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周尉迟迥之乱的背景 尉迟迥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北周尉迟迥之乱的背景 尉迟迥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16 更新时间:2024/1/8 2:03:37

公元580年北周皇帝离世之后,尉迟迥和隋文帝杨坚为了谋权而展开斗争,史称尉迟迥之乱,那尉迟迥之乱的背景是什么呢?时杨坚先是当了丞相,夺取了北周军权清理其余诸王,又怕前朝的旧臣反抗他,就派人去把重要的位置拿下手,其中就把尉迟迥担任的相州总管一职拿走了。尉迟迥此人聪慧,知道杨坚野心大,定会夺取政权,于是秘密召集众人企图起兵讨伐,这就是尉迟迥之乱的背景。

尉迟迥之乱除了尉迟迥以外,最主要的角色就是杨坚和韦孝宽,杨坚是后来的隋文帝,而韦孝宽则是位名将。当时韦孝宽路过尉迟迥所在地朝歌(今河南)来试探尉迟迥,尉迟迥就派他信任的部下带着他的书信迎接了韦孝宽。韦孝宽把他的部下留下来交谈一番,从话语中感觉尉迟迥也不安稳,近期可能出事。杨坚知道了这件事,派人向尉迟迥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异图,但暗中又派人找现任相州总管,要他们警惕尉迟迥的起兵讨伐。尉迟迥知道这件事后直接杀了相州总管等人,在相州城北门楼告知了相州的文官武官和百姓,要他们支持起兵讨伐,相州的人民全部听从了尉迟迥的命令。尉迟迥就自封为相州大总管,对外称是天子之意,又以赵王宇文小儿子的名义号令天下起兵讨伐杨坚,这就是尉迟迥之乱的背景了。

尉迟迥之乱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那尉迟迥之乱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在尉迟迥率先起兵后,一些氏族纷纷响应前来。于是尉迟迥之乱的规模越来越大,终于朝廷派遣韦孝宽元帅,带兵杀向尉迟迥。韦孝宽领兵到达武陟,首先对峙的是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同时韦孝宽的部下李询对隋文帝杨坚说:有三位总管都收到尉迟迥的金钱。杨坚不安,与他的部下商讨此事,试图叫人取代这三人的位置;杨坚的部下李德林反对,称这三人接受尉迟迥的金钱这事真假难辨,如果派人拿下他们三人,他们可能会因此叛乱;如果把他们都抓起来,那正在前线的将帅韦孝宽等人定会寒心。于是杨坚派出信得过的部下当了监军,监军来到战场后很快打赢了尉迟惇。

尉迟迥之乱的过程如何呢?尉迟惇战败后,尉迟迥整合十三万人在邺城南边,号称自己是黄龙兵。这时尉迟迥的弟弟尉迟勤率领士兵五万来增援,韦孝宽只能撤军。邺中观战的平民百姓有数十万人,韦孝宽的行军总管认为形势危急,只能用诡计来战胜对方。于是就开始攻击平民百姓,百姓仓皇逃离,互相之间践踏不绝;这下韦孝宽的军队士气高涨,乘乱之时发起了进攻,尉迟迥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军队大败,不久之后他自己也被俘,随后自杀;这就是尉迟迥之乱的过程。

尉迟迥之乱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北周宣帝驾崩,太子年幼;杨坚是皇后的父亲,在朝中具有一定声望,于是入朝辅政,并掌管军政大权。尉迟迥看出杨坚要谋权篡位的野心,于是起兵叛乱,历史上称之为尉迟迥之乱。最后尉迟迥在邺城被宇文忻用计打败,尉迟迥之乱的结果以尉迟迥的自杀结束。尉迟迥之乱开始时,各地官员响应和拒绝的各占一半,最后尉迟迥在邺城集结军队与朝廷军队展开决战,宇文忻用蛊惑的方式鼓舞己方军队士气,一鼓作气拿下邺城,尉迟迥逃出城后被俘,最后持剑自刎而死。随着尉迟迥兵败自杀,各地叛军纷纷兵败,将领们治罪被杀。尉迟迥之乱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朝内形势变化显著,通过这一次战争,大量的汉族人进入军队,朝堂之内军权和政权向汉族官员偏移,为杨坚建立隋朝打下基础。

尉迟迥之乱被平复后,杨坚在朝内的地位得以巩固,最后北周一统全国。在国家统一后,杨坚废除周静帝,建立隋朝开农耕文明的盛势,开创科举制度,在人才的选拔和运用上取得巨大的进步。尉迟迥之乱让社会再次陷入战火,民不聊生,后世的评价中有的认为尉迟迥忠心护国,也有说他是为了完成自己称霸的野心。但不管如何评价,尉迟迥之乱的结果是好的,直接促成了权力中心的转移,间接刺激了隋朝的盛势。尉迟迥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叛乱,对后期民族融合以及汉族一统天下有着直接的关系,尉迟迥之乱的影响是巨大,但并不是尉迟迥的起义规模领兵策略得到推崇,而是他的这次叛乱对当时的汉族老臣、朝内政权中心的偏移产生巨大影响。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北周末年,周宣帝去世,他的两个近臣与杨坚的关系很好,再加上杨坚是皇帝的岳父,新帝年幼,所以宣杨坚入朝辅政。但是尉迟迥看出了杨坚想要谋权篡位的野心,于是领兵作乱,天下各郡有一些相应,也有一些站在杨坚这边打击尉迟迥。最后尉迟迥在邺城兵败自刎而死。

