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文帝杨坚与明太祖朱元璋真是节俭的皇帝吗?(杨坚称帝)

隋文帝杨坚与明太祖朱元璋真是节俭的皇帝吗?(杨坚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74 更新时间:2023/12/16 18:28:05

在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数百个皇帝中,确有少数人崇尚节俭,如汉文帝刘恒[注: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一前157年)是汉朝的第四个皇帝,高祖刘邦第三子,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与皇后亲事农桑,并诏告天下,拒受贡献,在位二十四年不增宫室、车马、舆服,死前遗诏命丧事从简,其陵墓皆瓦器,不用金银铜锡为饰;南北朝宋武帝刘裕[注:

南朝宋王朝建立者。字德舆,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在位三年。曾祖刘混东晋时渡江侨居京口,父刘翘曾为郡功曹,早亡。],内宫无私藏,并保存在丹阳躬耕时使用的农具,以教育子女;五代后周太祖[注:

后周太祖后周太祖郭威在惩治贪官方面异常严厉。他的这些改革与整顿,为后周世宗柴荣的著名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局面。对恢复农业生产,郭威也采取了有效措施。]郭威,平生好俭约,病重时屡戒后来继承皇位的侄子柴荣,他死后当穿纸衣,以瓦棺敛之,不修地宫,不置守陵人,不于墓前立石像……但有些皇帝所谓的节俭,只是表面上的,他们大规模营造宫室,耗费惊人,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网络配图

隋文帝杨坚是以节俭著称于史的皇帝之一。史籍有关于他奉行节俭的记载:乘舆与日用之物,破损后修补再用,轻易不换新的;后宫妃嫔穿的衣服都已洗过多次;一次拉肚子,太医为他配止泻药,需胡椒粉一两,遍寻宫内而不得;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子女节俭,把自己穿过的几件旧衣服送给太子杨勇,令他“时复观之以自警戒”;即位之初,下诏犬马器玩美食不得献上;相州刺史豆卢通拍马屁献绫文布,他命堆在朝堂前烧掉,以训诫百官……但杨坚大兴土木,建造新都、行宫,却不大被人提起。

杨坚是靠阴谋诡计,矫诏掌握兵权,然后逼八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于他的,坐上龙椅之后,他即将宇文阐害死,并尽诛北周皇室成员。十分迷信的他住在北周皇帝的旧宫中,不免心里发虚,认为那些冤鬼要找他算账,一有风吹草动,他便认为是闹鬼了,于是即位第二年,便以旧宫城规模太小为由,下诏在旧城西北另建新都。因他最早的封爵为大兴公,便将新都城命名为“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中宫殿,也以“大兴”名之。

网络配图

开皇十三年(593)二月,杨坚在大兴城住腻了,下诏在岐州(今陕西省凤翔县南)营建仁寿宫,由将作大将宇文恺设计,宰相杨素督建,征调民夫数十万平山填谷,建造宫殿。新宫两年建成,楼宇台阁,宛转相连,蔚为壮观。杨素等人为了邀功,对施工的役夫督催甚急,因劳累而死者上万人。一些累倒在工地上的民夫还未死去,就被监工的军卒推到坑坎里,填上土石活埋。《资治通鉴·隋纪》对杨素等人的残暴行径有如下记载:“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可见,供杨坚享受的一座座宫殿,是建在民夫的尸骨上的。

当年十二月,杨坚又下诏在京城至仁寿宫之间建行宫十二所,以便在往返途中驻跸行乐。

明太祖朱元璋与隋文帝杨坚一样,也是以节俭著称于史的皇帝。他崇尚节俭的故事听起来也比较动人:称吴王时,将领献陈友谅镂金床,命毁之,以示厌恶奢侈;称帝后,一日三餐多食蔬菜,车舆装饰一律改金银为铜;老妻马氏虽为皇后,但常穿洗过的衣服,穿到褪色也舍不得丢弃;内监穿新靴在雨中行走,被杖责;见一朝官衣着鲜丽,费钱五百贯,斥责道:“五百贯是农夫数口之家一年的开销,而你竟费于一衣,骄奢如此,岂非暴殄!”命其以后不可如此……

然而,朱元璋为建造规模庞大的中都城而耗费人力资财无穷,最后又罢建中都,使这巨大的耗费付诸东流,却鲜有人提起。

网络配图

当年项羽率兵攻克秦王朝的首都咸阳,烧杀抢掠一番之后叹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注:

项羽-项羽,名籍,字羽,古代中国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秦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时被楚怀王芈心(又名熊心)封为鲁公,],率大军东归,定都于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项羽的言行,其实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普遍的心理反映。一个人倘在外地干出名堂来了,周围同事、朋友知道还不行,一定要“衣锦还乡”,好让乡邻知道当初的穷小子如今混出个人样来了,否则就等于黑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没人看到。朱元璋出身赤贫,起于草莽,虽然黄袍加身,也难于免除这种心理,于是即位之后,不顾第一谋臣刘基的劝阻,决定在家乡凤阳建都,并命已经退休的丞相李善长总其事,组成庞大的筹建班子,勘测地形,规划设计,征调工匠,广采建材,于洪武三年(1370)隆重开工。

