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历之变是怎么回事?天历之变就是两都之争吗

天历之变是怎么回事?天历之变就是两都之争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88 更新时间:2024/1/21 6:49:35

天历之变的天历是古代帝王的年号,天历元年是指公元1328年。那么什么是天历之变呢?天历之变是指中国古代元朝时期经历的一次惨烈的政治变动,和世剌和图铁木尔同为元武宗的儿子,周王和世剌原本流亡在外却迎来意外之喜,被弟弟图铁木尔的诚意感动,从察合台汗国回到大都于1329年即位,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元明宗,这位元明宗在位时间却很短,仅仅刚刚做了一个月的统治者就暴毙身亡,皇权又一次回到了原来的皇帝也就是元文宗图铁木尔手中,直到今天关于元明宗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没有皇帝命不能享福,也有人说是图铁木尔出尔反尔突然反悔又舍不得皇权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假惺惺禅让给哥哥却又把哥哥杀害了,至于图铁木尔杀害和世剌的方式也有很多种猜测,有人说是一杯毒酒有人说是夜里派人刺杀,总之这场闹剧一般的宫廷政变被载入史册,被后人称为天历之变。

经历了两都之争的图铁木尔终于登上皇位执掌大权,但是却采纳了枢密院大臣燕铁木尔的建议,派人出使并让位给流亡在外的哥哥和世剌,这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可是最终他不但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哥哥,还遮掩了自己的残忍罪行,对外只说是暴毙身亡,而这位元文宗戏剧般的上台让位又掌权并且改元天历的过程被历史记下来,这也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到底什么是天历之变。

天历事变和两都之争发生在同一时期,甚至他们的主要参与者也很相似,那么天历之变就是两都之争吗?天历之变就是两都之争吗?答案是否定的。两都之争可以说是天历之变的背景,元文宗图铁木尔在1328年在握有重兵的大臣燕铁木儿的拥护下在大都即位改年号元天历,与此同时丞相倒剌沙把泰定帝年幼的儿子阿剌吉八在上都登改年号元天顺,这两派势力分别拥护两位皇帝在大都和上都分庭抗礼开始了权力之争,这场战争历时数月,最终还是元武宗一系的图铁木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最后丞相倒剌沙被处死,小皇帝阿剌吉八不知所踪。

这场两都之变耗费了元朝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元朝渐渐走向衰败的局面。而天历之变指的是两都之变后登上皇位的图铁木尔听取大臣燕铁木儿的意见让位给哥哥和世剌,等周王和世剌回到大都登基为皇仅仅一个月之后就出尔反尔残忍地害死自己的亲哥哥,自己重新站在元朝统治的最高层掌握政权,重新改国号为元天历,所以人们才会将这次戏剧性的宫廷政变被称为天历之变。两都之争和天历之变这两场变动都发生在天历年间但是两个一前一后,两都之争发生在1328年,而天历之变发生在1329年,两场政变最后的胜利者都是元文宗图铁木尔,但是也不能把天历之变和两都之争混为一谈,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场政治变动。

天历之变是中国古代元朝一次著名的宫廷事变,这次政变发生在两个亲兄弟之间,他们都是元武宗的儿子,小儿子图铁木尔在朝中大臣燕贴木耳的帮助下在大都即位和倒喇沙扶持的泰定帝的儿子阿布吉巴分庭抗礼,两方势力展开激烈且声势浩大牵涉极广的战争,最后图铁木尔成功战胜阿布巴吉,攻入上都成为元朝最终的统治者,这次的两都之战也为后来的天历之变埋下了伏笔,那么究竟之后的天历之变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天历事变的结果要从它发生的那年开始说起,1329年的八月份,那年七月周王和世剌欢天喜地地从察合台回到大都承袭皇位,其实在这年年初和世剌已经在和宁即位了,他也从开始的不敢置信到后来的处之泰然,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龙椅还没有坐稳就被赶下了台,而且还因此丢了性命。一个是流亡在外几乎无法自保的亲王哥哥,一个是经历了战争洗礼成功称帝的皇帝弟弟,当两人的地位突然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最终也导致天历之变的结果出现,而这个结果自然是和世剌被图铁木尔毒害而死,甚至还对外隐藏自己谋害胞兄的事实只说元明宗和世剌是暴毙身亡。其实天历之变的结果也是无法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这不过是掌权者一念之间的改变而已,但是就其本质,元明宗和元文宗的对决几乎是毫无悬念的。因此天历之变的结果是元文宗重新登位,继续掌管元朝的最高统治权。

