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闻鸡起舞”的祖逖为东晋王期做了哪些贡献?

“闻鸡起舞”的祖逖为东晋王期做了哪些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60 更新时间:2024/1/2 15:34:51

“闻鸡起舞”、“中流击揖”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与这些故事相伴随的,是祖逖那豪迈的气概,为国献身的精神。

一、发奋读书,闻鸡起舞

祖逖出生在范阳郡的一个大户家庭,少年时期就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特别喜欢那些慷慨赴难的英雄人物。他为人品行端正,重义轻财,每到自家田庄,总要发放谷物布帛等周济贫困人家。因此,深受同乡同族的爱戴。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书。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 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到二十四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主簿(秘书长),两人都是胸怀大志的青年、晚上常常睡在一个房间里,谈论国事,忧国忧民,慷慨激昂。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被公鸡的鸣叫声吵醒,他随后推醒刘琨,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却认为这是在提醒人们应该抓紧时间做一番事业,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寒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为后来的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闻鸡起舞”的奋发精神,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美谈,为后世的有志之士所推祟。

二、中流击揖,挥师北伐

西晋灭亡前夕,社会动荡,北方许多地主、官僚和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向南迁徙。祖逖也率领乡亲几百家迁往淮河流域。在向南迁徙的途中,生性豪爽坦荡的祖逖把自己所乘的车马让给年老患病的人坐,自己同大家一起步行,并把所带的药物衣食让大家共享。途中艰险颇多,难民们生活十分艰难,而一些地主官僚却日日歌舞、挥霍浪费,一些青年看了心里不平,就结伙抢劫富豪家财,有的被拿住下狱,祖逖总是千方百计地营救,同时尽力维护好秩序。由于祖逖仗义疏财,体恤百姓,又心怀收复故土的雄心壮志,背井离乡的人们就推他为首领。渡过长江以后,祖逖被司马睿(西晋皇室,坐镇建康,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任命为徐州刺史、军洛祭酒,驻守京口(今江苏镇江)。祖逖不愿安于现状,希望有一天能收复失地。他抚爱下属,待士卒如子弟,很多勇士都汇集到他周围,奠定了他以后北伐的基础。

公元313年,祖逖上书要求领兵北伐,收复失地。然而司马睿关心的只是他们在南方统治地位的巩固和经济利益的争夺,对出兵北伐和收复中原失地并无兴趣,但由于祖逖的要求代表着当时人民的愿望,司马睿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争取人心,勉强同意祖逖提出的北伐要求,封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只拨给一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的军费,其他的让祖逖自己去想办法。于是祖逖整编了随同自己南下的北方乡亲,由青壮年组成了一支两千多人的精锐队伍,于这年九月,挥师北上,横渡长江。当船行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望着滔滔江水,心潮澎湃,他站立船头,用木桨(揖)在船舷上猛地一击,面对苍天发誓说:“我祖逖不能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他中流击揖,不仅表示了自己的决心,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坚定了同行人员北伐的信心。

渡江之后,祖逖在淮阴一带一面铸造兵器,一面继续招兵买马,整训军队,然后开始向北进发。祖逖北进,所到之处得到了人民的热情支持,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占领了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区,将士们的士气很旺。后来更进一步向北挺进,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基本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使占据北方的后赵石勒政权不敢驱兵南下,保证了人民生活的安宁。

三、讲究谋略,以巧取胜

祖逖在北伐的过程中,不仅敢打硬仗,能打硬仗,而且,更善于讲究谋略,以巧取胜。

319年,陈留(今河南开封)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叛降后赵石勒,祖逖率领军队讨伐陈川,石勒派遣石虎领兵五万援救陈川,经过激战,祖逖大败石虎。石虎带领残兵撤退,属下大将桃豹困守陈留故城,一时不易攻取。桃豹占据城西高台,祖逖部将韩潜占据城东高台,晋军从东城门出人,敌兵开南城门放牧,双方对峙了四十来天,时间一久,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祖逖决定在粮食上做文章,打破这种僵局。

他命令一千多人用布袋装入泥土充作大米,运上城东高台,制造了一个热闹的搬运粮食的场面。为了避免敌兵疑心,又指使几个人挑着真正的大米,故意落在后面,等敌军来抢。桃豹果然上当,在晋军人多时不敢抢粮,见只有几个人慢腾腾的运粮急忙派人去抢(他们已经断粮)。挑米的士兵故作害怕,全部丢掉担子逃跑。桃豹的部队缴获这些大米担子后,以为祖逖的部队还有很多粮食,于是军心开始涣散。过了几天,石勒派出的由一千多头毛驴组成的运粮队终于到了,却被祖逖事先探知消息,经过周密布置、全部劫走。桃豹部队没有粮食,士气低落,再也支持不下去,只好半夜弃城逃遁。

当时,在北方有不少汉族豪强地主构筑的坞堡,这些坞堡各自为政,有的甚至彼此间矛盾很深,常常争斗火并。祖逖为了壮大自己北伐的力量,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耐心做这些堡主的工作,要他们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经过祖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动员,这些堡主都表示愿意和好并归附祖邀领导,成为北伐的重要力量。对于黄河两岸那些同情北伐而又受到后赵政权牵制的堡主,祖逖采取了灵活的方法对待。他们对祖逖的到来是欢迎的,但他们在石勒的统治区,不少人的儿子还在石勒那里做人质,不敢明确反对石勒。祖逖体谅他们的处境,允许他们归附自己后,表面上继续维持原来与石勒的从属关系,还不时地出动游击部队假装抄袭攻击他们,以迷惑石勒。这样,祖逖常常能从他们那里及时获得石勒方面的军事情报,对他屡败石勒起了很大作用。