标签: 隋文帝杨坚杨坚称帝

更多文章

  • 揭秘周穆王相会西王母是神话还是历史(穆王西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穆王,穆王西征

    周穆王,西周王朝的第五位君主,在父亲周昭王第三次征讨荆楚,死在汉水之后,他便顺利登基成了一国之君。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有人说他跟西王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周穆王西游的过程中与西王母相会,这是史实还是说只是个神话传说而已?网络配图周穆王何人周穆王,名叫姬满,商朝被灭周文王建立西周

  • 宋朝十大名将之首:宋高宗麾下名将武穆王岳飞(穆王西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岳飞,名将,,穆王西征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

  • 周穆王与西王母是什么关系?(穆王西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穆王,西王母,,穆王西征

    凡是有关美女的传说,就少不了绯闻,西王母虽说贵为天仙,也逃不了这一铁律,更何况她有着失败的婚姻。黄帝时代若干年后的夏朝,一个叫后羿的盖世英雄来到了昆仑山,他和王母发生了什么故事,一直没见到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后羿是带着不死药下山的。西王母为什么要后羿不死?这个问题大家不妨考虑考虑。但可惜的是,后羿

  • 北周名将尉迟迥之乱究竟是因为什么才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周名将尉迟迥,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简介之基础信息:尉迟迥是北周山西人,属于鲜卑族,少数民族,拓跋的其中一支。他是北周文帝姐姐昌乐大长公主的孩子,也就是文帝的外甥。尉迟是他的姓,单名迥,而不是姓尉,字薄居罗。他出生于516年,有2个老婆和5个儿子,死于580年自己发起的叛乱之战中。做官期间曾经任大司马、太师、上柱国等职位;曾经四

  • 解析尉迟迥之乱是否间接刺激了隋朝的盛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是北周的名将,他素来骁勇善战,文武双全。他会发动叛乱,也是因为不满杨坚篡权。那么尉迟迥之乱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尉迟迥又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尤勇饰演的尉迟迥剧照公元580年,北周宇文赟去世,杨坚以辅政为由,把持了朝政。而当时尉迟迥德高望重,很得民心,杨坚担心尉迟迥有不臣之心,就派韦孝宽去取代他的

  • 北周老臣尉迟迥之乱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尉迟迥,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之乱的背景公元580年北周皇帝离世之后,尉迟迥和隋文帝杨坚为了谋权而展开斗争,史称尉迟迥之乱,那尉迟迥之乱的背景是什么呢?杨坚画像当时杨坚先是当了丞相,夺取了北周军权清理其余诸王,又怕前朝的旧臣反抗他,就派人去把重要的位置拿下手,其中就把尉迟迥担任的相州总管一职拿走了。尉迟迥此人聪慧,知道杨坚

  • 北周尉迟迥之乱的背景 尉迟迥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尉迟迥之乱,尉迟迥,北周

    公元580年北周皇帝离世之后,尉迟迥和隋文帝杨坚为了谋权而展开斗争,史称尉迟迥之乱,那尉迟迥之乱的背景是什么呢?时杨坚先是当了丞相,夺取了北周军权清理其余诸王,又怕前朝的旧臣反抗他,就派人去把重要的位置拿下手,其中就把尉迟迥担任的相州总管一职拿走了。尉迟迥此人聪慧,知道杨坚野心大,定会夺取政权,于是

  • 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是怎样的?永徽之治有何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高宗,唐朝,永徽之治

    因为李治本性善良,又有些优柔寡断,所以并不是皇帝的理想人选,一生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幸好他的父亲唐太宗为他留下了丰厚的基业,又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得力忠臣辅佐,才在即位初期维持住了太宗留下的局面,使得朝野上下呈现出一片治世的光景,因为高宗在位前六年年号为“永徽”,所以也称其为“永徽之治”。唐太宗是一

  • 不敢相信:王世充竟靠“梦周公”击败枭雄李密(周公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世充,李密,周公东征

    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运的,只因为宇文化及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现在对于李密来讲,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东都洛阳派给他消灭宇文化及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洛阳辅政。长久以来,李密一直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寻求发展,现在自己即将成为辅政大臣,李密的心里乐开了花。在战场上,李密大难不死被

  • 诸葛亮三气周公瑾?这哥俩压根没见过面(周公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周公东征

    气周瑜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年轻气盛的周瑜被老谋深算的诸葛亮气的吐血,最后在“既生瑜何生亮”的一声长叹之后英年早逝。真相果真如此吗?网络配图《三国志》说,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当时周瑜与程普率军进攻南郡,与曹仁隔江相对,刘备担心曹仁兵精粮足周瑜胜算不多,特派张飞率兵跟随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