显秩序。却应该深切地体认,为什么显秩序必须时堂做出调整,便是各有各的包袱,很不容易摆脱。隐秩序对改朝换代,通常比较不在乎。因为站在大气的立场,各个气球所装的气体,都是大气的一部分。换来换去,好象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显秩序要很久很久以后,才干脆废除帝制。把改朝换代的沉重包袱,整个抛弃掉。希望不要为了姓氏的不同,坚持要拼得你死我活。不过在刘备那个时代,真的除了重重拜托孔明,好好辅佐之外,根本没有别的路走。刘禅能否继承大业,那是他的事。刘备既然立他为太子,便只好把这一个难挑的大担子,不顾一切地交付给他。

更多文章

  • “烽火戏诸侯”是历史误读:技术上并未达到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司马迁,

    我们小的时候,大多听过《狼来了》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可以领悟到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的道理。但是小朋友们肯定不知道,第一个讲述这个故事的人,就是中国的历史之父司马迁。当然,他讲的故事版本跟我们小时候听到不大一样,名字也不叫《狼来了》,而叫做《烽火戏诸侯》。对稍懂历史典故的人来说,《烽火戏诸侯》都可以算作

  • 烽火戏诸侯:揭秘周幽王的宠妃褒姒为何不会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烽火戏诸侯,周幽王,褒姒

    导读:褒姒为什么不笑?后人往往只知道这不笑的结果,却从不知不笑的原因。这与一个女人的品质无关,其实想一想就会明白,她嫁给幽王时,周幽王已经是有了一个成年儿子的老年人,她怎么笑得出来。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就是现在的陕西长安县西北。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

  • 在望梅止渴中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是大家熟悉的一个成语,它出典于三国时期的一个小故事,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也有叙述。一次,曹操和刘备同来到后园的小亭对饮,曹操说:"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于是二人对坐

  • 望梅止渴的典故 成语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望梅止渴,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典故: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

  •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谁?望梅止渴的故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望梅止渴,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成语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

  • 神话故事牛郎织女 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神话,神话故事,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

  • 七夕与牛郎织女 关于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七夕,七夕节,牛郎织女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亦称“乞巧节”、“少女节”、“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们将牵牛星和织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产物。牛郎织女故事雏形最早见于《诗经》,后经历代流传和加工,最终形成了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牛郎是人间孤儿,父母双亡之后,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

  • 牛郎织女说的起源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

    导读: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

  • 诸葛亮凭啥能气死周瑜:诸葛亮三气周瑜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周瑜,三国,三气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经典作品中的经典桥段,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前者的足智多谋和后者的胸怀狭窄。咱们先看一看在罗贯中笔下孔明先生是怎样故意欺负公瑾同志的:一气周瑜——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曹仁据守的南郡失败,刘备再去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时失利受伤,于是便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

  •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哪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周瑜,三气周瑜

    一气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然后又将计就计,打败了曹兵,但是诸葛亮却乘机夺取了南郡等地,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真是一举两得!二气周瑜《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