标签: 天历之变元朝

更多文章

  • 合纵连横的关键人物究竟是谁?合纵连横内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秦张仪,合纵连横

    战国是个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的一个鱼肉强食的时代,倘若你没有能力,那么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即便是弱的国家,也不愿意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当时应运而生的合纵之术。联合众多弱国,共同抵抗一个强大的大国。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自然有针对合纵之术的方法,那就是连横。弱国通过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消灭其他的

  • 合纵连横本质就是几个大国拉拢其他的弱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合纵连横本质,大国拉拢其他的弱国

    在混乱的战国时期,原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于世,后来随着大国对小国的兼并战争的不断进行,战国中期成了齐国和秦国两国最为强大,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不过“七雄”中的其他五国也是不甘示弱的,一方面发展的本国的实力,令一方面同强大的齐国和秦国一时联合,一时相争,在这其中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起着

  • 合纵连横的故事介绍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合纵连横的故事,合纵连横

    在混乱的战国时期,原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于世,后来随着大国对小国的兼并战争的不断进行,战国中期成了齐国和秦国两国最为强大,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不过“七雄”中的其他五国也是不甘示弱的,一方面发展的本国的实力,令一方面同强大的齐国和秦国一时联合,一时相争,在这其中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起着

  • 元四家分别是哪四个人?元四家作品特点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元,倪瓒

    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

  •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生平简介 黄公望是怎样的人(元四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朝,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四家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出生于公元1269年,去世于公元1354年,是元代著名画家和全真教道士,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黄公望原本的名字叫陆坚,因为幼年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双双离世,族人于是将他过继给永嘉洲平阳县一位姓黄的人家。此后陆坚改名黄公望,字子久。元朝至元年间,黄公望被浙西廉访徐瑛辟

  • 元代画家王蒙:揭秘画家王蒙山水画的特点(元四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画家,元四家

    王蒙,元代画家,在《明史》一书中有记载他的生平:王蒙,字叔明,他的父亲叫王国器,母亲是赵孟頫的女儿。因此他是南宋画家赵孟頫的外孙。十分擅长写文章,不拘一格,画画时,多是画山水画,而且擅长于刻画人物。王蒙不像其他山水画家一样,对于仕途十分单薄,他想要踏入官场,王蒙曾希望以画艺获得举荐超拔。但由于元代的

  • 元人书画之王赵孟頫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元四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孟頫的书法,赵孟頫,元四家

    赵孟頫博学多才,他在诗文、书画和金石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有着“元人书画之王”的称号。赵孟頫书法的欣赏,是要结合他的楷书来进行欣赏分析。赵孟頫书法欣赏赵孟頫善于书写各种类型的书法字体,但是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法圆熟,创立了“赵体”书,与欧阳

  • 赤亭之战中 虞诩是如何做到三千人击败羌叛数万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赤亭之战,虞诩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省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省汤阴西南)长,后任怀县县令、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虞诩一生刚正、忠直,他指挥的平定羌人叛乱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他被邓绥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时期兵不厌诈最好诠释者,率领三千人屡

  • 中国古代经典战役之赤亭之战 赤亭之战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赤亭之战

    赤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因为这次战役具有典型性,所以大量历史书籍都有关于赤亭之战简介、赤亭之战经过等内容。通过赤亭之战简介得知,赤亭之战发生在115年,当时西羌攻打武都,年仅十三岁的汉安帝无法处理国家政事,便由邓太后执掌朝政之事,眼看西羌军队即将攻陷武都,并有向南行

  •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赤亭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汉,虞诩,赤亭之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每到冬月上报案卷,他往往哭泣流泪。他曾对人说:“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