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萨拉米斯海战的结果如何?萨拉米斯海战的过程及结果

萨拉米斯海战的结果如何?萨拉米斯海战的过程及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65 更新时间:2023/12/26 14:10:09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语:Ναυμαχ?α τ?? Σαλαμ?νο?,波斯语:????

???????)是希波战争中双方舰队在萨拉米斯海湾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斗。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薛西斯一世率100个民族组成的30万大军、战舰1207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远征希腊。希腊联军只有陆军11万,战舰400艘,且被封在萨拉米斯海湾内。希腊舰队成两线队形突然发起攻击,发挥其船小灵活、在狭窄海湾运转自如的优势,以接舷战撞击战反复突击波斯舰队。经过一天激战,波斯舰队遭到重创,被迫撤退。

萨拉米斯海战奠定了雅典海上帝国的基础,强大无比的波斯帝国却从此走衰落。

过程

准备阶段

波斯方面

所有的波斯战舰都集结在法勒伦港,薛西斯来到水师,打算听取水师将领们对未来战局的意见。他来到之后,就坐到王位上去,应他之召从各船前来的诸民族的将领也按照国王颁赐给他们每人的位阶入坐,首先是西顿王,其次是推罗王,其他的人依次入坐。在他们依次人坐之后,薛西斯便派玛尔多纽斯向他们每个人进行征询,问波斯的水师是否应进行海战。玛尔多纽斯从西顿人起开始巡行询问,所有其他的人一致认为应当进行海战,但是只有来自哈利卡纳索斯的女王提米西亚提出了反对。虽然薛西斯对阿提米西亚的意见表示赞同,但是他还是采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而打算进行海战。

希腊方面

希腊联军统帅尤利比亚德(Eurybiades)被波斯海军的表面强大所震摄,准备放弃萨拉米斯岛,撤退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在连接希腊半岛的狭窄地段筑起一道墙进行消极防御。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坚决反对,威胁说如果尤利比亚德执意撤退,他就率领雅典人离开希腊远走高飞,到地中海西部重建家园。两人正争执不下的时候,阿里斯蒂德(Aristides)从流放地乘快船到达萨拉米斯岛,同时也带来了海峡北面出口被封锁的坏消息。

地米斯托克利告诉大家现已无退路,说服众人同波斯决一死战。波斯人断了希腊人的后路,反而激起希腊联军死战的勇气和决心。地米斯托克利派出一个双重间谍给自己的敌人薛西斯送去一个情报,说希腊舰队正在计划逃遁。波斯国王立即派出200艘战舰,团团围住了萨拉米斯海峡的西口。他还派出主力舰队封锁了海峡东面的出口。当希腊人获悉这个情况时,已是夜间了。他们因此中了地米斯托克利的计策,已无逃走希望,只得应战。他们派出一支分舰队去纠缠在西口的波斯舰队,而舰队的其他舰只则做好了与敌人舰队在海上交战的准备。

交战阶段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从萨拉米斯东面就可以看到希腊舰只开始运动,好象是在撤退。这是一个引诱波斯人进入海峡的计谋。在那里,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波斯舰队无法展开雄伟的阵势对希腊舰队实施打击。当波斯舰队的先头部队接近海峡窄口时,其他战舰队列也紧紧地尾随其后。希腊人此时突然改变航向,掉头杀了个回马枪。撤退的希腊人从萨拉米斯山、波斯国王薛西斯从对岸一起观望着这场战斗。只见希腊舰船船桨齐动冲向敌舰,位于舰艏的弓弩手万箭齐发,其中有燃烧着的火箭。

希腊军队里的士兵都不是被强征来作战的,他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都具有赴死拼搏的精神。不仅如此,事实证明他们还具有良好的战术、良好作战性能的舰船和非熟练的操船技巧,这一切保证了他们作战的胜利。他们的作战舰只是长而低矮的三层桨座的桨帆战船,在甲板上载有大约40名陆战士兵。但是这些战船的最主要的武器是船艏水线下用青铜包裹的撞角。战时,每艘战船上有150名桨手,分坐在三层甲板上划动长桨推动战船前进,其速度可以超过7节。这个速度给战船的撞角以巨大的冲撞力。

