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合纵连横的故事介绍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合纵连横的故事介绍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04 更新时间:2023/12/8 4:20:50

在混乱的战国时期,原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于世,后来随着大国对小国的兼并战争的不断进行,战国中期成了齐国和秦国两国最为强大,形成了东西对峙的局面。不过“七雄”中的其他五国也是不甘示弱的,一方面发展的本国的实力,令一方面同强大的齐国和秦国一时联合,一时相争,在这其中就是著名的纵横家起着重要的作用。

齐国和楚国这样的强强联手,对于采取各个击破的秦国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所以秦国必须破坏齐国和楚国的合纵。于是秦国派张仪游说楚怀,离间楚国和齐国的关系。因为张仪收买了贵族靳尚等人,所以在做楚怀王的工作时就轻松多了。张仪用六百里地,令楚怀王心动,成功让楚怀王做出了同齐国绝交的愚蠢决定。虽然期间有屈原等明理之人劝谏,但是楚怀王还是一意孤行。然而当楚怀王同齐国断绝关系后,就向秦国讨要土地,但是不见动静。楚怀王一位秦王认为他同齐国断绝的信念不强,又派人跑到齐国那里辱骂别人以示自己的决心,这些到是得罪了齐国人。然而当楚怀王看到秦国还是不肯交出土地后,才醒悟上当了,气愤之余发兵讨伐秦国。

不过彼时的秦国已经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力极为强盛,单单是楚国的军队秦国还是可以应付的。公元前312年,秦军在丹阳消灭了楚国八万人,并俘获将帅七十余人。同时占领了汉中广大地区,这使得秦国消除了楚国之前对秦国腹地的威胁。死心不改的楚怀王再次发兵攻打秦国,这下他得罪过的齐国也联合了秦国一起攻打楚国,不难想象,楚国又一次大败,就连首都也被联军攻占了。楚国自此被大挫,楚怀王还被秦国关押到死。

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合纵连横就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四处宣扬的一种外交和军师策略。苏秦曾经联合了齐、韩、赵、魏、楚等国相聚于赵国,发兵共同进攻西面的秦国。而公孙衍也于公元前318年促使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等五国攻秦国。当时的人都传,张仪、公孙衍才是大丈夫啊,一怒之下,各路诸侯都是感到一阵畏惧,只要他们安居下来,天下才会平息下来。这里自然是很多夸张的成分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纵横家的实力之高,对当时战国时期各国的影响之大。

东周到了战国中期时,各国都陆续称了王,这些称王的国家除了宋国和中山国外,都是万乘的大国,实力是其他的小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些大国在实力上,相对于那些小国呈现了压倒性的优势。所以早期都是大国吞并小国,但是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到大国了。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就不像和小国那样的小打小闹,动辄就会亡国的结果。所以合纵连横的策略由此应运而生。

合纵连横分为两层意思,一是合纵,而是连横。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国,来抵御一个强大的能够吞并其他弱国的强国。而连横就是用来破解合纵的一个策略,依附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兼并其他的那些小国。在战国中期,都基本上遵循着这么一个规律。有时会出现早上还是同这个国家结盟,可到了晚上因为时局的变化,有立马同另一个国家结盟以对抗先前强大的国家。“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时期演化而来的。

更多文章

  • 元四家分别是哪四个人?元四家作品特点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元,倪瓒

    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陆

  •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生平简介 黄公望是怎样的人(元四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朝,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四家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出生于公元1269年,去世于公元1354年,是元代著名画家和全真教道士,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黄公望原本的名字叫陆坚,因为幼年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双双离世,族人于是将他过继给永嘉洲平阳县一位姓黄的人家。此后陆坚改名黄公望,字子久。元朝至元年间,黄公望被浙西廉访徐瑛辟

  • 元代画家王蒙:揭秘画家王蒙山水画的特点(元四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画家,元四家

    王蒙,元代画家,在《明史》一书中有记载他的生平:王蒙,字叔明,他的父亲叫王国器,母亲是赵孟頫的女儿。因此他是南宋画家赵孟頫的外孙。十分擅长写文章,不拘一格,画画时,多是画山水画,而且擅长于刻画人物。王蒙不像其他山水画家一样,对于仕途十分单薄,他想要踏入官场,王蒙曾希望以画艺获得举荐超拔。但由于元代的

  • 元人书画之王赵孟頫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元四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孟頫的书法,赵孟頫,元四家

    赵孟頫博学多才,他在诗文、书画和金石研究都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有着“元人书画之王”的称号。赵孟頫书法的欣赏,是要结合他的楷书来进行欣赏分析。赵孟頫书法欣赏赵孟頫善于书写各种类型的书法字体,但是以楷、行书著称于世。他的书法风格独特、笔法圆熟,创立了“赵体”书,与欧阳

  • 赤亭之战中 虞诩是如何做到三千人击败羌叛数万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朝,赤亭之战,虞诩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省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省汤阴西南)长,后任怀县县令、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虞诩一生刚正、忠直,他指挥的平定羌人叛乱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他被邓绥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时期兵不厌诈最好诠释者,率领三千人屡

  • 中国古代经典战役之赤亭之战 赤亭之战的历史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赤亭之战

    赤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因为这次战役具有典型性,所以大量历史书籍都有关于赤亭之战简介、赤亭之战经过等内容。通过赤亭之战简介得知,赤亭之战发生在115年,当时西羌攻打武都,年仅十三岁的汉安帝无法处理国家政事,便由邓太后执掌朝政之事,眼看西羌军队即将攻陷武都,并有向南行

  •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赤亭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东汉,虞诩,赤亭之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每到冬月上报案卷,他往往哭泣流泪。他曾对人说:“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

  •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为何能得到天子认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家分晋

    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这使得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据侯马盟书记载,晋国晚期,曾迁都侯马,这时的晋国便已经进入了公室衰微、六卿专权的时候。六卿分别为我们

  • 历史上有三家分晋和三分归晋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家分晋,三分归晋

    三分归晋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

  • “三家分晋”是指哪三家?三家分晋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家分晋,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5世纪,原是晋国卿大夫的赵、魏、韩三个大家族,架空了国君的权力,实际上等于瓜分了晋国的大权。应赵、魏、韩三家的要求,早已形同虚设的周王朝,终于在公元前403年,正式承认并册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赵国国君赵鞅立赵无恤为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