在妥善处理与各堡主关系的同时,祖逖更注意争取民心。他在收复的地区内,开展了生产建设活动。严格约束自己,带头过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他不讲究等级、平易近人,即使是一些身份很低的贱民,他也善待他们。当时,士兵常常抓到一些后赵统治区的人,祖逖从来不把他们当敌人看待,而是放他们回去。他们感激祖逖,经常率领乡族来降。正是采取了这些措施,祖逖在河南境内很得人心,石勒深感恐惧,退到河北,不敢进击河南。

虽然后来由于东晋王朝内部争斗的影响,祖逖受到掣肘牵制,不能尽展所能,再加上多年来的战争生活使他积劳成疾,于321年九月过早去世,收复失地的理想没有得以实现。但是,渡江北伐严重打击了外族势力的入侵,巩固了东晋王期的统治,他这种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献身精神,永远激励后世的人们。

标签: 祖逖闻鸡起舞

更多文章

  • 闻鸡起舞的意思是什么?成语闻鸡起舞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祖逖,刘琨,刘裕,闻鸡起舞

    成语出处1,《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2,《资治通鉴》:“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成语事例击楫誓清,毕竟英雄得。 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成语典故晋代的祖逖 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 闻鸡起舞的历史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闻鸡起舞,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的故事——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

  • 岳母刺字可能只是传说:宋朝时刺字技术仍未普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母刺字,岳飞,宋朝,

    岳母刺字是在民间流传已久,且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据一位先生在电话里谈及,说岳飞前妻刘氏改嫁,岳飞的後裔们尚能接受,说没有岳母刺字,他们就不能接受。其实,单纯从感情上讲,我又何尝愿意否认这个至今仍激励着中国人爱国精神的故事呢?但无奈的是岳飞孙岳珂所著的《鄂王行实编年》中就根本没有记述此事,《鄂国金佗稡

  • 揭秘岳飞身边的两个神秘女人:岳母刺字名垂青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岳飞,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正因为岳飞是赵构的哥哥,岳母姚氏才要千方百计隐瞒他的来历。当岳飞部下有人得知这个秘密以后,岳飞的老婆才会不经审讯,马上将该人杀掉灭口。岳飞在中国可算得上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前一阵子教育部人们闲着没事儿干,或许是想学学日本人修改教科书的样儿,把岳飞从民族英雄的宝座上拉了下来,惹得网上网下纷纷声讨,岳大帅

  • 专家:岳母刺字是民间传说 岳母可能不识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岳母刺字,岳飞,民间传说

    导读: 《宋岳鄂王年谱》卷一引《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靖康初姚氏所刺。但是《唐门宗谱》出现很晚,史家评判“讹谬甚多”,姚氏是普通农妇,没有文化,应当不会自己刺字。但姚氏勉励儿子“从戎报国”一事,在《金陀稡编》卷九《遗事》中有记载。岳母刺字的故事家喻户晓。不过前几日黄晓明的一条微博掀起争

  • 岳飞的母亲是谁?历史上岳母刺字只是个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的母亲,岳母,历史上的岳母,岳母刺字

    导读: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至于真实姓名历史并无记载。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公元1103年,在相州汤阴(今属河南)农村的一间破旧的民房里,姚太夫人生下了一个男婴。当时正逢乱世,金人进犯中原在即,姚太夫人希望

  • 岳飞为何在背上刺字? 岳飞背上刺的字是什么?(岳母刺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飞刺字,岳飞,精忠岳飞,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母教典范,同时也是在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但是有人说,岳飞背上刺的那四个字是“尽忠报国”而非“精忠报国”。一字之差,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岳飞,字鹏举,河南洛阳人,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民族英雄,抗金名将。自幼得到父母恩师的教养,忠厚坦诚,一身正气,练就了一身精湛

  • 揭秘童年汉武帝如何改变命运:“金屋藏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武帝,陈阿娇 ,金屋藏娇

    “金屋藏娇”为何能改变幼年刘彘的命运呢?故事还得从刘彘的母亲王夫人说起;汉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刚即位不久的刘启,一日深夜,忽得一梦:一头赤彘(猪)在祥云的笼罩下,从空中缓缓降入宫中;接着,高祖刘邦也飘然而至,对孙儿刘启说:“王夫人生子,当取名为彘。”刘启猛然惊醒,原来是一场南柯梦。太子刘

  • 金屋藏娇说的是哪位皇帝,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金屋藏娇,成语,成语故事

    金屋藏娇成语,出自《汉武故事》,小说讲述汉武帝幼时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后指纳妾。典故“金屋藏娇”典故来源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其核心人物有两个:一个是幼年的胶东王刘彘(即汉武帝刘彻,汉武故事称其幼名彘),另一个是馆陶公主的女儿陈氏阿娇。汉武帝刘彻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

  • 揭秘:历史上的背水一战是对韩信的千古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背水一战,韩信,汉朝

    “背水一战”比喻处于绝境之中,为求生路而决一死战。实际上是指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在楚汉之争中,很多人都认为“背水一战”是韩信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