这次尉迟迥的叛乱使得更多的百姓流入到军队当中,军权在汉人手中占据更大的比重,朝内政权也想喊人手中偏移,最后军政大权都归于杨坚手中。这是尉迟迥之乱的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尉迟迥之乱的影响间接体现在军政大权逐渐归于杨坚手中,为他建立隋朝打下良好的基础。隋朝的建立完成了秦汉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国家的统一,开创了最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历史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尉迟迥之乱的影响也不能单纯的归咎当时的社会变化,从发展运动的角度,隋朝的建立也是尉迟迥的影响的间接表现。从因果的角度看,尉迟迥之乱也是隋朝农业文明再次兴起的基础。

标签: 尉迟迥之乱尉迟迥北周

更多文章

  • 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是怎样的?永徽之治有何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高宗,唐朝,永徽之治

    因为李治本性善良,又有些优柔寡断,所以并不是皇帝的理想人选,一生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幸好他的父亲唐太宗为他留下了丰厚的基业,又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得力忠臣辅佐,才在即位初期维持住了太宗留下的局面,使得朝野上下呈现出一片治世的光景,因为高宗在位前六年年号为“永徽”,所以也称其为“永徽之治”。唐太宗是一

  • 不敢相信:王世充竟靠“梦周公”击败枭雄李密(周公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王世充,李密,周公东征

    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运的,只因为宇文化及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现在对于李密来讲,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东都洛阳派给他消灭宇文化及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洛阳辅政。长久以来,李密一直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寻求发展,现在自己即将成为辅政大臣,李密的心里乐开了花。在战场上,李密大难不死被

  • 诸葛亮三气周公瑾?这哥俩压根没见过面(周公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周公东征

    气周瑜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年轻气盛的周瑜被老谋深算的诸葛亮气的吐血,最后在“既生瑜何生亮”的一声长叹之后英年早逝。真相果真如此吗?网络配图《三国志》说,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孙刘联军乘胜追击,当时周瑜与程普率军进攻南郡,与曹仁隔江相对,刘备担心曹仁兵精粮足周瑜胜算不多,特派张飞率兵跟随周瑜,

  • 难以置信:王世充竟靠“梦周公”击败枭雄李密(周公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世充,周公东征

    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运的,只因为宇文化及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现在对于李密来讲,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东都洛阳派给他消灭宇文化及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洛阳辅政。网络配图长久以来,李密一直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寻求发展,现在自己即将成为辅政大臣,李密的心里乐开了花。在战场上,李密大

  • 他是继黄巢后的吃人狂魔在刑场称自己是忠臣(黄巢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巢,黄巢之乱

    大败张晊之后,朱温趁胜冲到秦宗权的家门口,猛攻了一阵,却突然大发慈悲之心,撤军了。秦宗权不是曹操,朱温更不是关羽,突然玩捉放秦,是因为朱温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一代剑圣独孤求败整整后半生。这是一个关于敌人的问题。独孤求败因为练剑练得太狠,所以搞到后来,没一个人可以跟他过招,最后只

  • 黄巢死亡之谜:丧命刀下还是削发为僧了却余生(黄巢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巢死亡之谜,黄巢之乱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

  • 唐朝历史:起义军将领黄巢吃人实际是背黑锅(黄巢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巢,黄巢之乱

    关于黄巢(820~883年),我们常见的简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云云。这些观点,是经不得推敲的。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但他本身并不是农民。《

  • 解析引发唐代会昌灭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会昌灭佛

    会昌灭佛指的是在唐朝统治中期唐武宗李炎对于全国的佛教进行限制发展的策略,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原因有很多,后代历史学家认为影响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因为唐代是历史上藩镇割据现象最为严重的一个时代,皇帝也认为节度使之所以不认同中央集权是因为受到佛教的影响,是佛教唆使一些节度使不听皇

  • 会昌灭佛发生的原因 下令灭佛的是哪个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灭佛,会昌灭佛

    会昌灭佛的背景其实很复杂,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会昌灭佛已经成为了唐武宗李炎最想干的一件事,因为唐代是藩镇割据非常严重的一个时代,当时各地节度使认为中央政府软弱无能,所以就不听从中央政府的指挥。中央政府命令的一些政策各地方也贯彻不下去,唐武宗认为这些节度使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是佛教阻碍了国家的安定统一。

  • 会昌灭佛事件:当宗教影响到国家建设的果断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佛教,唐朝,会昌灭佛,

    在封建社会,宗教时常成为统治者麻痹人民群众的精神武器,因而备受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但并非在所有时期的宗教都会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即便是影响最大的佛教也屡遭排斥。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会昌灭佛”就是指唐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