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成功经验有哪些?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成功经验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94 更新时间:2023/12/28 22:25:23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历史意义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

再也无力对汉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 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

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衰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

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取与国,曾派遣骞等人通西域,扩大了中外交流。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解除了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胁,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

成就,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 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的胜利,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大规模骑 兵作战的经验,促进了战术的革新。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均具有

深远的影响。当然,战争也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如严重损耗了军队的实力;财力、物力 损失惨重:“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阶级矛盾尖锐,即所谓

“盗贼滋起”等等。但所有这些与这次战争的正面意义相比较,无疑是次要的问题。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在军事上的成功经验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在军事上的成功经验,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进行充分 的战争准备,做到了“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根据对匈奴作战

特点,大量建设骑兵,选用青年将领;军事和外交密切配合,以孤立匈奴;实施战时经 济体制,保障对匈奴作战的后勤供应。第二,高明运用骑兵战术,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

汉军在几次重大战役中都充分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特点,实施远距离迂回、包抄、突 袭,连续进攻,不给敌手以喘息的机会,既能出其不意,又能威加于敌,给匈奴军以大

创聚歼,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第三,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汉军先弱后强,循序推进, 切断匈奴各部之间的联系,分而制之,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同时,还能注意主力

与偏师之间的战略配合,以偏师牵制敌人,以主力重创敌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更多文章

  • 千古一帝,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背景和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和亲,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战争背景秦汉先期的遗留原因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 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骁勇善战的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

  • 北伐匈奴,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全部经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河南之战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 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 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遣年青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为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卫青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所部进行突袭,全部收复了河南地。汉武帝采纳主父

  • 霍去病一生未尝败绩,被封狼居胥成为后世所有武将的最高追求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霍去病,封狼居胥

    霍去病,西汉战神名将。17岁为冠军候,19岁为骠骑将军,卫青的亲外甥,17岁从征,24岁病亡,短暂一生未尝败绩,战功无数!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里,“封狼居胥”就是典出霍去病,此为霍去病征战生涯的巅峰,也

  • 一代战神霍去病:17岁闪电奇袭,22岁封狼居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封狼居胥

    近期,卫青霍去病回到教材的事,引发了不少关注。是的,中国的青少年怎么能够不了解卫青、霍去病呢?尤其是霍去病,在今天的大学生刚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年龄,已经在长城之外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生命很短暂,但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际,点亮了中华民族一个骄傲自豪的青春时代,一个血性时代。“冠军侯”——这是汉武帝

  • 封狼居胥: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霍去病,封狼居胥

    狼居胥,即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长期以来,凡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都是以游牧民族胜利而告终,就像狼和羊的关系一样。但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荒漠草原几千里,将匈奴打得七零八落,实现了农耕民族对

  • 从私生子到封狼居胥的骠骑将军 缘何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霍去病,汉武帝,封狼居胥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描写汉武帝刘彻发起的“漠北之战”的诗。“漠北之战”是西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抗匈奴的战争,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有着汉武帝雄才大略所制定的远途奔袭战争计划,但是也离不开实施计划的两员大将---卫青与霍去病

  • 燕然勒石,比肩封狼居胥的战功(燕然勒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窦宪,燕然勒功

    相关记载《张璠后汉纪·和帝纪·永元二年》窦宪字伯度,拜车骑将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宪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以纪汉功,纪威德也。《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

  • “燕然勒石”有没有资格与“封狼居胥”并列汉民族最高军功?(燕然勒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窦宪,匈奴,燕然勒功

    近日,一条来自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的信息,让一份在历史中埋藏了许多年的文物原件重出江湖——那便是为了纪念公元89年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著名史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亲笔题刻的《燕然山铭》。一直以来,“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都被认为是汉民族的最高军功,因此也成为中国历代英雄豪杰或者诗人骚客所梦想

  • 李治和武则天夫妻同心,共同摧毁关陇贵族终结五百年门阀政治(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上期说到,贞观末年,虽然唐太宗李世民想通过台前幕后权利分配,及扶持科举寒士庶族来牵制削弱三大门阀势力的想法。因魏徵和房玄龄的死,导致关东高门旧士族势弱,寒士庶族一时沉寂冲击不上来,又因太子叛乱,长孙无忌一系主导易储君,而让关陇新贵族一时独大。平衡再次被打破,各势力暗流涌动,随着李世民驾崩,高宗李治登

  • 宇文泰简介 西魏王朝实际建立者权臣宇文泰生平(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宇文泰,南北朝,西魏权臣,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宇文泰(507—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掌权22年。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小字黑獭(一作黑泰)。先出于匈