波斯人的桨帆战舰不够灵活,它们是按照跳帮作战的战术设计的。他们的陆战队员希望船与船尽快绞缠在一起,敌我通过接舷在甲板上进行混战,使战船的甲板成为一个浮动的战场。

双方的战船终于接近了,希腊舰队打头的舰船以飞快的速度冲在最前面,并用它们突出的青铜撞角猛烈撞击行驶在最前面的那些敌舰。在希腊人的冲击下,波斯人的战船不是被撞沉就是被逼回到后续舰队中去。这时,灵巧的希腊三层桨座战船,左突右撞,绕着敌人的桨帆战船兜圈子,避免被波斯人的锚钩钩住。同时,用撞角一次又一次地攻击那些挤作一团的敌人,直到最外面那一圈敌船变成一堆堆漂浮在海面上的破碎的木板为止。

当西风刮起来的时候,波斯人的舰船都忙着升起风帆逃跑。虽然在实力上波斯人仍然胜过希腊人,但他们士气低落,无心恋战。薛西斯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承认在希腊的要塞是无法战胜希腊人的,而他自己的海上交通线也不再是安全的了。

结果

萨拉米斯海战中,希腊舰队仅以损失40艘战舰的代价,取得了击沉波斯战舰200艘,俘获50艘的的辉煌战绩。波斯舰队人员伤亡数万,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的一处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夕阳中,薛西斯扯下战袍、钻进战车,离开观战地。残存的波斯海军不敢营救落水官兵,也逃离战场。

影响

萨拉米斯海战扭转了整个希波战争的战局;第二年(公元前479),以斯巴达军团为核心的希腊联军又在普拉太亚彻底击败波斯陆军;从此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被希腊人所操纵,最后不仅将波斯人彻底驱逐出欧洲,而且还解放了长久被波斯占领的小亚细亚沿岸各希腊城邦。公元前449

年,战争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 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至此正式结束。

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开创了雅典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雅典人取得了海上实力和商业方面的优势,他们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就为西方明奠定了基础。相反,萨拉米斯战役则是波斯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从那以后,波斯人再也没能进犯希腊。在萨拉米斯战役以后的一个世纪,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征服并占领了那个暮气沉沉的波斯帝国。

评价

富勒的《西洋世界军事史》是如下描述这场战斗的:“决定性战斗是在希腊左翼方面打的。在那一方面的雅典人和爱吉拉人,沿着海岸向前划行,就在薛西斯的面前经过(他本人正站在皮拉斯河北的一个山丘上面,想在那里展望希腊舰队的投降)。然后转到腓尼基舰队的右面,把他们向波斯阵线的中央压迫,但希腊的右翼已经进展得太快,在那里看来好像腓尼基人已经受到了侧面的攻击。等到雅典人和爱吉拉人对于波斯中央部分的迂回,已经使波斯左翼又受到后方攻击的威胁时,胜利的波浪才逐渐向希腊的左翼传到右翼方面。于是伊奥尼亚人开始撤退,而他的撤退遂使这个已经苦斗了七八个小时的战斗告一结束。”

利德尔·哈特在其《间接路线战略》一书中表示了对阿提米西亚的肯定,他如下写道:“在波斯阵营里,只有一个人反对薛西斯关于立即发起战役的决定。这就来自哈利卡纳索斯的阿提米西亚。她建议放弃这次战役,而采取另外一个计划,使波斯舰队与陆军部队协同作战去进攻伯罗奔尼撒。她预料这样可以迫使伯罗奔尼撒联军的舰队面临威胁而逃回自己的港口,从而瓦解整个希腊舰队。她的建议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这一点也正是地米斯托克利所担心的”。

萨拉米斯海战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桨船队之间的较量,也是世界海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萨拉米斯海战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海军战略家和理论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著名论断:“交通线支配着战争。”历史也更清楚地证明了这个事实。陆军离开本国去作战,如果没有坚强的补给线,那就是一支脆弱的陆军,它是不能生存的。那时补给就必须依靠水上交通,而只有海上战斗的胜利才能为取得陆地上的胜利创造条件。

标签: 萨拉米斯海战波斯希腊

更多文章

  • 萨拉米斯海战什么时候爆发的?萨拉米斯海战的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萨拉米斯海战,波斯,希腊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语:Ναυμαχ?α τ?? Σαλαμ?νο?,波斯语:???? ???????)是希波战争中双方舰队在萨拉米斯海湾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斗。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100个民族组成的30万大军、战舰1207艘,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分水陆两路远征希腊。希腊联军只有陆军11万

  • 萨拉米湾海战双方实力对比:波斯军队是希腊的三倍(萨拉米斯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萨拉米湾海战,萨拉米斯海战

    萨拉米湾海战简介中指出这次战役是波希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波斯率领强大的海军和陆军共30万军队和1200多艘战舰远征希腊,想要一举消灭希腊,占领希腊。薛西斯画像当时波斯拥有的军队和战舰都远远高于希腊,在人们眼里希腊必败无疑,但是希腊人坚决不投降、不撤退,坚持保卫自己家园,当时波斯把整个萨拉米湾都包围

  • 战国时丰臣家武断派精神领袖——“战国三夫人”浅野宁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日本,丰臣秀吉,战国三夫人,浅野宁宁

    宁宁(1547年-1624年10月17日),是丰臣秀吉的正妻,也叫“於祢”或“祢祢”,宁宁一直被视为丰臣家武断派精神领袖,虽终身未育,但却一直作为母亲照顾着丰臣秀吉培养的年轻武士们,支持着秀吉的霸业。秀吉成为关白后,被称为“北政所”。过世后,就葬在京都的高台寺,法名高台院湖月尼。宁宁与织田信长正妻斋

  • 蕙质兰心的女人——日本战国前田家的辉煌的造就者前田松(战国三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日本,日本战国,前田松,战国三夫人

    在日本历史上那个残酷的乱世战国,无数武家女子的命运都难以自我掌控,时代将她们的命运与她们丈夫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一起,同荣共辱,所以她们唯一能做的事便是用自己坚强的意志,独有的智慧竭尽所能去帮助自己的夫君立足于那个风起云涌的乱世,而阿松则是这诸多女人中的一个。阿松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战死了,后来母亲改嫁,于

  • “贤内助”说的就是她们了 日本史上著名的“战国三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日本,战国三夫人,斋藤归蝶,前田松,浅野宁宁

    以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开始,到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的大阪夏之战,日本经历了一百四十八年的战国时代。风云变迁的时代里,各位武将谋臣为了自己的领土与权势浴血奋战。其中,织田信长,前田利家,丰臣秀吉更是以自身的武略功绩而留名后世,他们的共同点除了身为一代武将应有的智谋和武艺之外,还

  • 战国三夫人之斋藤归蝶 织田信长之妻为何鲜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日本,战国三夫人,织田信长

    斋藤归蝶(1535年-1612年)。又称“浓姬”,是日本战国时期大名织田信长正妻。父亲为斋藤道三,母亲为正室小见之方。1549年时,嫁给织田信长做正室。由于她从美浓嫁来,后来她被通称为浓姬,也被称为鹭山殿。由于母亲小见之方本姓明智,因此有说法指出她与明智光秀是表兄妹的关系,但这个说法只是部分学者的推

  • 经济大萧条对世界的影响 1929大萧条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美国,经济,大萧条

    在大萧条期间,银行家们名声狼藉,以至于江湖大盗如邦妮和克莱德成为了传奇英雄。 大萧条的普遍影响导致了:提高政府对经济的政策参与性,如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的一些经济政策及建立的一些监管机构。以关税的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激起了作为共产主义替代物的浪漫-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如德国纳粹)。大萧条相对于其他

  • 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究竟有多穷?美国是如何走出大萧条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美国,大萧条,经济,罗斯福

    920年代被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了自己吝啬的大门。整个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趋之若鹜,“炫耀性消费”成为时代潮流。胡佛总统也认为,“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的前夜,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1929年10月24日,美国迎来了它的“黑色星期四”(美国华

  • 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讲的是什么故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作品鉴赏(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首次出版于1885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跟读者见面的哈克贝利·费恩。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

  • 马克吐温小说苦行记讲的是什么故事?苦行记剧情及创作背景解析(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美国,马克吐温,苦行记,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

    《苦行记》是马克·吐温的半自传性游记。《苦行记》于1871年春天动笔,1872年2月完成。该作品黑色幽默背后所隐含的是对社会欺骗实质的揭露,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社会的那种尔虞我诈以及互相倾轧等丑陋现象。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文体,揭示了幽默背后的虚假和荒诞。内容简介《苦行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